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雜法部

關燈
階,侍谒靈景因伏席叩抟,使心形慊極,又再拜,可因此以服日精九月巳後,正月巳前,日出同在其方。

    非其月則拜畢轉身正對日,行諸服飛華、水母、奔日、五帝等法,亦可正爾吸日精霞,九咽之。

     ---------------------------------------- ◎隐朝胎元法 學生之法,不可泣淚及多唾洩,此皆為損液漏津,使喉腦大竭。

    是以真人道士常吐納咽沫,以和六液。

    常以本命之日向其方面叩齒三通,心存再拜,而微祝曰: 太一鎮生,三炁合真。

    室胎上景,母玄父元。

    生我五藏,攝我精神,下灌玉液,上朝泥丸。

    夕煉七魄,朝和三魂,右命玉華,左嘯金晨。

    令我神仙,役靈使神,常保利津,飛行十天。

    祝畢,又心拜四方,叩齒三通。

    此名為太山上咒生隐朝胎元之道。

    常能行之,令人魂魄保守,長生神仙。

     ---------------------------------------- ◎朝禮九天魂魄帝君求仙上法 常以月三日、九日、十六日平旦,向日九拜九揖,亦可心拜,仰頭,叩齒二十四通,微祝曰: 天魂九纏,上帝尊神。

    太陽日精,金門變仙。

    小兆壬甲敢奏微言,今日上告,八願開陳,請施禮願,仰希玄恩。

    蒼龍硃鳳,策辔紫軒。

    五雲交陰,六炁扇塵,高上曲眄,三元降真。

    二景纏絡,我道欣欣,心朗耳聰,目明色鮮。

    體輕骨升,面發華顔,羽服生形,飛造帝晨。

    畢,仰天引日精四十五咽止。

    行此三年,目明徹視,洞睹無窮,面有金容,體生玉津。

    九年能行,身外無影,飛空玄虛也。

    若天陰無日,于密室心存行之,亦感于自然也。

     又以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此三日皆以人定時向,月九拜九揖,亦可心拜,仰頭向月,叩齒十六通,祝曰: 魂精魄靈,九天同生,石景水母,太陰朗明。

    徘徊月宮,治煉金庭,二景合原,上吉時清。

    八會交帶,我願克成,願光願容,願鮮願榮,願神願仙,飛行上清。

    畢,仰引月精四十五咽止。

     魂精帝君,即九天司命,部九天之魂精,下統後學?弄命也。

    帝君鎮在日門金庭之内。

    魄靈帝君即九天丞相,主九天之魄靈,下統後學之錄籍也,鎮在月宮琳琅之都。

     凡修上道,旦夕坐起卧息,常當存念,日在頭上,月在口中,魂精帝君在泥丸,魄靈帝君在明堂。

    心存目想,常使彷佛,将其逾年,真形見也,青白分也。

    九年能乘空飛行,上登晨燈之館,遊宴虹映之山也。

     ---------------------------------------- ◎朝太素三元君受行先進洞房之事者依此朝。

    若未修其道者則不得為之 正月九日、二月八日、三月七日、四月六日、五月五日、六月四日、七月三日、八月二日、九月一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十二日夜,用子時左右,于寝靜北向,六再拜,訖,起跪施香案,具冠服,再拜,訖,更一拜,便長跪曰。

     謹啟: 太上大道高聖玉晨太素紫宮八靈三元君,中央黃老君、無英、白元太帝、五老高真上仙、太極皇精三皇玉君、大洞三景弟子某謹以吉日之夜,天關九開之門,上聞太上玉皇真君,乞得長生世上,壽無億年,時乘黃晨龍轅,上詣紫庭,役使萬神,侍衛四明。

    畢,勿令人知。

    太素三元君,女子也。

    德凝虛無,神高太上,教制天真,領理萬炁。

    三元君乃一女子耳。

    積感瓊琅,虛生霄晨,結煙散景,道陵玉真。

    夫三元君之出遊也,則日月傾曜,烈燭拔根,八風揚波,飚蕩幽源,連晖九萬,高霄儛晨,绛霞郁敷,黃雲九纏。

    于是五老啟途,太帝扶軒,西皇秉節,東華揚幡,九天為之颠徊,太無為之起煙。

    幽炁隐藹,八景連塵,顧眄羅于無上,俯仰週于百圓。

    大哉!高皇。

    是曰太素三元君。

    夜在密室,常存三元君來在室中,心拜心語,如是不替,則所向如願,萬事克和,此為真人緻神仙之要法也。

     太素三元君服紫炁浮雲,錦帔九色。

    龍錦羽裙,建寶琅扶晨羽冠,腰流金火鈴,虎符龍書,而坐空中焉。

    膝下常有綠丹青三素之雲炁,郁然冠其形也。

    太素三元君常詠曰:太無連玉清,三曜洞高明。

    八素回晨風,散雲藹飛靈。

    圓輪擲崆峒,金映冠天精。

    玉華結五老,紫煙運霄軿。

    乘炁蕩玄房,委順扶所經,金姿曜九暇,玉質躍寒庭。

    幽童回孩眄,老艾還返嬰。

    帝一固泥丸,九真保黃甯。

    視眄萬劫外,齊此九天傾。

    若存念之時當諷此詠之作,雲是玉清上宮之唱,以和于形魂之炁也。

    若存三元君者,首作頹雲三角髻,馀朆散垂至腰中,髻上乃冠扶晨冠耳。

    子存感緻若亦将見之于紫房及左右也。

    此者之間,當有太素玉女三寶真人來降于子矣。

    欲行此道,常當别寝獨處,不雜他人。

    每事亦爾,非唯此一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