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 罪仇鸾剖棺正法 劾嚴嵩拚死留名
關燈
小
中
大
曉,就是知曉,恐也不肯感嵩。
隻是感激主知,亟圖報國。
抵任甫一月,即草疏劾嵩罪狀,屬稿未成,妻張氏入室,問繼盛奏劾何人?繼盛憤憤道:“除開嚴嵩,還有哪個?”張氏婉勸道:“君可不必動筆了,前時劾一仇鸾,被困幾死,今嚴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個仇鸾,尚敵不過他,老虎頭上搔癢,無補國家,轉取禍戾,何苦何苦!”言亦近情。
繼盛道:“我不願與這奸賊同朝共事,不是他死,就是我死。
”張氏道:“君死無益,何若歸休!”繼盛道:“龍逄、比幹,流芳百世,我得從古人後,願亦足了。
你休阻我!”張氏知不可勸,含淚趨出。
繼盛草就奏疏,從頭謄正,内論嚴嵩十大罪五奸,語語痛切,字字嗚咽,正是明史上一篇大奏牍。
小子節錄下方,其詞雲: 方今在外之賊為俺答,在内之賊為嚴嵩。
賊有内外,攻宜有先後,未有内賊不去,而外賊可除者。
故臣請誅賊嵩,當在剿絕俺答之先。
嵩之罪惡,除徐學詩、沈鍊、王宗茂等,論之已詳,然皆止論貪污之小,而未發其僭竊之大。
去年春,雷久不聲。
占雲:“大臣專政”。
夫大臣專政,孰有過于嵩者?又是冬,日下有赤色,占雲:“下有叛臣”,凡心背君者皆叛也。
夫人臣背君,又孰有過于嵩者?如四方地震,與夫日月交食之變,其災皆感應賊嵩之身,乃日侍左右而不覺,上天警告之心,亦恐殆且孤矣。
臣敢以嵩之專政叛官十大罪,為陛下陳之!祖宗罷丞相,設閣臣備顧問,視制草而已。
嵩乃俨然以丞相自居,百官奔走請命,直房如市,無丞相而有丞相權,是壞祖宗之成法,大罪一;陛下用一人,嵩曰:“我薦也,”斥一人,曰:“此非我所親,”陛下宥一人,嵩曰:“我救也,”罰一人,曰:“此得罪于我,” 群臣感嵩,甚于感陛下,畏嵩,甚于畏陛下。
竊君上之大權,大罪二;陛下有善政,嵩必令子世蕃告人曰:“主上不及此,我議而成之,”欲天下以陛下之善,盡歸于己,是掩君上之治功,大罪三;陛下令嵩票拟,蓋其職也,豈可取而令世蕃代之?題疏方上,天語已傳,故京師有大丞相小丞相之謠,是縱奸子之僭竊,大罪四;嚴效忠、嚴嵩厮役。
嚴鹄,世蕃子。
乳臭子耳,未嘗一涉行伍,皆以軍功官錦衣,兩廣将帥,俱以私黨躐府部,是冒朝廷之軍功,大罪五;逆鸾下獄,賄世蕃三千金,嵩即薦為大将,已知陛下疑鸾,乃互相排诋,以泯前迹,是引悖逆之奸臣,大罪六;俺答深入,擊其惰歸,大計也,嵩戒丁汝夔勿戰,是誤國家之軍機,大罪七;郎中徐學詩,給事中厲汝進,俱以劾嵩削籍,厲汝進劾世蕃,竊弄父權,嗜賄張焰,嵩上疏自理,且求援中官,以激帝怒,遂廷杖削籍。
内外之臣,中傷者何可勝計,是專黜陟之大權,大罪八;文武選拟,但論金錢之多寡,将弁惟賄嵩,不得不朘削士卒,有司惟賄嵩,不得不掊克百姓,毒流海内,患起域中,是失天下之人心,大罪九;自嵩用事,風俗大變,賄賂者薦及盜跖,疏拙者黜逮夷齊,守法度者為迂滞,巧彌縫者為才能,是敝天下之風俗,大罪十。
