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知海州收降及時雨破杭城計出智多星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宋江帶領黨羽數千人,徑趨海濱,适有商舶數十艘,停泊岸邊,被江黨一聲吆喝,跳至船上,船中人多已沒命,有被殺的,有自溺的,隻水手等不遭殺害,仍叫他照常行駛,惟須聽宋江指揮,不得有違。
一艘被擄,各艘都逃避不及,一古腦兒被他劫住。
他遂命水手鼓棹南行,将至海州附近,忽有水上巡卒,各駕小舟,舣集左右,将有盤查大船的意思。
宋江瞧着,恐被露出破綻,不如先行動手,遂一聲号令,驅逐巡船。
巡船慌忙逃開,并作一路,向海濱奔回。
宋江率黨前進,将至海旁,見四面蘆葦叢集,飄飒有聲,智多星吳用忙語宋江道:“對面恐防有伏,不應前進。
”宋江聞言,亟命退回。
舟行未幾,果見蘆葦叢中,突出兵船多艘,前來截擊,那巡船亦分作兩翼,圍裹攏來。
江麾衆抵禦,且戰且退,不防敵舟裡面,搬出許多種火物,對着宋江手下各船,陸續抛來,霎時間,各船火起,烈焰沖霄,宋江連聲叫苦,也是無益;還是吳用有些主意,指揮黨羽,一面撲火,一面射箭,沖開一條血路,向大海中奔去。
《水浒傳》中,嘗寫吳用計謀,所以本書亦特别叙明。
此外各船,倉猝中不及施救,船中各盜目,或泅水逃逸,或恃勇殺出,剩着一大半,被官軍捉住。
宋江航海逃生,約行數十裡,見後面已無官軍,方敢就海島下面,暫行停泊。
後來三阮、二童、二張等,陸續尋至,還有武松、柴進一班人物,領着幾隻七洞八穿的殘船,狼狽來會,大家統垂頭喪氣,不發一言。
宋江檢點黨羽,損失多人,不禁嚎啕大哭。
吳用在旁勸道:“大哥哭也無益,現在兄弟們多被捉去,須趕緊設法,保他性命為要。
”宋江才停住了哭,含淚答道:“偌大海州城,能有多少精兵猛将,兇橫至此。
我當通知盧兄弟,叫他傾寨前來,與他決一死戰。
”吳用道:“不可不可。
大哥曾見過官軍旗幟,有一鬥大的張字否?”宋江道:“張字恰有,究系誰人?有這麼厲害!”吳用道:“怕不是張叔夜麼?”宋江道:“張叔夜有甚麼材幹?”吳用道:“他字嵇仲,素善用兵,前為蘭州參軍,規畫形勢,計拒羌人,西陲一帶,賴以無恐。
兄弟曾聞他調任東南,莫非海州長官,便屬此人!”叔夜系宋季忠臣,不得不表明履曆,但借吳用口中叙出,又是一種筆法。
說至此,有阮小二上前說道:“确是這個張叔夜。
”吳用道:“既系老張在此,我等恐難與戰,不若就此歸撫罷!”宋江道:“難道去投降不成?”吳用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且可保全兄弟們性命,請大哥不必再疑!”宋江徐答道:“果行此策,亦須有人通使。
”吳用道:“兄弟願往。
”宋江遲疑不答。
吳用道:“兄長盡管放心,待弟前去,包管成功。
”言已,便另撥一船,向海州去訖。
宋江待了半日,未見吳用回來,心中忐忑不定,轉眼間,夕陽已下,天色将昏,乃自登船頭,向西遙望。
煙波一抹,掩映殘霞,隐隐有一舟東來,想是去船已歸,心下稍慰。
至來舟駛近,果見船中坐着吳用,當下呼聲與語,吳用亦應聲而起。
少頃,兩船相并,由吳用踱過了船,與宋江叙談。
