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一回 大清朝膺景命二百六八
關燈
小
中
大
嶽樂這一敗,才知道大節厲害。
又說道:“此人久在江西,不是好處。
”遂同喇布會合,同往南昌去了。
不料。
後來大節被胡國柱副将韓大任害死了。
大節既死,袁州仍被喇布占住。
此非喇布本領,乃是康熙洪福,以次各處漸漸略定。
且說廣州尚可喜因鄭經由台灣率兵來攻,急派其子之信前去拒敵。
哪知之信不遵父訓,叛了清朝,反使部兵将其父可喜拘押起來。
可喜氣憤,嘔血數升而亡。
之信見父已死,益無忌憚,通款三桂。
三桂封之信為輔德親王,命他籌款助饷。
之信一聞此信,遂說道:“三桂是想來挾制于我。
”忙與部将商議,仍舊降清,所有三桂派來的官,均被拘住。
一面率軍民薙發反正,一面出兵西拒馬雄,東拒耿精忠。
精忠方欲對敵,聞報漢兵已入仙霞關,急回軍福建,途次又聞曾養性、白顯忠統已降清。
趕到福州,又聞清兵将到,建甯、延平等郡均已投阻精忠經此一吓,暈倒于地,左右救醒,半晌道:“此番休了。
”坐定後,忽左右獻上一書,拆開一看,乃是清康親王前來勸降。
心想道:“降是不好,不降又敵不過清兵。
”半天想了一條計,一面令兒子赴延平去迎清軍,一面将總督範承谟絞死。
何者,因他降清,恐範承漠說他壞處。
康親王接書,遂進福州。
精忠率文武迎接入城,康親王令其立功贖罪,申表奏聞。
之信亦遣人至喇布前乞降,喇布亦據實申奏。
康熙帝因三桂未降,亦不深究,旨下令其仍襲王位,立功贖罪。
浙江、福建、廣東次第悉平,隻有廣西一省,現尚未靖。
廣西守将孫延齡,本是孔有德的女婿,因有德一門死難,僅遺一女,孤苦零丁,太後留養宮中,食郡主俸祿。
後嫁與延齡為妻,鎮守廣西,不料延齡受三桂蠱惑,封為臨江王,背清降吳,起先還瞞着,後被郡主知道,勸他反正,他卻不從。
今聞各處皆已反正,心中焦灼,思想再三,隻有請郡主庇護,可以減罪,退入後堂,未免赧顔,無奈向郡主謝過:“前日實系愚昧,今悔已不疊,望郡主維持一二,雖死亦感激你的。
”說罷便潸然下涕。
郡主見他如此,心中不忍。
遂入京求太後為他讨情。
不料他這反正三桂已知,派從孫吳世琮誘殺之。
且說吳三桂自叛清以來,已經五年。
康熙十三年僭号,借立崇祯後為名,其實稱周國。
他心中把稱帝早存一個念頭。
至康熙十七年,于衡州築土建壇,祭告天地,自稱大周皇帝,改元昭武。
總奈他已惡貫滿盈,即位之時,受一點風寒,竟緻不起,于康熙十八年春月,就嗚呼了。
三桂臨死,遺囑夏國相一班僞大臣等,輔太孫世王番嗣位。
國相等秘不發喪,密遣人至雲南迎請世王番,至衡州即位。
百官叩賀,改元洪化,遂發哀诏,布告國民。
此時清兵聞知三桂已死,人人思勇,個個圖功。
安親王嶽樂、簡親王喇布各統大兵,入湖南,克複嶽州、常德。
惟順承郡王勒爾錦常駐荊州,三桂未死前,連頭也不敢出;此時聽三桂已死,弛也就發起揚來,大着膽率兵過江,攻長沙,直逼衡州。
夏國柱等見這樣情形,哪裡還敢迎戰,隻得棄城而走。
吳世琮在陝西也被将軍莽依圖戰死。
此時四川漢中俱皆克複。
現在大周吳世王番所有地方,均被清兵占住,刻下隻落雲南、貴州兩省了。
康熙帝見各處雖然報捷,總是不能蕩平,想必諸将不肯用命,遂傳旨一律調回治罪。
另派貝子貝勒都統将軍,統大軍由川、廣、閩、粵,進兵雲、貴,直搗周兵巢穴。
周軍見清兵大隊雲集,吓得魂飛魄散,縱勉強迎戰一照面就逃走了。
自此世王番又把貴州失了,到康熙二十年十月間,城中糧盡,軍心遂變,城中守将方志球暗裡通款蔡督軍毓榮,放蔡軍入城,于是各兵繼進。
将周通同擒獲,餘兵潰散。
世王番見國已滅,遂懸梁自盡。
所獲兵将,解送京師發落。
至于已降複叛之藩,一律遞京問罪。
諸清将見大功垂成,即陸續班師回京。
三藩既定,中國十八省,并關東三省,皆屬大清輿圖。
惟台灣一島,被鄭經占據,後經病死,其子孫陸續嗣位,到康熙二十三年才亡。
康熙帝既平海内,又想征服蠻夷。
先從俄人入手,于是即令都統郎坦,偵探俄城形勢,後遂出兵。
至二十八年中俄才訂約修好。
二十九年,出長城,攻蒙古三部,親征往還三次,至三十年蒙古内部附。
三十六年,康熙立允扔為太子,到五十一年,康熙帝将允扔廢黜,立意不立太子。
諸皇子及王大臣,不知主上何意。
到康熙六十一年,已是六十九歲了。
大學士九卿等,方拟明年是聖上七旬萬壽,預備大慶典禮,誰料人有旦夕禍福,康熙帝竟患起病來,漸漸沉重,服藥無效。
次日,帝到暢春園,諸皇子随駕前往。
