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
關燈
小
中
大
後,居于溫。
王使告難于諸侯。
晉文公迎王複位,入王城,殺叔帶于溫。
襄王在位三十三年崩,子頃王壬臣立。
在位六年崩,子匡王班立,亦在位六年崩,弟定王瑜立。
楚子伐陸渾之戎,至于洛,觀兵于周郊。
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滿對曰:“在德不在鼎。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莊王慚懼而退。
定王在位二十一年崩,子簡王夷立。
簡王在位十四年崩,子靈王洩心立,生而有髭,在位二十七年崩,子景王貴立。
景王在位二十五年崩。
初,景王太子聖早卒,王立次子猛為太子,又庶子朝有寵于王,王欲立之,未果。
至是崩,單子、劉子立猛為王。
子朝因舊官之喪職秩者,帥甲以逐劉子。
劉子奔揚,單子奉王猛于莊宮。
子朝之徒,夜使人取猛以歸,單子出奔。
子朝之徒,奉王猛以追單子。
晉人帥師納王猛于王城。
猛卒,諸大夫奉王猛之弟丐,是為敬王,居于狄泉,稱為東王。
大夫尹氏立于朝為王,稱為西王。
單子、劉子與晉師攻之,未克。
晉頃公使士司景伯莅問周故,子朝辭曲,乃辭子朝,不納其使。
四年冬,晉師及劉子、單子之師進攻子朝,克之。
尹氏、召伯、毛伯以子朝出奔楚,王入于王城。
其後吳入郢,王人因楚之亂殺子朝于楚。
敬王三十九年春,魯西狩獲麟。
孔子作《春秋》終此,以前為春秋,以後為戰國。
敬王在位四十四年崩,子元王仁立。
在位七年崩,子貞定王介立,在位二十八年崩,子哀王去疾立。
三月,弟叔弒之而自立,是為思王。
秋八月,少弟嵬殺叔自立,是為考王,在位十五年崩。
子威王午立,在位二十三年。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在位二十四年崩。
子安王驕立。
十六年,初命齊田和為諸侯。
安王在位二十六年崩。
子烈王喜立。
在位七年崩。
弟顯王扁立。
八年,慧星見西方,衛公孫鞅入秦,秦孝公用其計,遂為天下莫強之國矣。
秦初稱王。
顯王在位四十八年崩。
子慎靓王定立,在位六年崩,子赧王延立,在位五十九年。
秦莊襄王伐趙,赧王畏秦之強,欲與諸侯讨之,秦遂入寇。
赧王入秦,頓首受罪,盡獻其地三十六城,口三萬戶。
秦受其獻,赧王歸周而卒。
先時,王子朝之亂,餘黨多在河南王城。
敬王避都成周,考王封其弟揭于王城,以續周公官職,在成周之西,亦号西周。
三傳而至惠公,别以鞏邑,封少子班于王城之東,亦号東周。
其後,赧王徙都西周,西周武公依焉,至是并亡。
惟東周君尚存,傳子傑。
又七年,東周君與諸侯謀伐秦,秦使相國呂不韋帥師滅之,遷東周君于陽人聚,周遂不祀。
周比亡,凡有七邑。
上以東周起平王辛未,至東周君壬子,凡二十五王,計五百二十二年。
通西周共三十七王,八百七十四年。
其後,漢封周之後嘉為君,又為侯,又為公,至晉猶不廢。
其列國之興亡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王使告難于諸侯。
晉文公迎王複位,入王城,殺叔帶于溫。
襄王在位三十三年崩,子頃王壬臣立。
在位六年崩,子匡王班立,亦在位六年崩,弟定王瑜立。
楚子伐陸渾之戎,至于洛,觀兵于周郊。
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滿對曰:“在德不在鼎。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莊王慚懼而退。
定王在位二十一年崩,子簡王夷立。
簡王在位十四年崩,子靈王洩心立,生而有髭,在位二十七年崩,子景王貴立。
景王在位二十五年崩。
初,景王太子聖早卒,王立次子猛為太子,又庶子朝有寵于王,王欲立之,未果。
至是崩,單子、劉子立猛為王。
子朝因舊官之喪職秩者,帥甲以逐劉子。
劉子奔揚,單子奉王猛于莊宮。
子朝之徒,夜使人取猛以歸,單子出奔。
子朝之徒,奉王猛以追單子。
晉人帥師納王猛于王城。
猛卒,諸大夫奉王猛之弟丐,是為敬王,居于狄泉,稱為東王。
大夫尹氏立于朝為王,稱為西王。
單子、劉子與晉師攻之,未克。
晉頃公使士司景伯莅問周故,子朝辭曲,乃辭子朝,不納其使。
四年冬,晉師及劉子、單子之師進攻子朝,克之。
尹氏、召伯、毛伯以子朝出奔楚,王入于王城。
其後吳入郢,王人因楚之亂殺子朝于楚。
敬王三十九年春,魯西狩獲麟。
孔子作《春秋》終此,以前為春秋,以後為戰國。
敬王在位四十四年崩,子元王仁立。
在位七年崩,子貞定王介立,在位二十八年崩,子哀王去疾立。
三月,弟叔弒之而自立,是為思王。
秋八月,少弟嵬殺叔自立,是為考王,在位十五年崩。
子威王午立,在位二十三年。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在位二十四年崩。
子安王驕立。
十六年,初命齊田和為諸侯。
安王在位二十六年崩。
子烈王喜立。
在位七年崩。
弟顯王扁立。
八年,慧星見西方,衛公孫鞅入秦,秦孝公用其計,遂為天下莫強之國矣。
秦初稱王。
顯王在位四十八年崩。
子慎靓王定立,在位六年崩,子赧王延立,在位五十九年。
秦莊襄王伐趙,赧王畏秦之強,欲與諸侯讨之,秦遂入寇。
赧王入秦,頓首受罪,盡獻其地三十六城,口三萬戶。
秦受其獻,赧王歸周而卒。
先時,王子朝之亂,餘黨多在河南王城。
敬王避都成周,考王封其弟揭于王城,以續周公官職,在成周之西,亦号西周。
三傳而至惠公,别以鞏邑,封少子班于王城之東,亦号東周。
其後,赧王徙都西周,西周武公依焉,至是并亡。
惟東周君尚存,傳子傑。
又七年,東周君與諸侯謀伐秦,秦使相國呂不韋帥師滅之,遷東周君于陽人聚,周遂不祀。
周比亡,凡有七邑。
上以東周起平王辛未,至東周君壬子,凡二十五王,計五百二十二年。
通西周共三十七王,八百七十四年。
其後,漢封周之後嘉為君,又為侯,又為公,至晉猶不廢。
其列國之興亡何如,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