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卷 卷四十七 艾軒學案(黃氏原本、全氏修定)

關燈
建翁,正字朔之子。

    登弟,歷貴溪令,召為秘書省正字。

    蔚有時望 ,識者謂其材行不忝其父雲。

    (補。

    ) ◆正字門人 運判孟先生渙別見《槐堂諸儒學案》。

     ◆樂軒門人(尹、王五傳。

    ) 舍人林竹溪先生希逸 林希逸,字肅翁,號竹溪,福清人。

    端平進士,淳祐中遷秘省正字,景定中官司農少卿,終中書舍人。

    有《鬳齋集》、《易義》、《春秋傳》、《考工記解》。

    (雲濠案:《鬳齋前集》六十卷、《易義》、《春秋傳》,俱佚。

    《鬳齋續集》三十卷,《考工記解》二卷,行世。

    ) 鬳齋學記(補。

    ) 和靖曰:「事當為者,豈可不為﹖廢事便是廢人道。

    」乃引莊子「匿而不可不為者事也」。

    和靖語自正,莊子意又別。

     和靖嘗以《易傳序》「體用一原,顯微無間」如太洩露天機,問于伊川。

    伊川曰:「如此分明說破,人猶不解!」愚因此語,深知和靖質實之意。

    使和靖在今日,見《字義》、《語錄編類》諸書,又不知如何太息也。

    雖然,天機 正何曾漏洩得! 馮忠恕嘗問于和靖曰:「某父晚年不信陰陽拘忌之說,更不擇日,亦無辟忌,恐是伊川家風。

    」和靖曰:「不須異。

    『人之所畏,不得不畏。

    』從俗何害!」此更見和靖質實不自異處。

     祖望謹案:此說雖是,然卻啟人沉溺術數之學。

     和靖曰:伊川不言人短,每見人論前輩,則曰:「汝輩且取他長處!」此語甚有益于後學。

    亦有論伊川于滎陽者,滎陽曰:「何不談他好處!」意與此同。

     和靖曰:孟子論仲子曰:「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此極本之言。

    以小信大,隻是啟詐偽之端,今人正有此弊。

     (梓材謹案:謝山補錄《鬳齋學記》十二條,今移為艾軒附錄一條,樂軒附錄二條,又移入《震澤學案》一條,移入《新學略》二條,移入《蜀學略》一條。

    ) 劉先生翼 劉翼,字躔文,福唐人。

    與鬳齋同登樂軒之門。

    著有《心遊摘稿》。

    (從黃氏補本錄入。

    ) ◆退翁家學 文定劉後村先生克莊 劉克莊,字潛夫,彌正子。

    官至工部尚書、龍圖閣學士,謚文定。

    (補。

    ) (梓材謹案:先生嘗受業于真西山。

    《萬姓統譜》載先生生有異質,日誦萬言,為文援筆立就。

    真西山以「學貫古今,文追騷雅」進之。

    著有《後村文集》,名《大全集》。

    ) 知州劉先生克遜 劉克遜,字無競,彌正字。

    以父任入官,知潮州。

    初。

    銀賈未昂,每丁賦錢五百,後以賈昂,加至四倍。

    下令蠲之,曰:「以此得罪,無恨也。

    」終于知泉州。

    清貧有守,工詩,為水心、南塘所稱許。

    (補。

    ) ◆後村門人(尹、王六傳。

    ) 文毅洪陽巖先生天錫, 洪天錫,字君疇,晉江人。

    寶慶二年進士,授廣州司法。

    長吏盛氣待僚屬,先生糾正為多。

    丁內艱。

    免喪,調潮州司理。

    改知古田縣,行鄉飲酒禮。

    通判建寧府,擢諸司料院,拜監察禦史,兼說書。

    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

    」劾董宋臣、謝堂、厲文翁。

    天雨土,先生以其異為蒙,力言陰陽、君子小人之所以辨,又言修內司之為民害者。

    蜀中地震,浙、閩大水,又言:「上下窮空,遠近怨疾,獨貴戚宦閹享富貴耳!舉天下窮且怨,陛下能獨與數十人者共天下乎﹖」會吳民仲大論等列愬宋臣奪其田,先生下其事有司,而禦前提舉所移文謂田屬禦莊,不當白臺,儀鸞司亦牒常平。

    先生謂:「禦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貴人得以擅之,則內外臺可廢,猶為國有紀綱乎﹖」乃申劾宋臣併盧允升,而枚數其惡,上猶力護之。

    疏上至六七,最後請還禦史印,謂:「明君當為後人除害,不當留患以遺後人。

    今朝廷輕給舍臺諫,輕百司庶府,而北司獨重。

    倉卒之際,臣實懼焉。

    」言雖不果行,然終宋世閹人不能竊弄主威者,皆先生之力也。

    而先生亦自是去朝廷矣。

    改大理少卿,再遷太常,皆不拜。

    改廣東提點刑獄,五辭。

    起知潭州,戢盜賊,尊先賢,踰年大治。

    遷廣東轉運判官,召為秘書監兼侍讀,以聵辭。

    升秘閣修撰、福建轉運副使,又辭。

    度宗即位,以侍禦史兼侍讀召,累辭不許,在道間,監察禦史張材劾罷之。

    進工部侍郎,加顯文閣待制、湖南安撫使、知潭州,改漳州,皆力辭。

    又改福建安撫使,力辭,不許。

    召為刑部尚書,不起。

    屢進華文閣直學士。

    緻仕,加端明殿學士,轉一官。

    疾革,草遺表以規君相,上震悼,特贈正議大夫,謚文毅。

    先生言動有準繩,居官清介,臨事是非不可回折。

    所著:《奏議》、《經筵講義》、《進故事》、《通禮輯略》、《味言廢墨》、《陽巖文集》。

    (參史傳。

    ) (梓材謹案:先生誌劉後村墓,自稱門人,又為後村謚議,稱先師,則先生後村弟子也。

    ) ◆陽巖門人(尹、王七傳。

    ) 隱君丘釣磯先生葵(別見《北溪學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