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

關燈
楊逸之現在穿着的,仍是他從守衛身上剝下的甲衣,上面有着蒙古人特有的腥膻之氣。

    而白羽劍手身上都熏了特殊的香氣,隻要嗅覺稍微靈敏點,找出楊逸之的位置,就跟在蒙古草原上找出一座大山那麼簡單。

     楊逸之又開始苦笑。

    設計這個圈套的人的心思極為缜密,竟連這一點都考慮到了。

    無疑,楊逸之要進入這座營帳,唯一的辦法就是喬裝改扮,而隻要喬裝改扮,那他就成了草原上的大青山。

     群劍環指、死亡圍裹的大青山! 營帳頂上撲撲的撒土聲已經中止,顯然,這座營帳已被深埋在地下,任何光都無法進來。

    這強烈的氣味對比,使楊逸之陷入了死地。

     但楊逸之并沒有絕望。

    他并不是個輕易絕望的人。

    何況有一個人正在不遠處等着他。

     也隻有他,才能救她。

     楊逸之身子仍在慢慢移動着,隻不過極為謹慎而小心。

    一陣涼意從背後升起,他似乎碰到了一個冰冷的巨大台座,楊逸之微一思索,便已明白,此乃那四隻巨大的牛油巨燭的燭台。

    那巨燭兩尺餘長,拳頭粗細,這台座也極為粗大,乃是生鐵鑄就,雕成了一隻兩爪上奔的猛虎形象,巨燭就嵌在猛虎的口中。

    單這燭台,便有幾十斤之重。

    楊逸之心如明鏡,迅速便有了計較。

    他一面推開俘虜,一面悄悄脫下身上的甲衣,将它們緊緊縛在了燭台上。

     便在此時,幾柄長劍再度悄無聲息地襲來。

    果然不出楊逸之所料,長劍所取之處,正是那帶着甲衣的燭台。

    楊逸之心下大喜,清鶴劍探出,幾震之下,已然卷住了一柄長劍,向其餘幾柄劍上蕩去。

     锵然一陣亂響,幾柄長劍撞在了一起,崩出點點細微的火花。

    就借着這細微的火花,楊逸之已看清楚了營帳中的景物,他奮力舉起那隻鐵燭台,猛然向營帳另一頭擲去。

     衆劍手齊在捕捉着營帳中飄動的氣息,他們的神色也都極為緊張,因為在這暗夜中,決不容絲毫出錯,否則,他們劍下傷的,便是自己的兄弟。

     猛然就聽風聲猛惡,一股腥膻之氣迅捷無倫地撲了過來。

    劍手們大吃一驚,多年錘煉出的反應讓他們急速出劍,隻聽叮叮當當一陣響,長劍盡皆刺中,但隻覺劍尖所刺之處堅硬無比,他們的敵人竟似在這瞬間修成了金剛不壞神功,再也不受人間武器戕害! 勁風撲面,這幾十劍竟然蕩不住敵人沖襲的去勢,風聲猛壓了下來。

    劍手吓得肝膽俱裂,再也顧不得傷敵,全力縱了開去。

     楊逸之身形蕭散,随着鐵燭台飄到了營帳的另一側。

     清鶴劍如一片秋葉,一直搭在鐵燭台之上。

    每一劍襲來,楊逸之便運轉心法,将劍上的真力吸收,再反化成鐵燭台的去勢。

    有了鐵燭台之助,他仿佛多了個内力強勁的夥伴,再運起郁輪袍之心法來,事半功倍,揮灑自如。

    劍上真氣被鐵燭台抵擋住了,也無法再傷他。

     營帳的這側也有一隻鐵燭台。

    兩隻燭台轟然撞在一起,齊齊帶着猛惡的風聲飛起。

    楊逸之清鶴劍連擊,刹那間心法妙運,點在燭台的正中央。

     這萬物為心,劍禦天下之心法最擅以弱制強、騰挪轉移,巧妙之極,所出之力并不甚強,卻恰恰擊在燭台惡力相聚的那一點,去勢猛惡的燭台立即急速旋轉起來,宛如兩隻狂奔的車輪,在清鶴劍的牽引下,倒轉過來,一左一右,護着楊逸之橫撞向前。

     隻聽噼裡啪啦一陣巨響,那些劍手的長劍撞在燭台上,立時被激得飛射而出,直貫鐵壁。

    有些再撞回來,在人群中亂竄。

    黑暗中那些劍手躲閃不及,便有幾人被刺傷,不由得一陣慌亂。

     這讓楊逸之少了阻攔,更是如魚得水,縱橫之間,另外兩隻鐵燭台也被撞起,四大燭台激繞在他身周,就宛如四股黑旋風,狂舞在這暗夜中。

    而楊逸之早就隐入了營帳的黑暗裡,再沒人能尋出他的蹤迹。

     燭台卷起的疾風絞碎了腥膻、香氣,激發出的銳響也粉碎着劍手們的鬥志。

    這四隻燭台已經成了戰神魔王的坐騎,踐踏着他們的生命。

     終于,有些重傷的人忍不住哀告呻吟起來。

     楊逸之歎息起來,風聲一收。

     他不想傷害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