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關燈
小
中
大
搖身一變,即變得與唐三藏一般模樣,【證道本夾批:如此鬼技,甚醜。
】并攙手,立在階前。
這大聖趕上,就欲舉棒來打,那怪道:“徒弟莫打,是我!”急掣棒要打那個唐僧,卻又道:“徒弟莫打,是我!”一樣兩個唐僧,實難辨認。
——“倘若一棒打殺妖怪變的唐僧,這個也成了功果;假若一棒打殺我的真實師父,卻怎麼好!……”隻得停手,叫八戒、沙僧問道:“果然那一個是怪,那一個是我的師父?你指與我,我好打他。
”八戒道:“你在半空中相打相嚷,我瞥瞥眼就見兩個師父,也不知誰真誰假。
” 行者聞言,撚訣念聲咒語,叫那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駕伽藍、當坊土地、本境山神道:“老孫至此降妖,妖魔變作我師父,氣體相同,實難辨認。
汝等暗中知會者,請師父上殿,讓我擒魔。
”原來那妖怪善騰雲霧,聽得行者言語,急撒手跳上金銮寶殿。
【李本旁批:妙甚,妙甚!文人至此,靈異極矣!】這行者舉起棒望唐僧就打。
可憐!若不是喚那幾位神來,這一下,就是二十個唐僧,也打為肉醬!多虧衆神架住鐵棒道:“大聖,那怪會騰雲,先上殿去了。
”行者趕上殿,他又跳将下來扯住唐僧,在人叢裡又混了一混,依然難認。
行者心中不快;又見那八戒在旁冷笑,行者大怒道:“你這夯貨怎的?如今有兩個師父,你有得叫,有得應,有得伏侍哩,你這般歡喜得緊!”八戒笑道:“哥啊,說我呆,你比我又呆哩!師父既不認得,何勞費力?你且忍些頭疼,叫我師父念念那話兒,我與沙僧各攙一個聽着。
若不會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難也?”行者道:“兄弟,虧你也。
正是,那話兒隻有三人記得。
原是我佛如來心苗上所發,傳與觀世音菩薩,菩薩又傳與我師父,便再沒人知道。
——也罷,師父,念念。
”真個那唐僧就念起來。
那魔王怎麼知得,口裡胡哼亂哼。
八戒道:“這哼的卻是妖怪了!”他放了手,舉钯就築。
那魔王縱身跳起,踏着雲頭便走。
好八戒,喝一聲,也駕雲頭趕上,慌得那沙和尚丢了唐僧,也掣出寶杖來打。
唐僧才停了咒語。
孫大聖忍着頭疼,揝着鐵棒,趕在空中。
呀!這一場,三個狠和尚,圍住一個潑妖魔。
那魔王被八戒、沙僧使釘钯寶杖左右攻住了。
行者笑道:“我要再去,當面打他,他卻有些怕我,隻恐他又走了;等我老孫跳高些,與他個搗蒜打,結果了他罷。
” 這大聖縱祥光,起在九霄,正欲下個切手,隻見那東北上,一朵彩雲裡面,厲聲叫道:“孫悟空,且休下手!”行者回頭看處,原來文殊菩薩。
急收棒,上前施禮道:“菩薩,那裡去?”文殊道:“我來替你收這個妖怪的。
”行者謝道:“累煩了。
”那菩薩袖中取出照妖鏡,照住了那怪的原身。
行者才招呼八戒、沙僧齊來見了菩薩。
卻将鏡子裡看處,那魔王生得好不兇惡: 眼似琉璃盞,頭若煉炒缸。
渾身三伏靛,四爪九秋霜。
搭拉兩個耳,一尾掃帚長。
青毛生銳氣,紅眼放金光。
匾牙排玉闆,圓須挺硬槍。
鏡裡觀真象,原是文殊一個獅猁王。
行者道:“菩薩,這是你坐下的一個青毛獅子,卻怎麼走将來成精,你就不收服他?”菩薩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來的。
”行者道:“這畜類成精,侵奪帝位,還奉佛旨差來。
似老孫保唐僧受苦,就該領幾道敕書!” 菩薩道:“你不知道。
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
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
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禦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
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将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之恨。
【證道本夾批:事之所無,理之所憂。
