◎ 第一回 譚楚玉遠遊吳越 劉藐姑屈志梨園

關燈
詩曰:  無辜年來操不律,古今到處搜奇迹。

     戲在戲中尋不出,教人枉費探求力。

     這四句詩,隻為人生在世,最大者莫過于人倫,最重者莫過于夫婦。

    男婚女配,是人間一件大事。

    佳人才子偏于其中,做出多少奇文,許多異事。

     且說本傳中一人,家住襄陽,姓譚,名士珩,字楚玉。

    萬有在腦,一貧徹骨。

    雖叨世胄,恥說華宗,盡有高親,羞為仰俯。

    褪褓識過人,曾噪神童之譽,髫齡遊泮水,便騰國瑞之名。

    夙慧未忘,讀異書如逢故物,天才獨擅操弱管,似運神機。

    不幸早喪二親,終鮮兄弟。

    隻因世态炎涼,那些故鄉的親友,見他一貧如洗,未免罷肉眼相看,不能知重,故此離了故土,邀遊四方。

    學太史公讀書之法,借名山大川,做良師益友,使筆底無局促之形,胸中有活潑之氣,一向擔簦負笈,往來吳越之間,替坊間選些詩藝,又帶便賣些詩文。

    那些潤筆之資,也可糊口。

    隻是年已弱冠,還不曾聘家室,未免伶仃孤寂,盡有那不解的事。

    隻說他手内空乏,不能婚娶,那裡知道才人的妻子,不是有了錢鈔,就容易娶得來的。

    正合着古語兩句:若非兩間之尤物,怎配一代之奇人。

    這段姻緣好難遇。

    譚生一日想道:“我今來到三衢地方,聞得這邊女旦極多,演的都是戲台。

    今早有幾個朋友,約我一同去看。

    我有些筆債未完,叫他先去。

    如今文字完了,不免去走一遭。

    ”及至譚生走到中途,那些看戲的人都回來了。

    譚生道:“也罷,我且立在路旁,待他們過去,我自有道理。

    ”話猶來了,隻見那些人,也有老的,也有少的;也有秃的,也有瞎的;也有俗人,也有和尚。

    正行之間,有一婦人高聲叫雲:“誰人拾了我的鞋去了?若拿出來便罷,若不拿出來,我就叫他背了我家去。

    ”叫罷,衆人都不理,惟有一個四五十歲的一個和尚,微微的冷笑。

    旁人說:“一定是你這個秃驢拾去了。

    ”和尚不肯拿出,衆人上去一搜,果然藏在和尚袖裡。

    衆人說:“給我一齊動手!”和尚說:“不要如此,我所以藏這支鞋的緣故,我實有用他處。

    ”衆人說:“你用他做甚?”和尚說:“别無用處,待我面壁九年之後,将來挂在杖上,做一雙履西歸。

    ”衆人大笑之間,和尚一溜而去。

     又見女旦前行,背後那些沒皮的人,挨肩擦背,眼邪腳歪,就像推車的一般。

    譚生雲:“這些男子婦人,好沒要緊。

    那戲有甚麼好處,就這等的挨挨擠擠,弄出這許多的醜态來!”正說之間,見那約他的兩個朋友,也在其中。

    遂是前問說:“這戲有甚麼也處呢?”二人答雲:“這戲名為舞霓班,一班之中個個都好。

    最難得的又有那個女旦,叫做劉绛仙。

    那聲容不必說了,我若說出她的容貌,兄就是老道學,恐亦難于不動心了。

    有幾句現成的批語,你且聽我道來: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紅,加之一寸則太高,損之一寸則太短。

    ”譚生雲:“恐怕将譽過實。

    ”二人說:“兄若不信,遲一兩日,還有台戲要演,親來觀看就是了。

    ”譚生雲:“如此嫩妙。

    ”遂口唱數語雲: 國色從來不易逢,休将花眼辨花容。

     饒伊此際施高論,眼到花前自解庸。

    話說劉绛仙丈夫,名喚劉文卿,也在班中做戲。

    自從得了绛仙,遂掙起一分大家私。

    如今世上做女旦的極多,都不能夠緻富,為甚的獨他一個偏會掙錢?隻出他的姿色原好,又虧二郎神保佑。

    走上台去,就像仙女臨凡一般,另是一種體态。

    又兼他的記性極高,當初學戲的時節,把生旦的腳本都念熟了。

    一到登場,不拘做甚麼腳色,要他妝男就做生,要他妝女就做旦,做米的戲又與别人不同。

    老實的看了,也要風流起來,悭吝的遇了,也要撒漫起來。

    況且揀那極肯破鈔的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