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二回 洪楊起據金陵南北構兵

關燈
青天。

    ”嘉慶道:“哪個劉青天?”三槐道:“現任建昌道劉清。

    ” 嘉慶道:“餘外就沒有麼?”三槐道:“巴縣老爺趙華,渠道老爺吳桂,雖不及劉青天,也就是好官。

    ”嘉慶聞言,感歎一聲,即将三槐下獄。

    嘉慶帝經王三槐一供,随即下谕旨。

    内外官吏接旨後,方知帝平日留心政治,所有統兵将帥,雖然不能盡換,也就漸漸更易。

    從此,嘉慶帝每頒一道谕旨,皆雷厲風行,無論内外官吏,皆凜凜祗遵,不敢再蹈故轍。

    于是各省領兵将帥,皆振刷精神。

    惟勒保因冒功而得握大柄,每令人為先鋒,自己居中,獲收漁人之利。

    此次額勒登保一軍,斬了冷天祿,德楞泰一軍與徐天德相持,明亮一軍奔走陝西境内,未得全勝。

    勒保終是見敵生畏,按兵不動,被新任湖廣總督倭什布據實參他一本。

    嘉慶見表大怒,即命官前往拿京問罪,其經略事務,着明亮代理。

    後明亮因剿匪無功,與永保互訟。

    二人均被拿京逮問,着令額勒登保代任經略。

    額公接了經略任,便施展他平日用兵才略,遂籌劃全局,于是左發兵,西痛剿。

     适德楞泰追徐天德,與高均德相遇,德楞泰奮擊,将高均德擒斬,申表泰聞,旨下,授德楞泰為參贊軍務大臣。

    高均德既死,又有冉天元為亂,亦被德楞泰擒斬。

    餘如王廷诏、徐天德、樊人傑等,至嘉慶六年,亦先後擒斬。

    嘉慶九年,始報肅清。

    不料西北已定,偏偏東南海寇又起。

    乾隆末年,安南阮光平父子竊位據國,國用很不足。

    他想個主意,召集沿海盜賊,封他官爵,叫他在海中劫掠商舶,以充國用。

    于是海寇日盛一日,膽子越弄越大,劫了海舶,又想上岸劫掠。

    浙江定海總兵李長庚,生長閩海,素知海中險要,而且忠勇可欽,一日聞報,率領三鎮水師,出口勇剿。

    是日值飓風大作,雷雨交加,将寇艇多半撞沉,其餘潛蹤上岸,被兵士搜索淨盡,一個不剩。

    其中有四個頭目,佩有安南總兵的印,長庚大怒摘下,将四人磔死。

    行文至安南,将印擲還。

    會安南有内亂,系廣南王後裔阮福映自逞羅入國,滅了阮光平,恢複舊國。

    此時見清朝的文書,惟恐清朝興師前來問罪,遂一面聲明此事是阮光平父子所為,一面上表入貢。

    嘉慶見表,恐罪非其主,遂封他為越南國王,令嚴懲海寇。

    福映接旨,遵照辦理。

    無奈海寇一時難以掃盡。

     内中有兩個寇首,一個叫蔡牽,一個叫朱濆,号召群寇,把閩海口岸作出沒根據。

    又結通陸地上教徒,暗濟槍械,猖獗萬分,官兵都無可如何,隻有李長庚還能與他對戰。

    嘉慶帝知長庚忠勇可嘉,遂升他為閩省提督,後又調任浙江,與巡撫阮元甚為投契,即籌款十數萬,置造大船數十隻,鑄大炮四百尊,向各船配搭。

    每日向海岸往來遊弋,敗蔡牽于岐頭東霍等洋,擒張如茂,兵威大振。

    後蔡牽被長庚剿得無路可逃,赍銀至閩督王德處乞降。

    閩督見了數萬銀子,如見父母一般,遂遣人前來招撫。

    長庚明知蔡牽不是真降,況且是閩督招撫,不能作梗,隻得歎息而退。

    哪知蔡牽經此一庇,遂暗暗将船修好,糧米裝足,又暗地買通奸商,叫替制造一隻大船,裝好貨物,隻說裝貨出口,哪知一出口,即交蔡牽,牽得了船,即揚帆而去,橫行海上,與朱濆合勢,再犯溫州。

