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回 銀羽翩跹 火焰山前觀山舞 蘆笙幽豔 月明林下起蠻妪
關燈
小
中
大
上來都是存心必死之志,結局十九如願以償。
因被男山民厭惡淩踐而死也不是沒有,但因當地山俗雖是重男輕女,有人這樣拼死求愛,卻是極得意的體面。
這等山女又都有點姿色,貌醜的自慚形穢,決不敢來。
還有最關緊要的是,當場如将對方打死,事非自找,雖沒有罪,可是要看情形處罰,多則十年,少則三五年,不準寨舞擇偶。
一般山女也認他是心腸大狠,不願趕他的野郎,所以慘劇絕少發生。
“适才山女名叫白蓮花,乃當地上等美色,從小給漢家充過使女,染了漢俗,自視甚高。
年已十九,還是一個處女。
本來想嫁羅銀,羅銀父在前年又從虎口裡救過她的命,平日任誰不理。
山人多不喜她,時常欺淩。
羅銀雖戀着銀剪山牛母寨主的女兒,不願要她,人卻性暴,愛打不平,不許手下山人欺負,因此她對他越發傾心。
自前年來,她每值寨舞,便想向他求偶,因為膽小,怕挨毒打,始終隻在台下悲歌,不理也就罷了。
今晚不知怎的,她竟會舍命上台硬求。
山人好色,最重年少光陰,自不願受那孤身獨宿之罰。
我早就知他不會弄死蓮花,不然羅銀力大,隻向緻命處一下就打死了,怎會容她苦纏不放呢?我們總想羅銀苦戀着牛母寨小主,單思病害得很深,決不要她。
以為不是山女挨打不過,知難而退,便是力竭倒地,誰知這厮竟為她至情所動。
可見心堅石也穿,精誠所至,什麼樣人都可感動了。
” 範廣笑道:“大哥,你說的話我看未必。
山人素看重色欲,這隻不過是那山娃相貌長得好看,這厮又當酒後,眼看許多部屬俱都成雙配對去尋快活,兩人再一猱搓,一時情不自禁罷咧。
要是換上一個醜婆娘,就真死在他的面前,他要動一點憐憫才怪。
依我看來,羅銀對牛母寨的那個決不忘情。
這山娃情重心癡,日後甯受他朝夕鞭打都是心甘,要見這厮丢了她再愛别個,不和他拼命,殺了他再自殺才怪。
”範洪道:“你料得雖是不差,你可知道羅銀隻是單面相思?牛母寨那個小香包早就說過,立志不嫁山人。
便這回病,也因她那夜叉娘強逼她嫁給菜花墟小寨主,受逼不過,自服毒草,才得的熱病。
夜叉婆何等強橫,蠻不講理,這山娃子又是她性命一般看重的獨養女兒,醫得了病,醫不了心。
好了說聲不願,還敢再強她麼?羅銀财勢在各寨山民中也隻算二路貨,哪看在她母女眼裡?在自費盡心力。
就把羚羊送去,還不是落個空歡喜?弄巧還許丢個大人回來,不死心也死心了。
” 呂偉因山女拼命求愛,這二耽延,估量靈姑去遠,不易尋覓,也就不再想去了。
當晚除照例的青裸酒外,還有一種本寨特制的珍奇佳釀,乃山人采取松子、蓮子、枇杷、荔枝、桃、李、梨、棗、青梅、甘蔗、蘋果、桑椹十二樣果實,和一種隻有當地特産,叫作金櫻子的異果,按着成熟之時,分别榨取汁水,用陶罐封固,一一埋在地裡。
到第二年春天同時取出,混合一起,加上酒母和各種香花,泡制成酒以後,仍埋地下。
每隔一年開視一次,那酒隻剩多半,再把罐數減少,重埋地下。
如是者多次,酒均果汁制成,點水不滲,埋的年代越多越好。
因山人性懶,制時煩難,視為盛典,隻寨主生子才制一次。
這還是羅銀降生之日所釀。
每一開壇,香聞十裡。
名為花兒酒。
其色澄碧,黏膩如油,不能人口。
飲時用山泉摻兌,十成泉水,至多也隻兌上一兩成。
醇美甘馨,芳留齒頰,經時不散,端的色香味三絕。
羅銀好酒如命,也不輕舍飲用。
當晚為了歡迎貴賓,又看在那隻羚羊份上,特命親信山人由地窯中取了小半葫蘆出來,兌山泉敬客。
在座諸人多半好量。
範氏父子寄居年久,還沾潤過一兩次。
呂、王二人竟是初嘗佳味,當時隻覺此酒佳絕,不由多飲了些,被風一吹,漸漸有了醉意。
人靜以後,忽然想起酒好,适才正想詢問,被山女一鬧忿過,便向範氏父子動問。
範洪一心讨老師的好,範廣又想學樣拜師,一面詳述造酒的經過和那名貴之處,一面想給老師弄些帶走。
大家對月坐談,正在得趣高興頭上,南頭山谷那面忽然人聲騷動,雜以驚叫之聲,遠遠傳來。
呂偉久經大敵,耳目最靈,首先察覺,還以為山人快樂喧嘩。
因正是靈姑、王淵去的那條路上,未免心動。
再留心側耳一聽,漸黨中雜婦女号哭之聲,仿佛生變,因是風向不順,聽不真切。
方欲提醒大家一同靜聽,忽聽範洪跳起驚叫道:“老師快走,峽口子出妖怪了,師妹、師弟都在那裡。
聽這号哭之聲,這藍蛟必已破壁而出。
如今全寨山民,連我們這些漢人的身家性命,全仗老師、師妹來救了。
