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中

關燈
豈有不破之賊巢乃一味觀望不進以為持重及至無可如何始一往奮攻徒緻損傷多衆則鎮臣等庸鄙無謀事定後督臣必有措處但以大帥經臨相持三月之久合漢土官兵數至六千以外攻一彈丸邨寨不能計日成功目下即至蕩平業巳曠廢時日損傷兵卒也所有鄧橫寨軍務情形理合奏 聞謹 奏 令汝親往亦未必能計日蕩平或恐尚清之不若也閑坐評論原屬甚易觀汝此奏情形軍需糧務必有料理不妥以及遲誤之處 同日又 奏為恭繳 朱批奏摺事本年十一月初一日接讀邸鈔欽奉上谕将【臣】侄原任山東濟南府知府金允彜被參一案命侍郎【臣】劉於義牧可登會同山東廵撫【臣】嶽濬秉公據實審明定拟旋於初四日接到【臣】八月十八日奏摺奉 朱批知道了候另有谕旨欽此竊思【臣】侄被參八款列 狀多端伏蒙我 皇上至公至明不偏不倚 特差大臣審定其案情之虛實自難逃 皇上睿鑒然在【臣】此時跪捧 谕旨實巳感頌 聖恩涕泗交頤不能形於言語所有【微臣】感激私衷敬 因恭繳 朱批奏摺一并奏 聞謹 奏 此事恐緻累及於汝亦未可定何謝之有 雍正九年三月二十八日廣西廵撫【臣】金鉷謹 奏為恭陳愚悃懇請 陛見事竊【臣】於雍正五年九月内引 見之後抵粵以來業經三載有餘犬馬戀 主之心時形寤寐本拟於雍正八年秋冬之際繕摺懇 請 陛見不意鄧橫蠻賊拒捕緻動官兵出剿不敢遽行奏陳今查行間事宜該寨被圍巳久計窮勢蹙蕩平之期諒必在即其古州軍務業經大為懲創現在各寨俱巳陸續投順俟布置妥協之後即可班師回粵至所需用兵糧【臣】等從長計議現今造就船隻運送古州往返甚便可以無誤伏懇 皇上天恩允【臣】 陛見俾【臣】得以仰觐 天顔恭請 聖訓庶數載依戀下情藉以稍抒萬一為此繕摺奏請伏乞 聖恩批示謹 奏 觀汝心行甚不似從前謹慤總之私念一萌舉凡聰明見解悉生障礙況原系中才自不能不随境遷移於金允彞之陳明則汝之心迹畢露矣於張體義之參劾則汝之愚私彰着矣着意開采操守可知矣諱盜縱奸隐飾可見矣汝等督撫每至自覺不妥自信不及率皆有陛見一請朕實覽之厭矣嗣後若再不痛自改悔懇求陛見得乎慎為之 同日又 奏為恭繳 朱批奏摺事竊【臣】齎摺家人回粵捧到雍正八年十一 月十五日【臣】恭進 奏摺荷蒙 皇上朱批訓谕竝大學士公馬爾賽等宣傳 聖訓寄字申饬【臣】跪讀之下不覺手足戰兢伏地不能起立反複内訟慙懼悔恨直無一隙可以自容至摺奏按察使張體義一節原因該司自陞任以來性情忽爾躁妄是以據實奏 聞乃竟不思【臣】於該司本有不能敎導屬員之咎又複 詞語支離煩渎 聖聽再四查看原摺愧汗交流【臣】更無一辭可以自解 謹遵 旨敬将 聖谕及【臣】摺奏情由知會督臣鄂爾泰前去茲接到督臣回字深以不識大體切責【臣】躬【臣】惟有敬遵 聖谕随時勉力逐事警心庶有以稍贖前愆之萬一所 有奉到 朱批奏摺理合恭繳謹 奏 