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三回 曾文正左文襄同心秉政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幹戈未定欲何之,一事無成兩鬓絲。
蹤迹大綱王粲傳,情懷小燕杜陵詩。
鵲鴿音斷雲千裡,烏鵲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時。
卻說洪秀全、楊秀清等,一日召集黨羽,假以“興漢滅胡”為名,就在桂平縣金田村中豎起一面大元帥“洪”的旗幟。
一面分派黨羽,召集附近州縣前來附會,倘有抵抗者,立即派黨羽攻陷之。
于是,州縣官有棄逃者,有被殺者。
不料桂平縣官聞報以為謠傳;及至風聲日緊,諒難卸責,隻得申詳道撫,派兵往剿。
那撫台鄭祖琛,庸懦無能,忽接此報,如天空霹靂,愁慮得了不得,遂急召将士會議出兵往剿,并具折飛奏清廷,迅派大員前來助剿。
鹹豐帝覽奏,即派雲貴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向榮為廣西提督,速赴廣西剿辦。
并命鄭祖琛出師督剿。
哪知鄭巡撫虛心膽小,雖遵旨出師,隻到半路就不進了。
此時向榮已到桂林,心想道:“鄭巡撫已率師南行,諒此路可以保安。
”自己遂向柳州、慶遠等處先剿土匪,後再乘勝向金田剪滅洪楊等亂黨。
遂一面饬知鄭撫台,叫他便宜行事;一面出柳州,向南甯進發,沿途殺賊無數。
誰知鄭巡警紮平樂,無論外間如何緊急,也不防備。
洪、楊等見如此主将,已料其膽虛,手是厲兵秣馬,蓄糧儲械,以備大舉。
正在籌劃,忽報鹹豐帝派欽差大臣林則徐到來。
秀全一聞,驚慌異常。
石達開急進曰:“林公既來,不過抵禦罷了,何故驚慌?”秀全既派人偵探林公行徑,忽見洪大全迳入大笑道:“恭賀恭賀,林欽差死了。
”秀全亦笑道:“是真麼?”大全道:“現已派前兩江總督李星沅前來繼任,鄭巡撫亦遽職遣戌了。
”秀全聞言,遂集黨羽,議論出發。
石達開進曰:“若要出兵,必須先發一道檄文,宣明宗旨,使百姓閱之,皆引領前來響應。
”遂命大全草檄,立刻而就。
檄文一發,遂制造旗幟,皆用紅色,并用紅布包頭,各執器械,分前、後、左、聲、中五大隊,由金田寨向大黃江出發,一路望風歸順,勢如破竹,直抵象州。
清廷聞此警報,即授周天爵為廣西巡撫,加總督銜,命兩廣總督徐廣缙會同夾剿。
廣缙得旨後,派副都統烏蘭泰赴廣西,與向提督各統一軍,進剿洪、楊。
向榮兵進,洪軍敗走,向軍步步緊道,奪得許多要隘。
洪軍乃棄紫荊山襲入永安州。
原來永安州本沒守兵,洪、楊窺他空虛,遂領兵攻入,竟奪永安城。
秀全遂與衆會黨拟定國号,叫作“太平天國”,自己稱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主,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洪大全為天德王,其餘秦日綱等四十多人各有差,即分遣各王等率兵防堵要塞,以與清國争衡。
但是清兵見洪楊等蓄着長發,都叫他長毛賊,洪、楊亦稱清将為清妖,表過不提。
秀全既立國号,聲勢浩大。
清将向榮、烏蘭泰各率一軍,進逼永安城下,連營數十座,日夜攻打,總不能下。
一日,秀全見城北無兵,率楊秀清等出北門,令洪大全等出東門,蕭朝貴等出南門,林風祥等出西門,乘着黑夜,一齊向四門撲出。
且說清朝烏蘭泰正守東門,見洪大全出來,遂前進接戰,未數合,将洪大全活捉過去。
秦日綱見大全被捉,猛力來救,又被清兵四面圍住。
