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一回 摧殘國民黨甯贑雙獨立
關燈
小
中
大
讓局,被鄭申斥。
李、王二君隻得回報其美。
其美遂決意開戰,調齊南軍,攻制造局,三路進兵。
鄭汝成分兵禦敵,怎奈各軍皆被鄭買通,内中有不願戰者,業已退去,南軍死傷甚多,紛紛潰敗。
第二日,吳淞台官姜文舟又奉陳令來攻制造局,又被北軍擊敗。
第三日,有海軍軍艦一艘入口,滿裝北軍,登岸時,即入制造局。
鄭得此一軍,聲勢愈盛。
忽陳又由蘇調來一軍,一到戰線,即行開炮。
蘇軍中傷,才知中計,連忙逃走。
鄭又派兵往追,又遇松軍接戰,松軍死亡甚衆,無路逃走。
又遇法兵攔阻,令其繳械,始得脫逃。
此次南兵,除死傷逃走外,餘均送往吳淞炮台效力。
滬上紳商,諒南軍已敗,不能成事,遂出為調停,要求息戰。
陳初不允,後經紅十字會長婉言,陳始應允。
惟鈕永建心尚未服,另召殘兵,意欲再決一戰。
且請日軍炮兵,為最後攻擊。
哪知這戰比前更狠,連兵艦皆被擊傷,到底南軍不支,越戰越少,一時也就散了。
此次滬上戰事,至此也就告終,北軍也死傷不少。
老袁聞滬上戰事,屢遣北軍來助。
今見鄭告捷,遂頒洋來申犒賞士兵。
并授鄭為上海鎮守使。
鄭遵令受職,嗣聞敗兵皆逃至吳淞口,台官姜文舟已逃往他處,現為要塞總司令居正管轄,居與陳木一氣,鄭決意往攻,遂同海軍司令李鼎新遣水陸軍往攻。
老袁又派海軍總長劉冠雄來攻吳淞。
且說黃興在甯,聞贑、徐、滬三路失敗,自料大事已去,又兼袁總統命令嚴拿亂黨,暗想此時不走,更待何時,遂改洋裝,邀日本人作伴,并撥兵隊一連護送出城。
兵士送至江邊,看黃登舟,始行回城。
黃到上海,意欲與孫文等商議行止。
哪知上海領事團已饬捕房訪拿亂黨,第一名就是黃興。
他如李烈鈞、柏文蔚、陳其美、鈕永建、劉福彪、居正等。
又工部局出示,驅逐孫文、岑春暄等出境,不準在租界逗留。
此時黃興無地栖身,遂往吳淞炮台,與鈕永建、居正話别。
次日,即乘東洋船航海去了。
黃興既走,江甯代理民政長蔡寅,即請第八師師長陳之骥,并第一旅旅長周應時等長官,出維秩序,先以取消獨立,再請程都督回甯,并拟出幾條出示宣布,人心稍定,于是舉代表至滬,往迎程督。
并報告第一師師長洪承點在逃,衆人公舉旅旅長周應時為第一師師長。
程督不肯下委,反要連旅長代他取消,于是軍士不服,險些變起。
及至杜淮川到第一師上任,誰知馮國璋、張勳兩軍已南來,杜即前往歡迎。
忽有民權報主筆何海鳴帶領黨人至甯,隻望恢複獨立,不料為第八師師長陳之骥看管起來,并将其黨亦并拘住,羁留監中,遂出示取消獨立。
南京紳商恐張勳軍入城蹂躏,遂議迎馮軍使入城,并商請張軍不必入城。
衆議已定,遂舉代表前往迎馮。
當谒見時,所請之事,馮皆照準。
複轉告陳之骥親去谒馮,不意第一師聞之骥出城,竟去搶劫第八師司令部,第八師倉猝遇變,敵不住第一師,遂一齊擁出。
第一師将何海鳴放出,擁至督署,遂宣告獨立起來。
何又用籠絡手段,哄誘第一、第八兩師,分守要隘。
兩師被其所惑,竟遵命令,其餘不肯附和的,令繳械回籍。
及張、馮兩軍到,未免要開仗了。
