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 第四卷 第03章 猛獸的牧人自己更兇猛
關燈
小
中
大
把去瞧一瞧他那些不透明的器官的背後,探測一下這個不透明生靈的-陰-暗内部,探明其中每個幽暗的角落和荒唐的盲管,突然以強烈的光芒照亮他那被鎖在這獸穴底裡的心靈,那麼我們大概就可以發現這不幸的靈魂處在某種發育不良、患有佝偻病的拙劣狀态,就像威尼斯鉛礦裡的囚徒,在那猶如匣子般太低太短的石坑裡,身子老彎成兩截,很快就老态龍鐘了。
身體殘缺不全,精神一定萎縮無疑。
卡齊莫多幾乎感覺不到有什麼依照他的模樣塑成的靈魂,在他體内盲動。
外界事物的印象先得經過一番巨大的折射,才會到達他的思想深處。
他的大腦是一種特殊的介質,穿過大腦産生出來的思想無一不是扭曲的。
經過這種折射而來的思考,必然是零亂不一的,偏離正道的。
由此産生許許多多視覺上的幻象,判斷上的謬誤,思想上的偏離,胡思亂想,忽而瘋狂,忽而癡呆。
這種命中注定的形體結構,其第一種後果就是他對事物投射的目光受到幹擾。
他對事物幾乎接受不到任何立即的感知。
外部世界在他看來似乎比我們要遠得多。
他這種不幸的第二種後果,就是使他變得很兇狠。
他确實很歹毒,因為他生情蠻野;而蠻野是因為他長得醜惡。
他的天性*如同我們的天性*一樣,也有其邏輯。
他的力氣,發展到那樣非凡的程度,也是他狠惡的一個原因。
霍布斯①曾說,壞孩子身體都強壯②。
話說回來,應當替他說句公道話,歹毒也許不是他的天性*。
他自從起步邁入人間,便感到、爾後又看到自己到處受人嘲笑、侮辱、排斥。
在他看來,人家一說話,無一不是對他的揶揄或詛咒。
慢慢長大時,又發現自己周圍唯有仇恨而已。
他便把仇恨接了過來,也沾染上這種普遍的惡性*。
他撿起人家用來傷害他的武器,以怨報怨。
總而言之,他把臉轉向人家,總是非心甘情願的。
他的主教堂對他就足夠了。
主教堂到處盡是大理石雕像,有國王,有聖徒,有主教,至少他們不會沖着他的臉大聲嘲笑,他們總是用安詳和霭的目光望着他。
其他的雕像雖是妖魔鬼怪,卻對他卡齊莫多并不仇恨。
他太像它們了,它們是不會恨他的。
它們甯願嘲笑其他的人。
聖徒們是他的朋友,必然是保佑他的;鬼怪也是他的朋友,必然是保護他的。
因此,他常常向它們推心至腹,久訴衷腸。
有時一連幾個鐘頭,蹲在這些雕像随便哪一尊面前,獨自同它說話。
一有人來,趕緊躲開,就像一個情人悄悄唱着小夜曲時突然被撞見了。
①原文為拉丁文。
②托馬斯·霍布斯(1588—1679),英國哲學家。
再說,在他心目中,聖母院不單單是整個社會,而且還是整個天地,整個大自然。
有了那些花兒常開的彩色*玻璃窗,他無須向往其他牆邊成行的果樹了;有了薩克遜式拱柱上那些鳥語葉翠、綠蔭如織的石刻葉飾,他無須夢想其他樹蔭了;有了教堂那兩座巨大的鐘樓,他無須幻想其他山巒了;有了鐘樓腳下如海似潮的巴黎城,他無須追求其他海洋了。
