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慕道,幸得傳真,克奉仙師,親承旨教。
隻論鉛汞之妙,龍虎之真。
去四黃之大非,損八石之參雜,要在鉛汞。
合天地之元紀,包日月之精華,上冠于乾,下順于地,總七十二石,統天地精光,修煉成丹,服之延駐,何不信乎?且五谷既能救命,豈可不奉神丹?黃精猶服長生,勾吻服之必死,目擊可見,真聖奉之。
然神丹至寶,萬人之中,得者皆宿契道合,久留心志,非一朝一旦可緻耳!然還丹之靈,不救自刑之禍,聖人慈愍,不救宿業之殃。
此亦在人心弘道旨,又不可信任狂,非惑之神術乎!今以《大丹心鏡》者明心,彼心明,丹中至藥不惑他物。
物非其類,丹必不靈。
心非道心,修成必禍,此深可戒而省己修性也。
論大丹唯一陰一陽謂之道,即合天機也;一金一石謂之丹,亦合天地也。
一金者,真鉛中白虎是也;一石者,丹砂中水銀是也。
陶?直真人雲:若用世間水銀化白煙。
此真言也。
神符白雪門馬真人曰:汞與水銀别,迷人用之拙。
即知此言,從凡化聖,聖不離凡,因凡入聖,凡中有聖,聖中出凡;即知水銀,本在丹砂中,出合鉛,汞成至寶,色還本丹,丹更不能卻歸水銀,即真汞矣。
既至真汞,即從凡入聖,可以統領萬靈,即馬真人雲“汞與水銀别”也。
自後之學者寡學,生疑至此矣。
陶真人雲:若言非世間水銀。
又雲:砂産于金也,汞生于鉛也,此非世間,何不審之妙旨矣!自古真人皆從凡入聖,與大丹同契,以至上升。
而迷者多惑,如丹,唯一陰一陽龍虎二物。
鉛是水一之名,北方河車,金生于水,金數四,水數一,共為五也。
汞是青龍,東方木,木生火,木數三,火數二,丹砂火之名,二與三共為五也。
五土無定位,四季立名。
水與金共五,木與火共五,故曰三五道還丹,道之玄也。
還丹之妙,罕有玄解,知之者聖人乎!可為造化在乎心,變轉自由耳。
不知真訣,假如念誦真歌,不遇師受,終無成理。
餘憶昔年迷謬,徒曆山川,一事不為,虛棄财貨。
忽然指悟,如醉醒焉。
目前可緻煙霄,足知大道不遠。
蓋人秘易為難,恐愚者侮之容易,即天官減?弄,神道奪壽。
故《真人誡經》雲:世皆延年,為人身命,漸被陰境侵之,以至陰死也,豈陽生之神術乎!夫不修行益生,損人侵物,何長生乎!雖遇至人,道不相契,固不傳其非人乎!《科儀》雲,希長生,還丹取。
成大丹,不可不知爐鼎也。
知爐鼎,又不可不知火候也。
知火候,又不可不知心也。
既知心,又慮多難與宿殃也。
萬一自知,又不可妄傳授于人也。
道不傳即廢,傳非人即殃。
故知萬妙不得其心也。
心為出世之宗,丹為延年之藥,服之陽宮,即陰司落名,已後縱往,亦神解上仙,此真聖之言不惑矣!餘悟古賢真旨,至《參同契》、《金碧經》、《古文龍虎傳》,三聖遺文,衆真歌訣,不離真妙之鉛汞乎?恐後之有疑未決者,更序之于心鏡,必欲明其大道,照曜真元,滌學者凝滞之旨,曉愚者惑诳之說,悟而見受,可披青雲,可緻朗月當明序而說之,知不惑衆者矣。
---------------------------------------- ◎太清神丹中經叙 元君曰:元君者,上帝之師也。
其人大神,能調和陰陽,驅役風雨,進退五星,斟酌寒暑,骖駕九龍,十二白虎,天下衆仙隸之焉,人生死鹹由之矣。
猶言,本亦學道,服神丹之所緻也,非自然爾,況小兆乎!勉力求生,勿得懈怠。
上士得道,升為仙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侖;下士得道,長生世間。
賢者勤之,吾不虛言。
元君曰:凡言聖人、神人、仙人,此三人者,皆是學而得道者也,非天生自然矣。
但德有優劣,官有尊卑,故雖神、雖聖、雖仙,猶言人者,明其素是人也。
天神之自然生者,則但言神不言神人。
言神者,以光氣為體,言人者,猶有骨肉也,但已得道,能隐翳變化不見聞耳。
凡初得仙者,但言仙人;若得升天往來大神之處,則位為真人;若得補天曹官職,乃位為神人也。
老子及太一問元君曰:凡服神丹而長生者,豈神靈候之乎?将自藥之力也?元君曰:長生之事,功由于丹。
丹之成,由于神。
神不祐,則作丹不成也。
故将合丹,必正身心,守善不履罪過,神明哀之,作丹必成。
