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餘人,皆自繇出。
東夷校尉文俶父欽為繇外祖諸葛誕所殺,繇慮俶為舅家之患,是日亦以非罪誅俶。
繇兄澹屢構繇于汝南王亮,亮不納。
至是以繇專行誅賞,澹因隙谮之,亮惑其說,遂免繇官,以公就第,坐有悖言,廢徙帶方。
永康初,征繇,複封,拜宗正卿,遷尚書,轉左仆射。
惠帝之讨成都王穎,時繇遭母喪在邺,勸穎解兵而降。
及王師敗績,穎怨繇,乃害之。
後立琅邪王觐子長樂亭侯渾為東安王,以奉繇祀。
尋薨,國除。
淮陵元王漼字思沖。
初封廣陵公,食邑二千九百戶。
曆左将軍、散騎常侍。
趙王倫之篡也,三王起義,漼與左衛将軍王輿攻殺孫秀,因而廢倫。
以功進封淮陵王,入為尚書,加侍中,轉宗正、光祿大夫。
薨,子貞王融立。
薨,無子,安帝時立武陵威王孫蘊為淮陵王,以奉元王之祀,位至散騎常侍。
薨,無子,以臨川王寶子安之為嗣。
宋受禅,國除。
清惠亭侯京,字子佐,魏末以公子賜爵。
年二十四薨,追贈射聲校尉,以文帝子機字太玄為嗣。
泰始元年,封燕王,邑六千六百六十三戶。
機之國,鹹甯初征為步兵校尉,以漁陽郡益其國,加侍中之服。
拜青州都督、鎮東将軍、假節,以北平、上谷、廣甯郡一萬三百三十七戶增燕國為二萬戶。
薨,無子,齊王冏表以子幾嗣。
後冏敗,國除。
扶風武王駿,字子臧。
幼聰惠,年五六歲能書疏,諷誦經籍,見者奇之。
及長,清貞守道,宗室之中最為俊望,魏景初中,封平陽亭侯。
齊王芳立,駿年八歲,為散騎常侍侍講焉。
尋遷步兵、屯騎校尉,常侍如故。
進爵鄉侯,出為平南将軍、假節、都督淮北諸軍事,改封平壽侯,轉安東将軍。
鹹熙初,徙封東牟侯,轉安東大将軍,鎮許昌。
武帝踐阼,進封汝陰王,邑萬戶,都督豫州諸軍事。
吳将丁奉寇芍陂,駿督諸軍距退之。
遷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代石苞鎮壽春。
尋複都督豫州,還鎮許昌。
遷鎮西大将軍、使持節、都督雍涼等州諸軍事,代汝南王亮鎮關中,加衮冕侍中之服。
駿善扶禦,有威恩,勸督農桑,與士卒分役,已及僚佐并将帥兵士等人限田十畝,具以表聞。
诏遣普下州縣,使各務農事。
鹹甯初,羌虜樹機能等叛,遣衆讨之,斬三千餘級。
進位征西大将軍。
開府辟召,儀同三司,持節、都督如故。
又诏駿遣七千人代涼州守兵。
樹機能、侯彈勃等欲先劫佃兵,駿命平虜護軍文俶督涼、秦、雍諸軍各進屯以威之。
機能乃遣所領二十部彈勃面縛軍門,各遣入質子。
安定、北地、金城諸胡吉轲羅、侯金多及北虜熱冏等二十萬口又來降。
其年入朝,徙封扶風王,以氐戶在國界者增封,給羽葆、鼓吹。
太康初,進拜骠騎将軍,開府、持節、都督如故。
駿有孝行,母伏太妃随兄亮在官,駿常涕泣思慕,若聞有疾,辄憂懼不食,或時委官定省。
少好學,能著論,與荀顗論仁孝先後,文有可稱。
及齊王攸出鎮,駿表谏懇切,以帝不從,遂發病薨。
追贈大司馬,加侍中、假黃钺。
西土聞其薨也,泣者盈路,百姓為之樹碑,長老見碑無不下拜,其遺愛如此。
有子十人,暢、歆最知名。
暢字玄舒。
改封順陽王,拜給事中、屯騎校尉、遊擊将軍。
永嘉末,劉聰入洛,不知所終。
新野莊王歆字弘舒。
武王薨後,兄暢推恩請分國封歆。
太康中,诏封新野縣公,邑千八百戶,儀比縣王。
歆雖少貴,而謹身履道。
母臧太妃薨,居喪過禮,以孝聞。