一段小因果,可補梵典之阙。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今得汝等來此,成了功績。
” 行者道:“你雖報了甚麼‘一飲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
”菩薩道:“也不曾害人。
自他到後,這三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何害人之有?”行者道:“固然如此,但隻三宮娘娘,與他同眠同起,點污了他的身體,壞了多少綱常倫理,還叫做不曾害人?”菩薩道:“點污他不得,他是個騙了的獅子。
”八戒聞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
笑道:“這妖精真個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了!”行者道:“既如此,收了去罷。
若不是菩薩親來,決不饒他性命。
”那菩薩卻念個咒,喝道:“畜生,還不皈正,更待何時!”那魔王才現了原身。
菩薩放蓮花罩定妖魔,坐在背上,踏祥光辭了行者。
咦! 徑轉五台山上去,寶蓮座下聽談經。
畢竟不知那唐僧師徒怎的出城,且聽下回分解。
【悟元子曰:上回識得生身之處,即可以死中求活、害裡生恩、還元而返本,然或人疑其生順死安,世間必無此起死回生之術。
故此回仙翁叫學者于世法中修道法,于死我處求生機也。
篇首行者要到陰司裡讨國王魂靈,八戒道:“他原說不用到陰司,陽世間就能醫活。
”蓋到陰司裡求活,陰司裡已無可生之理;陽世間醫活,陽世間實有不死之方。
夫陽世間之所以能醫活着,以其有太上老君九轉還丹之妙道在也。
若離此道,盡是陰司之路,而别無可醫活之法。
奈何愚昧之徒,不自回頭,為名利所牽,恩愛所結,一旦數盡命終,閻王讨債,莫可抵當,隻落得三寸咽喉斷,萬事一場空,可歎可悲。
“呆子淚汪汪哭将起來,口裡不住的絮絮叨叨,數黃道黑,哭到傷情之處,長老也淚滴心酸。
”一哭之中,包含無數苦情,譏諷多少癡漢!若人悟得哭中意,便是千峰頂上人。
“行者到離恨天兜率宮,老君吩咐看丹的童兒仔細,偷丹的賊又來了。
”言此不死之方,乃盜天地之造化,賊陰陽之氣機,非為易得之物。
“老君說沒有,大聖拽步就走,老
】并攙手,立在階前。
這大聖趕上,就欲舉棒來打,那怪道:“徒弟莫打,是我!”急掣棒要打那個唐僧,卻又道:“徒弟莫打,是我!”一樣兩個唐僧,實難辨認。
——“倘若一棒打殺妖怪變的唐僧,這個也成了功果;假若一棒打殺我的真實師父,卻怎麼好!……”隻得停手,叫八戒、沙僧問道:“果然那一個是怪,那一個是我的師父?你指與我,我好打他。
”八戒道:“你在半空中相打相嚷,我瞥瞥眼就見兩個師父,也不知誰真誰假。
” 行者聞言,撚訣念聲咒語,叫那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駕伽藍、當坊土地、本境山神道:“老孫至此降妖,妖魔變作我師父,氣體相同,實難辨認。
汝等暗中知會者,請師父上殿,讓我擒魔。
”原來那妖怪善騰雲霧,聽得行者言語,急撒手跳上金銮寶殿。
可憐!若不是喚那幾位神來,這一下,就是二十個唐僧,也打為肉醬!多虧衆神架住鐵棒道:“大聖,那怪會騰雲,先上殿去了。
”行者趕上殿,他又跳将下來扯住唐僧,在人叢裡又混了一混,依然難認。
行者心中不快;又見那八戒在旁冷笑,行者大怒道:“你這夯貨怎的?如今有兩個師父,你有得叫,有得應,有得伏侍哩,你這般歡喜得緊!”八戒笑道:“哥啊,說我呆,你比我又呆哩!師父既不認得,何勞費力?你且忍些頭疼,叫我師父念念那話兒,我與沙僧各攙一個聽着。
若不會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難也?”行者道:“兄弟,虧你也。
正是,那話兒隻有三人記得。
原是我佛如來心苗上所發,傳與觀世音菩薩,菩薩又傳與我師父,便再沒人知道。
——也罷,師父,念念。
”真個那唐僧就念起來。
那魔王怎麼知得,口裡胡哼亂哼。
八戒道:“這哼的卻是妖怪了!”他放了手,舉钯就築。
那魔王縱身跳起,踏着雲頭便走。
好八戒,喝一聲,也駕雲頭趕上,慌得那沙和尚丢了唐僧,也掣出寶杖來打。
唐僧才停了咒語。
