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遘宮變妃嫔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
關燈
小
中
大
,朝野側目。
世宗之所謂忠者,得毋由是。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宮中竟闖出謀逆的大變來。
謀逆的罪首,乃是曹妃宮婢楊金英,一個宮婢,也入國史中,傳播百世,可謂值得。
原來世宗中年,因求儲心切,廣置妃嫔,内有曹氏,生得妍麗異常,最承寵愛,冊為端妃。
每遇政躬有暇,必至端妃宮内,笑狎盡歡,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差不多有這般情形。
修道者固如是耶?端妃侍婢楊金英,因侍奉未周,屢觸上怒,幾欲将她杖死,還是端妃替她緩頰,才把性命保全,金英未知感恩,反且銜恨。
可巧雷壇告成,世宗往禱雷神,還入端妃宮中,同飲數杯,酒酣欲睡,眠倒榻上,竟入黑甜。
端妃替他覆衾,放下羅帏,恐怕驚動睡夢,因輕閉寝門,趨至偏廂去了。
不料楊金英觑着閑隙,悄地裡挨入寝門,側耳細聽,鼾聲大起,她竟放着膽子,解下腰間絲帶,作一套結,揭開禦帳,把帶結套入帝頸,正在用力牽扯,突聞門外有履舄聲,不禁腳忙手亂,擲下帶子,搶出門外。
看官聽着!這門外究系何人?原來是另一宮婢,叫作張金蓮。
又是一個救星。
金蓮正從寝門經過,偷視門隙,見金英解帶作結,不知有甚麼勾當,她本欲報知端妃,轉思金英是端妃心腹,或由端妃遣入,亦未可知,不如速報皇後,較為妥當。
主意已定,遂三腳兩步的趨至正宮,禀稱禍事。
方皇後聞言大驚,忙帶着宮女數名,随金蓮趕入西宮,也不及報知端妃,竟詣禦榻前探視,揭帳一瞧,見世宗頸中,套絲帶一條,驚得非同小可,忙用手向口中一試,覺得尚有熱氣,心下始放寬三分,随即檢視帶結,幸喜是個活結,不是死結。
看官,這楊金英既欲弑帝,何以不用死結,恰用活結呢?小子想來,料系世宗命不該絕,楊金英忙中緻誤。
所以帶結不牢,當用力牽扯時,反将帶結扯脫一半,又經張金蓮觑破,不及再顧,所以世宗尚未畢命。
方後将帶解去,端妃才聞報進來,這時候的方皇後,瞧着端妃,不由的柳眉倒豎,鳳眼圓睜,用着猛力,将絲帶擲向端妃面上,并厲聲道:“你瞧!你瞧!你敢做這般大逆事麼?”平時妒意,賴此發洩。
端妃莫明其妙,隻吓得渾身亂抖,還算張金蓮替她辯明,說是楊金英謀逆,方後即令内侍去捕金英,一面宣召禦醫,入診世宗。
至禦醫進診,金英已是拿到,方後也不及審問金英,先由禦醫診視帝脈,說是無妨,立即用藥施治。
果然世宗蘇醒轉來,手足展舒,眉目活動;惟項間為帶所勒,雖未傷命,究竟咽喉被逼,氣息未舒,一時尚不能出言。
方後見世宗複生,料知無礙,便出外室嚴訊金英。
金英初尚抵賴,經金蓮質證,無從狡辯,隻好低首伏罪。
偏方後不肯罷手,硬要問她主謀。
金英一味支吾,待至用刑脅迫,恰供出一個王甯嫔。
方後遂命内監張佐,立将王甯嫔牽至,也不問她是虛是實,即用宮中私刑,打她一個半死。
随召端妃入問道:“逆犯金英,是你的愛婢,你敢與她通同謀逆,還有何說?”端妃匍伏地上,訴明冤屈。
方後冷笑道:“皇上寝在何處,你還想推作不知麼?”便命張佐道:“快将這三大罪犯,拖将出去,照大逆不道例,淩遲處死便了。