拜散騎常侍。
趙王倫篡位,以為南中郎将。
齊王冏舉義兵,移檄天下,歆未知所從。
嬖人王綏曰:"趙親而強,齊疏而弱,公宜從趙。
"參軍孫洵大言于衆曰:"趙王兇逆,天下當共讨之,大義滅親,古之明典。
"歆從之。
乃使洵詣冏,冏迎執其手曰:"使我得成大節者,新野公也。
"冏入洛,歆躬貫甲胄,率所領導冏。
以勳進封新野郡王,邑二萬戶。
遷使持節、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歆将之鎮,與冏同乘谒陵,因說冏曰:"成都至親,同建大勳,今宜留之與輔政。
若不能爾,當奪其兵權。
"冏不從。
俄而冏敗,歆懼,自結于成都王穎。
歆為政嚴刻,蠻夷并怨。
及張昌作亂于江夏,歆表請讨之。
時長沙王乂執政,與成都王穎有隙,疑歆與穎連謀,不聽歆出兵,昌衆日盛。
時孫洵為從事中郎,謂歆曰:"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公荷藩屏之任,居推毂之重,拜表辄行,有何不可!而使奸兇滋蔓,禍釁不測,豈維翰王室,鎮靜方夏之謂乎!"歆将出軍,王綏又曰:"昌等小賊,偏裨自足制之,不煩違帝命,親矢石也!"乃止。
昌至樊城,歆出距之,衆潰,為昌所害。
追贈骠騎将軍。
無子,以兄子劭為後,永嘉末沒于石勒。
梁孝王肜,字子徽,清修恭慎,無他才能,以公子封平樂亭侯。
及五等建,改封開平子。
武帝踐阼,封梁王,邑五千三百五十八戶。
及之國,遷北中郎将,督邺城守事。
時諸王自選官屬,肜以汝陰上計吏張蕃為中大夫。
蕃素無行,本名雄,妻劉氏解音樂,為曹爽教伎,蕃又往來何晏所,而恣為奸淫。
晏誅,徙河間,乃變名自結于肜。
東夷校尉文俶父欽為繇外祖諸葛誕所殺,繇慮俶為舅家之患,是日亦以非罪誅俶。
繇兄澹屢構繇于汝南王亮,亮不納。
至是以繇專行誅賞,澹因隙谮之,亮惑其說,遂免繇官,以公就第,坐有悖言,廢徙帶方。
永康初,征繇,複封,拜宗正卿,遷尚書,轉左仆射。
惠帝之讨成都王穎,時繇遭母喪在邺,勸穎解兵而降。
及王師敗績,穎怨繇,乃害之。
後立琅邪王觐子長樂亭侯渾為東安王,以奉繇祀。
尋薨,國除。
淮陵元王漼字思沖。
初封廣陵公,食邑二千九百戶。
曆左将軍、散騎常侍。
趙王倫之篡也,三王起義,漼與左衛将軍王輿攻殺孫秀,因而廢倫。
以功進封淮陵王,入為尚書,加侍中,轉宗正、光祿大夫。
薨,子貞王融立。
薨,無子,安帝時立武陵威王孫蘊為淮陵王,以奉元王之祀,位至散騎常侍。
薨,無子,以臨川王寶子安之為嗣。
宋受禅,國除。
清惠亭侯京,字子佐,魏末以公子賜爵。
年二十四薨,追贈射聲校尉,以文帝子機字太玄為嗣。
泰始元年,封燕王,邑六千六百六十三戶。
機之國,鹹甯初征為步兵校尉,以漁陽郡益其國,加侍中之服。
拜青州都督、鎮東将軍、假節,以北平、上谷、廣甯郡一萬三百三十七戶增燕國為二萬戶。
薨,無子,齊王冏表以子幾嗣。
後冏敗,國除。
扶風武王駿,字子臧。
幼聰惠,年五六歲能書疏,諷誦經籍,見者奇之。
及長,清貞守道,宗室之中最為俊望,魏景初中,封平陽亭侯。
齊王芳立,駿年八歲,為散騎常侍侍講焉。
尋遷步兵、屯騎校尉,常侍如故。
進爵鄉侯,出為平南将軍、假節、都督淮北諸軍事,改封平壽侯,轉安東将軍。
鹹熙初,徙封東牟侯,轉安東大将軍,鎮許昌。
武帝踐阼,進封汝陰王,邑萬戶,都督豫州諸軍事。
吳将丁奉寇芍陂,駿督諸軍距退之。
