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回 漢歸曹吳入晉取次銷沉
關燈
小
中
大
,峻殺朱公主。
及峻死,峻從弟偏将軍孫綝之輔政。
绋專權自恣,吳主亮聰明英察,孫綝忌之。
亮與劉承、全紀謀誅綝,使全紀告其父衛将軍尚密整士馬。
尚,亮後父也。
亮戒尚曰:“勿令卿母知之。
”綝堂妹也。
紀以告尚,尚語其妻,妻密語綝.綝夜執尚,殺劉承,全紀自殺。
遂圍宮,廢吳主亮為會稽王,亮在位六年而被廢。
綝迎權第六于琅琊王休立之,是為景帝。
绺又與休有隙。
休乃與左将軍丁奉謀誅綝,夷其族。
休在位六年殂。
吳人以蜀初亡而懼,欲得長君,乃白朱後,迎前太子和太子烏程侯皓立之。
皓既得志,粗暴驕淫,好酒色,貶朱太後為景皇後,尋逼殺之。
使黃門遍行州郡,選美女。
其大臣家女,皆歲歲報名,年十五六者簡閱,簡閱不中,乃得出嫁。
後官數千,猶采擇無已。
作昭明宮,工役之費,以億萬計。
左丞相陸凱谏,不聽。
及凱卒,以凱從弟抗都督荊州諸軍事,治樂鄉。
晉主有滅吳之志,以尚書左仆射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鎮襄陽。
祜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
與吳人開誠布信,降者欲去,皆聽之。
減戍邏之卒,墾田八百餘頃,糧有十年之積。
其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
钤閣之下,侍衛不過十數人。
晉主與羊祜陰謀伐吳。
祜以為伐吳,宜借上流之勢。
時益州守王浚遷大司農,祜密表留浚,複為益州刺吏,使治水軍。
大作舟艦木柹,蔽江而下。
吳建平太守吾彥,取其柹以白吳主曰:“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以塞其沖要。
”吳主不從,彥乃為鐵鎖,橫斷江路。
吳主征西陵都督步闡,闡世在西陵,猝被征。
處自懼有讒,據城降晉。
晉以闡都督西陵諸軍,吳陸遜讨之,晉主令羊祜救之,不克。
抗遂拔西陵,誅闡。
”吳主既克西陵,自謂得天助,志益張大,使術士尚廣筮取天下,對曰:“吉。
庚子歲,青蓋當入洛陽。
”吳主喜,不修德政,專為兼并之計。
晉羊祜歸自江陵,務修德信以懷吳人。
每交兵,刻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
祜以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
每遊獵,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後為晉兵所得者,皆送還之。
于是吳人悅服,祜與抗對境,使命常通,抗遣祜酒,祜飲之,不疑。
抗疾,求藥于祜,祜以成藥與之。
抗即服之。
人多谏抗。
抗曰:“豈有鸩人羊叔子哉。
”抗告其邊茂曰:“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守分界而已,無求細利。
”及陸抗卒,吳主使其子景、元、機、雲分将其兵。
晉羊祜面陳伐吳之策,晉主善之。
以祜疾不宜數人,更遣張華問計。
祜曰:“孫皓暴虐已甚。
于今可不戰而克,若皓不幸而殁,吳人更立令主,雖有百萬之衆,長江未可窺也,将為後患矣。
”華深然之。
羊祜疾笃,舉杜預自代。
及祜卒,晉主哭之甚哀。
南州民聞祜卒,為之罷市,巷哭之聲相接。
吳守邊将士,亦為之泣。
祜好遊岘山,襄陽人建碑立廟于其地,歲時祭祀,望其碑者,無不堕淚,因謂之堕淚碑。
益州刺史王浚上疏曰:“孫皓荒淫兇逆,宜速征伐。
若一旦皓死,更立明君,則強敵也。
臣作舟七年,日有朽壞。
臣年七死亡無日。
三者一乖,則難圖也。
”杜預亦上表,請速伐吳。
張華贊成之,晉主意遂決。
令王伯、王渾、杜預、王浚、唐彬等,分道伐吳,東西兩路進兵,凡二十餘萬。
歲在庚子,杜預向江陵,王渾出橫江,所向皆克。
吳人于江碛要害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餘,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艦。
浚作大筏數十萬,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鐵錐,錐辄着筏而去。
又作大炬,長數十丈,火數十團,灌以麻油,船前行。
遇鎖燃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船無所礙,浚遂克西陵、荊門夷道諸城。
杜預令周旨等帥騎夜渡扛襲樂鄉,多張旗幟,起火巴山。
吳都督孫歆懼曰:“北來諸事,乃飛渡也。
”預遂克江陵。
預謂諸将曰:“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複着手處也。
”遂指授郡帥方略,徑造建業。
吳主使丞相張悌、沈瑩、諸葛靓率衆三萬,渡江逆戰,大敗。
靓迎悌,欲共遁去。
悌垂涕曰:“仲思,今日是我死日也。
”靓流涕而去。
悌遂為晉兵所殺,并斬瑩等。
吳人大懼,分遣使者奉書于渾、浚、伷以請降。
正月壬寅,王浚舟師過三山。
王渾遣人要浚急過論事,浚舉帆直指建業。
報曰:“風利,不得泊也。
”是日,浚戎卒八萬,舟方百裡,鼓噪入于石頭城。
吳王皓面縛輿榇,詣軍門降。
吳主皓在位十七年而國亡,又四年卒。
吳起大帝權壬寅,終烏程侯皓庚子,凡四主,共五十九年。
晉封皓為歸命侯,自是天下複歸一統矣。
王渾奪王浚功,久之,乃得遷為鎮軍大将軍。