嵩有此十大罪,昭入耳目,以陛下之神聖而若不知者,蓋有五奸以濟之。
知陛下之意向,莫過于左右侍從,嵩以厚賄結之,凡聖意所愛憎,嵩皆預知,以得遂其逢迎之巧,是陛下左右,皆嵩之間諜,其奸一;通政司為納言之官,嵩令義子趙文華為之,凡疏到必有副本,送嵩與世蕃,先閱而後進,俾得早為彌縫,是陛下之納言,乃嵩之鷹犬,其奸二;嵩既内外周密,所畏者廠衛之緝謗也,嵩則令世蕃籠絡廠衛,締結姻親,陛下試诘彼所娶為誰氏女,立可見矣,是陛下之爪牙,乃嵩之瓜葛,其奸三;廠衛既已親矣,所畏者科道言之也。
嵩于進士之初,非親知不得與中書行人之選,知縣推官,非通賄不得與給事禦史之列,是陛下之耳目,皆嵩之奴隸,其奸四;科道雖入其牢籠,而部臣如徐學詩之類,亦可懼也,嵩又令子世蕃,将各部之有才望者,俱網羅門下,各官少有怨望者,嵩得早為斥逐,是陛下之臣工,多嵩之心腹,其奸五。
夫嵩之十罪,賴此五奸以濟之,五奸一破,則十罪立見,陛下何不忍割一賊臣,顧忍百萬蒼生之塗炭乎?陛下聽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問景、裕二王,令其面陳嵩惡,或詢諸閣臣,谕以勿畏嵩威,重則置之憲典,以正國法,輕則谕令緻仕,以全國體,内賊去而後外賊可除也。
臣自分斧钺,因蒙陛下破格之患,不敢不效死上聞,冒渎尊嚴,無任悚惶待命之至! 世宗是時,正因衆言官奏阻齋醮,下诏逮捕,繼盛恐益觸帝怒,将疏暫擱不上。
更越十有五日,齋戒沐浴,才将此疏拜發。
誰知朝上奏章,暮入诏獄,原來世宗覽奏,已是懊恨,立召嚴嵩入示。
嵩見有召問
隻是感激主知,亟圖報國。
抵任甫一月,即草疏劾嵩罪狀,屬稿未成,妻張氏入室,問繼盛奏劾何人?繼盛憤憤道:“除開嚴嵩,還有哪個?”張氏婉勸道:“君可不必動筆了,前時劾一仇鸾,被困幾死,今嚴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個仇鸾,尚敵不過他,老虎頭上搔癢,無補國家,轉取禍戾,何苦何苦!”言亦近情。
繼盛道:“我不願與這奸賊同朝共事,不是他死,就是我死。
”張氏道:“君死無益,何若歸休!”繼盛道:“龍逄、比幹,流芳百世,我得從古人後,願亦足了。
你休阻我!”張氏知不可勸,含淚趨出。
繼盛草就奏疏,從頭謄正,内論嚴嵩十大罪五奸,語語痛切,字字嗚咽,正是明史上一篇大奏牍。
小子節錄下方,其詞雲: 方今在外之賊為俺答,在内之賊為嚴嵩。
賊有内外,攻宜有先後,未有内賊不去,而外賊可除者。
故臣請誅賊嵩,當在剿絕俺答之先。
嵩之罪惡,除徐學詩、沈鍊、王宗茂等,論之已詳,然皆止論貪污之小,而未發其僭竊之大。
去年春,雷久不聲。
占雲:“大臣專政”。
夫大臣專政,孰有過于嵩者?又是冬,日下有赤色,占雲:“下有叛臣”,凡心背君者皆叛也。
夫人臣背君,又孰有過于嵩者?如四方地震,與夫日月交食之變,其災皆感應賊嵩之身,乃日侍左右而不覺,上天警告之心,亦恐殆且孤矣。
臣敢以嵩之專政叛官十大罪,為陛下陳之!祖宗罷丞相,設閣臣備顧問,視制草而已。
