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四回 十八載滅洪楊四海安甯
關燈
小
中
大
分路接應,将新昌等城連日克複,江西與兩湖,道亦漸通。
鹹豐六年五月,欽差大臣向榮因瓜州被琦善疏防,為太平軍首領賴世英率賊攻陷,遣衆四擾,牽動江南。
向軍分兵往援,指望收回瓜州,遣張國梁馳剿。
國梁屢戰屢克,太平軍均退入金陵。
國梁仍向前跟進,遙見大營火起,知營中有變,遂急回軍。
到了孝陵衛,不見大營,亦不知向公下落,左沖右突,尋不着大帥蹤迹。
心正焦灼,急見東南火光灼天,露出“向”字大旗,遂奮勇上前,見向師正危急萬分,大呼道:“國梁來也。
” 忙沖入敵隊,保大帥出圍。
向軍見國梁來,個個精神振作,突圍而出,遂退屯丹陽。
自此向榮憂憤成疾,不數日而殁。
臨終将兵權付與國梁,一面具表申奏。
旨下:令國梁帶領其衆。
卻說洪秀全自破向軍後,格外驕侈,楊秀清更肆淫虐。
不料禍起蕭牆,因東王府承宜陳宗揚暗通秀清妃嫔,被秀清斬首。
宗揚系韋昌輝妻弟,昌輝聞信暗恨。
适值秀全密令昌輝來京,秀清不許入城,昌輝再三懇請,方許輕身入城,朝見秀全。
秀全故意道:“天國軍權盡在東王,你擅離職守,快去東王府請罪。
”昌輝入見,婉辭求赦,秀清扶起留宴。
酒酣,秀清道:“我欲于八月生日,進稱萬歲。
”昌輝道:“何不早正大位?” 遂跪下呼“萬歲”,随從等亦跪呼“萬歲”。
秀清大喜。
随又入飲,大醉。
昌輝召從人入内大呼曰:“天王有命,秀清圖謀不軌,着即誅讨。
”秀清欲避不及,被從人亂刀砍死,府中人等一律殺淨。
不意東王餘黨,集衆攻天王府。
昌輝複将部衆召入,兩相互殺。
忽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受天王密召回京,正遇兩下決鬥,遂與調停,昌輝不允。
達開憤憤而出。
是夜,翼、燕兩府被昌輝手下圍住,連日綱通通被殺,惟達開缒城出走。
昌輝複攻天王,秀全暗與東黨講和,同攻昌輝。
昌輝敗走出城,被東王餘黨獲住,解送天京,秀全命即磔死,将首級送與達開,達開遂入江甯。
秀全心疑,達開出城而去。
此次秀清謀亂,皆是錢軍師劃策,召諸王入京,他見韋、楊内哄,竟不知去向,從此秀全大事去了七分。
卻說曾國藩在江西得了兩湖援軍,又得了洪、楊内亂消息。
一時各鎮水陸諸将個個精神煥發。
江西境内太平軍,殺的殺,擒的擒,僅十餘日,竟全省肅清。
于是楊載福率水師四百餘艘,李續賓率陸師八千餘人,由江西直達兩湖,連戰皆克,迳至九江。
曾師聞捷,親赴九江勞軍。
途次聞弟國荃亦組成一部吉字軍,已會周鳳山取安福。
及到九江,見水陸各軍聲勢甚壯,遂出饷犒賞三湘軍士,慰勞楊、李諸将。
人人奮勇,個個歡騰,遂思踏平九江城池。
不覺已是鹹豐七年,國藩就在九江度歲。
才過了新年,忽接家中訃報,乃是父竹亭公病故。
國藩正痛未已,又接王璞山病故。
原來璞山奉駱秉章命赴臨安,适江西巡撫耆齡初莅任,恐臨江失守,遂調璞山至吉安,正逢達開兵到,兩下交戰,一場未能得勝,竟憂悶成病而死。
幸國荃馳至,軍心方定。