且說海軍總長劉冠雄,因吳淞口阻住,不得進,遂繞道浦東登陸至滬,住制造局。
與鄭汝成等合攻吳淞,密令各艦駛抵吳淞,開炮轟擊,居正親自登台還擊,約一小時,兩下停炮。
越二日,又一小戰,炮台破壞幾處。
旋聞台兵因饷缺乏,皆無鬥志。
遂函緻程德全,勸令居正反正,居、鈕二人不聽。
劉福彪有意獻台,又被覺察,被炮轟而走,來投程督。
劉冠雄得悉情形,并令水陸合攻。
居因鈕知兵,遂将吳淞全權讓鈕執掌。
鈕住寶山縣城,有紅十字會長沈敦和,央西醫柯某,借護傷兵為名,冒險入寶山城,投刺谒鈕。
鈕問傷兵如何,柯答屍身滿地,不堪側目,遂進言道:“君是松人,獨不為桑梓計乎?君自命讨袁,袁未讨到,家鄉已讨盡了。
”鈕悔道:“我已知過,但今處此,何以教我?”柯勸道:“與其輕生受禍,不如全師而退,也免生靈塗炭。
”鈕答道:“北軍能不傷我部下,我又何求?”柯道:“何不立一條件,我去谒劉總長冒險投遞。
”鈕遂開一條件,交柯出城,徑投劉總長軍前,袖出條件,呈劉總長閱過,業已心許。
又與鄭汝成、李鼎新協商,兩下皆允。
遂緻書寶山,請鈕踐言。
鈕稱如約。
柯仍以護傷兵為名,入寶山城,四面察看,已無一兵,鈕亦不在,隻有職員四名與柯交涉。
并将鈕留之書,交柯展閱。
柯閱過,即馳至炮台,衆兵皆鈕密令,歡迎柯醫。
柯到台,見各事皆定,又勸慰幾句,遂将紅旗一扯,各艦一見,陸續進口,駛至台下,共計八艘。
劉總長亦登台,另派水兵,分道把守,随将紅旗卸下,另易海軍旗,各軍遂向柯醫行禮道謝,柯醫遂将全體拍一照片,留作弭兵紀念,然後散去。
劉遂電告中央,恢複吳淞,袁即令劉兼南洋巡閱使,
李、王二君隻得回報其美。
其美遂決意開戰,調齊南軍,攻制造局,三路進兵。
鄭汝成分兵禦敵,怎奈各軍皆被鄭買通,内中有不願戰者,業已退去,南軍死傷甚多,紛紛潰敗。
第二日,吳淞台官姜文舟又奉陳令來攻制造局,又被北軍擊敗。
第三日,有海軍軍艦一艘入口,滿裝北軍,登岸時,即入制造局。
鄭得此一軍,聲勢愈盛。
忽陳又由蘇調來一軍,一到戰線,即行開炮。
蘇軍中傷,才知中計,連忙逃走。
鄭又派兵往追,又遇松軍接戰,松軍死亡甚衆,無路逃走。
又遇法兵攔阻,令其繳械,始得脫逃。
此次南兵,除死傷逃走外,餘均送往吳淞炮台效力。
滬上紳商,諒南軍已敗,不能成事,遂出為調停,要求息戰。
陳初不允,後經紅十字會長婉言,陳始應允。
惟鈕永建心尚未服,另召殘兵,意欲再決一戰。
且請日軍炮兵,為最後攻擊。
哪知這戰比前更狠,連兵艦皆被擊傷,到底南軍不支,越戰越少,一時也就散了。
此次滬上戰事,至此也就告終,北軍也死傷不少。
老袁聞滬上戰事,屢遣北軍來助。
今見鄭告捷,遂頒洋來申犒賞士兵。
并授鄭為上海鎮守使。
鄭遵令受職,嗣聞敗兵皆逃至吳淞口,台官姜文舟已逃往他處,現為要塞總司令居正管轄,居與陳木一氣,鄭決意往攻,遂同海軍司令李鼎新遣水陸軍往攻。
老袁又派海軍總長劉冠雄來攻吳淞。
且說黃興在甯,聞贑、徐、滬三路失敗,自料大事已去,又兼袁總統命令嚴拿亂黨,暗想此時不走,更待何時,遂改洋裝,邀日本人作伴,并撥兵隊一連護送出城。
兵士送至江邊,看黃登舟,始行回城。
黃到上海,意欲與孫文等商議行止。