杜預,王戎皆封侯。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及峻死,峻從弟偏将軍孫綝之輔政。
绋專權自恣,吳主亮聰明英察,孫綝忌之。
亮與劉承、全紀謀誅綝,使全紀告其父衛将軍尚密整士馬。
尚,亮後父也。
亮戒尚曰:“勿令卿母知之。
”綝堂妹也。
紀以告尚,尚語其妻,妻密語綝.綝夜執尚,殺劉承,全紀自殺。
遂圍宮,廢吳主亮為會稽王,亮在位六年而被廢。
綝迎權第六于琅琊王休立之,是為景帝。
绺又與休有隙。
休乃與左将軍丁奉謀誅綝,夷其族。
休在位六年殂。
吳人以蜀初亡而懼,欲得長君,乃白朱後,迎前太子和太子烏程侯皓立之。
皓既得志,粗暴驕淫,好酒色,貶朱太後為景皇後,尋逼殺之。
使黃門遍行州郡,選美女。
其大臣家女,皆歲歲報名,年十五六者簡閱,簡閱不中,乃得出嫁。
後官數千,猶采擇無已。
作昭明宮,工役之費,以億萬計。
左丞相陸凱谏,不聽。
及凱卒,以凱從弟抗都督荊州諸軍事,治樂鄉。
晉主有滅吳之志,以尚書左仆射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鎮襄陽。
祜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
與吳人開誠布信,降者欲去,皆聽之。
減戍邏之卒,墾田八百餘頃,糧有十年之積。
其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
钤閣之下,侍衛不過十數人。
晉主與羊祜陰謀伐吳。
祜以為伐吳,宜借上流之勢。
時益州守王浚遷大司農,祜密表留浚,複為益州刺吏,使治水軍。
大作舟艦木柹,蔽江而下。
吳建平太守吾彥,取其柹以白吳主曰:“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以塞其沖要。
”吳主不從,彥乃為鐵鎖,橫斷江路。
吳主征西陵都督步闡,闡世在西陵,猝被征。
處自懼有讒,據城降晉。
晉以闡都督西陵諸軍,吳陸遜讨之,晉主令羊祜救之,不克。
抗遂拔西陵,誅闡。
”吳主既克西陵,自謂得天助,志益張大,使術士尚廣筮取天下,對曰:“吉。
庚子歲,青蓋當入洛陽。
”吳主喜,不修德政,專為兼并之計。
晉羊祜歸自江陵,務修德信以懷吳人。
每交兵,刻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
祜以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
每遊獵,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後為晉兵所得者,皆送還之。
于是吳人悅服,祜與抗對境,使命常通,抗遣祜酒,祜飲之,不疑。
抗疾,求藥于祜,祜以成藥與之。
抗即服之。
人多谏抗。
抗曰:“豈有鸩人羊叔子哉。
”抗告其邊茂曰:“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守分界而已,無求細利。
”及陸抗卒,吳主使其子景、元、機、雲分将其兵。
晉羊祜面陳伐吳之策,晉主善之。
以祜疾不宜數人,更遣張華問計。
祜曰:“孫皓暴虐已甚。
于今可不戰而克,若皓不幸而殁,吳人更立令主,雖有百萬之衆,長江未可窺也,将為後患矣。
”華深然之。
羊祜疾笃,舉杜預自代。
及祜卒,晉主哭之甚哀。
南州民聞祜卒,為之罷市,巷哭之聲相接。
吳守邊将士,亦為之泣。
祜好遊岘山,襄陽人建碑立廟于其地,歲時祭祀,望其碑者,無不堕淚,因謂之堕淚碑。
益州刺史王浚上疏曰:“孫皓荒淫兇逆,宜速征伐。
若一旦皓死,更立明君,則強敵也。
臣作舟七年,日有朽壞。
臣年七死亡無日。
三者一乖,則難圖也。
”杜預亦上表,請速伐吳。
張華贊成之,晉主意遂決。
令王伯、王渾、杜預、王浚、唐彬等,分道伐吳,東西兩路進兵,凡二十餘萬。
歲在庚子,杜預向江陵,王渾出橫江,所向皆克。
吳人于江碛要害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餘,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艦。
浚作大筏數十萬,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鐵錐,錐辄着筏而去。
又作大炬,長數十丈,火數十團,灌以麻油,船前行。
遇鎖燃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船無所礙,浚遂克西陵、荊門夷道諸城。
杜預令周旨等帥騎夜渡扛襲樂鄉,多張旗幟,起火巴山。
吳都督孫歆懼曰:“北來諸事,乃飛渡也。
”預遂克江陵。
預謂諸将曰:“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複着手處也。
”遂指授郡帥方略,徑造建業。
吳主使丞相張悌、沈瑩、諸葛靓率衆三萬,渡江逆戰,大敗。
靓迎悌,欲共遁去。
悌垂涕曰:“仲思,今日是我死日也。
”靓流涕而去。
悌遂為晉兵所殺,并斬瑩等。
吳人大懼,分遣使者奉書于渾、浚、伷以請降。
正月壬寅,王浚舟師過三山。
王渾遣人要浚急過論事,浚舉帆直指建業。
報曰:“風利,不得泊也。
”是日,浚戎卒八萬,舟方百裡,鼓噪入于石頭城。
吳王皓面縛輿榇,詣軍門降。
吳主皓在位十七年而國亡,又四年卒。
吳起大帝權壬寅,終烏程侯皓庚子,凡四主,共五十九年。
晉封皓為歸命侯,自是天下複歸一統矣。
王渾奪王浚功,久之,乃得遷為鎮軍大将軍。
杜預,王戎皆封侯。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