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回 九州島中諸列國并入強秦
關燈
小
中
大
”刖其右足。
文王立,和抱璞泣,下荊山下,王使人問之,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狂。
”王使玉人破之,得寶玉,因名為“和氏璧”,後為趙王所得。
秦昭王欲之,請易以十五城。
趙王以問蔺相如。
對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許,則曲在我。
與之,而秦不與我城,則曲在秦。
臣願為使,奉璧而往。
秦城不入,臣請完璧而歸。
”相如至秦,秦王無意償趙城,相如乃給秦王,複取璧,遣使者懷璧歸趙,而以身待命于秦。
秦王賢之而不誅,禮而歸之。
後秦并六國,得和氏璧。
李斯刻文其上曰:“受命于天,既壽且昌。
”遂為傳國玉玺。
趙王以相如為上卿,位在廉頗右。
廉頗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相如聞之,每朝,常稱疾;出而望見,辄引而避匿。
其舍人以為恥。
相如曰:“以秦之強,相如尚廷叱之,豈獨畏廉将軍哉?顧吾念之,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以吾兩人在也。
今兩虎相争,勢不俱生,吾所以避之者,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至門謝罪,遂為刎頸之交。
時,趙以趙奢、廉頗為将,蔺相如為相,國勢稍強。
及趙奢卒,廉頗為将。
秦王使王齒乞伐趙,趙軍數敗,廉頗堅壁自守,秦人患之。
範睢使人行反間曰:“秦獨畏趙奢之子趙括為将耳,若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信之,遂以趙括代廉頗為将。
秦亦潛以白起代王齒乞為将,戰于長平,大敗趙師,斬其将趙括,坑卒四十萬。
趙人大恐。
時秦昭王用範睢為相,說以遠交而近攻,曰:“得尺則王之尺,得寸則王之寸。
”故三晉被兵尤甚。
秦忌武安君白起功,貶而殺之,使王齒乞圍邯鄲。
趙使平原君趙勝求救于楚。
勝求門下文武俱備者二十人與俱。
毛遂自薦,至楚。
見楚王,楚王未決。
毛遂劫楚王,說以合縱之利。
楚王從之,使春申君将兵救趙。
平原君又求救于魏,魏使晉鄙将兵救趙。
秦王使謂魏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諸侯敢救者,必移兵先伐之。
”魏王恐,止晉鄙壁邺,不敢進,使将軍辛垣衍說趙王,欲共尊秦為帝,以卻其兵。
魯仲連聞之,往見新垣衍曰:“彼秦者,棄禮義而尚首功之國也。
彼若肆然為帝,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不願為之民也。
況彼既為帝,魏亦何能晏然已乎。
”衍乃不敢言帝秦。
趙平原君夫人,魏公子信陵君無忌之姊也。
無忌禮賢下士,食客三千人,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
讓公子無忌曰:“所以自忖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能急人之困也。
今邯鄲旦暮下,而魏救不至,豈所望于公子哉!”公子數請魏王敕晉鄙救趙,魏王終不聽。
無忌乃以所屬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赴難,鬥死于趙。
過見侯生。
侯生者,隐士也,名嬴,年七十,家貧,為夷門監者。
無忌引為上客,禮之甚恭。
生曰:“公子無他計,而欲赴秦軍,如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信陵君再拜問計。
生曰:“吾聞晉鄙兵符在王卧内。
如姬最幸,力能得之。
公子嘗為報其父仇,如姬欲為公子死,誠一開口,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西卻秦,此五霸之功也!”無忌從其計,得兵符。
侯生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如晉鄙疑而複請之,則事危矣。
臣客朱亥力士,可與俱行。
不聽,使擊之。
”信陵君至邺,晉鄙合符,果疑之,舉手視無忌曰:“吾統十萬之衆,屯之境上,國之重任。
今單車來代之,何哉?”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鄙。
無忌下令曰:“父子在軍中者,父歸;兄弟俱在軍中者,兄歸;獨子無兄弟者,歸養。
”得選兵八萬人,将之而進,大破秦師于邯鄲下。
王齒乞敗走,鄭安平以三萬人降。
信陵君不敢歸,遂留趙,使将将其軍以還。
平原君欲官魯仲連。
仲連曰:“與其富貴而诎于人,甯貧賤而輕世肆志哉!”遂隐而不複見。
時周赧王獻地于秦,秦取其寶器九鼎以歸。
韓王入朝于秦,魏舉國聽令。
秦昭襄主在位五十六年薨。
子孝文王立。
初,孝文王為太子時,妃曰華陽夫人,無子。
夏姬生子異人,質于趙。
秦數伐趙,趙不禮之,因不得意。
陽翟大賈呂不韋适邯鄲,見之曰:“此奇貨可居也。
”乃說之曰:“秦王老矣,太子愛華陽夫人而無子,子之兄弟二十餘人,子居中,不甚見幸,不得立為嗣矣。