”拔去眼中釘,快意何如?端妃聞言,魂靈兒已飛入九霄,幾至不省人事,及驚定複蘇,還想哀求,已被張佐牽出宮外。
可憐她玉骨冰肌,徒落得法場寸磔,暴骨含冤。
為美人恃寵者鑒。
王甯嫔及楊金英,依例極刑,不消細說。
世宗病痊,憶着端妃的情愛,遍诘宮人,都為稱冤,哀悼不置。
嗣是與後有隙,至嘉靖二十六年,大内失火,世宗方居西内,聞着火警,竟向天自語道:“莫謂仙佛無靈,看那厮妒害好人,今日恐難逃天譴呢。
”宮人請往救方後,世宗默然不答。
及火已撲熄,接到大内禀報,皇後為火所傷,抱病頗重,世宗亦不去省視,後竟病殁。
已而世宗又追悼亡後,流涕太息道:“後嘗救朕,朕不能救後,未免負後了。
”又要追悔,愈見哀怒無常。
乃命以元後禮喪葬,親定谥法,号為孝烈,預名葬地曰永陵,這是後話慢表。
且說世宗既遭宮變,并将楊金英族屬,逮誅數十人,遂以平定宮變,敕谕内閣道:“朕非賴天地鴻恩,鬼神默佑,早為逆婢所戕,哪有今日?朕自今日始,潛心齋祓,默迓天庥,所有國家政事,概令大學士嚴嵩主裁,擇要上聞。
該大學士應曲體朕心,慎率百僚,秉公辦事”等語。
嚴嵩接到此谕,歡喜的了不得,遇事獨斷,不問同僚,内外百司,有所建白,必先啟嵩,然後上聞。
嵩益貪婪無忌,恃勢橫行。
大學士翟銮,以兵部尚書入閣辦事,資望出嚴嵩上,有時與嵩會議,未免托大自尊,嵩竟因此挾嫌,陰嗾言官,疏論翟銮,并劾銮二子汝儉、汝孝,與業師崔奇勳,親戚焦清,同舉進士及第,營私舞弊,情迹昭然。
世宗震怒,命吏部都察院查勘。
翟銮上疏申辯,語多侵及嚴嵩,世宗益怒道:“銮被劾待勘,尚敢渎陳麼?他二子縱有才學,何至與私人并進,顯見得是有情弊呢。
”遂饬令翟銮父子削籍,并将崔奇勳、焦清,俱斥為民。
一場歡喜一場空。
又有山東巡按禦史葉經,嘗舉發嚴嵩受赇事,嵩彌縫得免,懷恨在心,适經在山東監臨鄉試
世宗之所謂忠者,得毋由是。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宮中竟闖出謀逆的大變來。
謀逆的罪首,乃是曹妃宮婢楊金英,一個宮婢,也入國史中,傳播百世,可謂值得。
原來世宗中年,因求儲心切,廣置妃嫔,内有曹氏,生得妍麗異常,最承寵愛,冊為端妃。
每遇政躬有暇,必至端妃宮内,笑狎盡歡,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差不多有這般情形。
修道者固如是耶?端妃侍婢楊金英,因侍奉未周,屢觸上怒,幾欲将她杖死,還是端妃替她緩頰,才把性命保全,金英未知感恩,反且銜恨。
可巧雷壇告成,世宗往禱雷神,還入端妃宮中,同飲數杯,酒酣欲睡,眠倒榻上,竟入黑甜。
端妃替他覆衾,放下羅帏,恐怕驚動睡夢,因輕閉寝門,趨至偏廂去了。
不料楊金英觑着閑隙,悄地裡挨入寝門,側耳細聽,鼾聲大起,她竟放着膽子,解下腰間絲帶,作一套結,揭開禦帳,把帶結套入帝頸,正在用力牽扯,突聞門外有履舄聲,不禁腳忙手亂,擲下帶子,搶出門外。
看官聽着!這門外究系何人?原來是另一宮婢,叫作張金蓮。
又是一個救星。
金蓮正從寝門經過,偷視門隙,見金英解帶作結,不知有甚麼勾當,她本欲報知端妃,轉思金英是端妃心腹,或由端妃遣入,亦未可知,不如速報皇後,較為妥當。
主意已定,遂三腳兩步的趨至正宮,禀稱禍事。
方皇後聞言大驚,忙帶着宮女數名,随金蓮趕入西宮,也不及報知端妃,竟詣禦榻前探視,揭帳一瞧,見世宗頸中,套絲帶一條,驚得非同小可,忙用手向口中一試,覺得尚有熱氣,心下始放寬三分,随即檢視帶結,幸喜是個活結,不是死結。
