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六回 猛張勳複辟馮總統就任
關燈
小
中
大
敢再戰,遂即潰散。
次日,即由馮副總統褫奪張勳長江巡閱使,并安徽督軍職。
并令兩路司令趕緊入京,掃除逆氛。
張勳悶坐京城,舉各路警耗,幾乎急死,遂将經過情形電告各省,不過說張勳複辟,各軍團皆與謀,馮國璋亦曾贊成,推原其始,責有攸歸。
及到末尾,則惟有聽諸公論。
張發電後,遂收集潰兵,聚守天壇、天安等處,隻望背城一戰。
且說各國公使團見京城危急,惟恐波及,隻得照會清室,勸張勳解除武裝,取消複辟。
清宮隻得将公使照會攣給張勳。
張勳如何肯允,定要一戰。
張鎮芳、雷震春、馮德麟見勢不好,統想逃走,誰知于路被讨逆軍拿住,亦由馮下令,奪去官職。
他如康有為、萬繩栻亦想逃生,獨張勳不肯下台,仍在前督兵。
到了七月十二日,讨逆軍三路進攻。
張軍雖勇,究竟寡不敵衆,張勳自知不妙,遁入城中。
部兵見無主帥,遂懸旗投降。
讨逆軍勒令繳械,方準免死。
張軍隻得繳槍,被讨逆軍放條生路逃走了。
且說張勳見勢敗,遂由公園歸家,引妻子等乘坐汽車,逃入荷蘭公使館去了。
讨逆軍即于本日收複京城,遂電報天津段處告捷。
段接電,即乘車入都。
适徐世昌來訪,說此次複辟,清室本無此心,望勿加罪,張勳原是禍首,乃是個鹵夫,望念同胞可也。
越日,段祺瑞入都,京中皆定,遂入院辦事。
一面派江朝宗往日使館中,迎黎元洪回府,一面下令緝拿張勳。
且說黎總統見祺瑞派人來迎,乃謝過日使并齊藤少将,竟回舊宅,即日通電全國,宣告去職。
越日,又發二電,詳述去職情由。
黎既去職,馮應繼任。
馮見黎電文,自己也就客氣起來,說現在京師已靜,應即迎黎入府,所有代行職權,亦應奉還黎,方成正論。
黎見電,仍然固辭。
段因此再組内閣,遂拟相當閣員,隻因此時總統虛懸,實未有命令頒來,段心未免焦慮。
此時徐樹铮已為閣員,欲為主分憂,遂見黎總統道:“祺瑞在野立功,入京讨逆,想公當有相當對待。
”元拱道:“我已辭職,繼任當屬河田,不日入都,賞功罰罪,一切歸馮主持。
”所任閣員如數提出。
現國會已散,隻得稱馮總統命令,特任各部長,然後通緝複辟要犯,竟無一人被捕。
惟首犯張勳寄居荷使館中,一手荷槍,一手持函,說道:“這皆是贊成帝制的憑據,倘要相逼,我隻将書宣告國人,甘願同死。
” 且說張勳部下聞張失敗,個個思變,經海州鎮守使白寶山剿平。
段接電話,亦發電去慰勞。
至于清宮變劇,即由内務府出名緻段總理,詳叙張勳逼迫等情,段電馮國璋,優待如前。
且說國民黨仍欲扶黎,今黎去職,黨人未免失望,即由唐紹儀、汪光銘等運動海軍總司令程璧光及他艦隊司令,否認解散國會的政府,即于七月二十一日宣告獨立。
自發電後,即率艦馳往廣東。
段閱電,即電馮總統,褫程璧光職,馮照允,免程本官。
且說段祺瑞屢促馮入京就任,馮恐段系複盛,為其所制,遂遲遲而行。
複思江西李純,前從征漢陽,暗與相契,不如調他督蘇,又可引為自己勢力,遂派人往江西,與李商就緒,然後起行入都,是時已是七月三十一日了。
馮入都,便至黎府,仍請複職。
黎決意讓馮,馮遂至國務院與段商議。
段提出當仁不讓,馮才入府就職。
由國務院電告全國,申明大總統莅任事,各省統馳電稱賀。
惟南中數省,以擁護約法為宗旨,不願服馮政府。
馮既莅任後,前因與李純約,一經入京,便将李純調任,遂與段商議,段亦知馮意,因馮初到任,不好龃龉,遂隐忍承認。
遂調李督蘇,李缺即以陳光遠調充,段亦提出傅良佐督湘,馮亦隻得承認。
從此馮、段融洽,段自必提出與德宣戰問題。
