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百三十七

關燈
猿更生力。

    又見吳中磨角來,舞槊盤刀初觸擊。

     好文天子揮宸翰,禦制本多推玉案。

    晨開水殿教題壁, 題罷紫衣親寵錫。

    僧家愛詩自拘束,僧家愛畫亦局促。

     唯師草聖藝偏高,一掬山泉心便足。

     卷837_36【題成都玉局觀孫位畫龍】貫休 我見蘇州昆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龍。

     老僧相傳道是僧繇手,尋常入海共龍鬥。

     又聞蜀國玉局觀有孫遇迹,蟠屈身長八十尺。

     遊人争看不敢近,頭觑寒泉萬丈碧。

     卷837_37【觀地獄圖】貫休 峨峨非劍閣,有樹不堪攀。

    佛手遮不得,人心似等閑。

     周王應未雪,白起作何顔。

    盡日空彈指,茫茫塵世間。

     卷837_38【贈雷卿張明府】貫休 任官征戰後,度日寄閑身。

    封卷還高客,飛書問野人。

     廢田教種谷,生路遣尋薪。

    若起柴桑興,無先漉酒巾。

     卷837_39【獻錢尚父】貫休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骧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 一劍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

     卷837_40【繡州張相公見訪】貫休 德符唐德瑞通天,曾叱讒谀玉座前。

    千襲彩衣宮錦薄, 數床禦劄主恩偏。

    出師暫放張良箸,得罪惟撐範蠡船。

     未報君恩終必報,不妨金地禮青蓮。

     卷837_41【題某公宅】貫休 宅成天下借圖看,始笑平生眼力悭。

    地占百灣多是水, 樓無一面不當山。

    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蕩間。

     隻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閑。

     卷837_42【海覺禅師山院】貫休 人言海覺老宗師,隐絕層巅世莫知。

    青草不生行道迹, 白雲常護坐禅扉。

    六環金錫飛來後,一派銀河瀉落時。

     借問大心能濟物,龍門風雹卷天池。

     卷837_43【悼張道古(昭宗時道古官拾遺以直谏貶蜀中死)】貫休 清河逝水大匆匆,東觀無人失至公。

    天上君恩三載隔, 鑒中鸾影一時空。

    墳生苦霧蒼茫外,門掩寒雲寂寞中。

     惆怅斯人又如此,一聲蠻笛滿江風。

     卷837_44【月夕】貫休 霜月夜裴回,樓中羌笛催。

    曉風吹不盡,江上落殘梅。

     卷837_45【夜雨】貫休 夜雨山草濕,爽籁雜枯木。

    閑吟竺仙偈,清絕過于玉。

     卷837_46【晚望】貫休 落日碧江靜,蓮唱清且閑。

    更尋花發處,借月過前灣。

     卷837_47【早霜寄蔡大】貫休 昨夜楚鐘鳴,飛霜下楚城。

    定知遷客鬓,先向鑒中生。

     卷837_48【贈寫經僧楚雲】貫休 剔皮刺血誠何苦,為寫靈山九會文。

     十指瀝幹終七軸,後來求法更無君。

     卷837_49【寄題诠律師院】貫休 錦溪光裡聳樓台,師院高淩積翠開。

    深竹杪聞殘磬盡, 一茶中見數帆來。

    焚香隻是看新律,幽步猶疑損綠苔。

     莫訝題詩又東去,石房清冷在天台。

     卷837_50【寄天台葉道士】貫休 負局高風不可陪,玉霄峰北置樓台。

    注參同契未将出, 尋楖栗僧多宿來。

    飕槭松風山棗落,閑關溪鳥術花開。

     終須肘後相傳好,莫便乘鸾去不回。

     卷837_51【送道友歸天台】貫休 藓濃苔濕冷層層,珍重先生獨去登。

    氣養三田傳未得, 藥非八石許還曾。

    雲根應狎玉斧子,月徑多尋銀地僧。

     太守苦留終不住,可憐江上去騰騰。

     卷837_52【陶種柑橙,令山童買之】貫休 高步南山南,高歌北山北。

    數載買柑橙,山資近又足。

     卷837_53【春送僧】貫休 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沖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卷837_54【律師】貫休 薝蔔花紅徑草青,雪膚冰骨步輕輕。

     今朝暫到焚香處,隻恐床前有虱聲。

     卷837_55【書石壁禅居屋壁】貫休 赤旃檀塔六七級,白菡萏花三四枝。

     禅客相逢隻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

     卷837_56【句】貫休 今日再三難更識,谶辭唯道待錢來。

    (周寶莅丹陽,州人 有事,辄雲待錢來,後果以錢镠代之。

    此上錢镠句也)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

    (雁蕩山今有經行台、 宴坐峰,皆以休得名) 刻成筝柱雁相挨。

     黃昏風雨黑如磐,别我不知何處去。

    (《俠客》, 見《劍俠傳》) 郭尚父休誇塞北,裴中令莫說淮西。

    (《野客叢談》) 萬計交人買,華軒保惜深。

    (《牡丹》,《吟窗雜錄》) 如何忠為主,至竟不封侯。

    (《即邊将》) 但看千騎去,知有幾人歸。

     一生不蓄買田錢,華屋何心亦偶然。

    客至多逢僧在坐, 釣歸惟許鶴随船。

    (《錦繡萬花谷》) 家為買琴添舊價,廚因養鶴減晨炊。

    (同上) 粘粉為題栖鳳竹,帶香因洗落花泉。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