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雜法部
關燈
小
中
大
◎沐浴
《太上素靈經》雲:太上曰:兆之為道,存思《大洞真經》,每先自清齋,沐浴蘭湯。
《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雲: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
《黃箓簡文經》雲:奉經威儀,登齋誦經,當沐浴以精進。
若神氣不清,則魂爽奔落。
《紫虛元君内傳》雲:夫建志内學,養神求仙者,常當數沐浴以緻靈氣,玉女降祥,不沐浴者,故氣前來,三宮穢汙。
《仙公請問經》雲:經洿不以香水洗沐,則魂魄奔落,為他鬼所拘錄。
《三元品戒》曰:常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平旦、中夜沐浴,東向以杓回香湯,左轉三十二遍,閉目思日光在左目上,月光在右目上,五星纏絡頭上,五雲蓋體,四靈侍衛。
訖,便叩齒三十二通,祝曰: 天澄氣清,五色高明。
日月吐晖,灌我身形。
神津内澳,香湯煉形,光景洞曜,煥映上清。
氣不受塵,五府納靈。
罪滅三塗,禍消九冥,惡根斷絕,福慶自生。
今日大願,一切告盟。
身受開度,升入帝庭。
畢,仰咽液三十二通止,便洗沐。
畢,冠帶衣服,又叩齒十二通,祝曰: 五濁以清,八景以明,今日受秬,罪滅福生。
長與五帝,齊參上靈。
祝畢,便出戶入室,依法行道。
夫每經一殗,皆須沐浴,修真緻靈,特宜清淨,不則多病。
經真官,計人罪過。
沐浴香湯。
用竹葉、桃枝、柏葉、蘭香等分内水中,煮十數沸,布囊濾之去滓,加五香,用之最精。
《太丹隐書洞真玄經》雲:五香沐浴者,青木香也。
青木華葉五節,五五相結,故辟惡氣,檢魂魄,制鬼煙,緻靈迹。
以其有五五之節,所以為益于人耶。
此香多生滄浪之東,故東方之神人,名之為青水之香焉。
又雲:燒青木、薰陸、安息膠于寝室頭首之際者,以開通五濁之臭,絕止魔邪之炁,直上沖天四十裡。
此香之煙也,破濁臭之炁,開邪穢之霧。
故天人玉女,太一帝皇,随香炁而來,下憩子之面目間焉。
燒香夜,特亦常存而為之。
《黃氣陽精三道順行經》雲:上學之士,服日月皇華金精飛根黃氣之道,當以立春之日清朝、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三種,東向沐浴。
《西王母寶神起居玉經》雲:數澡浴,要至甲子當沐浴,不爾,當以幾音羁月日旦,使人通靈浴。
不患數,患人不能耳。
蕩練屍臭,而真氣來入。
又雲:太上九變十化。
《易新經》曰:若履殗穢及諸不淨處,當洗澡浴,盥解形以除之。
其法用竹葉十兩、桃皮削取白四兩,以請水一斛二鬥于釜中煮之,令一沸出,适寒溫,以浴形,即萬殗消除也。
既以除殗,又辟濕痹、瘡癢之疾。
且竹虛素而内白,桃即卻邪而折穢,故用此二物以消形中之滓濁也。
天人下遊既返,未嘗不用此水以自蕩也。
至于世間符水,祝漱外舍之,近術皆莫比于此方也。
若浴者蓋佳。
但不用此水以沐耳。
《三皇經》雲:凡齋戒沐浴,皆當盥汰五香湯。
五香湯法,用蘭香一斤,荊花一斤,零陵香一斤,青木香一斤,白檀一斤。
凡五物切之,以水二斛五鬥煮取一斛二鬥,以自洗浴也。
此湯辟惡,除不祥炁,降神靈,用之以沐,并治頭風。
《太上七晨素經》雲:每以月一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一月三取三川之水一斛一經雲,三川水取三江口水。
一經雲,取三井水亦佳,雞舌、青木香、零陵香、薰陸香、沉香五種合一兩,搗内水中煮之,水沸便出,盛器之中,安着床上,書通明符着中以浴,未解衣,先東向叩齒二十四通,思頭上有七星華蓋,紫雲覆滿一室,神童散香在左,玉女執巾在右。
畢,取水含仰漱左右三通,祝曰: 三光朗照,五神澄清。
天無浮翳,地無飛塵。
沐浴東井,受胎返形。
三練九戒,内外齊精。
玉女執巾,玉童散靈。
體香骨芳,上造玉庭。
長保元吉,天地俱并。
畢,脫衣東向,先漱口三過,次洗手面,然後而浴也。
浴畢,轉西向陰祝曰: 浣濁除塵,洗穢返新。
改易故胎,永受太真。
事訖,取符沉着井中。
天帝君沐浴上法,受之元始天王。
按法修行,體香骨芳,得為帝皇。
傳付天帝君修行,得流精紫光,覆冠帝身。
天帝君傳南極上元君。
上元君修行,得流芳上徹,香聞三清。
傳付太微天帝君修行,五方自生神芝,來會帝房。
傳付上聖金阙君,金阙君修行,面生玉澤,體發奇光。
傳付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修行,香充三清,光映十方。
此之妙道,非世所行,秘在南極紫房之内。
有分應仙,當得此經,按文修行三元紫房,體生玉澤,面發奇光,神聰奇朗,究徹無窮,能行其道,白日登晨。
《外國放品經》雲:沐浴金門,冠帶神輝,學同天人,壽極二儀。
高上合歡,萬仙總歸,正虛結符,永無傾危。
