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遘宮變妃嫔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嘉靖中年,有一位大奸臣,乘時得志,盤踞要津,秉政二十餘年,害得明朝元氣,剝削殆盡,幾乎亡國敗家。
這奸臣姓甚名誰,就是分宜人嚴嵩。
大忠大奸,俱用特筆。
弘治年間,嵩舉進士,有術士替他相面,說他後當大貴,但有餓紋入口,恐至枵腹亡身。
嵩笑道:“既雲大貴,又雲餓斃,顯見得自相矛盾,不足深信呢。
”嚴嵩以進士成名,獨不聞周亞夫故事耶?嗣是浮沉宦鄉,沒甚出色。
他遂變計逢迎,多方運動,竟得了尚書夏言的門路。
就職南京,洊任至吏部尚書。
會值夏言入閣,遂調嵩入京,就任禮部尚書,所有一切禮儀,無不仰承上旨,深合帝心。
又因建壇設醮,屢現慶雲,遂仗着曆年學問,撰成一篇《慶雲賦》,呈入禦覽。
世宗從頭至尾的閱讀一遍,覺得字字典雅,語語精工,就是夏、顧兩大臣的青詞,亦似遜他一籌,免不得擊節稱賞。
未幾,又獻《大禮告成頌》,越覺镂金琢玉,摛藻揚芬,世宗遂大加寵眷,所有青詞等類,概令嚴嵩主筆。
夏、顧二人,轉因此漸漸失寵。
顧鼎臣不該遭禍,竟于嘉靖十九年,得病逝世,追贈太保,居然生榮死哀,完全過去。
确是幸免。
惟夏言自恃勳高,瞧不起這位嚴尚書,且因嚴嵩進階,都由自己一手提拔,所以待遇嚴嵩,幾與門客相等。
嚴嵩與言同鄉,科第比言為早,因須仗言援引,不得不曲意迎承。
誰知言竟一味驕倨,意氣淩人,嵩遂暗暗懷恨,不過形式上面,尚是格外謙恭。
是謂奸臣。
一日,置酒邀言,赍柬相請,言竟謝絕。
嵩複自至夏第,入門求見,言複不出。
這般做作,無怪速死。
嵩不得已長跪階前,手展所具啟帖,和聲朗誦,委婉動人,言乃回嗔作喜,出來應酬,遂偕嵩赴宴,興盡乃歸。
言以為嵩實謙抑,坦然不疑。
俗語說得好:“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嚴嵩是個陰柔險詐的人物,陰柔險詐四字,真是嚴嵩的評。
受了這等暗氣,哪有不私圖報複?湊巧翊國公郭勳,與言有隙,嵩遂與勳相結,設計害言。
先是言加封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并蒙賜銀章,镌“學博才優”四字,得密封白事。
自世宗至承天谒陵,郭勳、夏言、嚴嵩等,俱扈駕随行,谒陵已畢,嵩請表賀,言請俟還京再議。
世宗竟從嵩請,遽禦龍飛殿求賀。
嵩遂揣摩意旨,與郭勳暗伺言隙,一再進讒,頓時惱了世宗,責言傲慢不恭,追繳銀章手敕,削奪勳階,勒命緻仕。
既而怒意漸解,複止言行,把銀章手敕,一并賞還。
言知有人構陷,上疏謝恩,内有“一志孤立,為衆所忌”二語,世宗複下诏切責。
言再疏申謝,并乞歸休,有旨不許。
會昭聖太後病逝,世宗饬群臣酌議服制,言報疏未惬帝意,且間有訛字,複遭嚴旨駁斥。
原來昭聖太後張氏,自世宗稱為伯母後,奉待濅薄。
後弟昌國公張鶴齡,及建昌侯張延齡,以僭侈逾制,為人所讦,先後下獄。
張太後至席藁待罪,請免弟死,世宗不從。
鶴齡瘐死獄中,延齡長系待決。
張太後忿恚緻疾,竟爾告終。
世宗意欲減輕服制,偏夏言以禮相繩,倉猝間又繕錯一二字,遂被世宗指毛索瘢,斥為不敬。
言隻好推稱有疾,以緻昏謬贻愆。
