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回 盤古王一出世初分天地

關燈
故霰如雨點之形,而且下在雪前也。

    其獨厚于高山者,以高山招風。

    雪體輕,故随風飄至也。

    其雨各種異物者,大抵不祥之兆,皆此方災厲之氣,積而成形;或妖龍野鬼,亦能為之也。

    其江河之水,日出不窮,且多出于高原者,以地上面為高山,地下面為深穴。

    其穴之西向者,以天行運轉鼓水入穴,有入無出,遂從泥沙上湧,而為江河諸水。

    其溫泉,以地下入水處,适當黃道,日之熱氣所緻也。

    其有地震者,亦以地下多岩穴,日行海底,熱氣熏蒸,穴中日日蒸之,愈積愈重,漸升而上,至地面,勢不得散,必潰圍四出,以緻震動。

    或陷裂,或有聲有火。

    故地土厚,而無江湖池井之處,以洩氣者,震恒多。

    地土薄,而多江湖池井之處,以洩氣者,震恒少也。

     其氣候有寒暑者,以中國之地近北,故日行北陸則暖,日行南陸則寒也。

    其海水有潮汐者,以日行海底,所過處熱氣極盛,月升而冷氣與之一激,乃号叫怒起而生潮。

    潮既過,而日之精神熱氣,與月之精神冷氣,恒映積淤沖。

    蓋與日月相對之處,積有一股冷熱之氣,亦與日月同,故再值再潮而為汐,其有大小者,以日月之行,有遠近之異勢,近則潮大,遠則潮小。

     至晦朔時,月雖無光,而月之體魄,與冷氣仍在,故猶然發潮發汐,朔望同也。

    其海水之鹹,亦由太陽亢炎,幹濕二氣熏蒸所緻。

    所以夏月之水,常鹹于冬月。

    海面之水,獨鹹于海底。

    其浸入地中者,以得土滲而淡也。

     至于地面之大,穿心九萬裡零,厚二萬八千六百三十六裡零,去月輪天周圍隔海四萬五千餘裡零。

    蓋地面是土,土之下是砂石,砂石之下是浮岩,浮岩之下是海,海之下仍是天。

    其不與天俱動者,以地之四旁底下,皆是海如載舟然。

    地之東為潮海,水随天升,舟上則覆。

    地之西為溜海,水随天入,舟至則陷。

    地之北為冰海,海水常冰,舟行則礙。

    地之南為熱海,海水如熱油,舟入則焚,此天之所以終古不可近也。

    又天升東而沒西,故海水亦自西北而東南流也。

     其地輿,則居中近北之地,曰亞細亞洲。

    國土不啻百餘,大者首推中國。

    又小島各自為國者數百。

    其亞細亞洲之西而略北,曰歐羅巴洲,即今之所謂西洋。

    國之大者七十餘,小島亦不下數百。

    其亞細亞洲之西南,歐羅巴洲之南,曰利未亞洲。

     大小共百餘國,小島數百。

    亞細亞洲之東而帶北,曰亞墨利加洲,地分南北,中有一峽相連。

    峽南曰南亞墨利加,峽北曰北亞墨利加。

    地極廣,平分天下之半,小島千餘,總之四洲之内,奇奇怪怪之事,所在多有,載不勝載。

    其亞細亞洲之南,曰墨瓦蠟泥加洲,此洲人至者少,未審其山川國土、人物風景何如。

     此天地形體之大略也。

     若夫天地之數,止于一元,一元共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元統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會,每會一萬八百年。

    會統三十運,每運三百六十年。

    運統十二世,每世三十年。

    前此一元之天地,亦是萬國九州島,花花世界。

    無奈行到申會,便晝夜失序,寒暑舛錯,五谷不生,人類日稀。

    行至酉會,漸漸無君無長,不複知有文字。

    再至戌會之初,千裡才得見人,五谷全無,民乃食土,亦少衣服,男女相遇即交,交訖而退,即間有生育,亦但知有母而不知有父。

    道路不通,其後漸至無人無物。

    至于亥會,黑黑暗暗,山川日月,盡歸烏有,不覺天地混蒙起來。

    直至子會,逐漸開明,乃生起日月來,漸有天光而天開。

    再至醜會,複生起水土砂石來,漸漸凝結而有地。

    再至寅會,于大荒山腰,受天地之靈秀,蘊日月之光華,遂孕有靈通之性,内育人胎,于十月十六日寅時,豁刺刺一聲響亮,山腰迸裂,産出一個人來。

    學爬學走,餐風吸露,食草飲水,漸漸長成,龍首人身,身長百尺,頭角猙獰,神眉怒目,獠牙露齒。

    遍體皆毛。

    将身爬上山頂,用手把天細摸,覺天之體,躍躍欲動。

    将身走到地上,用足把地細踹,覺地之體,凝凝欲靜。

    且天漸漸高起來,地漸漸低下去,漸次将開,相附而動,仔細一看,見昆侖山頂,與月輪天相連,堅不可破。

    天性欲動而不得動,地性欲靜而不得靜。

    天地相連,兩不得所,人物難生。

    盤古心中自忖,必得一件物事,斷其連處。

    自然天清地甯,萬物得所。

    東尋西尋,并無物件。

    尋至多時,不期事有湊巧,一日行至西方,尋得先天金石之精,一斧一鑿。

    盤古約重千斤,乃右手持爺,左手執鑿,或用斧劈,或用鑿開,用功多時。

    忽然一日鑿開,有如天崩地裂,大響一聲,天地兩分。

    輕清者為天,漸高而運轉;重濁者為地,漸低而凝靜。

    天地遂分而為二。

     又在上者名之為天,在下者名之為地,而混茫開矣。

    自後陰陽二氣交媾,生人生物,繼之者為天皇氏。

    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