愧汗交流亦複何益返躬自省改悔自新為上 雍正九年七月初六日廣西廵撫【臣】金鉷謹 奏為恭謝 天恩事本年七月初三日準到吏部咨欽奉 上谕将【臣】前 題酌遴現任敎職等事紅本擲還到【臣】跪讀之下惶悚交并惘然莫知所措竊【臣】智慮粗疎識見短淺妄拟於敎職之中遴選民社之寄彼時卑陋愚衷自謂可示鼓勵而不知訓士理民之大法封疆學政之專司一為悉心推究則其悖理之處甚難枚舉今經 皇上聖明指出【臣】始知 奏陳之妄事涉沽譽追悔無從荷蒙 高厚隆恩不即加【臣】罪譴愧恨之餘倍深感頌惟有益加刻責以冀力圖補過於将來耳所有微【臣】感激私衷理合繕摺奏 聞謹 奏 但恒於此等處倍深感頌則朕不為誤用汝矣 同日又 奏為奏 聞事竊廣西通省年成查四月間麥秋登場在處豐稔目今早禾巳割高下悉皆豐收容俟晚禾續登之 奏再本年五月二十九日慶雲現於南甯府業據該地方官詳報 題明在案茲又據左江道轉據南甯府隆安縣暨土忠州詳報竝繪圖前來俱於本年五月二十九日自卯至巳仰見日麗東升慶雲環遶缤紛五色輝映三時中複結為異彩宛然山字一時居民以及猺獞莫不歡呼稱慶跪祝 皇上萬夀無疆【臣】查隆安在南甯之西北忠州在南甯之西南相距各三百裡而遙同時呈億萬年之瑞遠迩鹹瞻具見 恩光普被苖蠻共仰益知 聖澤無私緣其報到之時巳在 題達之後是以不及一并上 聞理合繕摺具奏統祈 皇上睿鑒謹 奏 莫非金鉷之公忠所感召也與朕何涉實觀之厭矣 同日又 奏為恭繳 朱批奏摺事竊【臣】前奏恭請 陛見摺内欽奉 皇上朱批訓饬痛切諄詳仰見 皇上天心不即置【臣】於不屑敎誨之列再三跪頌感激難名【臣】之愚見竊以職任封疆巳逾三載理應懇 恩陛見仰觐 天顔适値【臣】志慮昏蒙之時誠如 奏【臣】侄金允彜被參婪贓一案業經 欽差大臣劉於義等審明 奏陳按察使張體義之事現在奉 旨交與督臣鄂爾泰審理俟督臣審定之後所有【臣】與 該司意見之公私悉惟 皇上睿斷而該司揑揭【臣】以每每諱盜之名【臣】固不能 恩陞授粵撫三載於茲凡各屬詳報刦盜前來無不嚴饬查拏務在必獲苟有實心緝盜之員無不加意奬賞以示鼓勵計此三載之中合前撫臣任内盜案及【臣】任内盜案經【臣】歸結者共拏獲強刦盜犯巳六百二十餘名故在今日雖不敢謂盜賊全無而較之從前直不啻十減七八目今商賈行舟随地皆可以泊宿是盜風之戢必在乎加緊擒拏豈反在乎有意諱縱而該司因伊巳有妄揭之愆見臣 題明遂益誣【臣】以諱盜伏惟 皇上聖明如【臣】果有治盜疎懈之處但求密 俞旨當即允【臣】所懇自開采以來官辦商辦各礦合省 貧民沾被 聖澤者殆不可以數計【臣】於各處礦務但有推廣皇仁嚴絶弊窦竝未嘗存一觊觎苟且之念若或有意 徇私忍心欺罔默有 綸音痛自刻責改悔六字日誦數十百遍不敢一事自寛不敢一時有間務盡血誠至於沒齒庶稍有以 朱批奏摺理合一并恭繳謹 奏 覽 雍正九年十月初十日廣西廵撫【臣】金鉷謹 奏為恭繳 朱批奏摺事竊【臣】進摺家人回粵捧到【臣】七月初六日 繕進 奏摺蒙 