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南來以前
關燈
小
中
大
具全無,日行泥水中,買置應用物品。
自青來濟者日多,友朋相見,隻有慘笑。
留濟者找房甚難,遷逃者匆匆上路,忙亂中無一是處,真如惡夢。
二十八日,妻女出院,覓小房,暫成家。
複電在青至友,托送器物。
七月事變,濟南居民遷走甚多,至此又漸熱鬧,物價亦漲。
家小既團圓,我始得勻出工夫,看訪故人;多數友人已将妻女送往鄉間,家家有男無女,頗有談笑,但欠自然。
滬戰激烈,我的稿費停止,搬家買物看病雇車等又費去三百元,遂決定不再遷動。
深盼學校能開課,有些事作,免生閑愁,果能如此,還足以傲友輩也。
學校于九月十五日開課,學生到及半數。
十六日大同失陷;十九日中秋節,街上生意不多,幾不見提筐肩盒送禮者。
《小實報》在濟複刊,約寫稿。
平津流亡員生漸多來此,或辦刊物,或籌救亡工作,我又忙起來。
二十一日,敵機過市空,投一彈,傷數人,群感不安。
此後時有警報。
二十五六日,傷兵過濟者極多,無衣無食無藥物,省政府似不甚熱心照料。
到站慰勞與看護者均是學界中人。
三十日,敵軍入魯境,學生有請假回家者。
時中央派大員來指揮,軍事應有好轉,但本省軍事長官嫌客軍在魯,設法避戰,戰事遂告失利。
德州危,學校停課。
師生相繼遷逃,市民亦多東去,來自膠東者又複搬回,車上擁擠,全無秩序。
我決不走。
遠行無力,近遷無益,不如死守濟南,幾每日有空襲警報,仍不斷寫作。
筆為我唯一武器,不忍藏起。
入十月,我方不反攻,敵軍不再進,至為沉悶。
校内寂無人,貓狗被棄,群來啼饑。
秋高氣爽,樹漸有紅葉,正是讀書時候,而校園中全無青年笑語聲矣。
每日小女助母折紗布揉棉球,備救護傷兵之用,小兒高呼到街上買木槍,好打飛機,我低首構思,全室有緊張之象。
流亡者日增,時來貸金求衣,量力購助,不忍拒絕。
寫文之外,多讀傳記及小說,并錄佳句于冊。
十四日,市保安隊槍械被收繳,市面不安,但無暴動。
青年學子,愛國心切,時約赴會讨論工作計劃。
但政府多慮,不準活動,相對悲歎。
下半月,各線失利,而濟市沈寂如常,雖仍未停寫作,亦難自信果有何用處矣。
十一月中,敵南侵,我方退守黃河。
友人力勸出走,以免白白犧牲,故南來。
到漢口已兩月餘,還是日日拿筆。
對政治軍事,毫無所知,勉強寫些文字,自覺空洞無物。
可是,舍此别無可為,閑着當更難堪。
無力無錢,隻好有筆的出筆,聊以自慰。
家小尚在濟,城陷後無音信。
所以不能同來者:一、車極難上,沿途且有轟炸之險。
二、兒女輩俱幼弱,天氣複漸寒,遇險或受病,同是危難。
三、存款無多,僅足略購柴米,用之行旅,則成難民。
版稅稿費俱絕,找事非易,有出無入,何以支持?獨逃可僅顧三餐,同來則無法盡避饑寒。
有此數因,故妻決留守,在濟多友,亦願為照料。
不過,說着容易,實行則難,于心有所不忍,遂遲遲不敢行。
及至事急,妻勸速行,蓋我在家非但無益,且或累及家小。
匆匆收拾衣物,兒女輩頻牽衣問父何去何歸,妻極勇敢,代答以父明日即來。
時已入夜,天有薄雲,燈下作别,難道一語!前得短詩,略記此景: 弱女癡兒不解哀,牽衣問父去何來。
語因傷别潛成淚,血若停流定是灰!已見鄉關淪水火,更堪江海逐風雷?徘徊未忍道珍重,暮雁聲低切切催! 信已太長,猶未盡意,一俟家信到此,當再叙陳。
祝吉! 載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五日《創導》第二卷第七期
