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回 盤古王一出世初分天地

關燈
詩曰: 混沌初開氣候淳,标枝野鹿看君臣。

     三皇五帝賓天去,辛苦閻浮世上人。

    卻說王者父天母地,而子萬民。

    可見天為父,地為母。

    帝王為之子,而天下萬世臣民,則又帝王之子也。

    此書單言曆代帝王之事,自不得不由子而溯源其父母。

     從來言天地者,曰形如雞卵,誠哉斯言。

    第以為悉如雞卵,則又與雞卵不同。

    蓋雞卵隻一重,而天凡九重。

    其第一重宗動天,無星轉動,有氣無形。

    為黑罡風,瞬息千裡,其力甚猛,帶三垣二十八宿天,以至土、木、火、日、金、水月輪諸重天,自東而西,一日繞地一周,而過一度。

    其外則渾淪一氣,沖穆無際矣。

    又曰宗動天之外,為元際天,為常靜天,元遠無極,宗動天之内。

    其第二重為經星三垣二十八宿天,與宗動天甚近,帶轉甚速,其自西而東轉也,一歲隻差得一分,六十年隻行得一度,七千年作一周。

    此以下八重天,俱自西而東行。

    然為宗動天所帶轉,故在下望之,俱升東而沒西也。

    第三重填星,即土星天,去宗動天稍遠,帶轉稍遲,其自西而東行也,二十八日差一度,二十八年一周天。

    第四重歲星,即木星天,去宗動天漸遠,帶轉漸遲,其自西而東行也,一日差一度,十二年一周天。

    第五重熒惑,即火星天,去宗動天較遠,帶轉較遲,其東行也。

    二日差一度,二年一周天。

    第六重日輪天,去宗動天遠,帶轉遲,其東行也,一日差一度,一年一周天。

    第七重太白,即金星天。

    第八重辰星,即水星天,去宗動天遠,帶轉俱遲,其東行也,一日差一度,一年一周天。

    第九重月輪天,去宗動天愈遠,且以近地,帶轉極遲,其東行也,一日差十三度有奇,一月一周天。

     其經星分六等:第一等最大者,穿心三百五十六裡零,其餘以次而減。

    至六等星最小者,每天穿心二百六十裡零。

    日大穿心一千七百五十裡零,月大穿心六百裡零。

    其五星惟土星、木星為大,穿心俱三百四十裡零。

    太白穿心一百一十四裡,辰星穿心六十裡零。

    其諸重天,各相去九萬裡零。

    一重天,間一重氣,而日輪經星二重天倍之。

    其所謂差者,謂宗動天自東而西行,諸重天自西而東行,與宗動天差,所謂天道左旋,日月五星右旋也;一度者,下望天一尺也。

    此九重相包,如忽頭皮皆堅硬。

    而日月星辰,定在其體内,如木節在闆,因天而動。

     第天體明無色,則能通透光,如水晶玻璃然,而内外若一體。

    星則如石然,而潤澤有光,故在下視之,能透九重,愈遠愈明也。

    其月輪天之下,為火際,火際之下為冷際,冷際之下為溫際,人物俱在溫際氣中。

    其月有晦、朔、弦、望,日月有薄蝕者,以日猶火,月猶水也。

    月與星俱無光,借日照之光以為光。

    月在第九重天,于人最近。

    日居第六重天,遠而在外,故晦朔,則日照月之上面,而下面無光。

    弦則月東行,漸與日遠,日從旁照,漸有一線之明。

    望則日月相對,日光照月之下面,而全明矣。

    然所謂相對者,以日行黃道。

    月春行二青,夏行二赤,秋行二白,冬行二黑之八道。

    此八道,皆斜出于黃道之内外,雖相對不甚正,從傍借照也。

    若日月各當九道之交,相對甚正,則地居中,日光為地所掩,而月蝕。

    若當晦朔之時,日月之行,适當九道交處,則日光為月魄所掩,而日蝕矣。

    其交處近日者曰天首,是為羅猴,故日猶火也,故曰火之餘。

    其對沖為地尾,是為計都,以其常當地影,故曰土之餘。

    勃星生于月,月行有遲速之不同,其最遲處為孛。

    月屬水,故孛為水之餘。

    而氣則生于閏,二十八年十閏,而氣一周天。

    閏為歲之餘,故氣為木之餘。

    此四餘,無形而有度,并七政為十一曜也。

     其有瑞星、妖星者,乃治亂災祥之氣。

    積而先見,本乎地而應乎天。

    又或一方冤淫之氣上蒸,積為彗孛,必有刀兵殺掠之慘,皆生于月輪天之下者也。

    其流星乃五行之散精,其隕星乃日月五行之厲氣,積而成象于月輪天之下,非真星也。

    其風雨,則以海水廣受日照,濕熱之氣上騰,至冷際扼不得上,漸結成雲。

    其内地濕熱之氣引之,随風帶入内地而為雨。

    若日照諸海山,與地面幹燥之氣上騰,至冷際,扼不得上,則橫飛而為風。

    風所以帶雨,故雨随風至也。

    若本地幹燥之氣,上升而為風,與本地濕潤之氣,發越而為雲,皆無雨,雖雨亦小也。

    若霞者,系日照雲而成。

    若虹霓,系雨氣映日而生。

    若雷者,乃陰陽搏擊之氣。

    其猛烈者,為霹靂,物遭之無不破。

     而電則又以陽之精氣,格于雨水之陰氣,映鬥成光,其甚者為霆也。

    若露者,乃土氣津液,從地上升,天氣下降,凝而為露。

     而霜則又以露凝結而成,霧則從濕土之氣而生者也。

    若雪霰,本雨也,冷氣薄之,寒甚,而在雲中結者為雪。

    其既下于雲,而在空中結者為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