這座慈母般的主教堂,他最熱愛的要算那兩座鐘樓了:鐘樓喚醒他的靈魂;鐘樓使他的靈魂把不幸地收縮在洞穴中的翅膀展開飛翔;鐘樓也有時使他感到歡樂。
他熱愛它們,撫摸它們,對它們說話,懂得它們的言語。
從兩翼交會處那尖塔的排鐘直到門廊的那口大鐘,他對它們都一一滿懷深情。
後殿交會處的那鐘塔,兩座主鐘樓,他覺得好似三個大鳥籠,其中一隻隻鳥兒都由他喂養,隻為他一個人歌唱。
盡管正是這些鐘使他成為聾子,但天下做母親的總是最疼愛那最叫她頭痛的孩子。
誠然,那些鐘的響聲是他唯一還聽得見的聲音。
唯其如此,那口大鐘是他最心愛的。
每逢節日,這些吵吵鬧鬧的少女在他身邊歡蹦活跳,但在這家族中他最喜歡的還是這口大鐘。
這口大鐘名叫瑪麗,獨自在南鐘樓裡,陪伴她的是其妹妹雅克莉娜,這口鐘小一點,籠子也小一點,就擺在瑪麗的籠子旁邊。
這口鐘之所以取名為雅克莉娜,那是因為贈送這口鐘給聖母院的讓·德·蒙塔居主教的妻子叫這個名字的緣故——盡管如此,他後來還是逃脫不了身首異處上鷹山的結局①。
第二座鐘樓裡還有六口鐘,最後,交會處鐘塔另有六口更小的鐘和一口木鐘,隻在複活節前的星期四晚飯後,直至複活節瞻禮前一日的清晨才敲這口木鐘的。
這樣,卡齊莫多在其後宮裡一共有十五口鐘,其中最得寵的是大瑪麗。
鐘聲轟鳴的日子裡,卡齊莫多那興高采烈的樣子,真是難以想象。
隻要副主教一放他走,說聲“去吧!”他便連忙爬上鐘樓的螺旋形梯子,其速度比别人下樓梯還要快。
他氣喘籲籲,一頭鑽進那間四面懸空的大鐘鐘室,虔敬而又滿懷愛意地把大鐘端詳了一會兒,柔聲細氣地對它說話,用手輕輕撫摸,仿佛它是一匹即将騁馳的駿馬一般。
他要勞駕它,感到心疼。
這樣愛撫之後,随即呼喊鐘樓下一層的幾隻鐘,命令它們先動起來。
這幾隻鐘都懸吊在纜繩上,絞盤軋軋作響,于是那帽蓋
身體殘缺不全,精神一定萎縮無疑。
卡齊莫多幾乎感覺不到有什麼依照他的模樣塑成的靈魂,在他體内盲動。
外界事物的印象先得經過一番巨大的折射,才會到達他的思想深處。
他的大腦是一種特殊的介質,穿過大腦産生出來的思想無一不是扭曲的。
經過這種折射而來的思考,必然是零亂不一的,偏離正道的。
由此産生許許多多視覺上的幻象,判斷上的謬誤,思想上的偏離,胡思亂想,忽而瘋狂,忽而癡呆。
這種命中注定的形體結構,其第一種後果就是他對事物投射的目光受到幹擾。
他對事物幾乎接受不到任何立即的感知。
外部世界在他看來似乎比我們要遠得多。
他這種不幸的第二種後果,就是使他變得很兇狠。
他确實很歹毒,因為他生情蠻野;而蠻野是因為他長得醜惡。
他的天性*如同我們的天性*一樣,也有其邏輯。
他的力氣,發展到那樣非凡的程度,也是他狠惡的一個原因。
霍布斯①曾說,壞孩子身體都強壯②。
話說回來,應當替他說句公道話,歹毒也許不是他的天性*。
他自從起步邁入人間,便感到、爾後又看到自己到處受人嘲笑、侮辱、排斥。
在他看來,人家一說話,無一不是對他的揶揄或詛咒。
慢慢長大時,又發現自己周圍唯有仇恨而已。
他便把仇恨接了過來,也沾染上這種普遍的惡性*。
他撿起人家用來傷害他的武器,以怨報怨。