自青來濟者日多,友朋相見,隻有慘笑。
留濟者找房甚難,遷逃者匆匆上路,忙亂中無一是處,真如惡夢。
二十八日,妻女出院,覓小房,暫成家。
複電在青至友,托送器物。
七月事變,濟南居民遷走甚多,至此又漸熱鬧,物價亦漲。
家小既團圓,我始得勻出工夫,看訪故人;多數友人已将妻女送往鄉間,家家有男無女,頗有談笑,但欠自然。
滬戰激烈,我的稿費停止,搬家買物看病雇車等又費去三百元,遂決定不再遷動。
深盼學校能開課,有些事作,免生閑愁,果能如此,還足以傲友輩也。
學校于九月十五日開課,學生到及半數。
十六日大同失陷;十九日中秋節,街上生意不多,幾不見提筐肩盒送禮者。
《小實報》在濟複刊,約寫稿。
平津流亡員生漸多來此,或辦刊物,或籌救亡工作,我又忙起來。
二十一日,敵機過市空,投一彈,傷數人,群感不安。
此後時有警報。
二十五六日,傷兵過濟者極多,無衣無食無藥物,省政府似不甚熱心照料。
到站慰勞與看護者均是學界中人。
三十日,敵軍入魯境,學生有請假回家者。
時中央派大員來指揮,軍事應有好轉,但本省軍事長官嫌客軍在魯,設法避戰,戰事遂告失利。
德州危,學校停課。
師生相繼遷逃,市民亦多東去,來自膠東者又複搬回,車上擁擠,全無秩序。
我決不走。
遠行無力,近遷無益,不如死守濟南,幾每日有空襲警報,仍不斷寫作。
筆為我唯一武器,不忍藏起。
入十月,我方不反攻,敵軍不再進,至為沉悶。
校内寂無人,貓狗被棄,群來啼饑。
秋高氣爽,樹漸有紅葉,正是讀書時候,而校園中全無青年笑語聲矣。
每日小女助母折紗布揉棉球,備救護傷兵之用,小兒高呼到街上買木槍,好打飛機,我低首構思,全室有緊張之象。
流亡者日增,時來貸金求衣,量力購助,不忍拒絕。
寫文之外,多讀傳記及小說,并錄佳句于冊。
十四日,市保安隊槍械被收繳,市面不安,但無暴動。
青年學子,愛國心切,時約赴會讨論工作計劃。
但政府多慮,不準活動,相對悲歎。
下半月,各線失利,而濟市沈寂如常,雖仍未停寫作,亦難自信果有何用處矣。
十一月中,敵南侵,我方退守黃河。
友人力勸出走,以免白白犧牲,故南來。
到漢口已兩月餘,還是日日拿筆。
對政治軍事,毫無所知,勉強寫些文字,自覺空洞無物。
可是,舍此别無可為,閑着當更難堪。
無力無錢,隻好有筆的出筆,聊以自慰。
家小尚在濟,城陷後無音信。
所以不能同來者:一、車極難上,沿途且有轟炸之險。
二、兒女輩俱幼弱,天氣複漸寒,遇險或受病,同是危難。
三、存款無多,僅足略購柴米,用之行旅,則成難民。
版稅稿費俱絕,找事非易,有出無入,何以支持?獨逃可僅顧三餐,同來則無法盡避饑寒。
有此數因,故妻決留守,在濟多友,亦願為照料。
不過,說着容易,實行則難,于心有所不忍,遂遲遲不敢行。
及至事急,妻勸速行,蓋我在家非但無益,且或累及家小。
匆匆收拾衣物,兒女輩頻牽衣問父何去何歸,妻極勇敢,代答以父明日即來。
時已入夜,天有薄雲,燈下作别,難道一語!前得短詩,略記此景: 弱女癡兒不解哀,牽衣問父去何來。
語因傷别潛成淚,血若停流定是灰!已見鄉關淪水火,更堪江海逐風雷?徘徊未忍道珍重,暮雁聲低切切催! 信已太長,猶未盡意,一俟家信到此,當再叙陳。
祝吉! 載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五日《創導》第二卷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