幸虧蕭朝貴、韋昌輝兩路殺人,将日綱救出,清總兵率衆攔阻,皆被蕭、韋兩人殺死。
此時,秀全從北門而走,正遇向榮,兩下酣戰多時,奈秀全部下皆是健将,又經林風祥前來助戰,向軍不能支,退人城中去了。
秀全等遂北據大塘垆,烏蘭泰仍率兵跟追。
将進垆口,副将金玉貴阻止不聽,催兵前進,行未數裡,一聲炮響,伏兵齊起,彈如雨發,身中數彈而死。
部将田學韬亦中炮彈而死。
烏軍前隊統行殺盡,幸後軍未入,尚得保全,所有殘兵,由副将金玉貴收攏,遂整束部衆,緩緩而退,秀全等也不追趕。
秀全既獲大勝,遂攻桂林。
一到城下,見城上布置整齊,不敢進逼,退五裡下寨。
次日,派北王、翼王率衆攻城,被守兵射住,隻得退下。
忽報鸬鹚洲又有清兵到來,秀全忙派馮雲山前去迎敵。
頃探說馮南王追妖兵至蓑衣渡,中彈身亡。
又報天德王被捉解京慘刑。
秀全一聽,竟往後一仰,嗚呼哀哉,衆人扶救半日方蘇。
秀全問道:“害我雲山,是哪個妖将?”答道:“江忠源。
”秀全道:“衆位兄弟兵發蓑衣渡,拿江妖報仇。
”衆人各稱得令,統向蓑衣渡進發。
将到渡口,見對岸有兵不多,命部下劫船過渡。
将至中流,船竟不動。
岸上一聲炮響,四面紛紛小船飛來,一齊火炮火箭,向太平軍船射去,一時皆着。
秀全急棄大船,忙乘小船,好容易劃到岸旁,遂上岸,率衆東竄。
江忠源一想,洪賊東走,必攻永昌,遂飛報欽差賽尚阿出兵堵剿,不使太平軍入湖南。
哪知這賽大臣是無用第一,他見太平軍一來,不思防剿,隻圖規避,總以不見太平軍為幸。
此次秀全東走掠地,攻城勢如破竹,直至長沙。
長沙巡撫駱秉章與秀全同鄉,幼時又同學,智略在秀全上,秀全未免懼怕三分。
今至長沙,秀全不敢進攻,隻得暫駐。
朝貴道:“大哥何不去攻長沙,留此何用?”秀全道:“你不知道駱秉章本事,若要性急,定吃大虧。
”正議間,急報駱秉章已罷官了。
朝貴遂請令去取長沙,秀全應允
蹤迹大綱王粲傳,情懷小燕杜陵詩。
鵲鴿音斷雲千裡,烏鵲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時。
卻說洪秀全、楊秀清等,一日召集黨羽,假以“興漢滅胡”為名,就在桂平縣金田村中豎起一面大元帥“洪”的旗幟。
一面分派黨羽,召集附近州縣前來附會,倘有抵抗者,立即派黨羽攻陷之。
于是,州縣官有棄逃者,有被殺者。
不料桂平縣官聞報以為謠傳;及至風聲日緊,諒難卸責,隻得申詳道撫,派兵往剿。
那撫台鄭祖琛,庸懦無能,忽接此報,如天空霹靂,愁慮得了不得,遂急召将士會議出兵往剿,并具折飛奏清廷,迅派大員前來助剿。
鹹豐帝覽奏,即派雲貴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向榮為廣西提督,速赴廣西剿辦。
并命鄭祖琛出師督剿。
哪知鄭巡撫虛心膽小,雖遵旨出師,隻到半路就不進了。
此時向榮已到桂林,心想道:“鄭巡撫已率師南行,諒此路可以保安。
”自己遂向柳州、慶遠等處先剿土匪,後再乘勝向金田剪滅洪楊等亂黨。
遂一面饬知鄭撫台,叫他便宜行事;一面出柳州,向南甯進發,沿途殺賊無數。
誰知鄭巡警紮平樂,無論外間如何緊急,也不防備。
洪、楊等見如此主将,已料其膽虛,手是厲兵秣馬,蓄糧儲械,以備大舉。
正在籌劃,忽報鹹豐帝派欽差大臣林則徐到來。
秀全一聞,驚慌異常。
石達開急進曰:“林公既來,不過抵禦罷了,何故驚慌?”秀全既派人偵探林公行徑,忽見洪大全迳入大笑道:“恭賀恭賀,林欽差死了。
”秀全亦笑道:“是真麼?”大全道:“現已派前兩江總督李星沅前來繼任,鄭巡撫亦遽職遣戌了。
