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姻緣傳 第三十九回 劣秀才天奪其魄 忤逆子孽報于親

關燈
調官,這等胡說,可惡!快扶出去!”諸生旁邊看了,恨不得吐些唾沫淹死了這個敗群畜類。

     恰好縣官教官都報門進見。

    掩了門,先待縣官茶,宗師問說:“一個秀才汪為露,是個怎模樣的人?”縣官回說:“平日也不甚端方,也甚健訟,也還武斷。

    ”宗師問道:“他的須鬓怎都沒有的?”縣官說:“也不曉是怎樣,但也久了。

    ”宗師說:“不然。

    他方才說是十四日被門人拔去了。

    ”縣官說:“從知縣到任,見他便是沒有須鬓,不系近日拔去了。

    ”宗師問說:“昨日發落的時候,是沒有須鬓的麼?”縣官回說:“是久沒有了。

    ”宗師說:“他适間遞了一呈,說是一個狄希陳從他讀書十年,昨日新進了學,不惟不謝他,連拜也不拜他一拜;偶然途遇,責備了他兩句,父子把他兩鬓并須都拔盡了。

    本道前日發落時,他這個模樣宛然在目,正是暗中摸索,也是認得的,他說不是他。

    他說他是兩道長長的水鬓,一部扭黑的美髯。

    那呈子也隻得準了他的,與他查一查上來。

    ”縣官說:“此生向來教書。

    這狄希陳原從他讀書,教了五年,讀過的書,不惟一字也不記得,連一字也不認得,隻得另請了一個先生是程英才。

    他怒程英才搶了他的館,糾領兒子,又雇了兩個光棍,路上把程英才截住,毆成重傷。

    他倒先把程英才告為打奪,使出幾個徒弟黨羽強和;知縣也不曾準他和,也還量處了他一番。

    一個宗舉人是他的門人,他綽攬了公事強逼叫他出書;不管分上可依不可依,且把銀子使了,往往的叫人與宗舉人尋鬧。

    後來爽利替宗舉人刻了圖書,竟自己替宗舉人寫了假書,每日到縣裡投遞。

    知縣薄這宗舉人的為人,有那大不順理的事,也還把下書的人打了兩遭。

    後來不知怎樣,按台老大人也有所聞,宗舉人隻得避居河南去了,至今不曾回。

    他不曉得宗舉人臨去還來辭了知縣,他又拿假書來遞。

    查将出來,方曉得都是他的假書。

    宗舉人不得不與他受過。

    這也算是學中第一個沒行止的。

    ”宗師說:“把他呈子與他據實問上來,如虛,問他反坐。

    ”縣官說:“他的呈子再沒個不虛的!但師呈弟子,把師來問了招回,卻又分義上不便,老大人隻是不準他罷了。

    ”宗師說:“見教的有禮,科考時開了他行劣,留這敗群做甚!”縣官說:“近來也甚脫形,也不過是遊魂了。

    ” 縣官辭了出去,又掩門待舉人教官的茶,宗師又問:“一個汪為露,是學裡秀才麼?”教官應說:“是。

    ”宗師問:“他的行止何如?”教官說:“教官到任兩年,隻除了春秋兩丁,他自己到學中強要胙肉。

    到學中一年兩次,也隻向書辦門鬥手中強要,也從不曾來見教官一面。

    隻昨日點名發落的時候,方才認得是他。

    ”宗師問道:“是那濃鬓長須的麼?”教官說:“沒有鬓發,也沒有胡須,想是生楊梅瘡脫落久了。

    ”宗師問說:“這樣人怎麼不送他行劣?”教官說:“因他一向也還考起,所以也還憐他的才。

    ”宗師說:“他昨日考在那裡?”教官說:“昨日考在二等。

    ”宗師說:“這樣無賴的人,倒不可憐他的才。

    萬一徼幸去了,贻害世道不小!這是殺兩頭蛇一般。

    出去叫他改過,還可姑容。

    ”教官道:“這人想是頑冥不靈,也不曉得宗師的美意。

    ”教官辭出,宗師掩了門。

    次日,起馬的時節,把他那呈子上面批道:“須鬓生瘡脫落,本道發落時,面記甚真。

    刁辭诳語,姑免究。

    不準。

    ”将這張呈子貼在察院前照壁牆上。

    他因宗師許他準呈批縣,外面對了人造作出宗師的許多說話,學宗師說道:“世間怎有這等忘恩背本的畜物!才方進學,就忘了這等的恩師!我與你批到縣去。

    他若從厚謝你,也還可恕;他若謝禮不成模樣,黜退他的秀才,把他父親以毆辱斯文問罪!”對了人佯佯得意。

    也不管遞呈的時候,相于廷、薛如卞、薛如兼都在旁邊聽見,宗師何嘗有此等的胡言?後邊待縣官、教官的茶,卻是沈木匠的兒子沈獻古當行司門子,正在那裡端茶,宗師與縣官教官與他的這許多獎勵,句句聽得甚真。

    他卻不捏鼻子,信口胡言。

    若是果然準到縣裡,官司赢與不赢,也還好看,這對人對衆把一張刁呈貼示照壁,豈不羞死人?又羞又惱,垂了頭,騎了一個騾子,心裡碌碌動算計:“私下打又不可,當官呈又不行,五兩銀,兩匹紗羅,扯脫了不可複得,怎生是處?”愈思愈惱,隻覺得喉嚨裡面就如被那草葉來往擦得澀疼。

    待了一會,咳嗽了幾聲,砉的吐了幾碗鮮血,從騾子上一個頭暈,倒載蔥跌在地上,昏迷不省人事。

     牽騾子的小厮守在旁邊瞪眼,虧了撞見便人家去,傳信到家,他的兒子正拿了幾百錢在廟門口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