要知中德如何宣哉,李督軍如何自戕,且看下回分解。
次日,即由馮副總統褫奪張勳長江巡閱使,并安徽督軍職。
并令兩路司令趕緊入京,掃除逆氛。
張勳悶坐京城,舉各路警耗,幾乎急死,遂将經過情形電告各省,不過說張勳複辟,各軍團皆與謀,馮國璋亦曾贊成,推原其始,責有攸歸。
及到末尾,則惟有聽諸公論。
張發電後,遂收集潰兵,聚守天壇、天安等處,隻望背城一戰。
且說各國公使團見京城危急,惟恐波及,隻得照會清室,勸張勳解除武裝,取消複辟。
清宮隻得将公使照會攣給張勳。
張勳如何肯允,定要一戰。
張鎮芳、雷震春、馮德麟見勢不好,統想逃走,誰知于路被讨逆軍拿住,亦由馮下令,奪去官職。
他如康有為、萬繩栻亦想逃生,獨張勳不肯下台,仍在前督兵。
到了七月十二日,讨逆軍三路進攻。
張軍雖勇,究竟寡不敵衆,張勳自知不妙,遁入城中。
部兵見無主帥,遂懸旗投降。
讨逆軍勒令繳械,方準免死。
張軍隻得繳槍,被讨逆軍放條生路逃走了。
且說張勳見勢敗,遂由公園歸家,引妻子等乘坐汽車,逃入荷蘭公使館去了。
讨逆軍即于本日收複京城,遂電報天津段處告捷。
段接電,即乘車入都。
适徐世昌來訪,說此次複辟,清室本無此心,望勿加罪,張勳原是禍首,乃是個鹵夫,望念同胞可也。
越日,段祺瑞入都,京中皆定,遂入院辦事。
一面派江朝宗往日使館中,迎黎元洪回府,一面下令緝拿張勳。
且說黎總統見祺瑞派人來迎,乃謝過日使并齊藤少将,竟回舊宅,即日通電全國,宣告去職。
越日,又發二電,詳述去職情由。
黎既去職,馮應繼任。
馮見黎電文,自己也就客氣起來,說現在京師已靜,應即迎黎入府,所有代行職權,亦應奉還黎,方成正論。
黎見電,仍然固辭。
段因此再組内閣,遂拟相當閣員,隻因此時總統虛懸,實未有命令頒來,段心未免焦慮。
此時徐樹铮已為閣員,欲為主分憂,遂見黎總統道:“祺瑞在野立功,入京讨逆,想公當有相當對待。
”元拱道:“我已辭職,繼任當屬河田,不日入都,賞功罰罪,一切歸馮主持。
”所任閣員如數提出。
現國會已散,隻得稱馮總統命令,特任各部長,然後通緝複辟要犯,竟無一人被捕。
惟首犯張勳寄居荷使館中,一手荷槍,一手持函,說道:“這皆是贊成帝制的憑據,倘要相逼,我隻将書宣告國人,甘願同死。
” 且說張勳部下聞張失敗,個個思變,經海州鎮守使白寶山剿平。
段接電話,亦發電去慰勞。
至于清宮變劇,即由内務府出名緻段總理,詳叙張勳逼迫等情,段電馮國璋,優待如前。
且說國民黨仍欲扶黎,今黎去職,黨人未免失望,即由唐紹儀、汪光銘等運動海軍總司令程璧光及他艦隊司令,否認解散國會的政府,即于七月二十一日宣告獨立。
自發電後,即率艦馳往廣東。
段閱電,即電馮總統,褫程璧光職,馮照允,免程本官。
且說段祺瑞屢促馮入京就任,馮恐段系複盛,為其所制,遂遲遲而行。
複思江西李純,前從征漢陽,暗與相契,不如調他督蘇,又可引為自己勢力,遂派人往江西,與李商就緒,然後起行入都,是時已是七月三十一日了。
馮入都,便至黎府,仍請複職。
黎決意讓馮,馮遂至國務院與段商議。
段提出當仁不讓,馮才入府就職。
由國務院電告全國,申明大總統莅任事,各省統馳電稱賀。
惟南中數省,以擁護約法為宗旨,不願服馮政府。
馮既莅任後,前因與李純約,一經入京,便将李純調任,遂與段商議,段亦知馮意,因馮初到任,不好龃龉,遂隐忍承認。
遂調李督蘇,李缺即以陳光遠調充,段亦提出傅良佐督湘,馮亦隻得承認。
從此馮、段融洽,段自必提出與德宣戰問題。
要知中德如何宣哉,李督軍如何自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