遷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代石苞鎮壽春。
尋複都督豫州,還鎮許昌。
遷鎮西大将軍、使持節、都督雍涼等州諸軍事,代汝南王亮鎮關中,加衮冕侍中之服。
駿善扶禦,有威恩,勸督農桑,與士卒分役,已及僚佐并将帥兵士等人限田十畝,具以表聞。
诏遣普下州縣,使各務農事。
鹹甯初,羌虜樹機能等叛,遣衆讨之,斬三千餘級。
進位征西大将軍。
開府辟召,儀同三司,持節、都督如故。
又诏駿遣七千人代涼州守兵。
樹機能、侯彈勃等欲先劫佃兵,駿命平虜護軍文俶督涼、秦、雍諸軍各進屯以威之。
機能乃遣所領二十部彈勃面縛軍門,各遣入質子。
安定、北地、金城諸胡吉轲羅、侯金多及北虜熱冏等二十萬口又來降。
其年入朝,徙封扶風王,以氐戶在國界者增封,給羽葆、鼓吹。
太康初,進拜骠騎将軍,開府、持節、都督如故。
駿有孝行,母伏太妃随兄亮在官,駿常涕泣思慕,若聞有疾,辄憂懼不食,或時委官定省。
少好學,能著論,與荀顗論仁孝先後,文有可稱。
及齊王攸出鎮,駿表谏懇切,以帝不從,遂發病薨。
追贈大司馬,加侍中、假黃钺。
西土聞其薨也,泣者盈路,百姓為之樹碑,長老見碑無不下拜,其遺愛如此。
有子十人,暢、歆最知名。
暢字玄舒。
改封順陽王,拜給事中、屯騎校尉、遊擊将軍。
永嘉末,劉聰入洛,不知所終。
新野莊王歆字弘舒。
武王薨後,兄暢推恩請分國封歆。
太康中,诏封新野縣公,邑千八百戶,儀比縣王。
歆雖少貴,而謹身履道。
母臧太妃薨,居喪過禮,以孝聞。
拜散騎常侍。
趙王倫篡位,以為南中郎将。
齊王冏舉義兵,移檄天下,歆未知所從。
嬖人王綏曰:"趙親而強,齊疏而弱,公宜從趙。
"參軍孫洵大言于衆曰:"趙王兇逆,天下當共讨之,大義滅親,古之明典。
"歆從之。
乃使洵詣冏,冏迎執其手曰:"使我得成大節者,新野公也。
"冏入洛,歆躬貫甲胄,率所領導冏。
以勳進封新野郡王,邑二萬戶。
遷使持節、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歆将之鎮,與冏同乘谒陵,因說冏曰:"成都至親,同建大勳,今宜留之與輔政。
若不能爾,當奪其兵權。
"冏不從。
俄而冏敗,歆懼,自結于成都王穎。
歆為政嚴刻,蠻夷并怨。
及張昌作亂于江夏,歆表請讨之。
時長沙王乂執政,與成都王穎有隙,疑歆與穎連謀,不聽歆出兵,昌衆日盛。
時孫洵為從事中郎,謂歆曰:"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公荷藩屏之任,居推毂之重,拜表辄行,有何不可!而使奸兇滋蔓,禍釁不測,豈維翰王室,鎮靜方夏之謂乎!"歆将出軍,王綏又曰:"昌等小賊,偏裨自足制之,不煩違帝命,親矢石也!"乃止。
昌至樊城,歆出距之,衆潰,為昌所害。
追贈骠騎将軍。
無子,以兄子劭為後,永嘉末沒于石勒。
梁孝王肜,字子徽,清修恭慎,無他才能,以公子封平樂亭侯。
及五等建,改封開平子。
武帝踐阼,封梁王,邑五千三百五十八戶。
及之國,遷北中郎将,督邺城守事。
時諸王自選官屬,肜以汝陰上計吏張蕃為中大夫。
蕃素無行,本名雄,妻劉氏解音樂,為曹爽教伎,蕃又往來何晏所,而恣為奸淫。
晏誅,徙河間,乃變名自結于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