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關燈
小
中
大
緣故的,也有随出庵外看三位高僧的,都不明白,祖師也不言不答。
卻說道副三位出了庵門,往邊海荒沙直走,頭也不回。
三人正走人煙絕迹之處,滿目荒沙。
道副便向尼總持說道:“師尊于慧照中見鄰村人民罹于患難,二師弟知否?”尼師道:“我見師兄領師旨,即稽首辭行,料有向方,又何勞疑猜?師尊目視兩庑尊者,說當借神力,我故稽首阿羅前辭前。
”乃問育師。
育師說:“我亦二師兄之意,但思世尊萬法教主救苦救難,到處顯靈,故稽首辭出庵門。
祖師既向師兄說,必料師兄亦得慧照。
又說我等三人去救,何必詢問?隻是我二人尚未深明鄰村何所,村人何難。
師兄諒知覺而來也。
”道副大師道:“我聽師尊之言,鄰村料不出東西南北,何敢多問,以逆師尊不言之教?” 三個正說間,隻見那沙岸上一個老僧盤膝坐地,手持數珠,口念經咒。
三人上前稽首,那老僧隻手還答。
副師乃問道:“這荒沙何處?前去有村落人家麼?”老僧不言,半晌,隻等口中經咒念完,乃看着三人問道:“何處行僧,到此不知路頭,還要問人?民間可有個不知止處,便妄自走來?作速回去。
前村隻因善惡人心雜處,惹了一個精怪,惡的應當受他害也罷了,隻是善門之家,畏怕驚惶,卻也不安。
你三位要化齋,卻也無齋。
便有齋,卻也難吃。
不如回去,有座海潮庵可住往來僧道。
那村居人頗多,還有緣化。
”道副道:“我等是奉師命前來救人患難的,豈有回去之理?”老僧道:“精怪厲害,有甚要緊?便違了師父之命何妨?”副師聽了也不問了,直向前走。
老僧忙叫轉來說道:“出家人,性子何急?”副師道:“天地間君父之命不可違,就是師命又豈可逆?比如,君命之蹈湯,父命之赴火,随行猶怕遲,尚敢退回?我等師命,便是精怪厲害,料不比湯火的厲害。
”正說間,隻見遠遠一個童子手持一杯茶來,說是近村人家送與打坐老僧吃的。
老僧接茶在手,便遞與副師說:“三位遠來,合當受此。
”副師辭謝道:“食必讓長,我等安敢當其賜?”老僧笑道:“三位好心,隻是你既奉師意救人患難,此去前沙尚遠,這精怪降伏卻也不難。
我有一瓶在此,即把此茶注于其中,蕩邪驅魅,不說甘露,可持而去。
”副師方接在手,老僧把手一指,道:“那不是精怪來了?”三人回頭,老僧與童子忽然不見。
副師接過茶瓶,乃想起祖師之言,借尊者神力,乃望空拜禮。
向尼、育二師說道:“此九位阿羅顯聖,雖然試我等道心,亦系慈悲民衆。
但不知此茶瓶作何用處。
”按下三位高僧望前路行走。
且說這海沙村落,地名鐵鈎灣。
村有百裡,居人稠密。
家家捕魚蝦,食海獸,離海荒沙還出那獐、狐、鹿、免,人恣獵射網罟,卻也好狡異常,取盡生靈,堕成惡孽。
卻也有十中二三善心男婦持齋的不去取,吃葷的家無取具。
隻說這射獵網罟之家,百樣奸巧,傷生害命,殺氣太重。
不但人遭苦極必報,就是飛禽走獸、魚蝦蝼蟻,傷害太急了,他也思想報仇。
他一物微蠢,豈能報仇?冥冥之中卻有神靈發慈悲之念,存好生之仁,痛恨那傷害生靈之輩,每每降災與禍。
可憐這村人,隻知非血食不美,非射獵網罟無以資生,恣意妄為,恨不得竭澤而漁,空林而弋。
他哪裡知道,殺一生命,便生一仇怼。
古語說得好,“人無傷虎心,虎無殺人意。
”鵲歇牛背,不歇人肩,知人有捉他心,害他計。
蚊蟲見人手指即飛,蝼蟻遇雨得浮草而渡,他豈無心,不貪生活?何苦人心不知慈憫,百計害它,以恣口腹!隻因這村人作此惡孽,就生出一個精怪。
這精怪卻出世不在深林大谷,乃生在水中,卻是一個大蝦精。
他一微蝦,筋力又瘦,如何成精?隻為取他子子孫孫,食者太多,他積怒成仇,積仇思報,便成了一個精怪。
一日在海中,與衆蝦計議,說道:“這村人太惡,百計來捉我等。
恨我無鵑鵬之翅,蛟龍之靈,以快雄心。
聞知這村人,荒沙處捕獐、捉鹿,看那獐、狐、鹿、兔中可有恨這村人的,或是結個伴兒,或是請教個法兒,把這村人弄得他個七颠八倒,也不饒他。
”衆蝦道:“我等正在此懷恨他捉了去,咀嚼甚苦。