哪知上海領事團已饬捕房訪拿亂黨,第一名就是黃興。
他如李烈鈞、柏文蔚、陳其美、鈕永建、劉福彪、居正等。
又工部局出示,驅逐孫文、岑春暄等出境,不準在租界逗留。
此時黃興無地栖身,遂往吳淞炮台,與鈕永建、居正話别。
次日,即乘東洋船航海去了。
黃興既走,江甯代理民政長蔡寅,即請第八師師長陳之骥,并第一旅旅長周應時等長官,出維秩序,先以取消獨立,再請程都督回甯,并拟出幾條出示宣布,人心稍定,于是舉代表至滬,往迎程督。
并報告第一師師長洪承點在逃,衆人公舉旅旅長周應時為第一師師長。
程督不肯下委,反要連旅長代他取消,于是軍士不服,險些變起。
及至杜淮川到第一師上任,誰知馮國璋、張勳兩軍已南來,杜即前往歡迎。
忽有民權報主筆何海鳴帶領黨人至甯,隻望恢複獨立,不料為第八師師長陳之骥看管起來,并将其黨亦并拘住,羁留監中,遂出示取消獨立。
南京紳商恐張勳軍入城蹂躏,遂議迎馮軍使入城,并商請張軍不必入城。
衆議已定,遂舉代表前往迎馮。
當谒見時,所請之事,馮皆照準。
複轉告陳之骥親去谒馮,不意第一師聞之骥出城,竟去搶劫第八師司令部,第八師倉猝遇變,敵不住第一師,遂一齊擁出。
第一師将何海鳴放出,擁至督署,遂宣告獨立起來。
何又用籠絡手段,哄誘第一、第八兩師,分守要隘。
兩師被其所惑,竟遵命令,其餘不肯附和的,令繳械回籍。
及張、馮兩軍到,未免要開仗了。
且說海軍總長劉冠雄,因吳淞口阻住,不得進,遂繞道浦東登陸至滬,住制造局。
與鄭汝成等合攻吳淞,密令各艦駛抵吳淞,開炮轟擊,居正親自登台還擊,約一小時,兩下停炮。
越二日,又一小戰,炮台破壞幾處。
旋聞台兵因饷缺乏,皆無鬥志。
遂函緻程德全,勸令居正反正,居、鈕二人不聽。
劉福彪有意獻台,又被覺察,被炮轟而走,來投程督。
劉冠雄得悉情形,并令水陸合攻。
居因鈕知兵,遂将吳淞全權讓鈕執掌。
鈕住寶山縣城,有紅十字會長沈敦和,央西醫柯某,借護傷兵為名,冒險入寶山城,投刺谒鈕。
鈕問傷兵如何,柯答屍身滿地,不堪側目,遂進言道:“君是松人,獨不為桑梓計乎?君自命讨袁,袁未讨到,家鄉已讨盡了。
”鈕悔道:“我已知過,但今處此,何以教我?”柯勸道:“與其輕生受禍,不如全師而退,也免生靈塗炭。
”鈕答道:“北軍能不傷我部下,我又何求?”柯道:“何不立一條件,我去谒劉總長冒險投遞。
”鈕遂開一條件,交柯出城,徑投劉總長軍前,袖出條件,呈劉總長閱過,業已心許。
又與鄭汝成、李鼎新協商,兩下皆允。
遂緻書寶山,請鈕踐言。
鈕稱如約。
柯仍以護傷兵為名,入寶山城,四面察看,已無一兵,鈕亦不在,隻有職員四名與柯交涉。
并将鈕留之書,交柯展閱。
柯閱過,即馳至炮台,衆兵皆鈕密令,歡迎柯醫。
柯到台,見各事皆定,又勸慰幾句,遂将紅旗一扯,各艦一見,陸續進口,駛至台下,共計八艘。
劉總長亦登台,另派水兵,分道把守,随将紅旗卸下,另易海軍旗,各軍遂向柯醫行禮道謝,柯醫遂将全體拍一照片,留作弭兵紀念,然後散去。
劉遂電告中央,恢複吳淞,袁即令劉兼南洋巡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