宋江問及情形,吳用道:“還是恭喜,兄弟們都羁住囚中,明日就要押往汴京,虧得今日先去請降。
張知州已一概允諾,并教我等助征方臘,圖個進階,弟已鬥膽與約,明晨偕兄長往會便了。
”複從吳用口中,叙出請降情形,可省許多的波折。
宋江淡淡的答道:“事已至此,也隻好這般做去。
”言為心聲,可見宋江本意,未願招安。
随即與同黨說明大略。
同黨也不加可否,但說了“惟命是從”四字。
是夕無話,翌日辰刻,宋江率同吳用,并手下頭目數名,乘船至海州。
海州雖在海濱,城卻距海數裡,宋江舍舟登陸,徒步入城,到了州署,吳用首先通報,當有兵役傳入,梆聲一響,軍吏統登堂站立。
那儀表堂堂的張知州,由屏後出來,徐步登堂,即命兵役,傳召宋江。
宋江與吳用等,聯步趨入,江向上一瞧,望見這位張知州儀容,不覺心折,便在案前跪禀道:“淮南小民宋江谒見。
”叔夜正色道:“你就是宋江麼?今日來降,是否誠心?不妨與本知州明言。
如或未肯投誠,本知州也不加強迫,由你去招集徒衆,來與本知州決一雌雄。
”儒将風流。
宋江聞言,越覺愧服,遂叩首道:“宋江情願投效,誓不再抗朝廷。
”叔夜道:“果願投誠,不愧壯士。
且起來,聽我說明!”宋江、吳用等,申謝起立,叔夜乃溫顔與語道:“你等皆大宋子民,應知朝廷恩德,日前不服吏命,想亦有激使然。
但背叛官吏,不啻背叛朝廷,就使有貪官污吏,逞虐一時,終屬難逃國法,你等何勿少忍須臾,免為大逆呢!古人有言:‘既往不咎’,你等前日為非,今日知悔,本知州何忍追究!現當替你等保奏朝廷,令你等往讨方臘,成功以後,不但可贖前愆,且好算得忠臣義士,生得蒙賞,死亦流芳,豈不是名利兩全嗎?”大義名言,令人感佩。
宋江等聽這議論,都覺天良發現,感激涕零。
叔夜又将俘虜釋出,申誡數言,均叩頭泣謝。
随由宋江遵依命令,願仍回梁山泊,調集黨徒,同往江南,投效軍前
一艘被擄,各艘都逃避不及,一古腦兒被他劫住。
他遂命水手鼓棹南行,将至海州附近,忽有水上巡卒,各駕小舟,舣集左右,将有盤查大船的意思。
宋江瞧着,恐被露出破綻,不如先行動手,遂一聲号令,驅逐巡船。
巡船慌忙逃開,并作一路,向海濱奔回。
宋江率黨前進,将至海旁,見四面蘆葦叢集,飄飒有聲,智多星吳用忙語宋江道:“對面恐防有伏,不應前進。
”宋江聞言,亟命退回。
舟行未幾,果見蘆葦叢中,突出兵船多艘,前來截擊,那巡船亦分作兩翼,圍裹攏來。
江麾衆抵禦,且戰且退,不防敵舟裡面,搬出許多種火物,對着宋江手下各船,陸續抛來,霎時間,各船火起,烈焰沖霄,宋江連聲叫苦,也是無益;還是吳用有些主意,指揮黨羽,一面撲火,一面射箭,沖開一條血路,向大海中奔去。
《水浒傳》中,嘗寫吳用計謀,所以本書亦特别叙明。
此外各船,倉猝中不及施救,船中各盜目,或泅水逃逸,或恃勇殺出,剩着一大半,被官軍捉住。
宋江航海逃生,約行數十裡,見後面已無官軍,方敢就海島下面,暫行停泊。
後來三阮、二童、二張等,陸續尋至,還有武松、柴進一班人物,領着幾隻七洞八穿的殘船,狼狽來會,大家統垂頭喪氣,不發一言。
宋江檢點黨羽,損失多人,不禁嚎啕大哭。
吳用在旁勸道:“大哥哭也無益,現在兄弟們多被捉去,須趕緊設法,保他性命為要。
”宋江才停住了哭,含淚答道:“偌大海州城,能有多少精兵猛将,兇橫至此。
我當通知盧兄弟,叫他傾寨前來,與他決一死戰。