    溫州總兵胡振聲率不整不齊水師出來抵禦,被蔡、朱一揮,化為齑粉,連胡振聲也入水中矣。

     蔡、朱回舟入閩,閩中無一人敢前來抵敵。

    嘉慶帝聞知,遂命長庚總統閩浙水師。

    長庚奉命,遂将溫州海壇二鎮水師為左右翼,晝夜操練。

    于嘉慶九年,向馬迹洋出發。

    至冬月,敗朱濆于甲子洋。

    次年春,又敗蔡牽于青龍港。

    蔡牽屢敗屢憤,索性聚集百餘艘,東犯台灣,并結岸上土匪,侵犯府城,自稱鎮海王,全台大動。

    閩督王德飛奏朝廷,嘉慶帝忙饬成都将軍德楞泰,佩欽差大臣印,調四川兵三千赴剿。

    将軍賽沖阿為副,分兵兩路。

    兩将軍尚未出境,李長庚已至台灣。

    他見鹿耳門被阻塞,遂向他處尋出小港,港名安平,直通府城,急令總兵許松年、王得祿駕小舟率兵潛進,自督大隊守住南北兩汕要隘,以截蔡牽歸路。

    蔡牽隻道總門塞斷,隻顧放心前進,不想許、王兩人率兵由間道攻進,直前進剿。

    蔡牽分兵禦之,每戰皆敗,人數船隻損失甚巨。

    料台灣難拔,想從北汕逃走。

    将要出口,見口岸有大船無數,塞住出路,遙望一隻大艦上立一大将,手執大令,如天神相似。

    仔細一看,正是那百戰百勝浙江提督李長庚,遂歎一聲道:“遇此公,吾無命矣。

    ”誰知陡然起陣怪風,兵士站立不住,蔡牽趁此逃走,一出海口,哪裡擋得住,僅奪了數十号戰船。

    哪知嘉慶帝昧着良心,說他縱賊遠揚,旨下摘去他翎頂,德楞泰等一律退回。

    長庚大憤,複率部衆力剿。

     退至福甯岸上,無一兵夾擊,蔡、朱見長庚勢孤,合兵來攻,被長庚猛力殺退。

    牽遂與朱濆分竄浙江定海。

    長庚跟追,專擊牽舟,牽受創又退。

    旨下複長庚翎管,庚方稍安。

    不料浙撫阮公丁憂去任,長庚撫膺歎息。

    部衆曰:“阮公雖去,何患無人,現閩督王公,不比阮公猶勝乎?”長庚道:“不要提起王公還可以,吾自出師以來,多虧阮公;若王公,連一樣也做不到。

    ” 不料閩督王德激起衆怒,遂群起促長庚據實列奏。

    嘉慶帝明白如鏡,将王德革職拿問。

    另命阿林保繼任。

    不料去一個壞的,又來一個醜的,真是患無已時了。

    阿林保到任,又與長庚不合,不到一月,彈劾三次。

    皇上心疑,留中不發,密令浙撫清安泰查複,雖不及阮公,也不甚胡塗,把長庚海上情形統籠起來,具表奏聞。

    嘉慶本是明君,一見此表,即知阿林保忌功,遂下旨督責阿林保,倘再忌功誣劾,王德就是你鏡子。

    命長庚督造大船三十隻,長庚内無掣肘,外無阻礙,可以得志。

    不料阿林保受此一責,格外大怒,總要置長庚于死地。

    長庚正想修理船隻,無奈阿林保催戰文書,三日一道,五日兩封,不許休戰,不滿一月,下了十數道檄文。

    長庚歎道:“我不死海賊手,也難逃奸臣手中,看來與賊同死為幸。

    ”遂召集将士,克日出師,憑一股銳氣,駛船出港。

    蔡牽船一見長庚來,望風而逃。

    追至竿塘,擒獲蔡牽侄兒,名叫天來。

    長庚往來海面,追得蔡牽無路可歸,命許松年擊朱濆,自己敗蔡牽數仗。

    蔡牽逃至黑水洋,再逃已無路了,隻得決一死戰。

    長庚親自擂鼓,戰有兩個時辰,牽船上風帆被彈擊裂,急令兵士迎風放火,火勢炎炎,燔及牽船。

    不料牽船一聲炮響,穿入長庚船中。

    兵士回頭一望,見長庚已跌倒船闆上,連忙來救,彈子已中咽喉而死。

    張見升是阿林保之人。

    他見長庚死,引軍退回,牽乘勢逃入安南去了。

    這信傳至京中,嘉慶帝不勝歎息,追封壯烈伯,賜谥忠毅。

    自此閩督改任方維甸,浙撫複任阮元,命長庚部将王得祿、邱良功升任提督,分領長庚舊部,同心協力,為長庚報仇。

     王、邱二提督聞許松年在閩海擊死朱漬,濆弟朱渥率衆乞降,已立大功,自己恐落後,被人笑無能,遂慷慨誓師,決擒蔡牽。

    此時牽勢日蹙,招集餘賊,再入海面,直至定海漁山。

     王、邱二人跟追至綠水洋,又被逃脫。

    二人憤甚,遂議分兵,指定蔡逆進剿。

    次日,又跟追至黑水洋,不料良功船與牽船并列,王得祿船亦至,合攻蔡牽。

    不料良功船少停,被敵衆扯毀,又用綻紮住良功坐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