孫大聖忍着頭疼,揝着鐵棒,趕在空中。
呀!這一場,三個狠和尚,圍住一個潑妖魔。
那魔王被八戒、沙僧使釘钯寶杖左右攻住了。
行者笑道:“我要再去,當面打他,他卻有些怕我,隻恐他又走了;等我老孫跳高些,與他個搗蒜打,結果了他罷。
” 這大聖縱祥光,起在九霄,正欲下個切手,隻見那東北上,一朵彩雲裡面,厲聲叫道:“孫悟空,且休下手!”行者回頭看處,原來文殊菩薩。
急收棒,上前施禮道:“菩薩,那裡去?”文殊道:“我來替你收這個妖怪的。
”行者謝道:“累煩了。
”那菩薩袖中取出照妖鏡,照住了那怪的原身。
行者才招呼八戒、沙僧齊來見了菩薩。
卻将鏡子裡看處,那魔王生得好不兇惡: 眼似琉璃盞,頭若煉炒缸。
渾身三伏靛,四爪九秋霜。
搭拉兩個耳,一尾掃帚長。
青毛生銳氣,紅眼放金光。
匾牙排玉闆,圓須挺硬槍。
鏡裡觀真象,原是文殊一個獅猁王。
行者道:“菩薩,這是你坐下的一個青毛獅子,卻怎麼走将來成精,你就不收服他?”菩薩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來的。
”行者道:“這畜類成精,侵奪帝位,還奉佛旨差來。
似老孫保唐僧受苦,就該領幾道敕書!” 菩薩道:“你不知道。
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
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
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禦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
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将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之恨。
一段小因果,可補梵典之阙。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今得汝等來此,成了功績。
” 行者道:“你雖報了甚麼‘一飲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
”菩薩道:“也不曾害人。
自他到後,這三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何害人之有?”行者道:“固然如此,但隻三宮娘娘,與他同眠同起,點污了他的身體,壞了多少綱常倫理,還叫做不曾害人?”菩薩道:“點污他不得,他是個騙了的獅子。
”八戒聞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
笑道:“這妖精真個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了!”行者道:“既如此,收了去罷。
若不是菩薩親來,決不饒他性命。
”那菩薩卻念個咒,喝道:“畜生,還不皈正,更待何時!”那魔王才現了原身。
菩薩放蓮花罩定妖魔,坐在背上,踏祥光辭了行者。
咦! 徑轉五台山上去,寶蓮座下聽談經。
畢竟不知那唐僧師徒怎的出城,且聽下回分解。
故此回仙翁叫學者于世法中修道法,于死我處求生機也。
篇首行者要到陰司裡讨國王魂靈,八戒道:“他原說不用到陰司,陽世間就能醫活。
”蓋到陰司裡求活,陰司裡已無可生之理;陽世間醫活,陽世間實有不死之方。
夫陽世間之所以能醫活着,以其有太上老君九轉還丹之妙道在也。
若離此道,盡是陰司之路,而别無可醫活之法。
奈何愚昧之徒,不自回頭,為名利所牽,恩愛所結,一旦數盡命終,閻王讨債,莫可抵當,隻落得三寸咽喉斷,萬事一場空,可歎可悲。
“呆子淚汪汪哭将起來,口裡不住的絮絮叨叨,數黃道黑,哭到傷情之處,長老也淚滴心酸。
”一哭之中,包含無數苦情,譏諷多少癡漢!若人悟得哭中意,便是千峰頂上人。
“行者到離恨天兜率宮,老君吩咐看丹的童兒仔細,偷丹的賊又來了。
”言此不死之方,乃盜天地之造化,賊陰陽之氣機,非為易得之物。
“老君說沒有,大聖拽步就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