世宗複勒令歸田,言奉命将行,詣西苑齋宮叩辭。
世宗又動了憐念,令還私第治疾,徐俟後命。
夏言經此播弄,尚複戀棧,豈必除死方休耶?張太後的喪葬,草草完事,就是世宗父子,亦不過持服數日,便算了結。
張延齡竟緻棄市。
第知尊敬父母,未及錫類之仁,安得為孝?插入張氏情事,以明世宗之負心。
時言官交劾郭勳,勳亦引疾乞假。
京山侯崔元新得主眷,入直内苑,世宗與語道:“郭勳、夏言,皆朕股肱,為什麼彼此相妒呢?”元躊躇未答。
世宗又問勳有何疾?元答道:“勳實無疾,但忌夏言,言若歸休,勳便銷假了。
”世宗為之颔首。
禦史等聞這消息,又聯名劾勳,有诏令勳自省,并将原奏發閱,勳辯語悖慢,失人臣禮。
給事中高時,乃盡發勳貪縱不法十數事,遂下勳錦衣獄。
勳既得罪,言複被召入直。
法司審瓛勳案,多由言暗中指授,獄成議斬。
世宗尚有意寬貸,饬令複勘,不意複勘一次,加罪一次,複勘兩次,加罪兩次,一個作威作福的翊國公,不被戮死,也被搒死,盈廷稱快。
隻嚴嵩失一幫手,未免心中怏怏。
明代冠制,皇帝與皇太子冠式,用烏紗折上巾,即唐朝所稱的翼善冠。
世宗崇尚道教,不戴翼善冠,獨戴香葉冠,嗣命制沉水香冠五頂,分賜夏言、嚴嵩等。
夏言謂非人臣法服,卻還所賜。
嚴嵩獨遵旨戴着,且用輕紗籠住,借示鄭重。
世宗遂嫉言親嵩,适當日食,因诏稱:“大臣慢君,以緻天象告儆,夏言慢上無禮,着即褫職,所有武英殿大學士遺缺,令嚴嵩補授!”這诏頒發,嵩遂代言入閣,躍登相位。
時嵩年已六十餘,不異少壯,朝夕入直西苑椒房,未嘗一歸洗沐,世宗大悅,賜嵩銀章,有“忠勤敏達”四字。
尋又陸續賜匾,遍懸嵩第,内堂曰延恩堂,藏書樓曰瓊翰流輝,修道閣曰奉玄之閣,大廳上面獨擘窠大書忠弼二字,作為特賞。
嵩遂竊弄威柄,納賄營私。
長子世蕃,得任尚寶司少卿,性尤貪黠,父子狼狽為奸
這奸臣姓甚名誰,就是分宜人嚴嵩。
大忠大奸,俱用特筆。
弘治年間,嵩舉進士,有術士替他相面,說他後當大貴,但有餓紋入口,恐至枵腹亡身。
嵩笑道:“既雲大貴,又雲餓斃,顯見得自相矛盾,不足深信呢。
”嚴嵩以進士成名,獨不聞周亞夫故事耶?嗣是浮沉宦鄉,沒甚出色。
他遂變計逢迎,多方運動,竟得了
就職南京,洊任至吏部尚書。
會值夏言入閣,遂調嵩入京,就任禮部尚書,所有一切禮儀,無不仰承上旨,深合帝心。
又因建壇設醮,屢現慶雲,遂仗着曆年學問,撰成一篇《慶雲賦》,呈入禦覽。
世宗從頭至尾的閱讀一遍,覺得字字典雅,語語精工,就是夏、顧兩大臣的青詞,亦似遜他一籌,免不得擊節稱賞。
未幾,又獻《大禮告成頌》,越覺镂金琢玉,摛藻揚芬,世宗遂大加寵眷,所有青詞等類,概令嚴嵩主筆。
夏、顧二人,轉因此漸漸失寵。
顧鼎臣不該遭禍,竟于嘉靖十九年,得病逝世,追贈太保,居然生榮死哀,完全過去。
确是幸免。
惟夏言自恃勳高,瞧不起這位嚴尚書,且因嚴嵩進階,都由自己一手提拔,所以待遇嚴嵩,幾與門客相等。
嚴嵩與言同鄉,科第比言為早,因須仗言援引,不得不曲意迎承。
誰知言竟一味驕倨,意氣淩人,嵩遂暗暗懷恨,不過形式上面,尚是格外謙恭。
是謂奸臣。
一日,置酒邀言,赍柬相請,言竟謝絕。
嵩複自至夏第,入門求見,言複不出。
這般做作,無怪速死。
嵩不得已長跪階前,手展所具啟帖,和聲朗誦,委婉動人,言乃回嗔作喜,出來應酬,遂偕嵩赴宴,興盡乃歸。
言以為嵩實謙抑,坦然不疑。