總而言之,他把臉轉向人家,總是非心甘情願的。
他的主教堂對他就足夠了。
主教堂到處盡是大理石雕像,有國王,有聖徒,有主教,至少他們不會沖着他的臉大聲嘲笑,他們總是用安詳和霭的目光望着他。
其他的雕像雖是妖魔鬼怪,卻對他卡齊莫多并不仇恨。
他太像它們了,它們是不會恨他的。
它們甯願嘲笑其他的人。
聖徒們是他的朋友,必然是保佑他的;鬼怪也是他的朋友,必然是保護他的。
因此,他常常向它們推心至腹,久訴衷腸。
有時一連幾個鐘頭,蹲在這些雕像随便哪一尊面前,獨自同它說話。
一有人來,趕緊躲開,就像一個情人悄悄唱着小夜曲時突然被撞見了。
①原文為拉丁文。
②托馬斯·霍布斯(1588—1679),英國哲學家。
再說,在他心目中,聖母院不單單是整個社會,而且還是整個天地,整個大自然。
有了那些花兒常開的彩色*玻璃窗,他無須向往其他牆邊成行的果樹了;有了薩克遜式拱柱上那些鳥語葉翠、綠蔭如織的石刻葉飾,他無須夢想其他樹蔭了;有了教堂那兩座巨大的鐘樓,他無須幻想其他山巒了;有了鐘樓腳下如海似潮的巴黎城,他無須追求其他海洋了。
這座慈母般的主教堂,他最熱愛的要算那兩座鐘樓了:鐘樓喚醒他的靈魂;鐘樓使他的靈魂把不幸地收縮在洞穴中的翅膀展開飛翔;鐘樓也有時使他感到歡樂。
他熱愛它們,撫摸它們,對它們說話,懂得它們的言語。
從兩翼交會處那尖塔的排鐘直到門廊的那口大鐘,他對它們都一一滿懷深情。
後殿交會處的那鐘塔,兩座主鐘樓,他覺得好似三個大鳥籠,其中一隻隻鳥兒都由他喂養,隻為他一個人歌唱。
盡管正是這些鐘使他成為聾子,但天下做母親的總是最疼愛那最叫她頭痛的孩子。
誠然,那些鐘的響聲是他唯一還聽得見的聲音。
唯其如此,那口大鐘是他最心愛的。
每逢節日,這些吵吵鬧鬧的少女在他身邊歡蹦活跳,但在這家族中他最喜歡的還是這口大鐘。
這口大鐘名叫瑪麗,獨自在南鐘樓裡,陪伴她的是其妹妹雅克莉娜,這口鐘小一點,籠子也小一點,就擺在瑪麗的籠子旁邊。
這口鐘之所以取名為雅克莉娜,那是因為贈送這口鐘給聖母院的讓·德·蒙塔居主教的妻子叫這個名字的緣故——盡管如此,他後來還是逃脫不了身首異處上鷹山的結局①。
第二座鐘樓裡還有六口鐘,最後,交會處鐘塔另有六口更小的鐘和一口木鐘,隻在複活節前的星期四晚飯後,直至複活節瞻禮前一日的清晨才敲這口木鐘的。
這樣,卡齊莫多在其後宮裡一共有十五口鐘,其中最得寵的是大瑪麗。
鐘聲轟鳴的日子裡,卡齊莫多那興高采烈的樣子,真是難以想象。
隻要副主教一放他走,說聲“去吧!”他便連忙爬上鐘樓的螺旋形梯子,其速度比别人下樓梯還要快。
他氣喘籲籲,一頭鑽進那間四面懸空的大鐘鐘室,虔敬而又滿懷愛意地把大鐘端詳了一會兒,柔聲細氣地對它說話,用手輕輕撫摸,仿佛它是一匹即将騁馳的駿馬一般。
他要勞駕它,感到心疼。
這樣愛撫之後,随即呼喊鐘樓下一層的幾隻鐘,命令它們先動起來。
這幾隻鐘都懸吊在纜繩上,絞盤軋軋作響,于是那帽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