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關燈
假耳。

     篇首一詩,包括無窮道理,非可尋常看過。

    曰:“逢君隻說受生因,便作如來會上人。

    ”言人之不能保性命而超脫,皆由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醉生夢死,碌碌一生。

    若有高明之士,曉得個中消息,原其始而要其終,于受生之處辨的真實,即死我之處分得清白,便可漸登如來地步矣。

    “一念靜觀塵世佛,十方同看降威神。

    ”言佛在塵世,不在西天,能于塵世中見佛,則為真佛;蠢動含靈,與我一體,無所分别,能于十方中同看,則得不神之神,而為至神。

    釋典雲:“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尺竿頭更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者是也。

    “欲知今日真家主,須問當年阿母身。

    ”言未生身處,陰陽合體,父母兩全;生身以後,陰孤陽寡,真中有假。

    欲知今日家主如何是真,須問當年阿母何者是假?辨出真假,則真者是生,假者是死,而受生之因可知矣。

    “别有世間未曾見,一行一步一花新。

    ”言此生身之道,人所難知,若有知得者,雖愚迷小人,立跻聖位,由卑登高,下學上達,而一行一步,如花之開放而日新矣。

    昔佛祖修丈六金身者此道,達摩隻履而西歸者亦此道,豈若分之二乘頑空之小道乎? “娘娘作了一夢,記得一半,忘了一半。

    ”此處無人知得,紫陽翁曰:“上弦金八兩,下弦水半斤。

    兩弦合其精,乾坤體乃成。

    ”金丹之道,一陰一陽之道,陰陽相停,二八相當,合而為丹。

    中懸一點先天之氣,從無而有,凝結聖胎,超出天地以脫生死。

    倘陽求而明不應,陰求而陽不随,彼此不通,造化何來?真主失陷,妖邪奪位,雖有真陰,則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有一半而無一半,何以能了其道而成其真?“記得一半”者,即下弦陽中真陰之一半;“忘了一半”者,必須還求陰中真陽之一半。

     太子問娘娘三年之前,與三年之後夫妻之事。

    娘娘道:“三載之前溫又暖,三年之後冷如冰。

    枕邊切切将言問,他說老邁身衰事不興。

    ”此中滋味,須要嘗探。

    蓋三載之前,二氣絪緼,純一不雜,夫倡婦随,陰陽和合而相得,故曰溫又暖。

    三年之後,兩儀錯亂,真假不分,孤陰寡陽,陰陽情疏而性乖,故曰冷如冰。

    “枕邊切切将言問”,陰欲求陽也;“老邁身衰事不興”,陽不應陰也。

    總以見陰陽相交則得生,陰陽相隔則歸死。

    陰陽交與不交,生死關之。

    若能悟的生者如此,死者如此,塞其《艮》之死戶,開其《坤》之生門,是即嬰兒問母,《震》生于《坤》,三日出庚,一陽回還,救活前身之大法門。

    從此掃蕩妖魔,辨明邪正,而生身父母之恩可以報矣。

    然其所以能報生身之恩者,總在于内外二信之暗通。

     《入藥鏡》雲:“識刀圭,窺天巧”,“刀圭”即内外二土之信相合而成,“天巧”即陰陽二八相配而就,識得此戊己二土之信,方能窺得此陰陽二氣之巧。

    “巧”者奧妙不測,生身造化之天機。

    “太子取白玉圭遞與娘娘”,戊土之信通于内;“太子問母之後,複返寶林”,己土之信通于外。

    内外相通,二土合一,陰陽漸有會合之日,生身之道在是。

    紫陽翁所謂“本因戊已為媒娉,遂使夫妻鎮合歡”者,即此之謂。

    辨别到此,而一切張狂角勝、狷寡孤獨、執相頑空、無限野物行藏,可以撚斷筋,置于路分而不用矣。

    夫修其之道,人所難知者,受生之因耳,苟能知之,急須下手,内外共濟,先救其真,後滅其假,猶如反掌。

    此行者欲同八戒撈井中屍首,要打有對頭的官事、不然真者未出,而隻在假處着力,究是一己之陰,而總未參到奧妙處,則是真假猶未辨出也。

     行者叫八戒,有一樁買賣要做。

    曰:“妖精有件寶貝,我和你去偷他的來。

    ”此非謊言,恰是實理,《坎》中真陽,乃先天之寶,因妖之來而被陷,已為妖寶,故真者死而假者生。

    今欲歸複其寶,仍當乘妖不覺而去偷,方為我寶,庶能真者生而假者滅。

    此乃賣假買真之一事,非做此買賣而真寶難得。

    “八戒道:‘你哄我做賊哩!這個買賣我也去得,偷了寶貝我就要了’。

    行者道:‘那寶貝就與你罷了。

    ’”失道者,盜也。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

    不做賊做不成這樁買賣,必做賊而這樁買賣方可成的。

    八戒為木火,具有《離》象,推理而論,水上而火下,水火《既濟》,《坎》、《離》颠倒,偷來《坎》中一陽,而歸《離》中一陰,寶與八戒非是虛言。

     “行者歎花園”,是見其敗而欲其興;“八戒築芭蕉”,是去其空而導其實;“金箍棒放八戒下井”,須知的水中有金;“水晶宮向龍王讨寶”,要識的個裡天機;“龍王指屍首為寶貝,八戒呀屍首為死人”,是明示認得真,則死物為活寶;看不透,則活寶即死物。

    在知與不知耳。

    故龍王道:“元帥原來不知”,言人皆不知《坎》中一陽為寶,而多棄之也。

    又雲:“你若肯馱出去,齊天大聖有起死回生之意,憑你要甚寶貝都有。

    ”《坎》中一陽,為生仙作佛成聖之真種子,若能馱得出,救得活,則本立道生,千變萬化,随心所欲。

    大地山河,盡是黃芽;乾坤世界,無非金花。

    是在人之肯心耳。

     行者捉弄八戒馱死人,八戒捉弄行者醫活人,并非捉弄,實有是理。

    非八戒不能馱出,非行者不能醫活,馱出正以起其死,醫活正以回其生。

    八戒木火,行着金水,外而金木交并,内而《坎》、《離》相濟,死者可生,生者不死,為起死回生之真天機。

    此中妙趣,非深明造化,善達陰陽者,參不到此,辨不到此。

    假若參到此,辨到此,你隻念念那話兒,管他還你一個活人。

     詩曰: 向生身處問原因,子母相逢便識真。

     金木同功真寶現,法财兩用返無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