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計遭誅 尚美人更衣侍寝
關燈
小
中
大
開封,徽王宗祀,從此中絕了。
載埨既死,世宗益寵信梁高輔。
高輔為帝合藥,格外忠勤,且選女八歲至十四歲的凡三百人,入宮豢養,待他天癸一至,即取作藥水,合入藥中。
由高輔取一美名,叫作先天丹鉛。
嗣又選入十歲左右的女子,共一百六十人,大約也是前次的命意。
這四五百童女,閑居無事,或充醮壇役使,或司西内供奉。
内中有個姓尚的女子,年僅十三,秀外慧中,選值西内,一夕黃昏,世宗坐誦經偈,運手擊磬,忽覺困倦起來,打了一個磕睡,把擊磬的槌,誤敲他處,諸侍女統低頭站着,不及瞧見,就使瞧着了他,也不敢發聲。
獨尚女失聲大笑,這一笑驚動天顔,不禁張目四顧,眼光所射,正注到尚女面上,梨渦半暈,尚帶笑痕,本拟疾聲呵叱,偏被她一種憨态,映入眼波,不知不覺的消了怒氣,仍然回首看經。
可奈情魔一擾,心中竟忐忑不定,隻瞳神兒也不由自主,隻想去顧尚女。
尚女先帶笑靥,後帶怯容,嗣又俯首弄帶,越顯出一副嬌癡情狀。
燈光下看美人,愈形其美。
世宗越瞧越愛,越愛越憐,那時還有甚麼心思念經?竟信口叫她過來,一面令各侍女退出。
各侍女奉旨退班,多半為尚女捏一把汗,偏這世宗叫過尚女,略問她履曆數語,便擲去磬棰,順手牽住尚女,令坐膝上。
尚女不敢遽就,又不敢竟卻,誰意世宗竟攏她笑靥,硬與她親一個吻。
想是甘美異常,比天癸還要可口。
尚女急擺脫帝手,立起身來,世宗豈肯放過,複将她纖腕攜住,扯入内寝。
當下服了仙藥,霎時間熱氣滿腹,陽道勃興,看官!你想此時的尚女,還從哪裡逃避?隻好聽世宗脫衣解帶,同上陽台;但嫩蕊微苞,遽被搗破,這尚女如何禁當得起?既不敢啼,又不敢叫,沒奈何齧齒忍受。
此時恐笑不出來。
世宗亦格外愛憐,留些不盡的餘地,偏是藥性已發,欲罷不能,一時間狂蕩起來,尚女無法可施,隻得在枕畔哀求。
畢竟皇恩隆重,不為已甚,勉強停住雲雨,着衣下床,出令内侍宣召莊妃。
莊妃事在此處插入,銷納無痕。
莊妃姓王,從丹徒徙居金陵,由南都官吏選入,初未得寵,寂寞深宮,未免傷懷。
她卻幼慧能詩,吟成宮詞數律,借遣愁衷。
适被世宗聞知,因才憐色,遂召入禦寝,春宵一度,其樂融融,遂冊為莊妃。
嗣加封貴妃,主仁壽宮事。
先是方後崩後,應五十九回。
正宮虛位,世宗屬意莊妃,陶仲文窺知上意,暗向莊妃索賂,當為援助。
偏偏莊妃不與,仲文因此懷恨,遂上言帝命隻可特尊,不應他人敵體。
世宗本信重仲文,況連立三後,依然中絕,想是命數使然,不便強為,遂将立後事擱起不提。
惟寵愛莊妃,不讓中宮,此番宣召,實是令她瓜代的意思。
待至莊妃召至,尚女已起身别去,世宗也不遑與莊妃談論,便令她卸妝侍寝,續夢高唐。
莊妃年逾花信,正是婪尾春風,天子多情,佳人擅寵,恰似一對好鳳凰,演出兩度風流事,這且不必瑣述。
已不免瑣述了。
