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三回 宋齊梁傳陳國俱都江左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一片殘山并剩水,年年虎鬥龍争。
秦宮漢苑晉家營。
川原流恨血,毛發凜威靈。
白發詩人閑住馬,感時懷古傷情。
戰場田地好寬平。
前人将不去,留與後人耕。
詩曰: 詩向會家閑講究,話逢知己細評論。
評論往事知賢否,講究前賢說廢興。
東岸水流西岸響,南山風送北山雲。
雲容冉冉舒還卷,水勢滔滔古又今。
流水浮雲何日了,人生在世幾回春。
消磨白發詩和酒,斷送青春利與名。
蓋世功名野馬焰,掀天事業闼婆城。
半張故紙留蹤迹,千古漁樵作話文。
闊論高談依故典,長歌短曲吊英魂。
就中多少悲歡處,珍重相知勿倦聞。
卻說宋高祖武帝,姓劉名裕,小字德興,字寄奴,彭城人,漢高祖弟楚元王交之後也。
裕生而母死,父翹,僑寓京口,将棄之,從母救而乳之。
長于後母,不讀書,但識字。
嘗行遇大蛇,擊傷之。
後至其所,見有群兒搗藥,裕問:“何為?”答曰:“吾主為劉寄奴所傷。
”裕曰:“何不殺之?”答曰:“寄奴王者,不死。
”裕叱之,即散不見。
仕晉為太尉,封宋王。
受恭帝禅,國号宋,仍都建康。
在位三年,少嫔禦,孝後母,嚴正有度。
帝疾甚,其子義符年方九歲,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同受顧命。
在位一年,居喪無禮,狎昵左右。
廬陵王義真與謝靈運、顔延之等謀立。
徐羨之等惡之,先奏廢廬陵王為庶人,然後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等廢其主義符為荥陽王,遷于吳,即使邢安泰弒之,并殺廬陵王于新安,迎武帝第三子宜都王義隆立之,是為文帝。
以謝晦為荊州刺史。
徐羨之、傅亮上表歸政。
文帝下诏,暴徐羨之、傅亮、謝晦殺荥陽王、廬陵王之罪。
帝以檀道濟初不預,廢弒之謀,止于脅從,豫撫而用之。
至是,乃命劉彥之、檀道濟收捕羨之等。
羨之、傅亮伏誅。
謝晦舉兵反,文帝乃自将讨晦,斬之。
立于邵為太子。
宋主有恢複河南之志,遣右将軍劉彥之自淮入泗,沂河西上。
魏主以河南四鎮兵少,命諸軍收兵北渡,皆棄地北去。
于是司、竟二州皆平。
宋檀道濟等進至濟上,前後與魏三十餘戰,道濟皆捷。
軍至曆城,魏将叔孫建等縱輕騎邀其前後,焚燒谷草,道濟等食盡,自曆城引還。
軍士有亡降魏者,具以告之。
魏人追之,衆懼将潰,道濟夜籌量沙,以所餘少米覆其上。
及旦,魏軍見之。
謂道濟資糧有餘,以降者為妄而斬之。
道濟乃全軍而歸。
道濟威名日盛,朝廷憚之,乃下诏誅之。
道濟見收,憤怒,目光如炬,脫帻投地曰:“乃壞汝萬裡長城!”魏人聞之,喜曰:“道濟死,吳人不足複憚矣。
”宋主大起軍旅伐。
魏使王玄谟進圍滑台,魏主自将救之,衆号百萬。
玄谟懼走,魏人追擊,大破之。
魏主引兵南下,所過無不殘滅,郡縣皆望風奔潰,魏軍至瓜步,聲言欲渡江,建康震恐,民皆荷擔而立。
宋主登石頭城,有憂色,歎曰:“檀道濟若在,豈使胡馬至此耶?”魏人反,破南、兖、徐、豫、青、冀六州,殺掠不可勝計。
丁壯即加斬截,嬰兒貫于槊上,椠樂以為戲,淫掠婦女,所過郡縣,赤地無餘。
春燕無室可依,巢于林木。
文帝命将出師,常授以戒律。
雖交戰日期,亦待中诏,以至于敗。
初,帝仁厚恭儉,勤于政事,吏久于任,民安其業。
