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回 請巡按屈體求榮 遇胡僧現身施藥
關燈
小
中
大
禦史道:“休說賢公華紮下臨,隻盛價有片紙到,學生無不奉行。
” 說畢,二人同上馬,左右跟随。
出城外,到于永福寺,借長老方丈擺酒餞行。
來興兒與廚役早已安排桌席停當。
李銘、吳惠兩個小優彈唱。
數杯之後,坐不移時,蔡禦史起身,夫馬、坐轎在于三門外伺候。
臨行,西門慶說起苗青之事:“乃學生相知,因诖誤在舊大巡曾公案下,行牌往揚州案候捉他。
此事情已問結了。
倘見宋公,望乞借重一言,彼此感激。
” 蔡禦史道:“這個不妨,我見宋年兄說,設使就提來,放了他去就是了。
” 西門慶又作揖謝了。
看官聽說:後來宋禦史往濟南去,河道中又與蔡禦史會在那船上。
公人揚州提了苗青來,蔡禦史說道:“此系曾公手裡案外的,你管他怎的?” 遂放回去了。
倒下詳去東平府,還隻把兩個船家,決不待時,安童便放了。
正是:公道人情兩是非,人情公道最難為。
若依公道人情失,順了人情公道虧。
當日西門慶要送至船上,蔡禦史不肯,說道:“賢公不消遠送,隻此告别。
” 西門慶道:“萬惟保重,容差小價問安。
” 說畢,蔡禦史上轎而去。
西門慶回到方丈坐下,長老走來合掌問訊,遞茶,西門慶答禮相還。
見他雪眉交白,便問:“長老多大年紀?” 長老道:“小僧七十有四。
” 西門慶道:“到還這等康健。
” 因問法号,長老道:“小僧法名道堅。
” 又問:“有幾位徒弟?” 長老道:“止有兩個小徒。
本寺也有三十餘僧行。
” 西門慶道:“這寺院也寬大,隻是欠修整。
” 長老道:“不滿老爹說,這座寺原是周秀老爹蓋造,長住裡沒錢糧修理,丢得壞了。
” 西門慶道:“原來就是你守備府周爺的香火院。
我見他家莊子不遠。
不打緊處,你禀了你周爺,寫個緣簿,别處也再化些,我也資助你些布施。
” 道堅連忙又合掌問訊謝了。
西門慶吩咐玳安兒:“取一兩銀子謝長老。
今日打攪。
” 道堅道:“小僧不知老爹來,不曾預備齋供。
” 西門慶道:“我要往後邊更更衣去。
” 道堅連忙叫小沙彌開門。
西門慶更了衣,因見方丈後面五間大禅堂,有許多雲遊和尚在那裡敲着木魚看經。
西門慶不因不由,信步走入裡面觀看。
見一個和尚形骨古怪,相貌[扌刍]搜,生的豹頭凹眼,色若紫肝,戴了雞蠟箍兒,穿一領肉紅直裰。
颏下髭須亂拃,頭上有一溜光檐,就是個形容古怪真羅漢,未除火性獨眼龍。
在禅床上旋定過去了,垂着頭,把脖子縮到腔子裡,鼻孔中流下玉箸來。
西門慶口中不言,心中暗道:“此僧必然是個有手段的高僧。
不然,如何因此異相?等我叫醒他,問他個端的。
” 于是高聲叫:“那位僧人,你是那裡人氏,何處高僧?” 叫了頭一聲不答應;第二聲也不言語;第三聲,隻見這個僧人在禅床上把身子打了個挺,伸了伸腰,睜開一隻眼,跳将起來,向西門慶點了點頭兒,[分鹿]聲應道:“你問我怎的?貧僧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乃西域天竺國密松林齊腰峰寒庭寺下來的胡僧,雲遊至此,施藥濟人。
官人,你叫我有甚話說?” 西門慶道:“你既是施藥濟人,我問你求些滋補的藥兒,你有也沒有?” 胡僧道:“我有,我有。
” 又道:“我如今請你到家,你去不去?” 胡僧道:“我去,我去。
” 西門慶道:“你說去,即此就行。
” 那胡僧直豎起身來,向床頭取過他的鐵柱杖來拄着,背上他的皮褡裢──褡裢内盛了兩個藥葫蘆兒。
下的禅堂,就往外走。
西門慶吩咐玳安:“叫了兩個驢子,同師父先往家去等着,我就來。
” 胡僧道:“官人不消如此,你騎馬隻顧先行。
貧僧也不騎頭口,管情比你先到。
” 西門慶道:“一定是個有手段的高僧。
不然如何開這等朗言。
” 恐怕他走了,吩咐玳安:“好歹跟着他同行。
” 于是作辭長老上馬,仆從跟随,迳直進城來家。
那日四月十七日,不想是王六兒生日,家中又是李嬌兒上壽,有堂客吃酒。
後晌時分,隻見王六兒家沒人使,使了他兄弟王經來請西門慶。
吩咐他宅門首隻尋玳安兒說話,不見玳安在門首,隻顧立。
立了約一個時辰,正值月娘與李嬌兒送院裡李媽媽出來上轎,看見一個十五六歲紮包髻兒小厮,問是那裡的。
那小厮三不知走到跟前,與月娘磕了個頭,說道:“我是韓家,尋安哥說話。
” 月娘問:“那安哥?” 平安在旁邊,恐怕他知道是王六兒那裡來的,恐怕他說岔了話,向前把他拉過一邊,對月娘說:“他是韓夥計家使了來尋玳安兒,問韓夥計幾時來。
” 以此哄過。