越兩宿,世宗複召幸尚女,尚女還是心驚,推了片時,無法違旨,隻好再去領賜。
不意此夕承歡,迥殊前夕,始尚不免驚惶,後竟覺得暢快,一宵歡愛,筆難盡描。
世宗稱她為尚美人,後複冊封壽妃。
又要大笑了。
正在老夫少妻,如膠如漆的時候,忽有一内監趨入,呈上一幅羅巾,巾上有無數血痕,由世宗模模糊糊的,細覽一番,方辨出一首七言的律句來。
其詩道: 悶倚雕欄強笑歌,嬌姿無力怯宮羅。
欲将舊恨題紅葉,隻恐新愁上翠蛾。
雨過玉階天色淨,風吹金鎖夜涼多。
從來不識君王面,棄置其如薄命何? 世宗閱罷,不禁流下淚來,究竟此詩為誰氏所作,且看下回表明。
---------- 明有兩汪直,一為宮役,一為海寇,兩人以直為名,非但不足副實,且皆為罪不容死之徒。
然彼此互較,吾甯取為海寇之汪直。
直亡命有年,顧聞母妻之居養杭州,即有心歸順,似尚不失為孝義。
後與蔣洲約降,中途遇風,仍易舟而來,其守信又可概見。
宗憲為之保奏,使之清海自贖,亦一時權宜之計,明廷不察,必令誅戮降附,絕人自新之路,且使被質之夏正,為所支解,吾不禁為汪直呼冤,吾又不禁為夏正呼冤也。
世宗有意修醮,乃好殺如彼,而好仙又如此,方士雜進,房術複興,清心寡欲者,固如是乎?況年逾五十,竟逼十三齡之女子,與之侍寝,當時隻圖色欲,不計年齡,其後不肇武曌之禍者,猶其幸爾。
或謂尚美人不見史傳,或系子虛,然稗乘中固明載其事,夫莊妃且不載正傳,況尚美人乎?史筆多從阙略,得此書以補入之,亦束晰補亡之遺義也。
載埨既死,世宗益寵信梁高輔。
高輔為帝合藥,格外忠勤,且選女八歲至十四歲的凡三百人,入宮豢養,待他天癸一至,即取作藥水,合入藥中。
由高輔取一美名,叫作先天丹鉛。
嗣又選入十歲左右的女子,共一百六十人,大約也是前次的命意。
這四五百童女,閑居無事,或充醮壇役使,或司西内供奉。
内中有個姓尚的女子,年僅十三,秀外慧中,選值西内,一夕黃昏,世宗坐誦經偈,運手擊磬,忽覺困倦起來,打了一個磕睡,把擊磬的槌,誤敲他處,諸侍女統低頭站着,不及瞧見,就使瞧着了他,也不敢發聲。
獨尚女失聲大笑,這一笑驚動天顔,不禁張目四顧,眼光所射,正注到尚女面上,梨渦半暈,尚帶笑痕,本拟疾聲呵叱,偏被她一種憨态,映入眼波,不知不覺的消了怒氣,仍然回首看經。
可奈情魔一擾,心中竟忐忑不定,隻瞳神兒也不由自主,隻想去顧尚女。
尚女先帶笑靥,後帶怯容,嗣又俯首弄帶,越顯出一副嬌癡情狀。
燈光下看美人,愈形其美。
世宗越瞧越愛,越愛越憐,那時還有甚麼心思念經?竟信口叫她過來,一面令各侍女退出。
各侍女奉旨退班,多半為尚女捏一把汗,偏這世宗叫過尚女,略問她履曆數語,便擲去磬棰,順手牽住尚女,令坐膝上。
尚女不敢遽就,又不敢竟卻,誰意世宗竟攏她笑靥,硬與她親一個吻。
想是甘美異常,比天癸還要可口。
尚女急擺脫帝手,立起身來,世宗豈肯放過,複将她纖腕攜住,扯入内寝。