在位三十年,戶口蕃息,講誦相聞,士敦操尚,鄉恥輕薄。
江左風俗于斯為美。
至是邑裡蕭條,元嘉之政衰矣。
帝欲廢太子劭,而議久不決。
以其謀告潘淑妃,淑妃以告其子浚,浚馳報劭,劭乃逆謀,帥張超之等之雲龍門,拔刀上殿,帝舉幾扡之,五指俱落,遂弒帝,并弒潘淑妃。
沈慶之輔文帝第三子,江州刺史武陵王駿起兵讨劭,誅劭及浚。
駿遂即位,是為世祖武帝。
帝于閨門無禮,不擇親疏尊卑,無所不至。
狎侮群臣,奢欲無度,嗜酒好利,大興土木。
侍中袁觊,盛稱高祖儉素之德,以諷宋主曰:“田舍翁得此,已為過矣!”但為人機警勇決,學問博洽,文章華敏,又善騎射。
每酣飲昏睡,或外有奏事,即肅然整容,無複醉态,由是内外畏之。
在位十一年崩,太子子業立。
子業幼而狂暴,及即位,殘暴淫虐,無所不至。
淫其姊山陰公主,公主性最淫,不遂其欲,帝為置面首三十人。
面首者,面貌美男子也。
又畏忌諸叔,皆拘于殿内.捶毆淩曳,無複人理。
謂湘東王彧為豬王,建安王休仁為殺王,山陽王佑為賊王,東海王偉為驢王。
以木槽盛食,裸或納泥水中,使就槽食。
少府劉蒙妾,孕臨月,迎入後宮,俟生男,以為太子。
彧嘗忤旨,裸之,縛其手足,擔付大官,曰:“今日屠豬。
”休仁笑曰:“不若待皇太子生,殺取肺肝。
”乃釋之。
及蒙妾生子,為之大赦,彧乃得釋。
又诏諸王妃、公主、命婦列于前,使左右自裸其衣,複盡強裸女衣,使共淫于一殿中。
南平王铄妃江氏不從,遂殺其三子,裸鞭江妃一百,而複強淫之。
諸女大懼,悉自去其衣,不留寸絲遮掩,宣淫無忌,縱帝觀閱,以免其禍。
甯朔将軍何邁尚帝姑新蔡長公主,帝納主于後宮,謂之謝貴嫔,詐言主死,殺宮婢送邁殡葬。
邁素豪侈,多養士,謀廢帝而立晉安王子勳,事洩見殺。
帝欲殺子勳。
時勳為江州刺史,舉兵反于浔陽。
帝遊華林園竹林堂,使諸妃宮女與左右裸相
秦宮漢苑晉家營。
川原流恨血,毛發凜威靈。
白發詩人閑住馬,感時懷古傷情。
戰場田地好寬平。
前人将不去,留與後人耕。
詩曰: 詩向會家閑講究,話逢知己細評論。
評論往事知賢否,講究前賢說廢興。
東岸水流西岸響,南山風送北山雲。
雲容冉冉舒還卷,水勢滔滔古又今。
流水浮雲何日了,人生在世幾回春。
消磨白發詩和酒,斷送青春利與名。
蓋世功名野馬焰,掀天事業闼婆城。
半張故紙留蹤迹,千古漁樵作話文。
闊論高談依故典,長歌短曲吊英魂。
就中多少悲歡處,珍重相知勿倦聞。
卻說宋高祖武帝,姓劉名裕,小字德興,字寄奴,彭城人,漢高祖弟楚元王交之後也。
裕生而母死,父翹,僑寓京口,将棄之,從母救而乳之。
長于後母,不讀書,但識字。
嘗行遇大蛇,擊傷之。
後至其所,見有群兒搗藥,裕問:“何為?”答曰:“吾主為劉寄奴所傷。
”裕曰:“何不殺之?”答曰:“寄奴王者,不死。
”裕叱之,即散不見。
仕晉為太尉,封宋王。
受恭帝禅,國号宋,仍都建康。
在位三年,少嫔禦,孝後母,嚴正有度。
帝疾甚,其子義符年方九歲,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同受顧命。
在位一年,居喪無禮,狎昵左右。
廬陵王義真與謝靈運、顔延之等謀立。
徐羨之等惡之,先奏廢廬陵王為庶人,然後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等廢其主義符為荥陽王,遷于吳,即使邢安泰弒之,并殺廬陵王于新安,迎武帝第三子宜都王義隆立之,是為文帝。
以謝晦為荊州刺史。
徐羨之、傅亮上表歸政。