”吳用道:“不可不可。
大哥曾見過官軍旗幟,有一鬥大的張字否?”宋江道:“張字恰有,究系誰人?有這麼厲害!”吳用道:“怕不是張叔夜麼?”宋江道:“張叔夜有甚麼材幹?”吳用道:“他字嵇仲,素善用兵,前為蘭州參軍,規畫形勢,計拒羌人,西陲一帶,賴以無恐。
兄弟曾聞他調任東南,莫非海州長官,便屬此人!”叔夜系宋季忠臣,不得不表明履曆,但借吳用口中叙出,又是一種筆法。
說至此,有阮小二上前說道:“确是這個張叔夜。
”吳用道:“既系老張在此,我等恐難與戰,不若就此歸撫罷!”宋江道:“難道去投降不成?”吳用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且可保全兄弟們性命,請大哥不必再疑!”宋江徐答道:“果行此策,亦須有人通使。
”吳用道:“兄弟願往。
”宋江遲疑不答。
吳用道:“兄長盡管放心,待弟前去,包管成功。
”言已,便另撥一船,向海州去訖。
宋江待了半日,未見吳用回來,心中忐忑不定,轉眼間,夕陽已下,天色将昏,乃自登船頭,向西遙望。
煙波一抹,掩映殘霞,隐隐有一舟東來,想是去船已歸,心下稍慰。
至來舟駛近,果見船中坐着吳用,當下呼聲與語,吳用亦應聲而起。
少頃,兩船相并,由吳用踱過了船,與宋江叙談。
宋江問及情形,吳用道:“還是恭喜,兄弟們都羁住囚中,明日就要押往汴京,虧得今日先去請降。
張知州已一概允諾,并教我等助征方臘,圖個進階,弟已鬥膽與約,明晨偕兄長往會便了。
”複從吳用口中,叙出請降情形,可省許多的波折。
宋江淡淡的答道:“事已至此,也隻好這般做去。
”言為心聲,可見宋江本意,未願招安。
随即與同黨說明大略。
同黨也不加可否,但說了“惟命是從”四字。
是夕無話,翌日辰刻,宋江率同吳用,并手下頭目數名,乘船至海州。
海州雖在海濱,城卻距海數裡,宋江舍舟登陸,徒步入城,到了州署,吳用首先通報,當有兵役傳入,梆聲一響,軍吏統登堂站立。
那儀表堂堂的張知州,由屏後出來,徐步登堂,即命兵役,傳召宋江。
宋江與吳用等,聯步趨入,江向上一瞧,望見這位張知州儀容,不覺心折,便在案前跪禀道:“淮南小民宋江谒見。
”叔夜正色道:“你就是宋江麼?今日來降,是否誠心?不妨與本知州明言。
如或未肯投誠,本知州也不加強迫,由你去招集徒衆,來與本知州決一雌雄。
”儒将風流。
宋江聞言,越覺愧服,遂叩首道:“宋江情願投效,誓不再抗朝廷。
”叔夜道:“果願投誠,不愧壯士。
且起來,聽我說明!”宋江、吳用等,申謝起立,叔夜乃溫顔與語道:“你等皆大宋子民,應知朝廷恩德,日前不服吏命,想亦有激使然。
但背叛官吏,不啻背叛朝廷,就使有貪官污吏,逞虐一時,終屬難逃國法,你等何勿少忍須臾,免為大逆呢!古人有言:‘既往不咎’,你等前日為非,今日知悔,本知州何忍追究!現當替你等保奏朝廷,令你等往讨方臘,成功以後,不但可贖前愆,且好算得忠臣義士,生得蒙賞,死亦流芳,豈不是名利兩全嗎?”大義名言,令人感佩。
宋江等聽這議論,都覺天良發現,感激涕零。
叔夜又将俘虜釋出,申誡數言,均叩頭泣謝。
随由宋江遵依命令,願仍回梁山泊,調集黨徒,同往江南,投效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