國荃遂率軍攻達開。
達開因韋、楊内哄,全家被殺,哪有心腸争戰,忙率軍退走。
國荃又追殺一陣,方始退軍。
卻說楊、彭二人懸軍九江城下,與陸軍總統李續賓,會合内湘水師,一意進攻石鐘山。
不得謂太平軍中竟無能人,他也防着清軍夾攻,屢次派人尋探。
忽見李續賓拔營往宿太而去,太平軍也就專力防禦水師。
楊、彭兩人聞水師已出湘口,遂将戰船分兩翼,鼓浪而前。
那山上太平軍遂分兵禦敵,兩面皆列成陣,一聲喊叫,沖殺過去,戰有四五個時辰,仍然不退。
忽見山上火起,照耀如同白日。
太平軍膽落心寒,遂率衆退紮小孤山。
及至天明,已被清軍奪得戰船八九十隻,大炮一千餘尊,殺死一二萬人。
但此一戰,若非李續賓佯赴宿太,乘夜渡江,達石鐘山後,登山放火,也難有此大勝。
迨一日,楊、彭合兵進取小孤山,太平軍首領賴漢英出兵抵禦,楊、彭令兵士佯敗。
賴酋率太平軍追趕,直至急水溝。
忽聽一聲炮響,四面伏兵齊起,楊載福親統大軍,從太平軍背後殺來。
賴酋知事不好,遂棄小孤山,各處逃生,清兵緊緊跟追。
賴酋急中生智,遂脫去軍服,除下紅巾,暗暗地逃脫。
所餘的太平軍,被清兵殺得一個皆無。
楊、彭、李既克九江,上下遊數百裡賊氛已經蕩盡,惟九江城被太平軍将領林啟榮所據,急不能下。
于是,楊、彭、李三将會議道:“進攻江甯,非取九江不可。
”時和春、張國梁自丹陽合兵,攻取江甯屬縣,連克句容、溧水、瓜鎮,一路皆是張軍門大旗。
太平軍走投無路,多被清兵殺死。
和春、張國梁仍舊進攻江甯,複組成一個江南大營,此時江西已大半平定也。
由湖南派來一軍,援助攻城。
不料此時内患
鹹豐六年五月,欽差大臣向榮因瓜州被琦善疏防,為太平軍首領賴世英率賊攻陷,遣衆四擾,牽動江南。
向軍分兵往援,指望收回瓜州,遣張國梁馳剿。
國梁屢戰屢克,太平軍均退入金陵。
國梁仍向前跟進,遙見大營火起,知營中有變,遂急回軍。
到了孝陵衛,不見大營,亦不知向公下落,左沖右突,尋不着大帥蹤迹。
心正焦灼,急見東南火光灼天,露出“向”字大旗,遂奮勇上前,見向師正危急萬分,大呼道:“國梁來也。
” 忙沖入敵隊,保大帥出圍。
向軍見國梁來,個個精神振作,突圍而出,遂退屯丹陽。
自此向榮憂憤成疾,不數日而殁。
臨終将兵權付與國梁,一面具表申奏。
旨下:令國梁帶領其衆。
卻說洪秀全自破向軍後,格外驕侈,楊秀清更肆淫虐。
不料禍起蕭牆,因東王府承宜陳宗揚暗通秀清妃嫔,被秀清斬首。
宗揚系韋昌輝妻弟,昌輝聞信暗恨。
适值秀全密令昌輝來京,秀清不許入城,昌輝再三懇請,方許輕身入城,朝見秀全。
秀全故意道:“天國軍權盡在東王,你擅離職守,快去東王府請罪。
”昌輝入見,婉辭求赦,秀清扶起留宴。
酒酣,秀清道:“我欲于八月生日,進稱萬歲。
”昌輝道:“何不早正大位?” 遂跪下呼“萬歲”,随從等亦跪呼“萬歲”。
秀清大喜。
随又入飲,大醉。
昌輝召從人入内大呼曰:“天王有命,秀清圖謀不軌,着即誅讨。
”秀清欲避不及,被從人亂刀砍死,府中人等一律殺淨。
不意東王餘黨,集衆攻天王府。
昌輝複将部衆召入,兩相互殺。