文帝下诏,暴徐羨之、傅亮、謝晦殺荥陽王、廬陵王之罪。
帝以檀道濟初不預,廢弒之謀,止于脅從,豫撫而用之。
至是,乃命劉彥之、檀道濟收捕羨之等。
羨之、傅亮伏誅。
謝晦舉兵反,文帝乃自将讨晦,斬之。
立于邵為太子。
宋主有恢複河南之志,遣右将軍劉彥之自淮入泗,沂河西上。
魏主以河南四鎮兵少,命諸軍收兵北渡,皆棄地北去。
于是司、竟二州皆平。
宋檀道濟等進至濟上,前後與魏三十餘戰,道濟皆捷。
軍至曆城,魏将叔孫建等縱輕騎邀其前後,焚燒谷草,道濟等食盡,自曆城引還。
軍士有亡降魏者,具以告之。
魏人追之,衆懼将潰,道濟夜籌量沙,以所餘少米覆其上。
及旦,魏軍見之。
謂道濟資糧有餘,以降者為妄而斬之。
道濟乃全軍而歸。
道濟威名日盛,朝廷憚之,乃下诏誅之。
道濟見收,憤怒,目光如炬,脫帻投地曰:“乃壞汝萬裡長城!”魏人聞之,喜曰:“道濟死,吳人不足複憚矣。
”宋主大起軍旅伐。
魏使王玄谟進圍滑台,魏主自将救之,衆号百萬。
玄谟懼走,魏人追擊,大破之。
魏主引兵南下,所過無不殘滅,郡縣皆望風奔潰,魏軍至瓜步,聲言欲渡江,建康震恐,民皆荷擔而立。
宋主登石頭城,有憂色,歎曰:“檀道濟若在,豈使胡馬至此耶?”魏人反,破南、兖、徐、豫、青、冀六州,殺掠不可勝計。
丁壯即加斬截,嬰兒貫于槊上,椠樂以為戲,淫掠婦女,所過郡縣,赤地無餘。
春燕無室可依,巢于林木。
文帝命将出師,常授以戒律。
雖交戰日期,亦待中诏,以至于敗。
初,帝仁厚恭儉,勤于政事,吏久于任,民安其業。
在位三十年,戶口蕃息,講誦相聞,士敦操尚,鄉恥輕薄。
江左風俗于斯為美。
至是邑裡蕭條,元嘉之政衰矣。
帝欲廢太子劭,而議久不決。
以其謀告潘淑妃,淑妃以告其子浚,浚馳報劭,劭乃逆謀,帥張超之等之雲龍門,拔刀上殿,帝舉幾扡之,五指俱落,遂弒帝,并弒潘淑妃。
沈慶之輔文帝第三子,江州刺史武陵王駿起兵讨劭,誅劭及浚。
駿遂即位,是為世祖武帝。
帝于閨門無禮,不擇親疏尊卑,無所不至。
狎侮群臣,奢欲無度,嗜酒好利,大興土木。
侍中袁觊,盛稱高祖儉素之德,以諷宋主曰:“田舍翁得此,已為過矣!”但為人機警勇決,學問博洽,文章華敏,又善騎射。
每酣飲昏睡,或外有奏事,即肅然整容,無複醉态,由是内外畏之。
在位十一年崩,太子子業立。
子業幼而狂暴,及即位,殘暴淫虐,無所不至。
淫其姊山陰公主,公主性最淫,不遂其欲,帝為置面首三十人。
面首者,面貌美男子也。
又畏忌諸叔,皆拘于殿内.捶毆淩曳,無複人理。
謂湘東王彧為豬王,建安王休仁為殺王,山陽王佑為賊王,東海王偉為驢王。
以木槽盛食,裸或納泥水中,使就槽食。
少府劉蒙妾,孕臨月,迎入後宮,俟生男,以為太子。
彧嘗忤旨,裸之,縛其手足,擔付大官,曰:“今日屠豬。
”休仁笑曰:“不若待皇太子生,殺取肺肝。
”乃釋之。
及蒙妾生子,為之大赦,彧乃得釋。
又诏諸王妃、公主、命婦列于前,使左右自裸其衣,複盡強裸女衣,使共淫于一殿中。
南平王铄妃江氏不從,遂殺其三子,裸鞭江妃一百,而複強淫之。
諸女大懼,悉自去其衣,不留寸絲遮掩,宣淫無忌,縱帝觀閱,以免其禍。
甯朔将軍何邁尚帝姑新蔡長公主,帝納主于後宮,謂之謝貴嫔,詐言主死,殺宮婢送邁殡葬。
邁素豪侈,多養士,謀廢帝而立晉安王子勳,事洩見殺。
帝欲殺子勳。
時勳為江州刺史,舉兵反于浔陽。
帝遊華林園竹林堂,使諸妃宮女與左右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