”異人曰:“奈何?”曰:“能立嫡嗣者,獨華陽夫人耳。
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立于為嗣。
”異人曰:“必如君策,秦國與子共之。
”不韋乃與五百金,令結賓客,複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
見夫人姊,而以獻于夫人。
因稱異人之賢,賓客遍天下,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夫人喜。
不韋因對其姊說曰:“夫人愛而無子,不以繁華時,早自結于諸子中賢孝者,立以為嗣。
倘色衰愛弛,雖欲開一言,尚可得乎? 今異人賢,自知中子,不得為嗣。
誠以此時拔之,則異人無國而有國,夫人無子而有子矣。
”夫人以為然,乘間言之。
太子約以為嗣,因請不韋傅之。
不韋娶邯鄲姜女絕色者與居。
知其有娠而且男也。
見于異人,異人悅而請之。
不韋佯怒,既而飲之緩藥而獻之。
期年生子政,異人遂以為夫人。
邯鄲之圍,異人亡赴秦軍,逃歸秦。
華陽夫人,楚人也。
異人因楚服以見夫人,更名楚,至是孝文王遂以為太子。
孝文王在位三日而薨,子莊襄王楚立。
以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
秦蒙骜帥師伐魏,魏師敗績。
魏王請信陵君于趙。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還。
毛公、薛公曰:“公子所以重于諸侯者,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廟,公子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畢,信陵君色變,趨駕還魏。
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為上将。
信陵君求援于諸侯,諸侯聞信陵君複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帥五國之師,大敗蒙骜于河外,追至函谷關而返。
曆來秦伐之不得志,無有逾于此者。
秦患信陵君,捐金行間,言信陵君欲為魏王,魏王信之。
信陵君稱病,淫于酒色,日夜為樂,四年卒。
秦莊襄王在位三年薨,子政立,是為始皇。
國事皆決于文信侯,号稱促父。
以前之秦為嬴,以後之秦為呂。
嬴秦凡三十五君,共六百五十一年。
不韋用一女子,從容談笑,以呂易嬴,斯亦奇矣。
後來始皇并吞六國,恣行無道。
未知其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文王立,和抱璞泣,下荊山下,王使人問之,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狂。
”王使玉人破之,得寶玉,因名為“和氏璧”,後為趙王所得。
秦昭王欲之,請易以十五城。
趙王以問蔺相如。
對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許,則曲在我。
與之,而秦不與我城,則曲在秦。
臣願為使,奉璧而往。
秦城不入,臣請完璧而歸。
”相如至秦,秦王無意償趙城,相如乃給秦王,複取璧,遣使者懷璧歸趙,而以身待命于秦。
秦王賢之而不誅,禮而歸之。
後秦并六國,得和氏璧。
李斯刻文其上曰:“受命于天,既壽且昌。
”遂為傳國玉玺。
趙王以相如為上卿,位在廉頗右。
廉頗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相如聞之,每朝,常稱疾;出而望見,辄引而避匿。
其舍人以為恥。
相如曰:“以秦之強,相如尚廷叱之,豈獨畏廉将軍哉?顧吾念之,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以吾兩人在也。
今兩虎相争,勢不俱生,吾所以避之者,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至門謝罪,遂為刎頸之交。
時,趙以趙奢、廉頗為将,蔺相如為相,國勢稍強。
及趙奢卒,廉頗為将。
秦王使王齒乞伐趙,趙軍數敗,廉頗堅壁自守,秦人患之。
範睢使人行反間曰:“秦獨畏趙奢之子趙括為将耳,若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信之,遂以趙括代廉頗為将。
秦亦潛以白起代王齒乞為将,戰于長平,大敗趙師,斬其将趙括,坑卒四十萬。
趙人大恐。
時秦昭王用範睢為相,說以遠交而近攻,曰:“得尺則王之尺,得寸則王之寸。
”故三晉被兵尤甚。
秦忌武安君白起功,貶而殺之,使王齒乞圍邯鄲。
趙使平原君趙勝求救于楚。
勝求門下文武俱備者二十人與俱。
毛遂自薦,至楚。
見楚王,楚王未決。
毛遂劫楚王,說以合縱之利。
楚王從之,使春申君将兵救趙。
平原君又求救于魏,魏使晉鄙将兵救趙。
秦王使謂魏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諸侯敢救者,必移兵先伐之。
”魏王恐,止晉鄙壁邺,不敢進,使将軍辛垣衍說趙王,欲共尊秦為帝,以卻其兵。
魯仲連聞之,往見新垣衍曰:“彼秦者,棄禮義而尚首功之國也。