”秀全聞言,遂集黨羽,議論出發。
石達開進曰:“若要出兵,必須先發一道檄文,宣明宗旨,使百姓閱之,皆引領前來響應。
”遂命大全草檄,立刻而就。
檄文一發,遂制造旗幟,皆用紅色,并用紅布包頭,各執器械,分前、後、左、聲、中五大隊,由金田寨向大黃江出發,一路望風歸順,勢如破竹,直抵象州。
清廷聞此警報,即授周天爵為廣西巡撫,加總督銜,命兩廣總督徐廣缙會同夾剿。
廣缙得旨後,派副都統烏蘭泰赴廣西,與向提督各統一軍,進剿洪、楊。
向榮兵進,洪軍敗走,向軍步步緊道,奪得許多要隘。
洪軍乃棄紫荊山襲入永安州。
原來永安州本沒守兵,洪、楊窺他空虛,遂領兵攻入,竟奪永安城。
秀全遂與衆會黨拟定國号,叫作“太平天國”,自己稱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主,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洪大全為天德王,其餘秦日綱等四十多人各有差,即分遣各王等率兵防堵要塞,以與清國争衡。
但是清兵見洪楊等蓄着長發,都叫他長毛賊,洪、楊亦稱清将為清妖,表過不提。
秀全既立國号,聲勢浩大。
清将向榮、烏蘭泰各率一軍,進逼永安城下,連營數十座,日夜攻打,總不能下。
一日,秀全見城北無兵,率楊秀清等出北門,令洪大全等出東門,蕭朝貴等出南門,林風祥等出西門,乘着黑夜,一齊向四門撲出。
且說清朝烏蘭泰正守東門,見洪大全出來,遂前進接戰,未數合,将洪大全活捉過去。
秦日綱見大全被捉,猛力來救,又被清兵四面圍住。
幸虧蕭朝貴、韋昌輝兩路殺人,将日綱救出,清總兵率衆攔阻,皆被蕭、韋兩人殺死。
此時,秀全從北門而走,正遇向榮,兩下酣戰多時,奈秀全部下皆是健将,又經林風祥前來助戰,向軍不能支,退人城中去了。
秀全等遂北據大塘垆,烏蘭泰仍率兵跟追。
将進垆口,副将金玉貴阻止不聽,催兵前進,行未數裡,一聲炮響,伏兵齊起,彈如雨發,身中數彈而死。
部将田學韬亦中炮彈而死。
烏軍前隊統行殺盡,幸後軍未入,尚得保全,所有殘兵,由副将金玉貴收攏,遂整束部衆,緩緩而退,秀全等也不追趕。
秀全既獲大勝,遂攻桂林。
一到城下,見城上布置整齊,不敢進逼,退五裡下寨。
次日,派北王、翼王率衆攻城,被守兵射住,隻得退下。
忽報鸬鹚洲又有清兵到來,秀全忙派馮雲山前去迎敵。
頃探說馮南王追妖兵至蓑衣渡,中彈身亡。
又報天德王被捉解京慘刑。
秀全一聽,竟往後一仰,嗚呼哀哉,衆人扶救半日方蘇。
秀全問道:“害我雲山,是哪個妖将?”答道:“江忠源。
”秀全道:“衆位兄弟兵發蓑衣渡,拿江妖報仇。
”衆人各稱得令,統向蓑衣渡進發。
将到渡口,見對岸有兵不多,命部下劫船過渡。
将至中流,船竟不動。
岸上一聲炮響,四面紛紛小船飛來,一齊火炮火箭,向太平軍船射去,一時皆着。
秀全急棄大船,忙乘小船,好容易劃到岸旁,遂上岸,率衆東竄。
江忠源一想,洪賊東走,必攻永昌,遂飛報欽差賽尚阿出兵堵剿,不使太平軍入湖南。
哪知這賽大臣是無用第一,他見太平軍一來,不思防剿,隻圖規避,總以不見太平軍為幸。
此次秀全東走掠地,攻城勢如破竹,直至長沙。
長沙巡撫駱秉章與秀全同鄉,幼時又同學,智略在秀全上,秀全未免懼怕三分。
今至長沙,秀全不敢進攻,隻得暫駐。
朝貴道:“大哥何不去攻長沙,留此何用?”秀全道:“你不知道駱秉章本事,若要性急,定吃大虧。
”正議間,急報駱秉章已罷官了。
朝貴遂請令去取長沙,秀全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