神丹入口,壽無已矣。
隻論鉛汞之妙,龍虎之真。
去四黃之大非,損八石之參雜,要在鉛汞。
合天地之元紀,包日月之精華,上冠于乾,下順于地,總七十二石,統天地精光,修煉成丹,服之延駐,何不信乎?且五谷既能救命,豈可不奉神丹?黃精猶服長生,勾吻服之必死,目擊可見,真聖奉之。
然神丹至寶,萬人之中,得者皆宿契道合,久留心志,非一朝一旦可緻耳!然還丹之靈,不救自刑之禍,聖人慈愍,不救宿業之殃。
此亦在人心弘道旨,又不可信任狂,非惑之神術乎!今以《大丹心鏡》者明心,彼心明,丹中至藥不惑他物。
物非其類,丹必不靈。
心非道心,修成必禍,此深可戒而省己修性也。
論大丹唯一陰一陽謂之道,即合天機也;一金一石謂之丹,亦合天地也。
一金者,真鉛中白虎是也;一石者,丹砂中水銀是也。
陶?直真人雲:若用世間水銀化白煙。
此真言也。
神符白雪門馬真人曰:汞與水銀别,迷人用之拙。
即知此言,從凡化聖,聖不離凡,因凡入聖,凡中有聖,聖中出凡;即知水銀,本在丹砂中,出合鉛,汞成至寶,色還本丹,丹更不能卻歸水銀,即真汞矣。
既至真汞,即從凡入聖,可以統領萬靈,即馬真人雲“汞與水銀别”也。
自後之學者寡學,生疑至此矣。
陶真人雲:若言非世間水銀。
又雲:砂産于金也,汞生于鉛也,此非世間,何不審之妙旨矣!自古真人皆從凡入聖,與大丹同契,以至上升。
而迷者多惑,如丹,唯一陰一陽龍虎二物。
鉛是水一之名,北方河車,金生于水,金數四,水數一,共為五也。
汞是青龍,東方木,木生火,木數三,火數二,丹砂火之名,二與三共為五也。
五土無定位,四季立名。
水與金共五,木與火共五,故曰三五道還丹,道之玄也。
還丹之妙,罕有玄解,知之者聖人乎!可為造化在乎心,變轉自由耳。
不知真訣,假如念誦真歌,不遇師受,終無成理。
餘憶昔年迷謬,徒曆山川,一事不為,虛棄财貨。
忽然指悟,如醉醒焉。
目前可緻煙霄,足知大道不遠。
蓋人秘易為難,恐愚者侮之容易,即天官減?弄,神道奪壽。
故《真人誡經》雲:世皆延年,為人身命,漸被陰境侵之,以至陰死也,豈陽生之神術乎!夫不修行益生,損人侵物,何長生乎!雖遇至人,道不相契,固不傳其非人乎!《科儀》雲,希長生,還丹取。
成大丹,不可不知爐鼎也。
知爐鼎,又不可不知火候也。
知火候,又不可不知心也。
既知心,又慮多難與宿殃也。
萬一自知,又不可妄傳授于人也。
道不傳即廢,傳非人即殃。
故知萬妙不得其心也。
心為出世之宗,丹為延年之藥,服之陽宮,即陰司落名,已後縱往,亦神解上仙,此真聖之言不惑矣!餘悟古賢真旨,至《參同契》、《金碧經》、《古文龍虎傳》,三聖遺文,衆真歌訣,不離真妙之鉛汞乎?恐後之有疑未決者,更序之于心鏡,必欲明其大道,照曜真元,滌學者凝滞之旨,曉愚者惑诳之說,悟而見受,可披青雲,可緻朗月當明序而說之,知不惑衆者矣。
---------------------------------------- ◎太清神丹中經叙 元君曰:元君者,上帝之師也。
其人大神,能調和陰陽,驅役風雨,進退五星,斟酌寒暑,骖駕九龍,十二白虎,天下衆仙隸之焉,人生死鹹由之矣。
猶言,本亦學道,服神丹之所緻也,非自然爾,況小兆乎!勉力求生,勿得懈怠。
上士得道,升為仙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侖;下士得道,長生世間。
賢者勤之,吾不虛言。
元君曰:凡言聖人、神人、仙人,此三人者,皆是學而得道者也,非天生自然矣。
但德有優劣,官有尊卑,故雖神、雖聖、雖仙,猶言人者,明其素是人也。
天神之自然生者,則但言神不言神人。
言神者,以光氣為體,言人者,猶有骨肉也,但已得道,能隐翳變化不見聞耳。
凡初得仙者,但言仙人;若得升天往來大神之處,則位為真人;若得補天曹官職,乃位為神人也。
老子及太一問元君曰:凡服神丹而長生者,豈神靈候之乎?将自藥之力也?元君曰:長生之事,功由于丹。
丹之成,由于神。
神不祐,則作丹不成也。
故将合丹,必正身心,守善不履罪過,神明哀之,作丹必成。
神丹入口,壽無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