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回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關燈
小
中
大
秦,秦穆公納女五人,懷嬴與焉。
秦納重耳,懷公圍奔高梁,殺之,重耳立。
呂甥、郄芮将弒之。
寺人披以告,晉侯僭會秦伯于王城,秦伯誘呂、郄而殺之。
晉侯迎夫人嬴氏以歸,即侄婦懷嬴也。
因歸文公為妻以後,複号文嬴。
周王子叔帶以戎兵入寇王室,襄王出适鄭,處于汜,秦穆公師于河上,将納王。
狐偃言于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
”晉侯辭秦師而下,逆王入于王城,取叔帶于溫,殺之。
晉侯朝王,王與之陽樊、溫原、攢茅之田。
原不服晉,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
諜出曰:“原将降矣,軍吏請待之。
”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而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
”退一舍而原降。
初,晉文公為公子出亡時,過衛、過曹,曹衛俱不禮焉;過宋。
宋襄公禮之。
宋以其善于晉侯也,故叛楚即晉。
楚令尹子玉帥師伐宋,圍缗;魯以楚師伐齊,取谷。
宋公孫固如晉告急,晉先轸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
而新婚于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
”于是搜于被廬,作三軍,侵曹伐衛。
楚人入衛,晉人救曹,執曹伯以畀宋人。
令無人僖負羁之家而免其族。
楚師子玉請戰。
晉侯、齊師、宋師、秦師與楚師戰于城濮,楚師敗績。
晉獻楚俘于周王,王策命晉侯為諸侯伯。
晉召諸侯朝周王會于河陽踐土,諸侯畢朝。
鄭二于楚,晉侯、秦伯圍鄭。
鄭使燭之武夜見秦穆公,曰:“鄭在晉之東,秦在晉之西,越國鄙遠,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倍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秦伯悅,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及晉文公薨,子襄公立,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命我掌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不可。
”公辭焉。
召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使出師。
蹇叔送其子白乙丙曰:“晉人禦師必于淆,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臯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雨也。
子必死是間,予收爾骨焉。
”秦師遂東行。
及滑,鄭商人弦高遇之,以乘韋先,以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将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
”且使遽告于鄭。
孟明視曰:“鄭有備矣,不如還也。
”滅滑而還。
晉先轸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敵不可縱,必伐秦師。
”遂發命,遽興兵戎,敗秦師于淆。
獲百裡、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
文嬴請釋三帥,使歸就戮于秦,乃舍之。
既而使追之,則在舟中矣。
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賜。
”秦伯素服郊次,向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大夫何罪? 且孤不以一眚掩大德。
”複使孟明視為政。
秦穆公複使孟明視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宮及郊,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封淆屍而還。
秦穆公用由餘之謀伐戎,并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
周天子使召公過賀秦穆公以金鼓,命為西方諸侯伯。
穆公任好薨,子康公立。
自是秦與晉為仇,而與楚相好矣。
卻說楚自熊通僭号稱王,并吞諸小國,而國日強。
至穆公商臣卒,子莊王旅立,三年不出号令,日夜為樂。
伍舉入谏,王左把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間。
伍舉進曰:“有鳥于此,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王曰:“三年不蜚,蜚将沖天。
三年不鳴,鳴将驚人。
”舉退曰:“吾知之矣。
”居數月,淫益甚。
大夫蘇從又谏,乃罷淫樂聽政。
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悅。
楚大饑,戎伐楚。
庸人帥群蠻以叛楚,麋人率百濮聚于選,将伐楚。
楚人謀徙于阪寓,蒍賈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麋與百濮,謂我饑,不能師;若我出師,必懼而歸。
”乃出師,遂滅庸;群蠻從楚子盟。
宋昭公無道,弟公子鮑禮于國人,宋饑,竭其粟而貸之,養老尊賢,親自桓以下,無不恤也。
鮑美而豔,鮑嫡祖母宋襄公夫人王姬欲通之。
鮑不可,乃助之施。
國人奉公子鮑以通于夫人,昭公将田孟諸,未至,夫人使衛伯帥郊甸之師,攻而殺之,公子鮑立,是為文公。
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
楚莊王伐宋,宋告急于晉,晉師不出,宋及楚平。
楚子伐蕭,巫臣曰:“師人多寒。
”王巡三軍,撫而勉之。
三軍之士,皆如挾纩,遂滅蕭。
楚滅舒蓼而疆之。
及滑汭,盟吳、越而還。
時有夏姬,鄭女也。
貌極美而善淫,淫其兄子蠻,子蠻夭死。
嫁于陳夏禦叔,生征舒,禦叔亦為淫死。
陳靈公與孔甯、儀行父通于夏姬,皆藏其近體亵服,以戲于朝,飲酒于夏氏。
公謂儀行父曰:“征舒似汝。
”對曰:“亦似君。
”征舒病之。
公出,自其廄射而殺之。
孔甯、儀行父奔楚。
楚入陳,殺夏征舒,虜夏姬,因縣陳。
申叔時曰:“合諸侯以伐陳,讨有罪也。
今縣陳,貪其富也,以讨始而以貪終,無乃不可乎?”莊王曰:“善。
