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活閻羅倒船偷禦酒 黑旋風扯诏罵欽差

關燈


    【容眉:就是村醪,也是聖澤,如何這樣野?都是吳用主意,可恨可恨。

    】宋江見不是話,橫身在裡面攔擋,急傳将令,叫轎馬護送太尉下山,休教傷犯。

    此時四下大小頭領,一大半鬧将起來,宋江、盧俊義隻得親身上馬,将太尉并開诏一幹人數護送下三關,再拜伏罪:“非宋江等無心歸降,實是草诏的官員不知我梁山泊的彎曲。

    若以數句善言撫恤,我等盡忠報國,萬死無怨。

    【容夾:也說得是。

    】【袁眉:當時在朝的那有一人愛盡忠報國的,說這話與誰聽?但出自宋江口,則的确一字一金,消磨不得。

    】太尉若回到朝廷,善言則個。

    ”急急送過渡口,這一幹人吓得屁滾尿流,飛奔濟州去了。

     卻說宋江回到忠義堂上,再聚衆頭領筵席,宋江道:“雖是朝廷诏旨不明,【容夾:胡說!有何不明?】你們衆人也忒性躁。

    ”吳用道:“哥哥,你休執迷!招安須自有日,如何怪得衆兄弟們發怒?朝廷忒不将人為念!【容夾:要怎麼?】【袁眉:朝廷忒不将人為念一語,真使英雄憤恨。

    】如今閑話都打疊起,兄長且傳将令:馬軍拴束馬匹,步軍安排軍器,水軍整頓船隻,早晚必有大軍前來征讨。

    一兩陣殺得他人亡馬倒,片甲不回,夢著也怕,那時卻再商量。

    ”【容眉:這是吳用老主意,可惡可惡。

    】衆人道:“軍師言之極當。

    ”是日散席,各歸本帳。

     且說陳太尉回到濟州,把梁山泊開诏一事,訴與張叔夜。

    張叔夜道:“敢是你們多說甚言語來!”陳太尉道:“我幾曾敢發一言!”【容夾:好貨。

    】【芥眉:陳太尉束于幹辦、虞候,此語是實,實是苦惱。

    】張叔夜道:“既是如此,枉費了心力,壞了事情,太尉急急回京,奏知聖上,事不宜遲。

    ”陳太尉,張幹辦,李虞候一行人從星夜回京來,見了蔡太師,備說梁山泊賊寇扯诏毀謗一節。

    蔡京聽了大怒道:“這夥草寇,安敢如此無禮!堂堂宋朝,如何教你這夥橫行!”陳太尉哭道:“若不是太師福蔭,小官粉骨碎身在梁山泊!【芥夾:可憐。

    】今日死裡逃生,再見恩相!”【容夾:好貨。

    】太師随即叫請童樞密、高楊二太尉,【餘評:觀梁山每每不伏招安,皆因此二人,真為亂國之臣。

    】都來相府,商議軍情重事。

    無片時,都請到太師府白虎堂内,衆官坐下,蔡太師教喚過張幹辦,李虞候,備說梁山泊扯诏毀謗一事。

    楊太尉道:“這夥賊徒如何主張招安他?當初是那一個官奏來?”高太尉道:“那日我若在朝内,必然阻住,如何肯行此事!”童樞密道:“鼠竊狗偷之徒,何足慮哉!區區不才,親引一支軍馬,克時定日,掃清水泊而回。

    ”衆官道:“來日奏聞。

    ”當下都散。

     次日早朝,衆官三呼萬歲,君臣禮畢,蔡太師出班,将此事上奏天子。

    天子大怒,問道:“當日誰奏寡人主張招安?”侍臣給事中奏道:“此日是禦史大夫崔靖所言。

    ”天子教拿崔靖送大理寺問罪。

    【容夾:是。

    】天子又問蔡京道:“此賊為害多時,差何人可以收剿?”蔡太師奏道:“非以重兵,不能收伏。

    以臣愚意,必得樞密院官親率大軍,前去剿掃,可以刻日取勝。

    ”天子教宣樞密使童貫問道:“卿肯領兵收捕梁山泊草蔻麽?”童貫跪下奏曰:“古人有雲:“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臣願效犬馬之勞,以除心腹之患。

    ”高俅、楊戬亦皆保舉。

    天子随即降下聖旨,賜與金印兵符,拜東廳樞密使童貫為大元帥,任從各處選調軍馬,前去剿捕梁山泊賊寇,擇日出師起行。

    【餘評:觀官軍層(屢)征水泊不能取勝,此非無将才,實乃水泊岩呆(?),兵不能進,安有不敗?】正是 登壇攘臂稱元帥,敗陣攢眉似小兒。

     畢竟童樞密怎地出師,且聽下回分解。

     【容評:李卓吾曰:張千辦、李虔候極識大體,隻少轉變。

    若是阮小七、李大,不過為吳用所使耳,蠢漢蠢漢。

     又曰: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實是不經人道語。

    李大哥一派天機,妙人趣人,真不食煙火人也。

    】 【袁評:小人不識時勢,壞了多少事體,如張千辦、李虞候者比比;而口若無李大哥、魯、阮諸公一番脾胃,閱史者悶殺矣!雖然,蔡京、高、童諸小人,又一張、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