俗語說得好:“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嚴嵩是個陰柔險詐的人物,陰柔險詐四字,真是嚴嵩的評。
受了這等暗氣,哪有不私圖報複?湊巧翊國公郭勳,與言有隙,嵩遂與勳相結,設計害言。
先是言加封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并蒙賜銀章,镌“學博才優”四字,得密封白事。
自世宗至承天谒陵,郭勳、夏言、嚴嵩等,俱扈駕随行,谒陵已畢,嵩請表賀,言請俟還京再議。
世宗竟從嵩請,遽禦龍飛殿求賀。
嵩遂揣摩意旨,與郭勳暗伺言隙,一再進讒,頓時惱了世宗,責言傲慢不恭,追繳銀章手敕,削奪勳階,勒命緻仕。
既而怒意漸解,複止言行,把銀章手敕,一并賞還。
言知有人構陷,上疏謝恩,内有“一志孤立,為衆所忌”二語,世宗複下诏切責。
言再疏申謝,并乞歸休,有旨不許。
會昭聖太後病逝,世宗饬群臣酌議服制,言報疏未惬帝意,且間有訛字,複遭嚴旨駁斥。
原來昭聖太後張氏,自世宗稱為伯母後,奉待濅薄。
後弟昌國公張鶴齡,及建昌侯張延齡,以僭侈逾制,為人所讦,先後下獄。
張太後至席藁待罪,請免弟死,世宗不從。
鶴齡瘐死獄中,延齡長系待決。
張太後忿恚緻疾,竟爾告終。
世宗意欲減輕服制,偏夏言以禮相繩,倉猝間又繕錯一二字,遂被世宗指毛索瘢,斥為不敬。
言隻好推稱有疾,以緻昏謬贻愆。
世宗複勒令歸田,言奉命将行,詣西苑齋宮叩辭。
世宗又動了憐念,令還私第治疾,徐俟後命。
夏言經此播弄,尚複戀棧,豈必除死方休耶?張太後的喪葬,草草完事,就是世宗父子,亦不過持服數日,便算了結。
張延齡竟緻棄市。
第知尊敬父母,未及錫類之仁,安得為孝?插入張氏情事,以明世宗之負心。
時言官交劾郭勳,勳亦引疾乞假。
京山侯崔元新得主眷,入直内苑,世宗與語道:“郭勳、夏言,皆朕股肱,為什麼彼此相妒呢?”元躊躇未答。
世宗又問勳有何疾?元答道:“勳實無疾,但忌夏言,言若歸休,勳便銷假了。
”世宗為之颔首。
禦史等聞這消息,又聯名劾勳,有诏令勳自省,并将原奏發閱,勳辯語悖慢,失人臣禮。
給事中高時,乃盡發勳貪縱不法十數事,遂下勳錦衣獄。
勳既得罪,言複被召入直。
法司審瓛勳案,多由言暗中指授,獄成議斬。
世宗尚有意寬貸,饬令複勘,不意複勘一次,加罪一次,複勘兩次,加罪兩次,一個作威作福的翊國公,不被戮死,也被搒死,盈廷稱快。
隻嚴嵩失一幫手,未免心中怏怏。
明代冠制,皇帝與皇太子冠式,用烏紗折上巾,即唐朝所稱的翼善冠。
世宗崇尚道教,不戴翼善冠,獨戴香葉冠,嗣命制沉水香冠五頂,分賜夏言、嚴嵩等。
夏言謂非人臣法服,卻還所賜。
嚴嵩獨遵旨戴着,且用輕紗籠住,借示鄭重。
世宗遂嫉言親嵩,适當日食,因诏稱:“大臣慢君,以緻天象告儆,夏言慢上無禮,着即褫職,所有武英殿大學士遺缺,令嚴嵩補授!”這诏頒發,嵩遂代言入閣,躍登相位。
時嵩年已六十餘,不異少壯,朝夕入直西苑椒房,未嘗一歸洗沐,世宗大悅,賜嵩銀章,有“忠勤敏達”四字。
尋又陸續賜匾,遍懸嵩第,内堂曰延恩堂,藏書樓曰瓊翰流輝,修道閣曰奉玄之閣,大廳上面獨擘窠大書忠弼二字,作為特賞。
嵩遂竊弄威柄,納賄營私。
長子世蕃,得任尚寶司少卿,性尤貪黠,父子狼狽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