”乃複封陳,立成公。
莊王将納夏姬,申公、巫臣止之
秦納重耳,懷公圍奔高梁,殺之,重耳立。
呂甥、郄芮将弒之。
寺人披以告,晉侯僭會秦伯于王城,秦伯誘呂、郄而殺之。
晉侯迎夫人嬴氏以歸,即侄婦懷嬴也。
因歸文公為妻以後,複号文嬴。
周王子叔帶以戎兵入寇王室,襄王出适鄭,處于汜,秦穆公師于河上,将納王。
狐偃言于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
”晉侯辭秦師而下,逆王入于王城,取叔帶于溫,殺之。
晉侯朝王,王與之陽樊、溫原、攢茅之田。
原不服晉,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
諜出曰:“原将降矣,軍吏請待之。
”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而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
”退一舍而原降。
初,晉文公為公子出亡時,過衛、過曹,曹衛俱不禮焉;過宋。
宋襄公禮之。
宋以其善于晉侯也,故叛楚即晉。
楚令尹子玉帥師伐宋,圍缗;魯以楚師伐齊,取谷。
宋公孫固如晉告急,晉先轸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
而新婚于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
”于是搜于被廬,作三軍,侵曹伐衛。
楚人入衛,晉人救曹,執曹伯以畀宋人。
令無人僖負羁之家而免其族。
楚師子玉請戰。
晉侯、齊師、宋師、秦師與楚師戰于城濮,楚師敗績。
晉獻楚俘于周王,王策命晉侯為諸侯伯。
晉召諸侯朝周王會于河陽踐土,諸侯畢朝。
鄭二于楚,晉侯、秦伯圍鄭。
鄭使燭之武夜見秦穆公,曰:“鄭在晉之東,秦在晉之西,越國鄙遠,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倍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秦伯悅,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及晉文公薨,子襄公立,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命我掌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不可。
”公辭焉。
召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使出師。
蹇叔送其子白乙丙曰:“晉人禦師必于淆,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臯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雨也。
子必死是間,予收爾骨焉。
”秦師遂東行。
及滑,鄭商人弦高遇之,以乘韋先,以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将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
”且使遽告于鄭。
孟明視曰:“鄭有備矣,不如還也。
”滅滑而還。
晉先轸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敵不可縱,必伐秦師。
”遂發命,遽興兵戎,敗秦師于淆。
獲百裡、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
文嬴請釋三帥,使歸就戮于秦,乃舍之。
既而使追之,則在舟中矣。
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賜。
”秦伯素服郊次,向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大夫何罪? 且孤不以一眚掩大德。
”複使孟明視為政。
秦穆公複使孟明視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宮及郊,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封淆屍而還。
秦穆公用由餘之謀伐戎,并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
周天子使召公過賀秦穆公以金鼓,命為西方諸侯伯。
穆公任好薨,子康公立。
自是秦與晉為仇,而與楚相好矣。
卻說楚自熊通僭号稱王,并吞諸小國,而國日強。
至穆公商臣卒,子莊王旅立,三年不出号令,日夜為樂。
伍舉入谏,王左把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間。
伍舉進曰:“有鳥于此,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王曰:“三年不蜚,蜚将沖天。
三年不鳴,鳴将驚人。
”舉退曰:“吾知之矣。
”居數月,淫益甚。
大夫蘇從又谏,乃罷淫樂聽政。
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悅。
楚大饑,戎伐楚。
庸人帥群蠻以叛楚,麋人率百濮聚于選,将伐楚。
楚人謀徙于阪寓,蒍賈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麋與百濮,謂我饑,不能師;若我出師,必懼而歸。
”乃出師,遂滅庸;群蠻從楚子盟。
宋昭公無道,弟公子鮑禮于國人,宋饑,竭其粟而貸之,養老尊賢,親自桓以下,無不恤也。
鮑美而豔,鮑嫡祖母宋襄公夫人王姬欲通之。
鮑不可,乃助之施。
國人奉公子鮑以通于夫人,昭公将田孟諸,未至,夫人使衛伯帥郊甸之師,攻而殺之,公子鮑立,是為文公。
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
楚莊王伐宋,宋告急于晉,晉師不出,宋及楚平。
楚子伐蕭,巫臣曰:“師人多寒。
”王巡三軍,撫而勉之。
三軍之士,皆如挾纩,遂滅蕭。
楚滅舒蓼而疆之。
及滑汭,盟吳、越而還。
時有夏姬,鄭女也。
貌極美而善淫,淫其兄子蠻,子蠻夭死。
嫁于陳夏禦叔,生征舒,禦叔亦為淫死。
陳靈公與孔甯、儀行父通于夏姬,皆藏其近體亵服,以戲于朝,飲酒于夏氏。
公謂儀行父曰:“征舒似汝。
”對曰:“亦似君。
”征舒病之。
公出,自其廄射而殺之。
孔甯、儀行父奔楚。
楚入陳,殺夏征舒,虜夏姬,因縣陳。
申叔時曰:“合諸侯以伐陳,讨有罪也。
今縣陳,貪其富也,以讨始而以貪終,無乃不可乎?”莊王曰:“善。
”乃複封陳,立成公。
莊王将納夏姬,申公、巫臣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