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回 忿求絕技 誤入旁門

關燈
當那日負氣離開陳家溝時,楊露蟬本沒懷着好意,他定要别記名師,學好了絕技,再來找陳清平出氣。

    一路上逢尖打店,必要向人打聽近處有沒有武林名手。

    他從懷慶府南遊,走了二百多裡地,居然連問着三位武術名師。

     一位黃安縣鋪場子的大竿子徐開泰。

    據說徐開泰一身橫練功夫,有單掌開碑之能。

    他那一條竿子,縱橫南北,所向無敵,教了三十多年場子,成就了四五十個徒弟。

    當年有大幫的土匪侵擾黃安,多虧徐師傅一條竿子,十幾個徒弟,竟把二百多個土匪擊潰。

    自此聞名四外,黃安縣再沒有土匪敢來窺伺。

     還有一位姓曾的,住在江南鳳陽府東關,以地堂刀成名。

    在早年這位曾師傅也是跋涉江湖,挾技浪遊的,不過後來他的兒子徒弟全闖好了,曾師傅就回家納福。

    他這地堂刀已傳三世,教出來的徒弟不多,可是成名的不少。

    據傳他這地堂刀,竟是當代獨門絕活,沒有别家再會的。

    此外還訪得一位名師,就是黑龍潭的“先天無極掌”名家鐵掌盧五。

     楊露蟬旅途沮喪,不意離開陳家溝,沒得多時,已訪獲三位名師,心上很覺安慰。

    自己盤算,依路程之遠近,先去拜訪黃安大竿子徐。

    誰想到在豫南店中,聽人說得這大竿子徐威名遠震,卻一入鄂北本境,竟沒人說起。

     在黃安輾轉訪問,費了半日功夫,才漸漸打聽着,這位徐師傅原來住在鄉間一座小村子内。

    即至登門拜訪,把楊露蟬的高興打去一半。

     徐師傅這三間茅廬,倍呈荒伧之象,在街門口挂着些木牌,上寫“七代祖傳壁□吃氣功”、“秘傳神效七厘散”,又一塊牌是“虎骨膏大竿子為記”。

     一看這幾方木牌,楊露蟬不禁爽然若失。

    猶記得劉立功老镖師對楊露蟬說過,巾、皮、彩、挂,為四大江湖。

    這種賣野藥的拳師多半是生意經,決非武林正宗。

    (巾是算卦,皮是相面,彩是戲法,挂是賣藝的。

    ) 楊露蟬遠遠的撲奔了來,那想到傳言誤人如此!怅立門前,躊躇良久,自己安慰自己道:“也不見得這位徐師傅準是江湖生意。

    人不可以窮富論,古來就有奇才醫隐,賣藥的也許有能手。

    ”存着一分僥幸的心,楊露蟬隻得登門投帖。

     晉見之後,接談之下,楊露蟬越發失望。

    這個大竿子徐師傅十足的江湖氣,和當年劉立功老師傅所說:當街賣拳的“挂子行”,練武賣膏藥的“賣張飛”,以及使“青子圖”賣金創藥,當場割大腿,見血試藥的江湖人,活活做影子。

     但是竿子徐卻十分□□,毫不像太極陳那樣傲慢。

    聽楊露蟬自明己志,求學絕招,竿子徐很誇獎了一陣,許為少年有志,将來定能替南北派武林一道出色争光;又誇獎楊露蟬有眼力,能投到他這裡來。

    當時許下露蟬多則五年,少則三年,定教露蟬得到真本領。

    又表明他不為得利,不為傳名,并不要楊露蟬的束□贽敬。

     “相好的,我若要你半文錢,我算不是人!” 楊露蟬到底年輕臉熱,既知誤入旁門,竟不能設詞告退,又教竿子徐的慷慨大話一逼,行不自主的掏出二十兩銀子來,口不應心的說出拜師請業的話來。

     竿子徐十分豪爽,并不謙讓,把贽敬全收下,說道:“這個,我在下倒不指着授徒□口。

    這幾兩銀子,我先給你存着,就作為你的飯費吧。

    ” 楊露蟬行違己願的拜了師,開始學藝。

    他想:在店中既聽人說得那麼神奇,這位竿子徐至不濟也得有兩手本領。

     等到練了沒有兩個月,名武師的真形畢露了。

    他既沒有精心專擅的絕技,他也沒有獨門秘傳的良藥。

    他那追風膏全是從藥店整料買來的,自己糊膏藥背子,印上“竿子徐”的戳記,就算獨門秘制了。

    他的七厘散、金創藥,也不過如此。

    至于武功,更是蒙外行,全仗他有幾斤笨力氣罷了。

    單掌開碑的話,竟不知是誰的謠言。

    他倒會劈磚,砸石頭塊兒,也隻是用巧勁,使手法,用來炫惑市民,好比變戲法一樣。

     然而他武功雖弱,擠錢的本領卻在行。

    口說不要束□,可是花銷比學費更大。

    今天該打一把單刀,明天該買一袋鐵沙;後天你該吃什麼藥,補内氣,大後天你該去洗什麼藥,壯筋骨;至于吃飯下館子,請客做壽,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錢先生花其半,變着法子教楊露蟬破費。

    雖然僅僅兩個月,把楊露蟬的川資榨去了七十多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