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〇 戾太子劉據
關燈
小
中
大
戾太子劉據,是漢武帝的兒子。
他是衛皇後所生,所以也稱為衛太子。
為什麼叫做戾太子呢?劉據是一個悲劇人物。
“戾”,是劉據死後的谥号。
對于這裡“戾”的解釋,有不同的意見。
有人說是有罪,有人說是犯了過失。
戾太子,或許還有不聽話的太子,古怪的太子,倒黴的太子的意思。
漢武帝二十九歲時,劉據才出生。
漢武帝非常喜愛他。
劉據長大以後,性格和順謹慎,漢武帝嫌他才能一般,不像自己。
而所愛幸的王夫人生子劉闳,李姬生子劉旦、劉胥,李夫人生子劉髆。
于是皇後和太子都感到寵愛遞減,心不自安。
漢武帝感覺到這一點,有一次,對大将軍衛青說,漢家建國匆促,加上四夷侵擾中原,朕不變更制度,則後世無所遵循;不出軍征發,則天下不能安定;如此不可能不使民衆加重負擔。
如果後世有人仍然繼續沿襲這樣的政策,那麼,就是在重蹈秦王朝滅亡的覆轍了。
太子性格穩重好靜,一定能夠安定天下,是我放心的繼承人。
要尋找守文的君主,難道還有賢于太子的嗎? 劉據的命運,是因為“巫蠱之禍”而發生重大轉折的。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統治晚期發生的一場特别激烈的政治風暴。
都城長安在這次政治動亂中緻死者之多,竟然數以萬計。
“巫蠱之禍”的發生,導緻了漢帝國統治上層嚴重的政治危機。
漢武帝晚年,行政苛煩,為法嚴厲,而且迷信方士神巫,年邁體弱,多疑健忘,喜怒無常。
經常看什麼都不順眼,又因為年老多病,總是疑心有人用“巫蠱”詛咒的方式謀害自己。
“巫蠱”,本來是民間流行的一種巫術形式。
“蠱”的原義,大約是以毒蟲讓人食用,使人陷于病害。
漢武帝時代所通行的“巫蠱”形式,大緻是用桐木削制成仇人的形象,有的插刺鐵針,埋入地下,用惡語詛咒,以為能夠使對方罹禍。
“巫蠱”曾經是婦女相互仇視時發洩私憤的通常方式之一。
宮廷婦女和貴族婦女中因嫉妒而使用“巫蠱”之術,使得這種迷信意識嚴重侵入上層社會生活。
漢武帝晚年,曾經指使酷吏清查“巫蠱”,嚴刑逼供,形成空前的大獄,有數萬人冤死,這就是西漢史上著名的“巫蠱之禍”。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指使巫者詛咒皇帝,在漢武帝往甘泉宮通行馳道上埋木偶以行“巫蠱”。
于是公孫賀父子死于獄中,全家被處死。
幾個月之後,衛皇後的女兒諸邑公主和陽石公主都作為同案犯被處死。
和漢武帝嚴厲的執法風格相反,太子劉據性情寬厚溫和。
劉據成年之後,漢武帝為他設立“博望苑”,讓他和賓客們交往,對他的言行不作限制,于是有持不同政見者來到劉據身邊。
當時,“博望苑”已經聚集了一批有政治眼光和政治能力的人。
劉據對于漢武帝用法殘厲,信用酷吏的做法有意扭轉,于是得到百姓的歡迎,而執法大臣們自然内心不高興。
漢武帝晚年,臨近政權交遞時節,國家政治進入了微妙的時期。
政治權力的轉移,對于最高執政者本人來說,是非常嚴重的事。
即使是他自己選定的繼承人,也難免面對苛刻挑剔的目光。
在父子行政傾向有所不同的情況下,心理裂痕會越來越明顯。
在這種極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具有極敏感的政治嗅覺,又有投機之心,受到漢武帝特殊信任并賦予
他是衛皇後所生,所以也稱為衛太子。
為什麼叫做戾太子呢?劉據是一個悲劇人物。
“戾”,是劉據死後的谥号。
對于這裡“戾”的解釋,有不同的意見。
有人說是有罪,有人說是犯了過失。
戾太子,或許還有不聽話的太子,古怪的太子,倒黴的太子的意思。
漢武帝二十九歲時,劉據才出生。
漢武帝非常喜愛他。
劉據長大以後,性格和順謹慎,漢武帝嫌他才能一般,不像自己。
而所愛幸的王夫人生子劉闳,李姬生子劉旦、劉胥,李夫人生子劉髆。
于是皇後和太子都感到寵愛遞減,心不自安。
漢武帝感覺到這一點,有一次,對大将軍衛青說,漢家建國匆促,加上四夷侵擾中原,朕不變更制度,則後世無所遵循;不出軍征發,則天下不能安定;如此不可能不使民衆加重負擔。
如果後世有人仍然繼續沿襲這樣的政策,那麼,就是在重蹈秦王朝滅亡的覆轍了。
太子性格穩重好靜,一定能夠安定天下,是我放心的繼承人。
要尋找守文的君主,難道還有賢于太子的嗎? 劉據的命運,是因為“巫蠱之禍”而發生重大轉折的。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統治晚期發生的一場特别激烈的政治風暴。
都城長安在這次政治動亂中緻死者之多,竟然數以萬計。
“巫蠱之禍”的發生,導緻了漢帝國統治上層嚴重的政治危機。
漢武帝晚年,行政苛煩,為法嚴厲,而且迷信方士神巫,年邁體弱,多疑健忘,喜怒無常。
經常看什麼都不順眼,又因為年老多病,總是疑心有人用“巫蠱”詛咒的方式謀害自己。
“巫蠱”,本來是民間流行的一種巫術形式。
“蠱”的原義,大約是以毒蟲讓人食用,使人陷于病害。
漢武帝時代所通行的“巫蠱”形式,大緻是用桐木削制成仇人的形象,有的插刺鐵針,埋入地下,用惡語詛咒,以為能夠使對方罹禍。
“巫蠱”曾經是婦女相互仇視時發洩私憤的通常方式之一。
宮廷婦女和貴族婦女中因嫉妒而使用“巫蠱”之術,使得這種迷信意識嚴重侵入上層社會生活。
漢武帝晚年,曾經指使酷吏清查“巫蠱”,嚴刑逼供,形成空前的大獄,有數萬人冤死,這就是西漢史上著名的“巫蠱之禍”。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指使巫者詛咒皇帝,在漢武帝往甘泉宮通行馳道上埋木偶以行“巫蠱”。
于是公孫賀父子死于獄中,全家被處死。
幾個月之後,衛皇後的女兒諸邑公主和陽石公主都作為同案犯被處死。
和漢武帝嚴厲的執法風格相反,太子劉據性情寬厚溫和。
劉據成年之後,漢武帝為他設立“博望苑”,讓他和賓客們交往,對他的言行不作限制,于是有持不同政見者來到劉據身邊。
當時,“博望苑”已經聚集了一批有政治眼光和政治能力的人。
劉據對于漢武帝用法殘厲,信用酷吏的做法有意扭轉,于是得到百姓的歡迎,而執法大臣們自然内心不高興。
漢武帝晚年,臨近政權交遞時節,國家政治進入了微妙的時期。
政治權力的轉移,對于最高執政者本人來說,是非常嚴重的事。
即使是他自己選定的繼承人,也難免面對苛刻挑剔的目光。
在父子行政傾向有所不同的情況下,心理裂痕會越來越明顯。
在這種極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具有極敏感的政治嗅覺,又有投機之心,受到漢武帝特殊信任并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