嵩乃俨然以丞相自居,百官奔走請命,直房如市,無丞相而有丞相權,是壞祖宗之成法,大罪一;陛下用一人,嵩曰:“我薦也,”斥一人,曰:“此非我所親,”陛下宥一人,嵩曰:“我救也,”罰一人,曰:“此得罪于我,” 群臣感嵩,甚于感陛下,畏嵩,甚于畏陛下。
竊君上之大權,大罪二;陛下有善政,嵩必令子世蕃告人曰:“主上不及此,我議而成之,”欲天下以陛下之善,盡歸于己,是掩君上之治功,大罪三;陛下令嵩票拟,蓋其職也,豈可取而令世蕃代之?題疏方上,天語已傳,故京師有大丞相小丞相之謠,是縱奸子之僭竊,大罪四;嚴效忠、嚴嵩厮役。
嚴鹄,世蕃子。
乳臭子耳,未嘗一涉行伍,皆以軍功官錦衣,兩廣将帥,俱以私黨躐府部,是冒朝廷之軍功,大罪五;逆鸾下獄,賄世蕃三千金,嵩即薦為大将,已知陛下疑鸾,乃互相排诋,以泯前迹,是引悖逆之奸臣,大罪六;俺答深入,擊其惰歸,大計也,嵩戒丁汝夔勿戰,是誤國家之軍機,大罪七;郎中徐學詩,給事中厲汝進,俱以劾嵩削籍,厲汝進劾世蕃,竊弄父權,嗜賄張焰,嵩上疏自理,且求援中官,以激帝怒,遂廷杖削籍。
内外之臣,中傷者何可勝計,是專黜陟之大權,大罪八;文武選拟,但論金錢之多寡,将弁惟賄嵩,不得不朘削士卒,有司惟賄嵩,不得不掊克百姓,毒流海内,患起域中,是失天下之人心,大罪九;自嵩用事,風俗大變,賄賂者薦及盜跖,疏拙者黜逮夷齊,守法度者為迂滞,巧彌縫者為才能,是敝天下之風俗,大罪十。
嵩有此十大罪,昭入耳目,以陛下之神聖而若不知者,蓋有五奸以濟之。
知陛下之意向,莫過于左右侍從,嵩以厚賄結之,凡聖意所愛憎,嵩皆預知,以得遂其逢迎之巧,是陛下左右,皆嵩之間諜,其奸一;通政司為納言之官,嵩令義子趙文華為之,凡疏到必有副本,送嵩與世蕃,先閱而後進,俾得早為彌縫,是陛下之納言,乃嵩之鷹犬,其奸二;嵩既内外周密,所畏者廠衛之緝謗也,嵩則令世蕃籠絡廠衛,締結姻親,陛下試诘彼所娶為誰氏女,立可見矣,是陛下之爪牙,乃嵩之瓜葛,其奸三;廠衛既已親矣,所畏者科道言之也。
嵩于進士之初,非親知不得與中書行人之選,知縣推官,非通賄不得與給事禦史之列,是陛下之耳目,皆嵩之奴隸,其奸四;科道雖入其牢籠,而部臣如徐學詩之類,亦可懼也,嵩又令子世蕃,将各部之有才望者,俱網羅門下,各官少有怨望者,嵩得早為斥逐,是陛下之臣工,多嵩之心腹,其奸五。
夫嵩之十罪,賴此五奸以濟之,五奸一破,則十罪立見,陛下何不忍割一賊臣,顧忍百萬蒼生之塗炭乎?陛下聽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問景、裕二王,令其面陳嵩惡,或詢諸閣臣,谕以勿畏嵩威,重則置之憲典,以正國法,輕則谕令緻仕,以全國體,内賊去而後外賊可除也。
臣自分斧钺,因蒙陛下破格之患,不敢不效死上聞,冒渎尊嚴,無任悚惶待命之至! 世宗是時,正因衆言官奏阻齋醮,下诏逮捕,繼盛恐益觸帝怒,将疏暫擱不上。
更越十有五日,齋戒沐浴,才将此疏拜發。
誰知朝上奏章,暮入诏獄,原來世宗覽奏,已是懊恨,立召嚴嵩入示。
嵩見有召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