當下服了仙藥,霎時間熱氣滿腹,陽道勃興,看官!你想此時的尚女,還從哪裡逃避?隻好聽世宗脫衣解帶,同上陽台;但嫩蕊微苞,遽被搗破,這尚女如何禁當得起?既不敢啼,又不敢叫,沒奈何齧齒忍受。
此時恐笑不出來。
世宗亦格外愛憐,留些不盡的餘地,偏是藥性已發,欲罷不能,一時間狂蕩起來,尚女無法可施,隻得在枕畔哀求。
畢竟皇恩隆重,不為已甚,勉強停住雲雨,着衣下床,出令内侍宣召莊妃。
莊妃事在此處插入,銷納無痕。
莊妃姓王,從丹徒徙居金陵,由南都官吏選入,初未得寵,寂寞深宮,未免傷懷。
她卻幼慧能詩,吟成宮詞數律,借遣愁衷。
适被世宗聞知,因才憐色,遂召入禦寝,春宵一度,其樂融融,遂冊為莊妃。
嗣加封貴妃,主仁壽宮事。
先是方後崩後,應五十九回。
正宮虛位,世宗屬意莊妃,陶仲文窺知上意,暗向莊妃索賂,當為援助。
偏偏莊妃不與,仲文因此懷恨,遂上言帝命隻可特尊,不應他人敵體。
世宗本信重仲文,況連立三後,依然中絕,想是命數使然,不便強為,遂将立後事擱起不提。
惟寵愛莊妃,不讓中宮,此番宣召,實是令她瓜代的意思。
待至莊妃召至,尚女已起身别去,世宗也不遑與莊妃談論,便令她卸妝侍寝,續夢高唐。
莊妃年逾花信,正是婪尾春風,天子多情,佳人擅寵,恰似一對好鳳凰,演出兩度風流事,這且不必瑣述。
已不免瑣述了。
越兩宿,世宗複召幸尚女,尚女還是心驚,推了片時,無法違旨,隻好再去領賜。
不意此夕承歡,迥殊前夕,始尚不免驚惶,後竟覺得暢快,一宵歡愛,筆難盡描。
世宗稱她為尚美人,後複冊封壽妃。
又要大笑了。
正在老夫少妻,如膠如漆的時候,忽有一内監趨入,呈上一幅羅巾,巾上有無數血痕,由世宗模模糊糊的,細覽一番,方辨出一首七言的律句來。
其詩道: 悶倚雕欄強笑歌,嬌姿無力怯宮羅。
欲将舊恨題紅葉,隻恐新愁上翠蛾。
雨過玉階天色淨,風吹金鎖夜涼多。
從來不識君王面,棄置其如薄命何? 世宗閱罷,不禁流下淚來,究竟此詩為誰氏所作,且看下回表明。
---------- 明有兩汪直,一為宮役,一為海寇,兩人以直為名,非但不足副實,且皆為罪不容死之徒。
然彼此互較,吾甯取為海寇之汪直。
直亡命有年,顧聞母妻之居養杭州,即有心歸順,似尚不失為孝義。
後與蔣洲約降,中途遇風,仍易舟而來,其守信又可概見。
宗憲為之保奏,使之清海自贖,亦一時權宜之計,明廷不察,必令誅戮降附,絕人自新之路,且使被質之夏正,為所支解,吾不禁為汪直呼冤,吾又不禁為夏正呼冤也。
世宗有意修醮,乃好殺如彼,而好仙又如此,方士雜進,房術複興,清心寡欲者,固如是乎?況年逾五十,竟逼十三齡之女子,與之侍寝,當時隻圖色欲,不計年齡,其後不肇武曌之禍者,猶其幸爾。
或謂尚美人不見史傳,或系子虛,然稗乘中固明載其事,夫莊妃且不載正傳,況尚美人乎?史筆多從阙略,得此書以補入之,亦束晰補亡之遺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