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後陵,不許。
帝遣禦醫診視,諸醫希旨,皆言無疾。
疾轉笃,猶催上道。
攸自強入辭,素持容儀,疾雖困,尚自整厲,舉止如常,帝益疑無疾。
辭出信宿,歐血而薨,時年三十六。
帝哭之恸,馮紞侍側曰:"齊王名過其實,而天下歸之。
今自薨隕,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過!"帝收淚而止。
诏喪禮依安平王孚故事,廟設軒懸之樂,配飨太廟。
子冏立,别有傳。
攸以禮自拘,鮮有過事。
就人借書,必手刊其謬,然後反之。
加以至性過人,有觸其諱者,辄泫然流涕。
雖武帝亦敬憚之,每引之同處,必擇言而後發。
三子:蕤、贊、寔。
蕤字景回,出繼遼東王定國。
太康初,徙封東萊王。
元康中,曆步兵、屯騎校尉。
蕤性強暴,使酒,數陵侮弟冏,冏以兄故容之。
冏起義兵,趙王倫收蕤及弟北海王寔系廷尉,當誅。
倫太子中庶子祖納上疏谏曰:"罪不相反,惡止其身,此先哲之弘谟,百王之達制也。
是故鲧既殛死,禹乃嗣興;二叔誅放,而邢衛無責。
逮乎戰國,及至秦漢,明恕之道寝,猜嫌之情用,乃立質任以禦衆,設從罪以發奸,其所由來,蓋三代之弊法耳。
蕤、寔,獻王之子,明德之胤,宜蒙特宥,以全穆親之典。
"會孫秀死,蕤等悉得免。
冏擁衆入洛,蕤于路迎之。
冏不即見,須符付前頓。
蕤恚曰:"吾坐爾殆死,曾無友于之情!" 及冏輔政,诏以蕤為散騎常侍,加大将軍,領後軍、侍中、特進,增邑滿二萬戶。
又從冏求開府,冏曰:"武帝子吳、豫章尚未開府,宜且須後。
"蕤以是益怨,密表冏專權,與左衛将軍王輿謀共廢冏。
事覺,免為庶人。
尋诏曰:"大司馬以經識明斷,高謀遠略,猥率同盟,安複社稷。
自書契所載,周召之美未足比勳,故授公上宰。
東萊王蕤潛懷怨妒,包藏禍心,與王輿密謀,圖欲谮害。
收輿之日,蕤與青衣共載,微服奔走,經宿乃還。
奸兇赫然,妖惑外内。
又前表冏所言深重,雖管蔡失道,牙慶亂宗,不複過也。
《春秋》之典,大義滅親,其徙蕤上庸。
"後封微陽侯。
永甯初,上庸内史陳锺承冏旨害蕤。
死,诏誅锺,複蕤封,改葬以王禮。
贊字景期,繼廣漢殇王廣德後。
年六歲,太康元年薨,谥沖王。
寔字景深,初為長樂亭侯。
攸以贊薨,又以寔繼廣漢殇王後,改封北海王。
永甯初為平東将軍、假節,加散騎常侍,代齊王冏鎮許昌。
尋進安南将軍,都督豫州軍事,增邑滿二萬戶。
未發,留為侍中、上軍将軍,給千兵百騎。
城陽哀王兆,字千秋,年十歲而夭。
武帝踐阼,诏曰:"亡弟千秋,少聰慧,有夙成之質,不幸早亡,先帝先後特所哀愍。
先後欲紹立其後,而竟未遂,每追遺意,情懷感傷。
其以皇子景度為千秋後,雖非典禮,亦近世之所行,且以述先後本旨也。
"于是追加兆封谥。
景度以泰始六年薨,複以第五子憲繼哀王後。
薨,複以第六子祗為東海王,繼哀王後。
薨,鹹甯初又封第十三子遐為清河王,以繼兆後。
遼東悼惠王定國,年三歲薨。
鹹甯初追加封谥,齊王攸以長子蕤為嗣。
蕤薨,子遵嗣。
廣漢殇王廣德,年二歲薨。
鹹甯初追加封谥,齊王攸以第五子贊紹封。
薨,攸更以第二子寔嗣廣德。
樂安平王鑒,字大明,初封臨泗亭侯。
武帝踐阼,封樂安王。
帝為鑒及燕王機高選師友,下诏曰:"樂安王鑒、燕王機并以長大,宜得輔導師友,取明經儒學,有行義節儉,使足嚴憚。
昔韓起與田蘇遊而好善,宜必得其人。
"泰始中,拜越騎校尉。
鹹甯初,以齊之梁鄒益封,因之國,服侍中之服。