過數日,病甚重,即召隆科多入内。
命他傳旨
又說道:“此人久在江西,不是好處。
”遂同喇布會合,同往南昌去了。
不料。
後來大節被胡國柱副将韓大任害死了。
大節既死,袁州仍被喇布占住。
此非喇布本領,乃是康熙洪福,以次各處漸漸略定。
且說廣州尚可喜因鄭經由台灣率兵來攻,急派其子之信前去拒敵。
哪知之信不遵父訓,叛了清朝,反使部兵将其父可喜拘押起來。
可喜氣憤,嘔血數升而亡。
之信見父已死,益無忌憚,通款三桂。
三桂封之信為輔德親王,命他籌款助饷。
之信一聞此信,遂說道:“三桂是想來挾制于我。
”忙與部将商議,仍舊降清,所有三桂派來的官,均被拘住。
一面率軍民薙發反正,一面出兵西拒馬雄,東拒耿精忠。
精忠方欲對敵,聞報漢兵已入仙霞關,急回軍福建,途次又聞曾養性、白顯忠統已降清。
趕到福州,又聞清兵将到,建甯、延平等郡均已投阻精忠經此一吓,暈倒于地,左右救醒,半晌道:“此番休了。
”坐定後,忽左右獻上一書,拆開一看,乃是清康親王前來勸降。
心想道:“降是不好,不降又敵不過清兵。
”半天想了一條計,一面令兒子赴延平去迎清軍,一面将總督範承谟絞死。
何者,因他降清,恐範承漠說他壞處。
康親王接書,遂進福州。
精忠率文武迎接入城,康親王令其立功贖罪,申表奏聞。
之信亦遣人至喇布前乞降,喇布亦據實申奏。
康熙帝因三桂未降,亦不深究,旨下令其仍襲王位,立功贖罪。
浙江、福建、廣東次第悉平,隻有廣西一省,現尚未靖。
廣西守将孫延齡,本是孔有德的女婿,因有德一門死難,僅遺一女,孤苦零丁,太後留養宮中,食郡主俸祿。
後嫁與延齡為妻,鎮守廣西,不料延齡受三桂蠱惑,封為臨江王,背清降吳,起先還瞞着,後被郡主知道,勸他反正,他卻不從。
今聞各處皆已反正,心中焦灼,思想再三,隻有請郡主庇護,可以減罪,退入後堂,未免赧顔,無奈向郡主謝過:“前日實系愚昧,今悔已不疊,望郡主維持一二,雖死亦感激你的。
”說罷便潸然下涕。
郡主見他如此,心中不忍。
遂入京求太後為他讨情。
不料他這反正三桂已知,派從孫吳世琮誘殺之。
且說吳三桂自叛清以來,已經五年。
康熙十三年僭号,借立崇祯後為名,其實稱周國。
他心中把稱帝早存一個念頭。
至康熙十七年,于衡州築土建壇,祭告天地,自稱大周皇帝,改元昭武。
總奈他已惡貫滿盈,即位之時,受一點風寒,竟緻不起,于康熙十八年春月,就嗚呼了。
三桂臨死,遺囑夏國相一班僞大臣等,輔太孫世王番嗣位。
國相等秘不發喪,密遣人至雲南迎請世王番,至衡州即位。
百官叩賀,改元洪化,遂發哀诏,布告國民。
此時清兵聞知三桂已死,人人思勇,個個圖功。
安親王嶽樂、簡親王喇布各統大兵,入湖南,克複嶽州、常德。
惟順承郡王勒爾錦常駐荊州,三桂未死前,連頭也不敢出;此時聽三桂已死,弛也就發起揚來,大着膽率兵過江,攻長沙,直逼衡州。
夏國柱等見這樣情形,哪裡還敢迎戰,隻得棄城而走。
吳世琮在陝西也被将軍莽依圖戰死。
此時四川漢中俱皆克複。
現在大周吳世王番所有地方,均被清兵占住,刻下隻落雲南、貴州兩省了。
康熙帝見各處雖然報捷,總是不能蕩平,想必諸将不肯用命,遂傳旨一律調回治罪。
另派貝子貝勒都統将軍,統大軍由川、廣、閩、粵,進兵雲、貴,直搗周兵巢穴。
周軍見清兵大隊雲集,吓得魂飛魄散,縱勉強迎戰一照面就逃走了。
自此世王番又把貴州失了,到康熙二十年十月間,城中糧盡,軍心遂變,城中守将方志球暗裡通款蔡督軍毓榮,放蔡軍入城,于是各兵繼進。
将周通同擒獲,餘兵潰散。
世王番見國已滅,遂懸梁自盡。
所獲兵将,解送京師發落。
至于已降複叛之藩,一律遞京問罪。
諸清将見大功垂成,即陸續班師回京。
三藩既定,中國十八省,并關東三省,皆屬大清輿圖。
惟台灣一島,被鄭經占據,後經病死,其子孫陸續嗣位,到康熙二十三年才亡。
康熙帝既平海内,又想征服蠻夷。
先從俄人入手,于是即令都統郎坦,偵探俄城形勢,後遂出兵。
至二十八年中俄才訂約修好。
二十九年,出長城,攻蒙古三部,親征往還三次,至三十年蒙古内部附。
三十六年,康熙立允扔為太子,到五十一年,康熙帝将允扔廢黜,立意不立太子。
諸皇子及王大臣,不知主上何意。
到康熙六十一年,已是六十九歲了。
大學士九卿等,方拟明年是聖上七旬萬壽,預備大慶典禮,誰料人有旦夕禍福,康熙帝竟患起病來,漸漸沉重,服藥無效。
次日,帝到暢春園,諸皇子随駕前往。
過數日,病甚重,即召隆科多入内。
命他傳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