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無用的技巧
關燈
小
中
大
有這麼一種一文不值的技巧,有時被人用來求得别人的賞識;比如有的詩人寫下整篇整篇的詩作,每一句詩的開頭都用同一個字母。
我們見到,古代希臘人将雞蛋、圓球、翅膀、斧子等詞,按照他們詩句的節拍拉長或縮短,最後使它們構成這樣那樣的圖案。
有人把時間消磨在計算字母表裡的字母有多少種排列上,結果發現這個數目大得難以想象(普魯塔克的書裡有過記載),此人的學問也屬于這一類。
我覺得有位仁兄的見解很高明:有人把一個人介紹給他,此人有種本事,會用手巧妙地投擲小米粒,投出去百發百中,總能把米粒投進一個針眼;人家要他給點什麼禮物,作為對這種罕見本領的獎勵。
為此他非常風趣&mdash&mdash我看也非常正确&mdash&mdash地下令,讓人送給這位藝人兩三米諾[1]的小米,免得這麼高超的技藝得不到練習。
如果我們憑希奇、新鮮或難度來推崇事物而不同時考慮其優劣和用途,那就很好地說明了我們判斷的失誤。
不久前我們在我家裡玩過一種遊戲,看誰能找出最多的與兩個極端有關的事物來。
例如&ldquoSire&rdquo[2]這一稱謂,它可以用來稱呼我國地位最高的人,即國王,也可以用來稱呼商人一類的普通人,它與兩者之間的人沒有關系。
高貴的婦女我們稱Dames[3];中間的稱為Damoiselles[4];而最下層的還稱為Dames。
張在桌子上面的天蓋,隻有王公宅第和飯館裡允許使用。
德摩克利特說過神仙和野獸的感覺比處在中間的人更靈敏。
羅馬人舉哀日和喜慶日都穿同樣的服裝。
極端的恐懼和過分的逞勇肯定都會影響腸胃,使大便增多。
納瓦拉第十二代國君桑各[5]的綽号&ldquo哆嗦國王&rdquo告訴我們,膽大和膽小都會使人四肢發顫。
有位國王,侍從們為他戴盔穿甲時見他皮肉在抖動,就設法安慰他,盡量把他将冒的危險說得小些。
他回答說:&ldquo你們不了解我,如果我的皮肉知道我的勇氣将把它帶向何方,它就會大汗淋漓的。
&rdquo 對做愛的冷漠和厭倦引起的陽痿,也會由于縱欲過度而引起。
過冷和過熱都會使人受到灼傷。
亞裡士多德說鉛做的把柄在冬天的嚴寒裡會像在高溫下一樣熔化和流動。
欲望和滿足會使接受快感的部位的上下方感到疼痛。
在打算和決心忍受人生的不幸時,會同時看到愚蠢和聰明。
哲人們向苦難挑戰,向它發号施令,其他人則不聞不問;他們可以說是面對苦難,其他人是背向苦難;他們掂量研究了苦難的性質,衡量估計了苦難的輕重,帶着堅強的毅力撲上去戰而勝之;他們蔑視苦難,将它踩在腳下,因為他們有顆堅強有力的心,一旦命運之箭射來,必然會反彈出去,失去它的鋒芒,因為它在上面留不下痕迹;中間狀态的人處于這兩個極端之間,他們看到感受到苦難,卻無法承受苦難。
兒童和老邁一樣,頭腦都很愚笨;愛錢如命和揮金如土的人一樣,都想吸引和獲取。
也許可以這樣說,在有學問之前
我們見到,古代希臘人将雞蛋、圓球、翅膀、斧子等詞,按照他們詩句的節拍拉長或縮短,最後使它們構成這樣那樣的圖案。
有人把時間消磨在計算字母表裡的字母有多少種排列上,結果發現這個數目大得難以想象(普魯塔克的書裡有過記載),此人的學問也屬于這一類。
我覺得有位仁兄的見解很高明:有人把一個人介紹給他,此人有種本事,會用手巧妙地投擲小米粒,投出去百發百中,總能把米粒投進一個針眼;人家要他給點什麼禮物,作為對這種罕見本領的獎勵。
為此他非常風趣&mdash&mdash我看也非常正确&mdash&mdash地下令,讓人送給這位藝人兩三米諾[1]的小米,免得這麼高超的技藝得不到練習。
如果我們憑希奇、新鮮或難度來推崇事物而不同時考慮其優劣和用途,那就很好地說明了我們判斷的失誤。
不久前我們在我家裡玩過一種遊戲,看誰能找出最多的與兩個極端有關的事物來。
例如&ldquoSire&rdquo[2]這一稱謂,它可以用來稱呼我國地位最高的人,即國王,也可以用來稱呼商人一類的普通人,它與兩者之間的人沒有關系。
高貴的婦女我們稱Dames[3];中間的稱為Damoiselles[4];而最下層的還稱為Dames。
張在桌子上面的天蓋,隻有王公宅第和飯館裡允許使用。
德摩克利特說過神仙和野獸的感覺比處在中間的人更靈敏。
羅馬人舉哀日和喜慶日都穿同樣的服裝。
極端的恐懼和過分的逞勇肯定都會影響腸胃,使大便增多。
納瓦拉第十二代國君桑各[5]的綽号&ldquo哆嗦國王&rdquo告訴我們,膽大和膽小都會使人四肢發顫。
有位國王,侍從們為他戴盔穿甲時見他皮肉在抖動,就設法安慰他,盡量把他将冒的危險說得小些。
他回答說:&ldquo你們不了解我,如果我的皮肉知道我的勇氣将把它帶向何方,它就會大汗淋漓的。
&rdquo 對做愛的冷漠和厭倦引起的陽痿,也會由于縱欲過度而引起。
過冷和過熱都會使人受到灼傷。
亞裡士多德說鉛做的把柄在冬天的嚴寒裡會像在高溫下一樣熔化和流動。
欲望和滿足會使接受快感的部位的上下方感到疼痛。
在打算和決心忍受人生的不幸時,會同時看到愚蠢和聰明。
哲人們向苦難挑戰,向它發号施令,其他人則不聞不問;他們可以說是面對苦難,其他人是背向苦難;他們掂量研究了苦難的性質,衡量估計了苦難的輕重,帶着堅強的毅力撲上去戰而勝之;他們蔑視苦難,将它踩在腳下,因為他們有顆堅強有力的心,一旦命運之箭射來,必然會反彈出去,失去它的鋒芒,因為它在上面留不下痕迹;中間狀态的人處于這兩個極端之間,他們看到感受到苦難,卻無法承受苦難。
兒童和老邁一樣,頭腦都很愚笨;愛錢如命和揮金如土的人一樣,都想吸引和獲取。
也許可以這樣說,在有學問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