皇上朱批訓示【臣】跪讀之下身心惶悚無地自容伏念【臣】以愚昧之質膺斯重任省躬思過實滋恐懼屢荷 皇上矜全寛宥複随時随事 訓誡警惕【臣】感激 聖恩之高厚欽凜 天語之提撕惟有益加改勉務竭實行畢盡血誠以冀 仰報 天恩於萬一耳所有 朱批原摺理合一并恭繳謹 奏 亦何必更有所改勉但能如初被擢用時存心立志不變不渝則期望於汝之念足矣 同日又 奏為奏 聞陡河工程情形事竊照興安陡河欽奉 谕旨交【臣】查議經【臣】将一切應行修理開鑿之處查明 确估具 題接準部覆随動支錢糧委員監修現今興安陡河至全州一帶工程業巳告竣其臨桂之鲢魚等陡及雒容驿路亦可即日完工容【臣】覆加驗看并确核用過工料銀兩統於歲内具 題造冊送部核銷再查興安陡河自海陽發源流於縣城北三裡之分水塘南北分注北流者為湘江達於三楚南流者為灘江達於兩粵舟楫之利甚廣灌溉之功甚钜宋經略使範成大建海陽寺於北陡之沙洲請封海陽之神為靈應侯每歲九月九日縣官支正項錢糧緻祭後因洲被水沖寺宇遂廢基址猶存每逢祭日設位河幹似於妥神之道未洽【臣】仰體 皇上懷柔百神報功崇祀之至意并據輿情巳同督臣饬議建複廟宇估計興工在公項銀兩内動支建造歲内亦可告成【臣】伏思雍正七年五月内準到部文奉 旨查修陡河即於是年七月内恭値廣東運送萬年吉地楠木經由興安之日河水尚淺是夜大雨陡河盈滿不費人力【臣】以實有神助曾繕摺奏 聞嗣後每逢楠木到境無不晴雨應時連樯飛渡刻無 停滞兩岸童叟鹹稱奇異伏思我 皇上誠格 蒼穹百靈協應雖視此極為平常而河神連年效順【臣】不 敢不上達 天聽【臣】愚拟於神祠告成之日恭疏仰懇 天恩敕賜匾額以彰 神功合先奏 聞謹 奏 神祠告成之時應懸挂匾額處及或應加封号一并具疏題請可也 同日又 奏為奏 聞事竊照粵西金銀銅鉛等礦厰自雍正七年開采起至雍正八年年底止所有動支工本及采獲抽收各數目【臣】已具疏 題明咨部在案内金山出産原自無多工力猛鋭搜采無餘業經封閉其采獲共金三千一百四十餘兩換銀二萬五千二百一十餘兩除還工本外計赢餘銀一萬四千六百五十餘兩及銅厰辦獲課餘銅筋除工本各費外約餘息銀五千四百七十兩零又各厰抽收課銀并鉛錫雄黃朱砂等巳未變價共計銀七千九百四十餘兩俱現貯藩庫外今【臣】複查本年春夏秋三季銅厰官辦及收課餘銅共獲銅十萬三千餘筋除抵還工本外約餘息銀五千七百餘兩又銀鉛各厰共抽課銀六千五百餘兩課鉛十萬餘筋除遵 旨賞給通省兵丁陸續支領演習外餘剩鉛筋統俟年底同各厰收除實在各數核算明确於壬子年造報奏銷之時分晰具 題所有雍正九年春夏秋三季收獲各礦厰銅筋銀鉛各數目謹先繕摺奏 聞謹 奏 凡此礦厰事務内如有應得羨餘何妨奏明取用朕自當俞允若私行染指涉於欺隐不但為屬員之所挾制日後必有悖出之累於此須要見透志之 朱批谕旨卷二百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