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回 漢歸曹吳入晉取次銷沉

關燈
莫知。

    魏遣鄧艾督三萬餘人,自狄道越甘松、沓中,以絆綴姜維。

    諸葛緒督三萬人,自祁山趨武街橋頭,絕維歸路;鐘會統十餘人,分從斜谷、駝谷、子午谷趨漢中,以廷尉衛瓘持節監軍事。

    會平行至漢中,使護軍胡烈為前鋒,攻關口,漢守将傅佥格鬥而死。

    會遂長驅而前。

    姜維聞鐘會諸軍已寇漢中,引兵與廖化、張翼、董厥等,合兵守劍閣以拒會。

    姜維列營守劍閣,會攻之不克,糧道險遠,欲引還。

    鄧艾上言,漢兵摧折,宜遂乘之。

    自阻平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梁,山高谷深,至為艱險。

    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将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馬邈降。

    以書誘漢将諸葛瞻,瞻斬其使,列陣以待,艾大破之,斬瞻。

    瞻子尚曰:“父子荷國厚恩,不得早斬黃皓,緻敗國殄民,用生何為。

    ”策馬沖陣而死。

    諸葛瞻,諸葛亮之子也。

    漢人不意魏兵猝至,不為城守調度,聞艾已入平土,百姓慌亂,皆遁山野,不可禁止。

    谯周請降,乃遣使奉玺绶于鄧艾。

    北地王谌怒曰:“若勢窮力拙,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奈何降乎?”帝不聽。

    谌哭于昭烈之廟,先殺妻子,而後自殺。

     艾至成都城北,帝率太子諸王及群臣面縛輿榇,詣軍門降。

     姜維得帝敕命,乃與廖化、張翼等同詣鐘會降。

    鄧艾收黃皓,将殺之,皓賂左右得免。

    後主禅在位四十二年而亡,并先帝昭烈凡二主,共四十五年。

    三漢合二十六帝,通共四百六十九年。

    鄧艾在成都,頗自矜伐,欲因平蜀之勢,乘勢滅吳。

    鐘會有異志,姜維知之,說之使反。

    會忌鄧艾,乃與監軍衛瓘,密白艾有反狀。

    魏主以檻車征鄧艾父子赴京師。

    會獨統大衆,遂與姜維決計謀反。

    适郭太後卒,會乃矯太後遺诏,使會将兵廢司馬昭。

    姜維欲使鐘會盡殺北來諸将,已因殺會,盡坑魏兵,複漢帝。

    适會衆兵作亂,殺姜維,争前殺會。

    鄧艾本營将士追艾于檻車中,迎還衛瓘,以與會共陷艾,恐其為變,乃遣護軍田績,襲鄧艾父子于綿竹西斬之。

    艾餘子在洛陽者悉被誅,後以其孫為郎中。

    後主禅遷洛陽,秘書郎郄正從行,正相道适宜,舉動無阙,禅慨然歎息,恨知正之晚。

    魏封禅為安樂公,他日與宴,為之作蜀技,旁人皆感怆,禅喜笑自若。

    昭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亦至于比。

    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

    況姜維耶?” 他日問禅曰:“頗思蜀否?”禅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 正聞之,謂曰:“若王複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岷蜀,乃心西悲,無日不西适。

    ’”昭複問,禅對如正言,不能泣,因閉其目。

    昭曰:“何乃似郄正語耶?”禅開目驚視曰:“誠如尊言。

    ”左右皆笑之。

    蜀漢之事已約略叙完。

    其魏國之事,尚未講明。

    卻說魏主曹丕。

    既篡漢即皇帝位,廢漢獻帝為山陽公,其子俱為操所殺,無子。

    有二女以嫔于魏。

    又十四年,善終于魏,葬禅陵。

    魏主丕營洛陽宮室,遂如洛陽都焉。

    丕視兄弟如仇雠,而信任強臣司馬懿。

    丕妻郭後無子,使後養平原主叡為子。

    叡母甄夫人,本袁熙妻也。

    甚有美色,為郭後谮死。

    叡事郭後甚謹,後亦愛之。

    丕在位七年崩,子叡立,是為明帝。

    曹真、陳群、司馬懿并受遺诏輔政。

     叡性好土木,既治許昌官,又作洛陽宮、淩霄閣,徙長安鐘橐駝銅人承器盤于洛陽。

    盤折,聲聞數十裡。

    銅人重不可緻,乃大發銅鑄銅人二,列坐于司馬門外,号曰翁仲。

    起土山于芳林園,植雜木美草,捕禽獸緻其中,谏者皆不納,叡性嚴急,督修宮室,有過限者,親召問之,言猶在口,身首已分,而人心離二。

    叡使太尉司馬懿擊遼東公孫淵,淵使大将卑衍、楊祚屯遼隧。

    懿曰:“賊大衆在此,巢窟空虛,直指襄平,破之必矣。

    ”乃多張旗幟,欲出其南,衍等盡銳取之。

    懿潛渡水出其北,直走襄平,衍等引兵逆戰,懿擊大破之,遂圍襄平。

     淵窘急,糧盡,人相食,突圍走,懿擊斬之,遼東悉平。

    有星孛于大辰,又孛于東方,張掖柳谷口水溢,湧寶負圖。

    有石馬七,及犧牛之象。

    有文曰“大讨曹叡以為瑞,豈知自後司馬氏專權,凡曹氏之所以欺漢者,一一還報之于司馬氏,所謂大讨曹也。

    牛者,謂以牛賜馬也。

    魏主叡病笃。

    司馬懿還軍至洛陽,懿入見。

    叡執其手曰:“吾以後事屬君,與曹爽共輔少子,吾忍死以待君,得相見無恨矣。

    ”乃召二王示懿,指齊王芳曰:此是也,君谛視之,勿誤也。

    ”時芳年方八歲,即日立為太子。

     明帝沈毅善斷,優禮大臣,雖臣下犯顔極谏,無所摧戮,其人君之度亦偉矣。

    然不思建德垂後,以固維城之基,緻使大權旁落,遂為司馬氏所篡,惜哉。

    在位十三年崩,太子芳嗣位。

     芳明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