看官,這楊金英既欲弑帝,何以不用死結,恰用活結呢?小子想來,料系世宗命不該絕,楊金英忙中緻誤。
所以帶結不牢,當用力牽扯時,反将帶結扯脫一半,又經張金蓮觑破,不及再顧,所以世宗尚未畢命。
方後将帶解去,端妃才聞報進來,這時候的方皇後,瞧着端妃,不由的柳眉倒豎,鳳眼圓睜,用着猛力,将絲帶擲向端妃面上,并厲聲道:“你瞧!你瞧!你敢做這般大逆事麼?”平時妒意,賴此發洩。
端妃莫明其妙,隻吓得渾身亂抖,還算張金蓮替她辯明,說是楊金英謀逆,方後即令内侍去捕金英,一面宣召禦醫,入診世宗。
至禦醫進診,金英已是拿到,方後也不及審問金英,先由禦醫診視帝脈,說是無妨,立即用藥施治。
果然世宗蘇醒轉來,手足展舒,眉目活動;惟項間為帶所勒,雖未傷命,究竟咽喉被逼,氣息未舒,一時尚不能出言。
方後見世宗複生,料知無礙,便出外室嚴訊金英。
金英初尚抵賴,經金蓮質證,無從狡辯,隻好低首伏罪。
偏方後不肯罷手,硬要問她主謀。
金英一味支吾,待至用刑脅迫,恰供出一個王甯嫔。
方後遂命内監張佐,立将王甯嫔牽至,也不問她是虛是實,即用宮中私刑,打她一個半死。
随召端妃入問道:“逆犯金英,是你的愛婢,你敢與她通同謀逆,還有何說?”端妃匍伏地上,訴明冤屈。
方後冷笑道:“皇上寝在何處,你還想推作不知麼?”便命張佐道:“快将這三大罪犯,拖将出去,照大逆不道例,淩遲處死便了。
”拔去眼中釘,快意何如?端妃聞言,魂靈兒已飛入九霄,幾至不省人事,及驚定複蘇,還想哀求,已被張佐牽出宮外。
可憐她玉骨冰肌,徒落得法場寸磔,暴骨含冤。
為美人恃寵者鑒。
王甯嫔及楊金英,依例極刑,不消細說。
世宗病痊,憶着端妃的情愛,遍诘宮人,都為稱冤,哀悼不置。
嗣是與後有隙,至嘉靖二十六年,大内失火,世宗方居西内,聞着火警,竟向天自語道:“莫謂仙佛無靈,看那厮妒害好人,今日恐難逃天譴呢。
”宮人請往救方後,世宗默然不答。
及火已撲熄,接到大内禀報,皇後為火所傷,抱病頗重,世宗亦不去省視,後竟病殁。
已而世宗又追悼亡後,流涕太息道:“後嘗救朕,朕不能救後,未免負後了。
”又要追悔,愈見哀怒無常。
乃命以元後禮喪葬,親定谥法,号為孝烈,預名葬地曰永陵,這是後話慢表。
且說世宗既遭宮變,并将楊金英族屬,逮誅數十人,遂以平定宮變,敕谕内閣道:“朕非賴天地鴻恩,鬼神默佑,早為逆婢所戕,哪有今日?朕自今日始,潛心齋祓,默迓天庥,所有國家政事,概令大學士嚴嵩主裁,擇要上聞。
該大學士應曲體朕心,慎率百僚,秉公辦事”等語。
嚴嵩接到此谕,歡喜的了不得,遇事獨斷,不問同僚,内外百司,有所建白,必先啟嵩,然後上聞。
嵩益貪婪無忌,恃勢橫行。
大學士翟銮,以兵部尚書入閣辦事,資望出嚴嵩上,有時與嵩會議,未免托大自尊,嵩竟因此挾嫌,陰嗾言官,疏論翟銮,并劾銮二子汝儉、汝孝,與業師崔奇勳,親戚焦清,同舉進士及第,營私舞弊,情迹昭然。
世宗震怒,命吏部都察院查勘。
翟銮上疏申辯,語多侵及嚴嵩,世宗益怒道:“銮被劾待勘,尚敢渎陳麼?他二子縱有才學,何至與私人并進,顯見得是有情弊呢。
”遂饬令翟銮父子削籍,并将崔奇勳、焦清,俱斥為民。
一場歡喜一場空。
又有山東巡按禦史葉經,嘗舉發嚴嵩受赇事,嵩彌縫得免,懷恨在心,适經在山東監臨鄉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