月娘不言語,回後邊去了。
不一時玳安與胡僧先到門首,走的兩
” 說畢,二人同上馬,左右跟随。
出城外,到于永福寺,借長老方丈擺酒餞行。
來興兒與廚役早已安排桌席停當。
李銘、吳惠兩個小優彈唱。
數杯之後,坐不移時,蔡禦史起身,夫馬、坐轎在于三門外伺候。
臨行,西門慶說起苗青之事:“乃學生相知,因诖誤在舊大巡曾公案下,行牌往揚州案候捉他。
此事情已問結了。
倘見宋公,望乞借重一言,彼此感激。
” 蔡禦史道:“這個不妨,我見宋年兄說,設使就提來,放了他去就是了。
” 西門慶又作揖謝了。
看官聽說:後來宋禦史往濟南去,河道中又與蔡禦史會在那船上。
公人揚州提了苗青來,蔡禦史說道:“此系曾公手裡案外的,你管他怎的?” 遂放回去了。
倒下詳去東平府,還隻把兩個船家,決不待時,安童便放了。
正是:公道人情兩是非,人情公道最難為。
若依公道人情失,順了人情公道虧。
當日西門慶要送至船上,蔡禦史不肯,說道:“賢公不消遠送,隻此告别。
” 西門慶道:“萬惟保重,容差小價問安。
” 說畢,蔡禦史上轎而去。
西門慶回到方丈坐下,長老走來合掌問訊,遞茶,西門慶答禮相還。
見他雪眉交白,便問:“長老多大年紀?” 長老道:“小僧七十有四。
” 西門慶道:“到還這等康健。
” 因問法号,長老道:“小僧法名道堅。
” 又問:“有幾位徒弟?” 長老道:“止有兩個小徒。
本寺也有三十餘僧行。
” 西門慶道:“這寺院也寬大,隻是欠修整。
” 長老道:“不滿老爹說,這座寺原是周秀老爹蓋造,長住裡沒錢糧修理,丢得壞了。
” 西門慶道:“原來就是你守備府周爺的香火院。
我見他家莊子不遠。
不打緊處,你禀了你周爺,寫個緣簿,别處也再化些,我也資助你些布施。
” 道堅連忙又合掌問訊謝了。
西門慶吩咐玳安兒:“取一兩銀子謝長老。
今日打攪。
” 道堅道:“小僧不知老爹來,不曾預備齋供。
” 西門慶道:“我要往後邊更更衣去。
” 道堅連忙叫小沙彌開門。
西門慶更了衣,因見方丈後面五間大禅堂,有許多雲遊和尚在那裡敲着木魚看經。
西門慶不因不由,信步走入裡面觀看。
見一個和尚形骨古怪,相貌[扌刍]搜,生的豹頭凹眼,色若紫肝,戴了雞蠟箍兒,穿一領肉紅直裰。
颏下髭須亂拃,頭上有一溜光檐,就是個形容古怪真羅漢,未除火性獨眼龍。
在禅床上旋定過去了,垂着頭,把脖子縮到腔子裡,鼻孔中流下玉箸來。
西門慶口中不言,心中暗道:“此僧必然是個有手段的高僧。
不然,如何因此異相?等我叫醒他,問他個端的。
” 于是高聲叫:“那位僧人,你是那裡人氏,何處高僧?” 叫了頭一聲不答應;第二聲也不言語;第三聲,隻見這個僧人在禅床上把身子打了個挺,伸了伸腰,睜開一隻眼,跳将起來,向西門慶點了點頭兒,[分鹿]聲應道:“你問我怎的?貧僧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乃西域天竺國密松林齊腰峰寒庭寺下來的胡僧,雲遊至此,施藥濟人。
官人,你叫我有甚話說?” 西門慶道:“你既是施藥濟人,我問你求些滋補的藥兒,你有也沒有?” 胡僧道:“我有,我有。
” 又道:“我如今請你到家,你去不去?” 胡僧道:“我去,我去。
” 西門慶道:“你說去,即此就行。
” 那胡僧直豎起身來,向床頭取過他的鐵柱杖來拄着,背上他的皮褡裢──褡裢内盛了兩個藥葫蘆兒。
下的禅堂,就往外走。
西門慶吩咐玳安:“叫了兩個驢子,同師父先往家去等着,我就來。
” 胡僧道:“官人不消如此,你騎馬隻顧先行。
貧僧也不騎頭口,管情比你先到。
” 西門慶道:“一定是個有手段的高僧。
不然如何開這等朗言。
” 恐怕他走了,吩咐玳安:“好歹跟着他同行。
” 于是作辭長老上馬,仆從跟随,迳直進城來家。
那日四月十七日,不想是王六兒生日,家中又是李嬌兒上壽,有堂客吃酒。
後晌時分,隻見王六兒家沒人使,使了他兄弟王經來請西門慶。
吩咐他宅門首隻尋玳安兒說話,不見玳安在門首,隻顧立。
立了約一個時辰,正值月娘與李嬌兒送院裡李媽媽出來上轎,看見一個十五六歲紮包髻兒小厮,問是那裡的。
那小厮三不知走到跟前,與月娘磕了個頭,說道:“我是韓家,尋安哥說話。
” 月娘問:“那安哥?” 平安在旁邊,恐怕他知道是王六兒那裡來的,恐怕他說岔了話,向前把他拉過一邊,對月娘說:“他是韓夥計家使了來尋玳安兒,問韓夥計幾時來。
” 以此哄過。
月娘不言語,回後邊去了。
不一時玳安與胡僧先到門首,走的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