”蝦精道:“我隻見他網兒撒去,叫作一網打盡,大
卻說道副三位出了庵門,往邊海荒沙直走,頭也不回。
三人正走人煙絕迹之處,滿目荒沙。
道副便向尼總持說道:“師尊于慧照中見鄰村人民罹于患難,二師弟知否?”尼師道:“我見師兄領師旨,即稽首辭行,料有向方,又何勞疑猜?師尊目視兩庑尊者,說當借神力,我故稽首阿羅前辭前。
”乃問育師。
育師說:“我亦二師兄之意,但思世尊萬法教主救苦救難,到處顯靈,故稽首辭出庵門。
祖師既向師兄說,必料師兄亦得慧照。
又說我等三人去救,何必詢問?隻是我二人尚未深明鄰村何所,村人何難。
師兄諒知覺而來也。
”道副大師道:“我聽師尊之言,鄰村料不出東西南北,何敢多問,以逆師尊不言之教?” 三個正說間,隻見那沙岸上一個老僧盤膝坐地,手持數珠,口念經咒。
三人上前稽首,那老僧隻手還答。
副師乃問道:“這荒沙何處?前去有村落人家麼?”老僧不言,半晌,隻等口中經咒念完,乃看着三人問道:“何處行僧,到此不知路頭,還要問人?民間可有個不知止處,便妄自走來?作速回去。
前村隻因善惡人心雜處,惹了一個精怪,惡的應當受他害也罷了,隻是善門之家,畏怕驚惶,卻也不安。
你三位要化齋,卻也無齋。
便有齋,卻也難吃。
不如回去,有座海潮庵可住往來僧道。
那村居人頗多,還有緣化。
”道副道:“我等是奉師命前來救人患難的,豈有回去之理?”老僧道:“精怪厲害,有甚要緊?便違了師父之命何妨?”副師聽了也不問了,直向前走。
老僧忙叫轉來說道:“出家人,性子何急?”副師道:“天地間君父之命不可違,就是師命又豈可逆?比如,君命之蹈湯,父命之赴火,随行猶怕遲,尚敢退回?我等師命,便是精怪厲害,料不比湯火的厲害。
”正說間,隻見遠遠一個童子手持一杯茶來,說是近村人家送與打坐老僧吃的。
老僧接茶在手,便遞與副師說:“三位遠來,合當受此。
”副師辭謝道:“食必讓長,我等安敢當其賜?”老僧笑道:“三位好心,隻是你既奉師意救人患難,此去前沙尚遠,這精怪降伏卻也不難。
我有一瓶在此,即把此茶注于其中,蕩邪驅魅,不說甘露,可持而去。
”副師方接在手,老僧把手一指,道:“那不是精怪來了?”三人回頭,老僧與童子忽然不見。
副師接過茶瓶,乃想起祖師之言,借尊者神力,乃望空拜禮。
向尼、育二師說道:“此九位阿羅顯聖,雖然試我等道心,亦系慈悲民衆。
但不知此茶瓶作何用處。
”按下三位高僧望前路行走。
且說這海沙村落,地名鐵鈎灣。
村有百裡,居人稠密。
家家捕魚蝦,食海獸,離海荒沙還出那獐、狐、鹿、免,人恣獵射網罟,卻也好狡異常,取盡生靈,堕成惡孽。
卻也有十中二三善心男婦持齋的不去取,吃葷的家無取具。
隻說這射獵網罟之家,百樣奸巧,傷生害命,殺氣太重。
不但人遭苦極必報,就是飛禽走獸、魚蝦蝼蟻,傷害太急了,他也思想報仇。
他一物微蠢,豈能報仇?冥冥之中卻有神靈發慈悲之念,存好生之仁,痛恨那傷害生靈之輩,每每降災與禍。
可憐這村人,隻知非血食不美,非射獵網罟無以資生,恣意妄為,恨不得竭澤而漁,空林而弋。
他哪裡知道,殺一生命,便生一仇怼。
古語說得好,“人無傷虎心,虎無殺人意。
”鵲歇牛背,不歇人肩,知人有捉他心,害他計。
蚊蟲見人手指即飛,蝼蟻遇雨得浮草而渡,他豈無心,不貪生活?何苦人心不知慈憫,百計害它,以恣口腹!隻因這村人作此惡孽,就生出一個精怪。
這精怪卻出世不在深林大谷,乃生在水中,卻是一個大蝦精。
他一微蝦,筋力又瘦,如何成精?隻為取他子子孫孫,食者太多,他積怒成仇,積仇思報,便成了一個精怪。
一日在海中,與衆蝦計議,說道:“這村人太惡,百計來捉我等。
恨我無鵑鵬之翅,蛟龍之靈,以快雄心。
聞知這村人,荒沙處捕獐、捉鹿,看那獐、狐、鹿、兔中可有恨這村人的,或是結個伴兒,或是請教個法兒,把這村人弄得他個七颠八倒,也不饒他。
”衆蝦道:“我等正在此懷恨他捉了去,咀嚼甚苦。
”蝦精道:“我隻見他網兒撒去,叫作一網打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