忽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受天王密召回京,正遇兩下決鬥,遂與調停,昌輝不允。
達開憤憤而出。
是夜,翼、燕兩府被昌輝手下圍住,連日綱通通被殺,惟達開缒城出走。
昌輝複攻天王,秀全暗與東黨講和,同攻昌輝。
昌輝敗走出城,被東王餘黨獲住,解送天京,秀全命即磔死,将首級送與達開,達開遂入江甯。
秀全心疑,達開出城而去。
此次秀清謀亂,皆是錢軍師劃策,召諸王入京,他見韋、楊内哄,竟不知去向,從此秀全大事去了七分。
卻說曾國藩在江西得了兩湖援軍,又得了洪、楊内亂消息。
一時各鎮水陸諸将個個精神煥發。
江西境内太平軍,殺的殺,擒的擒,僅十餘日,竟全省肅清。
于是楊載福率水師四百餘艘,李續賓率陸師八千餘人,由江西直達兩湖,連戰皆克,迳至九江。
曾師聞捷,親赴九江勞軍。
途次聞弟國荃亦組成一部吉字軍,已會周鳳山取安福。
及到九江,見水陸各軍聲勢甚壯,遂出饷犒賞三湘軍士,慰勞楊、李諸将。
人人奮勇,個個歡騰,遂思踏平九江城池。
不覺已是鹹豐七年,國藩就在九江度歲。
才過了新年,忽接家中訃報,乃是父竹亭公病故。
國藩正痛未已,又接王璞山病故。
原來璞山奉駱秉章命赴臨安,适江西巡撫耆齡初莅任,恐臨江失守,遂調璞山至吉安,正逢達開兵到,兩下交戰,一場未能得勝,竟憂悶成病而死。
幸國荃馳至,軍心方定。
國荃遂率軍攻達開。
達開因韋、楊内哄,全家被殺,哪有心腸争戰,忙率軍退走。
國荃又追殺一陣,方始退軍。
卻說楊、彭二人懸軍九江城下,與陸軍總統李續賓,會合内湘水師,一意進攻石鐘山。
不得謂太平軍中竟無能人,他也防着清軍夾攻,屢次派人尋探。
忽見李續賓拔營往宿太而去,太平軍也就專力防禦水師。
楊、彭兩人聞水師已出湘口,遂将戰船分兩翼,鼓浪而前。
那山上太平軍遂分兵禦敵,兩面皆列成陣,一聲喊叫,沖殺過去,戰有四五個時辰,仍然不退。
忽見山上火起,照耀如同白日。
太平軍膽落心寒,遂率衆退紮小孤山。
及至天明,已被清軍奪得戰船八九十隻,大炮一千餘尊,殺死一二萬人。
但此一戰,若非李續賓佯赴宿太,乘夜渡江,達石鐘山後,登山放火,也難有此大勝。
迨一日,楊、彭合兵進取小孤山,太平軍首領賴漢英出兵抵禦,楊、彭令兵士佯敗。
賴酋率太平軍追趕,直至急水溝。
忽聽一聲炮響,四面伏兵齊起,楊載福親統大軍,從太平軍背後殺來。
賴酋知事不好,遂棄小孤山,各處逃生,清兵緊緊跟追。
賴酋急中生智,遂脫去軍服,除下紅巾,暗暗地逃脫。
所餘的太平軍,被清兵殺得一個皆無。
楊、彭、李既克九江,上下遊數百裡賊氛已經蕩盡,惟九江城被太平軍将領林啟榮所據,急不能下。
于是,楊、彭、李三将會議道:“進攻江甯,非取九江不可。
”時和春、張國梁自丹陽合兵,攻取江甯屬縣,連克句容、溧水、瓜鎮,一路皆是張軍門大旗。
太平軍走投無路,多被清兵殺死。
和春、張國梁仍舊進攻江甯,複組成一個江南大營,此時江西已大半平定也。
由湖南派來一軍,援助攻城。
不料此時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