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兩赢童貫

關燈
風”雙持闆斧,“喪門神”單仗龍泉,項充、李衮在傍邊,手舞團牌體健。

    斬虎須投大穴,誅龍必向深淵。

    三軍威勢振青天,惡鬼眼前活見。

     這李逵輪兩把闆斧,鮑旭仗一口寶劍,項充、李衮各舞蠻牌遮護,卻似一團火塊,從地皮上滾将來,殺得官軍四分五落而走。

    童貫與衆将且戰且走,隻逃性命。

    李逵直砍入馬軍隊裡,把段鵬舉馬腳砍翻,掀将下來,就勢一斧,劈開腦袋;再複一斧,砍斷咽喉,眼見得段鵬舉不活了。

    【袁眉:李逵斧劈段鵬舉。

    】且說敗殘官軍将次捱到濟州,真乃是頭盔斜掩耳,護項半兜腮,馬步三軍沒了氣力,人困馬乏。

    奔到一條溪邊,軍馬都且去吃水,隻聽得對溪一聲炮響,箭矢如飛蝗一般射将過來。

    官軍急上溪岸,去樹林邊轉出一彪軍馬來,為頭馬上三個英雄是誰? 舞動一條玉蟒,撒開萬點飛星。

    東昌骠騎是張清,“沒羽箭”誰人敢近!飛槍的槍無虛發,飛叉的叉不容情。

    兩員虎将勢縱橫,左右馬前幫定。

     原來這“沒羽箭”張清和龔旺、丁得孫【袁眉:先一次張清首出引軍,第二次設伏卻令張清在後,此用兵行文之變。

    】帶領三百餘騎馬軍。

    那一隊骁騎馬軍,都是銅鈴面具,雉尾紅纓,輕弓短箭,繡旗花槍。

    三将為頭直沖将來。

    嵩州都監周信見張清軍馬少,便來迎敵;畢勝保著童貫而走。

    周信縱馬挺槍來迎,隻見張清左手納住槍,右手似招寶七郎之形,口中喝一聲道:“著!”去周信鼻凹上隻一石子打中,翻身落馬;龔旺、丁得孫傍邊飛馬來相助,将那兩條叉戳定咽喉,好似霜摧邊地草,雨打上林花,周信死于馬下。

    【芥眉:張清、龔旺、丁得孫殺死周信。

    】童貫止和畢勝逃命,不敢入濟州,【袁夾:羞見張叔夜。

    】引了敗殘軍馬,連夜投東京去了,于路收拾逃難軍馬下寨。

     原來宋江有仁有德,素懷歸順之心,不肯盡情追殺;惟恐衆将不舍,要追童貫,火急差戴宗傳下将令,在告衆頭領,收拾各路軍馬步卒,都回山寨請功。

    各處鳴金收軍而回,【袁眉:這便是作史要緊關目。

    】鞍上将都敲金镫,步下卒齊唱凱歌,紛紛盡入梁山泊,個個同回宛子城。

    宋江、吳用、公孫勝先到水浒寨中,忠義堂上坐下,令裴宣驗看各人功賞。

    盧俊義活捉酆美,解上寨來,跪在堂前。

    宋江自解其縛,請入堂内上坐,親自捧杯陪話,奉酒壓驚。

    【容眉:此人合該奉酒。

    】【餘評:宋每敬捉之人,此實見有慕招。

    】衆頭領都到堂上,是日殺牛宰馬,重賞三軍,留酆美住了兩日,備辦鞍馬,送下山去。

    酆美大喜。

    宋江陪話道:“将軍陣前陣後,冒渎威嚴,切乞恕罪。

    宋江等本無異心,隻要歸順朝廷,與國家出力,被這不公不法之人逼得如此,望将軍回朝,善言解救。

    倘得他日重見恩光,生死不忘大德。

    ”酆美拜謝不殺之恩,登程下山。

    宋江令人直送出界回京,不在話下。

     宋江回到忠義堂上,再與吳用等衆頭領商量。

    原來今次用此十面埋伏之計,都是吳用機謀布置,殺得童貫膽寒心碎,夢裡也怕,大軍三停折了二停。

    吳用道:“童貫回到京師,奏了官家,如何不再起兵來!必得一人直投東京,探聽虛實,回報山寨,預作準備。

    ”宋江道:“軍師此論,正合吾心。

    你弟兄中,不知那個敢去?”隻見坐次之中一個人應道:“兄弟願往。

    ”衆人看了,都道:“須是他去,必幹大事。

    ”不是這個人去,有分教 重施謀略,再敗官軍;且是沖陣馬亡青嶂下,戲波船陷綠蒲中。

    【袁夾:含盡下回。

    】 畢竟梁山泊是誰人前去打聽,且聽下回分解。

     【容評:李和尚曰:妝點十面埋伏處,大象自家意思。

    文人任性如此,可笑哉!】 【袁評:梁山泊諸頭領以埋伏而獲奇功,直将童貫玩弄于股拿之上。

    當時宋公明不差戴宗傳令回軍,貫亦難保其首領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