元康初,征為散騎常侍、上軍大将軍,領射聲校尉。
尋遷使持節、都督豫州軍事、安南将軍,代清河王遐鎮許昌,以疾不行。
七年薨,子殇王籍立。
薨,無子,齊王冏以子冰紹鑒後。
以濟陰萬一千二百一十九戶改為廣陽國,立冰為廣陽王。
冏敗,廢。
樂平王延祚,字大思,少有笃疾,不任封爵。
太康初,诏曰:"弟祚早孤無識,情所哀愍。
幼得笃疾,日冀其差,今遂廢痼,無複後望,意甚傷之。
其封為樂平王,使有名号,以慰吾心。
"尋薨,無子。
史臣曰:平原性理不恒,世莫之測。
及其處亂離之際,屬交争之秋,而能遠害全身,享茲介福,其愚不可及已!琅邪武功既暢,飾之以溫恭,扶風文教克宣,加之以孝行,抑宗室之可稱者也。
齊王以兩獻之親,弘二南之化,道光雅俗,望重台衡,百辟具瞻,萬方屬意。
既而地疑緻逼,文雅見疵,紞勖陳蔓草之邪謀,武皇深翼子之滞愛。
遂乃褫龍章于衮職,徙侯服于下藩,未及戒塗,終于憤恚,惜哉!若使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奉綴衣之命,膺負圖之托,光輔嗣君,允厘邦政,求諸冥兆,或廢興之有期,徵之人事,庶勝殘之可及,何八王之敢力争,五胡之能競逐哉!《詩》雲"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攸實有之;"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其荀馮之謂也。
贊曰:文宣孫子,或賢或鄙。
扶風遺愛,琅邪克己。
澹谄兇魁,肜參釁始。
幹雖靜退,性乖恒理。
彼美齊獻,卓爾不群。
自家刑國,緯武經文。
木摧于秀,蘭燒以薰。
《晉書》 唐·房玄齡等
帝遣禦醫診視,諸醫希旨,皆言無疾。
疾轉笃,猶催上道。
攸自強入辭,素持容儀,疾雖困,尚自整厲,舉止如常,帝益疑無疾。
辭出信宿,歐血而薨,時年三十六。
帝哭之恸,馮紞侍側曰:"齊王名過其實,而天下歸之。
今自薨隕,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過!"帝收淚而止。
诏喪禮依安平王孚故事,廟設軒懸之樂,配飨太廟。
子冏立,别有傳。
攸以禮自拘,鮮有過事。
就人借書,必手刊其謬,然後反之。
加以至性過人,有觸其諱者,辄泫然流涕。
雖武帝亦敬憚之,每引之同處,必擇言而後發。
三子:蕤、贊、寔。
蕤字景回,出繼遼東王定國。
太康初,徙封東萊王。
元康中,曆步兵、屯騎校尉。
蕤性強暴,使酒,數陵侮弟冏,冏以兄故容之。
冏起義兵,趙王倫收蕤及弟北海王寔系廷尉,當誅。
倫太子中庶子祖納上疏谏曰:"罪不相反,惡止其身,此先哲之弘谟,百王之達制也。
是故鲧既殛死,禹乃嗣興;二叔誅放,而邢衛無責。
逮乎戰國,及至秦漢,明恕之道寝,猜嫌之情用,乃立質任以禦衆,設從罪以發奸,其所由來,蓋三代之弊法耳。
蕤、寔,獻王之子,明德之胤,宜蒙特宥,以全穆親之典。
"會孫秀死,蕤等悉得免。
冏擁衆入洛,蕤于路迎之。
冏不即見,須符付前頓。
蕤恚曰:"吾坐爾殆死,曾無友于之情!" 及冏輔政,诏以蕤為散騎常侍,加大将軍,領後軍、侍中、特進,增邑滿二萬戶。
又從冏求開府,冏曰:"武帝子吳、豫章尚未開府,宜且須後。
"蕤以是益怨,密表冏專權,與左衛将軍王輿謀共廢冏。
事覺,免為庶人。
尋诏曰:"大司馬以經識明斷,高謀遠略,猥率同盟,安複社稷。
自書契所載,周召之美未足比勳,故授公上宰。