----------------------------------------
《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雲: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
《黃箓簡文經》雲:奉經威儀,登齋誦經,當沐浴以精進。
若神氣不清,則魂爽奔落。
《紫虛元君内傳》雲:夫建志内學,養神求仙者,常當數沐浴以緻靈氣,玉女降祥,不沐浴者,故氣前來,三宮穢汙。
《仙公請問經》雲:經洿不以香水洗沐,則魂魄奔落,為他鬼所拘錄。
《三元品戒》曰:常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平旦、中夜沐浴,東向以杓回香湯,左轉三十二遍,閉目思日光在左目上,月光在右目上,五星纏絡頭上,五雲蓋體,四靈侍衛。
訖,便叩齒三十二通,祝曰: 天澄氣清,五色高明。
日月吐晖,灌我身形。
神津内澳,香湯煉形,光景洞曜,煥映上清。
氣不受塵,五府納靈。
罪滅三塗,禍消九冥,惡根斷絕,福慶自生。
今日大願,一切告盟。
身受開度,升入帝庭。
畢,仰咽液三十二通止,便洗沐。
畢,冠帶衣服,又叩齒十二通,祝曰: 五濁以清,八景以明,今日受秬,罪滅福生。
長與五帝,齊參上靈。
祝畢,便出戶入室,依法行道。
夫每經一殗,皆須沐浴,修真緻靈,特宜清淨,不則多病。
經真官,計人罪過。
沐浴香湯。
用竹葉、桃枝、柏葉、蘭香等分内水中,煮十數沸,布囊濾之去滓,加五香,用之最精。
《太丹隐書洞真玄經》雲:五香沐浴者,青木香也。
青木華葉五節,五五相結,故辟惡氣,檢魂魄,制鬼煙,緻靈迹。
以其有五五之節,所以為益于人耶。
此香多生滄浪之東,故東方之神人,名之為青水之香焉。
又雲:燒青木、薰陸、安息膠于寝室頭首之際者,以開通五濁之臭,絕止魔邪之炁,直上沖天四十裡。
此香之煙也,破濁臭之炁,開邪穢之霧。
故天人玉女,太一帝皇,随香炁而來,下憩子之面目間焉。
燒香夜,特亦常存而為之。
《黃氣陽精三道順行經》雲:上學之士,服日月皇華金精飛根黃氣之道,當以立春之日清朝、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三種,東向沐浴。
《西王母寶神起居玉經》雲:數澡浴,要至甲子當沐浴,不爾,當以幾音羁月日旦,使人通靈浴。
不患數,患人不能耳。
蕩練屍臭,而真氣來入。
又雲:太上九變十化。
《易新經》曰:若履殗穢及諸不淨處,當洗澡浴,盥解形以除之。
其法用竹葉十兩、桃皮削取白四兩,以請水一斛二鬥于釜中煮之,令一沸出,适寒溫,以浴形,即萬殗消除也。
既以除殗,又辟濕痹、瘡癢之疾。
且竹虛素而内白,桃即卻邪而折穢,故用此二物以消形中之滓濁也。
天人下遊既返,未嘗不用此水以自蕩也。
至于世間符水,祝漱外舍之,近術皆莫比于此方也。
若浴者蓋佳。
但不用此水以沐耳。
《三皇經》雲:凡齋戒沐浴,皆當盥汰五香湯。
五香湯法,用蘭香一斤,荊花一斤,零陵香一斤,青木香一斤,白檀一斤。
凡五物切之,以水二斛五鬥煮取一斛二鬥,以自洗浴也。
此湯辟惡,除不祥炁,降神靈,用之以沐,并治頭風。
《太上七晨素經》雲:每以月一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一月三取三川之水一斛一經雲,三川水取三江口水。
一經雲,取三井水亦佳,雞舌、青木香、零陵香、薰陸香、沉香五種合一兩,搗内水中煮之,水沸便出,盛器之中,安着床上,書通明符着中以浴,未解衣,先東向叩齒二十四通,思頭上有七星華蓋,紫雲覆滿一室,神童散香在左,玉女執巾在右。
畢,取水含仰漱左右三通,祝曰: 三光朗照,五神澄清。
天無浮翳,地無飛塵。
沐浴東井,受胎返形。
三練九戒,内外齊精。
玉女執巾,玉童散靈。
體香骨芳,上造玉庭。
長保元吉,天地俱并。
畢,脫衣東向,先漱口三過,次洗手面,然後而浴也。
浴畢,轉西向陰祝曰: 浣濁除塵,洗穢返新。
改易故胎,永受太真。
事訖,取符沉着井中。
天帝君沐浴上法,受之元始天王。
按法修行,體香骨芳,得為帝皇。
傳付天帝君修行,得流精紫光,覆冠帝身。
天帝君傳南極上元君。
上元君修行,得流芳上徹,香聞三清。
傳付太微天帝君修行,五方自生神芝,來會帝房。
傳付上聖金阙君,金阙君修行,面生玉澤,體發奇光。
傳付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修行,香充三清,光映十方。
此之妙道,非世所行,秘在南極紫房之内。
有分應仙,當得此經,按文修行三元紫房,體生玉澤,面發奇光,神聰奇朗,究徹無窮,能行其道,白日登晨。
《外國放品經》雲:沐浴金門,冠帶神輝,學同天人,壽極二儀。
高上合歡,萬仙總歸,正虛結符,永無傾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