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兵衛

關燈
真是奇怪。

     筆者這段時間過分地關注着光秀。

    人之常情,孤軍奮戰的光秀總是容易博得同情。

     不過光秀也算小有成就。

    他把覺慶住持這根人生中的魔法棒攥在了手掌之中。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四處奔走,召集覺慶的後援者們,把這位足利家出身的和尚推上将軍的寶座。

     再沒人比光秀更适合這份工作了。

    他屬于&ldquo奔走家&rdquo的類型。

    扯遠一些說,後世這種人物倒是不少。

    尤其是德川末期。

    幕府末期,各藩的脫藩浪士們都夢想着實現尊王攘夷、建立天皇政權而奔走呼叫。

    然而,在戰國中期的這個年代,也唯有明智十兵衛光秀可以稱得上是志士和奔走家。

     而光秀在輾轉各國時,也從不曾忘記過: (尾張的信長有何動靜。

    ) 他始終關心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信長這個家夥勢力延伸到了哪裡,或者在哪個地方吃了敗仗。

     說是關心,可是到底是盼望信長勢力增長,還是希望他潰敗而逃,就連光秀自己也說不清楚。

     總之,光秀為了打聽信長的近況,去了尾張。

     那麼,再來看看信長。

     數年來,光秀眼中的&ldquo信長這個家夥&rdquo,一直熱衷于攻打美濃一事。

    武力、計謀、在國境上放火,信長各種方法都試遍了,卻收效甚微。

     &ldquo我想得到美濃和稻葉山城。

    &rdquo 他在濃姬面前嘟哝了好幾次。

     濃姬終于受不了了,諷刺道: &ldquo請便吧。

    把它們搶過來吧。

    &rdquo 對她來說,信長要攻打的對象是她的故鄉。

    雖說死去的父親道三在臨死前給信長留下了&ldquo讓國書&rdquo,她卻無法接受美濃國支離破碎的結果。

     情況卻發生了變化&mdash&mdash &ldquo不好了!稻葉山城早就被攻破了。

    美濃國的太守龍興殿下棄城而逃,躲到偏僻的鄉下藏起來了。

    &rdquo 探子(間諜)帶來了這個驚天動地的消息。

     &ldquo一派胡言。

    &rdquo 起初信長根本不信。

    尾張的數萬大軍多年不懈的進攻,都未能拿下稻葉山城一草一木。

     &mdash&mdash其實早已被攻破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龍興逃到哪裡去了呢?誰攻破了這座城,又是誰留在城裡了呢? &ldquo再去查查詳情。

    &rdquo 他又派出衆多探子,他們陸陸續續地回來時,卻異口同聲地肯定了這一驚人的事實: &ldquo确實是城破了。

    &rdquo 但又為何,尾張境内連一聲槍響都未曾聽見呢? (簡直就像是天方夜譚。

    ) 信長心想,他又打聽了攻城者的姓名。

     &ldquo一個叫做竹中半兵衛重治的人。

    &rdquo 說起攻城這件事,還真是有些脫離現實、不可思議。

     竹中家和光秀的明智氏乃同族,也是美濃的小豪族之一,在不破郡的菩提村中建有小型的城館。

    菩提村位于關原向北兩公裡處的山裡。

     後世将半兵衛重治評價為天才的軍事家,可是他在少年時代并不起眼。

    甚至有人議論他: &ldquo菩提村的半兵衛是個傻瓜。

    &rdquo 半兵衛自幼喪父,尚未成年就當上了城主。

    也許他擔心自己若耍些小聰明或是言語不慎,弄不好會被鄰國的成年城主們給吞并了。

    戰國時期很少有像他這樣喜愛讀書的人,熟讀各種軍事書籍。

     此人性情穩重,緘默少語。

    有時候,衆臣在稻葉山城集會,過了許久才會發現: &ldquo喂,半兵衛你也在這兒呀?&rdquo 可見他在人群中顯得多麼的安靜。

     就連他的坐騎都是安安靜靜的。

    他不喜歡悍馬,或是肥壯的大馬。

    他選擇的是那種瘦小沉穩的馬,可以安靜地駕馭。

     雖然年紀輕輕,他卻喜歡退隐人士的着裝,顔色也都是一律的素色。

     打仗時自然會穿盔甲。

    他的盔甲至今仍保留在岐阜縣關原町的區委會裡。

    盔甲用的是馬的内側皮,塗上速幹的紅漆後,用綠色和黃色的中間色(黃綠色)的線縫制而成。

    頭盔上立有一谷兜的标志,腰裡佩戴的則是家中數代相傳的&ldquo虎禦前&rdquo寶刀。

     他自十七八歲起,就參加各種野戰,特别是參加抵抗從南部侵入的織田軍隊。

    他也屢次立下赫赫戰功: &ldquo撤軍時,如果有半兵衛殿後,就萬無一失了。

    &rdquo 這個消息開始散開。

    他在指揮撤退時也是靜悄悄的,而且部署也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