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

關燈
:“俗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近庵的老兒,便就有些道理的言語。

    ”乃答道:“我僧、道二人,乃是從海潮庵而來,得聞了高僧經典,悟了些方便玄機,在路講解,不覺喜形于色。

    ”老叟道:“有理,有理。

    既是悟了些方便真機,卻是那等方便?”僧人道:“方便之門甚多,怎麼一言說得盡。

    ”老叟道:“比如一個好好人家,被幾個妖魔精怪吵鬧,你僧道家可有甚麼方便麼?”道士笑道:“拿妖捉怪,正是我道士生意上門,如何方便不得。

    ”僧人道:“莫要說他道門,便是我僧家也能方便。

    ”老叟道:“正是我方才要往海潮庵問法主,道路卻遠,又恐僧家驅捉不得邪妖。

    既是師父說也會方便,乞請到舍方便一二,自當供獻好齋。

    ” 兩個乃同着老叟一路行來,問道:“老叟,你家中有甚妖魔精怪?”老叟道:“不瞞二位師父說,老拙家頗充裕,生了四個兒子。

    想世間隻有做個本份道路,方能盡得一個男子漢的事業,所以把四子因材教訓:大子才能出衆,便叫他為士;次子蠢然力強,便叫他力農;三子卻也智巧,便叫他學藝為工;四子才幹可任經營,便叫他為商。

    大家各執一業,倒也各有所得,料可成家,不負了老拙這一番教訓。

    誰知他四個忽然都變了,怠惰本業,相争相競。

    大子荒廢了學業,要奪農工;次子懶惰耕耘,乃經商賈買賣;三子不習手藝輕便,反去力農;四子不務經營,遊閑浪蕩。

    因此跷蹊事出:瓶罐也成妖,桌凳也作怪,青天白日見邪見鬼,孩子也不得安。

    師父,你道是何說?”道土說:“老叟,你家莫不是有甚歪邪婦女引惹妖魔?”僧人道:“恐是老叟傷了些陰德,叫做】主家不正,招出怪事【。

    ”老叟笑道:“老拙家無婦子淫邪,我亦沒有過惡。

    且請二位師父到我家,看是何怪甚妖。

    ”道士說:“有理,有理。

    ”兩個走了數裡,到一所莊戶人家,房屋卻也深大,老叟便指道:“這便是老拙寒家。

    ”道士擡頭一看,隻見那:房屋層層深邃,圍牆處處多高。

     人丁出入不少,馬牛卻也成槽。

     兩個走到門前,老叟躬身延入。

    到了堂上,老叟便問僧人何号,僧原無名姓,忙忙答道:“海庵。

    ”又問道士,也忙答應道:“潮庵。

    ”老叟道:“二位師父既從海潮庵聽講而來,怎麼法号就在庵上起?卻是到庵後起得,還是在前起得?”僧人道:“我二人原不是此号,乃是到庵後改的。

    ”正說間,隻見屋内一個大石頭打将出來,就如人聲說道:“你兩個隻該說是号山君,或是号金錢,如何詐冒姓名?”僧人、道士吃了一驚,向老叟說:“想是内眷在内,不容我兩個僧道上門。

    ”老叟低聲近前說:“這便是妖魔,打石說話。

    ”道士聽了,問道:“這屋内何處?”老叟道:“這屋内就是大子的書室。

    ”道士說:“太令郎可在内麼?”老叟道:“今早避出外去了。

    ”道士道:“今且叫令郎不必入室,待小道住下。

    ”正說,又一塊石打出來說道:“你便住下待怎的?”僧人說:“連小僧也住在此室罷。

    ”又一塊石打出道:“可怕你一庵的和尚都來住?”僧人、道士聽了,便要入屋内。

    老叟隻是害怕,道:“且吃齋飯。

    ”道士哪裡等得,乃向身邊拔出一口劍來,僧人也抖一抖身體,執出一根禅杖,走入堂後。

    時天已黃昏,隻見那空書室内,跳出兩個妖魔來,生得卻也醜惡。

    但見那妖魔:一個發似朱砂,一個臉如藍靛。

    一個眼似燈籠,一個耳如蒲扇。

    一個手像釘钯,一個口噴火焰。

    一個拿着根槍,一個執着把劍。

    一個咬着牙關,一個變了皮面。

    一個道冤自有頭,一個道債各有欠。

     道士大喝一聲道:“你兩個是何物作怪,甚事為妖?”隻見一個怪說:“道士,你隻曉得與人家做醮,要齋吃,要經錢。

    若是隻這兩樁,卻是你本等,也不招邪作怪;若是奪同輩的門徒,争夥中的施主,賺人家齋食,争醮錢的多少,便自家作怪為妖,又何必問我?你那和尚,到施主家念經,也是這般一等。

    你們自家作怪,我不過趁空隙兒,幫助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