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八回 二百年曹操起漢室三分

關燈
詞曰:飒飒西風渭水,蕭蕭落葉長安。

    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鬥龍争過眼。

    閑看壩橋煙柳,凄涼露冷風寒。

    斷蟬聲裡倚闌幹,不覺斜陽又晚。

     卻說東漢光武崩,太子莊立,是為明帝。

    立馬援之女貴人馬氏為皇後。

    後好讀書,尚謙肅,為漢室賢後。

    明帝幸辟雍,行大射禮。

    又行養老禮,以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禮畢,引桓榮及弟子升堂,上自為辯說,諸儒執經問難于前,冠帶缙紳之人環橋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詣孔子室,親禦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說經,匈奴亦遣子入學。

    帝聞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至天竺,求其道,得其書。

    及沙門以來,一時王公貴人,獨帝弟楚王英最先好之。

    英,光武第六子也,後以謀反自殺,窮治黨羽至數千人。

    耿秉數請擊匈奴,帝從之,令秉與窦固等分道并出,伐匈奴,固獨有功。

    固使假司馬班超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行至鄯善,鄯善王廣奉诏,禮敬甚備,後忽懈怠,超謂其官屬曰:“此必有北虜使來,明者睹于未萌,況已着耶?” 乃會其吏士三十六人,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因夜以攻虜使營,斬其使及從者三十級,餘衆百許人悉燒死。

    明日乃還,召鄯善王廣以虜首示之,一國震怖,廣叩首願屬漢無二心,遂納子為質。

    還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上以超為軍司馬,令叙前功。

    固複使超使于寘,其王廣德降,于是諸國皆遣子人侍。

    西域與漢絕六十五載,至是複通焉。

    窦固、耿秉擊西域,平車師,複奏置西域都尉,及戊己校尉。

    益州刺吏朱黼,宣示漢威,德懷遠夷,自汶山以西,前代所未至,正朔所未加,白狼、盤木等百餘國,皆舉首稱臣奉貢,白狼王唐菆作詩三章,歌頌漢德,黼使譯而獻之。

    明帝遵奉建武制度,無所變更,後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

    館陶公主為子求郎,而不許,乃賜錢十萬,謂群臣曰,“官上應列宿,出宰百裡,苟非其人,則民受其殃,何可濫也。

    ”是以吏得其人,民樂其業,遠近畏服,戶口滋殖焉。

    在位十三年崩,太子煜立,是為章帝。

    章帝繼明帝察之後,承之以寬大,奉承太後,盡心孝道,輕傜薄賦,與民休息,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謂之慈祥長者,為東漢賢君,不亦宜乎!然因窦後之谮而廢太子,知後兄窦憲之惡,而不能罪,所少年略近優柔耳。

    在位十三年崩,太子肇立,是為和帝。

     和帝年方十歲,窦太後臨朝,窦憲當權用事。

    都鄉侯劉暢,齊虎王劉演之孫也,來吊國憂,太後數召見之。

    窦憲懼暢分宮省之禮,遣客殺之,而歸罪于暢弟剛。

    尚書韓棱以為賊在京師,不宜舍近求遠。

    何敞請獨奏案之,具得其實。

    太後怒,窦憲懼誅,因自求北擊匈奴以贖罪。

    時北匈奴饑亂,太後從之。

     窦憲将行,公卿詣朝堂,上書谏,以為匈奴不犯邊塞,無故勞師遠伐,損費國用,非社稷計。

    袁安、任隗免冠固争,前後十上章,衆皆危懼。

    安、隗正色自若。

    太後終聽憲言,遣窦憲、耿秉将精兵萬餘,與北單于戰于稽落山,大破之,降者前後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

    憲秉出塞三千餘裡,登燕然山,命中護軍班固刻石勒功,紀漢威德而還。

    窦憲以北匈奴微弱,遂欲滅之,遣耿夔、任尚圍于金微山,大破之,出塞五千餘裡而還,自漢出師所未嘗至也。

    窦憲既立大功,威名益盛,父子兄弟充滿朝廷,專權謀逆。

    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憲,獨中常侍鄭衆謹敏有心機,遂與衆定計誅憲。

    帝以太後故,不欲明誅憲,迫令自殺;班周似憲之賓客收捕,死獄中。

    固嘗着《漢書》,尚未就。

    诏固女弟曹壽之妻昭踵而成之,所謂曹大家也。

    初,梁貴人為窦後所谮,廢死,宮省事秘,莫有知帝為深氏出者。

    及至窦太後崩,舞陰公主子梁邑奏記三府太尉張酺言狀,帝感動良久,會貴人姊上書自訟,乃知貴人枉死之狀。

    三公請貶窦太後尊号,不宜合葬先帝。

    帝手诏曰:“窦氏雖不遵法度,而太後常自減損,朕奉事十年,深惟大義。

    《禮》曰:臣子無貶尊上之文。

    恩不忍離,義不忍虧,其勿複議。

    ”乃追尊母梁貴人為皇太後,封梁竦子三人為侯,竦之孫商二女俱為後梁氏自此盛矣。

    立鄧禹女孫貴人鄧氏為皇後,後性孝友,好讀書,選入宮為貴人,恭肅小心,動有法度,雖宮人隸役,皆加恩惜,帝深嘉之。

    及為皇後,儉約謙遜,帝每欲官爵鄧氏,後辄哀請退讓,故兄骘終帝之世,不過中郎将。

    孝和幼沖即位,年十四歲,即能誅鋤窦憲,自是大柄在手,威權不失。

    尊信儒術,友愛兄弟,優禮賢者,克納嘉言,四夷希侵,中國綏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