東萊王蕤潛懷怨妒,包藏禍心,與王輿密謀,圖欲谮害。
收輿之日,蕤與青衣共載,微服奔走,經宿乃還。
奸兇赫然,妖惑外内。
又前表冏所言深重,雖管蔡失道,牙慶亂宗,不複過也。
《春秋》之典,大義滅親,其徙蕤上庸。
"後封微陽侯。
永甯初,上庸内史陳锺承冏旨害蕤。
死,诏誅锺,複蕤封,改葬以王禮。
贊字景期,繼廣漢殇王廣德後。
年六歲,太康元年薨,谥沖王。
寔字景深,初為長樂亭侯。
攸以贊薨,又以寔繼廣漢殇王後,改封北海王。
永甯初為平東将軍、假節,加散騎常侍,代齊王冏鎮許昌。
尋進安南将軍,都督豫州軍事,增邑滿二萬戶。
未發,留為侍中、上軍将軍,給千兵百騎。
城陽哀王兆,字千秋,年十歲而夭。
武帝踐阼,诏曰:"亡弟千秋,少聰慧,有夙成之質,不幸早亡,先帝先後特所哀愍。
先後欲紹立其後,而竟未遂,每追遺意,情懷感傷。
其以皇子景度為千秋後,雖非典禮,亦近世之所行,且以述先後本旨也。
"于是追加兆封谥。
景度以泰始六年薨,複以第五子憲繼哀王後。
薨,複以第六子祗為東海王,繼哀王後。
薨,鹹甯初又封第十三子遐為清河王,以繼兆後。
遼東悼惠王定國,年三歲薨。
鹹甯初追加封谥,齊王攸以長子蕤為嗣。
蕤薨,子遵嗣。
廣漢殇王廣德,年二歲薨。
鹹甯初追加封谥,齊王攸以第五子贊紹封。
薨,攸更以第二子寔嗣廣德。
樂安平王鑒,字大明,初封臨泗亭侯。
武帝踐阼,封樂安王。
帝為鑒及燕王機高選師友,下诏曰:"樂安王鑒、燕王機并以長大,宜得輔導師友,取明經儒學,有行義節儉,使足嚴憚。
昔韓起與田蘇遊而好善,宜必得其人。
"泰始中,拜越騎校尉。
鹹甯初,以齊之梁鄒益封,因之國,服侍中之服。
元康初,征為散騎常侍、上軍大将軍,領射聲校尉。
尋遷使持節、都督豫州軍事、安南将軍,代清河王遐鎮許昌,以疾不行。
七年薨,子殇王籍立。
薨,無子,齊王冏以子冰紹鑒後。
以濟陰萬一千二百一十九戶改為廣陽國,立冰為廣陽王。
冏敗,廢。
樂平王延祚,字大思,少有笃疾,不任封爵。
太康初,诏曰:"弟祚早孤無識,情所哀愍。
幼得笃疾,日冀其差,今遂廢痼,無複後望,意甚傷之。
其封為樂平王,使有名号,以慰吾心。
"尋薨,無子。
史臣曰:平原性理不恒,世莫之測。
及其處亂離之際,屬交争之秋,而能遠害全身,享茲介福,其愚不可及已!琅邪武功既暢,飾之以溫恭,扶風文教克宣,加之以孝行,抑宗室之可稱者也。
齊王以兩獻之親,弘二南之化,道光雅俗,望重台衡,百辟具瞻,萬方屬意。
既而地疑緻逼,文雅見疵,紞勖陳蔓草之邪謀,武皇深翼子之滞愛。
遂乃褫龍章于衮職,徙侯服于下藩,未及戒塗,終于憤恚,惜哉!若使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奉綴衣之命,膺負圖之托,光輔嗣君,允厘邦政,求諸冥兆,或廢興之有期,徵之人事,庶勝殘之可及,何八王之敢力争,五胡之能競逐哉!《詩》雲"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攸實有之;"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其荀馮之謂也。
贊曰:文宣孫子,或賢或鄙。
扶風遺愛,琅邪克己。
澹谄兇魁,肜參釁始。
幹雖靜退,性乖恒理。
彼美齊獻,卓爾不群。
自家刑國,緯武經文。
木摧于秀,蘭燒以薰。
《晉書》 唐·房玄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