彼若肆然為帝,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不願為之民也。
況彼既為帝,魏亦何能晏然已乎。
”衍乃不敢言帝秦。
趙平原君夫人,魏公子信陵君無忌之姊也。
無忌禮賢下士,食客三千人,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
讓公子無忌曰:“所以自忖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能急人之困也。
今邯鄲旦暮下,而魏救不至,豈所望于公子哉!”公子數請魏王敕晉鄙救趙,魏王終不聽。
無忌乃以所屬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赴難,鬥死于趙。
過見侯生。
侯生者,隐士也,名嬴,年七十,家貧,為夷門監者。
無忌引為上客,禮之甚恭。
生曰:“公子無他計,而欲赴秦軍,如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信陵君再拜問計。
生曰:“吾聞晉鄙兵符在王卧内。
如姬最幸,力能得之。
公子嘗為報其父仇,如姬欲為公子死,誠一開口,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西卻秦,此五霸之功也!”無忌從其計,得兵符。
侯生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如晉鄙疑而複請之,則事危矣。
臣客朱亥力士,可與俱行。
不聽,使擊之。
”信陵君至邺,晉鄙合符,果疑之,舉手視無忌曰:“吾統十萬之衆,屯之境上,國之重任。
今單車來代之,何哉?”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鄙。
無忌下令曰:“父子在軍中者,父歸;兄弟俱在軍中者,兄歸;獨子無兄弟者,歸養。
”得選兵八萬人,将之而進,大破秦師于邯鄲下。
王齒乞敗走,鄭安平以三萬人降。
信陵君不敢歸,遂留趙,使将将其軍以還。
平原君欲官魯仲連。
仲連曰:“與其富貴而诎于人,甯貧賤而輕世肆志哉!”遂隐而不複見。
時周赧王獻地于秦,秦取其寶器九鼎以歸。
韓王入朝于秦,魏舉國聽令。
秦昭襄主在位五十六年薨。
子孝文王立。
初,孝文王為太子時,妃曰華陽夫人,無子。
夏姬生子異人,質于趙。
秦數伐趙,趙不禮之,因不得意。
陽翟大賈呂不韋适邯鄲,見之曰:“此奇貨可居也。
”乃說之曰:“秦王老矣,太子愛華陽夫人而無子,子之兄弟二十餘人,子居中,不甚見幸,不得立為嗣矣。
”異人曰:“奈何?”曰:“能立嫡嗣者,獨華陽夫人耳。
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立于為嗣。
”異人曰:“必如君策,秦國與子共之。
”不韋乃與五百金,令結賓客,複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
見夫人姊,而以獻于夫人。
因稱異人之賢,賓客遍天下,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夫人喜。
不韋因對其姊說曰:“夫人愛而無子,不以繁華時,早自結于諸子中賢孝者,立以為嗣。
倘色衰愛弛,雖欲開一言,尚可得乎? 今異人賢,自知中子,不得為嗣。
誠以此時拔之,則異人無國而有國,夫人無子而有子矣。
”夫人以為然,乘間言之。
太子約以為嗣,因請不韋傅之。
不韋娶邯鄲姜女絕色者與居。
知其有娠而且男也。
見于異人,異人悅而請之。
不韋佯怒,既而飲之緩藥而獻之。
期年生子政,異人遂以為夫人。
邯鄲之圍,異人亡赴秦軍,逃歸秦。
華陽夫人,楚人也。
異人因楚服以見夫人,更名楚,至是孝文王遂以為太子。
孝文王在位三日而薨,子莊襄王楚立。
以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
秦蒙骜帥師伐魏,魏師敗績。
魏王請信陵君于趙。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還。
毛公、薛公曰:“公子所以重于諸侯者,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廟,公子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畢,信陵君色變,趨駕還魏。
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為上将。
信陵君求援于諸侯,諸侯聞信陵君複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帥五國之師,大敗蒙骜于河外,追至函谷關而返。
曆來秦伐之不得志,無有逾于此者。
秦患信陵君,捐金行間,言信陵君欲為魏王,魏王信之。
信陵君稱病,淫于酒色,日夜為樂,四年卒。
秦莊襄王在位三年薨,子政立,是為始皇。
國事皆決于文信侯,号稱促父。
以前之秦為嬴,以後之秦為呂。
嬴秦凡三十五君,共六百五十一年。
不韋用一女子,從容談笑,以呂易嬴,斯亦奇矣。
後來始皇并吞六國,恣行無道。
未知其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