”邊說邊走。
呂偉聽說出蛟,也甚驚心。
蛟必發水,忙令王守常護住乃妻與範連生,尋覓高地避水,自帶範氏弟兄往南方趕去。
出蛟之處便是靈姑日裡所去的山口裡面。
靈姑初來不識路徑,由坡下街道繞越過去,路要遠卻一倍。
實則徑由坡上穿林而過,再繞越兩個肢陀,便可到達,并不甚遠。
那一帶地勢,東北高于西南。
呂偉師徒三人急忙前往,沿途并未見水,耳聽号哭之聲、呐喊之聲卻是較前更盛。
等到相隔約有半裡,才聞水聲,林麓一帶低窪之處也有濁流,夾着泥沙,四處亂竄。
再往前走,見水之處愈多。
因見水流急而不深,方以為蛟洪不大,愛女如在當場,立時可了。
忽聽衆山民暴噪之聲,震撼山嶽,時發時止。
一會趕到,見那出蚊所在,一邊是廣崖,一邊是山,外觀矗若門戶,裡面地勢展開極寬。
山上下聚集着不少山人,俱都面對崖壁,随着羅銀手舉處不時呐喊,手裡分持刀矛弓矢,作出待發之勢,離崖約有二三十丈。
靈姑手捧玉匣,同了王淵,卻站在崖前不遠的一根平地拔起、高約三丈、粗約五尺的危石之上。
近山崖一帶,水也不過數尺,并不見大,深淺不等,較遠較高之處尚還幹着。
地勢凸凹不平,水多隔斷。
月光下照,四外望去,
因被男山民厭惡淩踐而死也不是沒有,但因當地山俗雖是重男輕女,有人這樣拼死求愛,卻是極得意的體面。
這等山女又都有點姿色,貌醜的自慚形穢,決不敢來。
還有最關緊要的是,當場如将對方打死,事非自找,雖沒有罪,可是要看情形處罰,多則十年,少則三五年,不準寨舞擇偶。
一般山女也認他是心腸大狠,不願趕他的野郎,所以慘劇絕少發生。
“适才山女名叫白蓮花,乃當地上等美色,從小給漢家充過使女,染了漢俗,自視甚高。
年已十九,還是一個處女。
本來想嫁羅銀,羅銀父在前年又從虎口裡救過她的命,平日任誰不理。
山人多不喜她,時常欺淩。
羅銀雖戀着銀剪山牛母寨主的女兒,不願要她,人卻性暴,愛打不平,不許手下山人欺負,因此她對他越發傾心。
自前年來,她每值寨舞,便想向他求偶,因為膽小,怕挨毒打,始終隻在台下悲歌,不理也就罷了。
今晚不知怎的,她竟會舍命上台硬求。
山人好色,最重年少光陰,自不願受那孤身獨宿之罰。
我早就知他不會弄死蓮花,不然羅銀力大,隻向緻命處一下就打死了,怎會容她苦纏不放呢?我們總想羅銀苦戀着牛母寨小主,單思病害得很深,決不要她。
以為不是山女挨打不過,知難而退,便是力竭倒地,誰知這厮竟為她至情所動。
可見心堅石也穿,精誠所至,什麼樣人都可感動了。
” 範廣笑道:“大哥,你說的話我看未必。
山人素看重色欲,這隻不過是那山娃相貌長得好看,這厮又當酒後,眼看許多部屬俱都成雙配對去尋快活,兩人再一猱搓,一時情不自禁罷咧。
要是換上一個醜婆娘,就真死在他的面前,他要動一點憐憫才怪。
依我看來,羅銀對牛母寨的那個決不忘情。
這山娃情重心癡,日後甯受他朝夕鞭打都是心甘,要見這厮丢了她再愛别個,不和他拼命,殺了他再自殺才怪。
”範洪道:“你料得雖是不差,你可知道羅銀隻是單面相思?牛母寨那個小香包早就說過,立志不嫁山人。
便這回病,也因她那夜叉娘強逼她嫁給菜花墟小寨主,受逼不過,自服毒草,才得的熱病。
夜叉婆何等強橫,蠻不講理,這山娃子又是她性命一般看重的獨養女兒,醫得了病,醫不了心。
好了說聲不願,還敢再強她麼?羅銀财勢在各寨山民中也隻算二路貨,哪看在她母女眼裡?在自費盡心力。
就把羚羊送去,還不是落個空歡喜?弄巧還許丢個大人回來,不死心也死心了。
” 呂偉因山女拼命求愛,這二耽延,估量靈姑去遠,不易尋覓,也就不再想去了。
當晚除照例的青裸酒外,還有一種本寨特制的珍奇佳釀,乃山人采取松子、蓮子、枇杷、荔枝、桃、李、梨、棗、青梅、甘蔗、蘋果、桑椹十二樣果實,和一種隻有當地特産,叫作金櫻子的異果,按着成熟之時,分别榨取汁水,用陶罐封固,一一埋在地裡。
到第二年春天同時取出,混合一起,加上酒母和各種香花,泡制成酒以後,仍埋地下。
每隔一年開視一次,那酒隻剩多半,再把罐數減少,重埋地下。
如是者多次,酒均果汁制成,點水不滲,埋的年代越多越好。
因山人性懶,制時煩難,視為盛典,隻寨主生子才制一次。
這還是羅銀降生之日所釀。
每一開壇,香聞十裡。
名為花兒酒。
其色澄碧,黏膩如油,不能人口。
飲時用山泉摻兌,十成泉水,至多也隻兌上一兩成。
醇美甘馨,芳留齒頰,經時不散,端的色香味三絕。
羅銀好酒如命,也不輕舍飲用。
當晚為了歡迎貴賓,又看在那隻羚羊份上,特命親信山人由地窯中取了小半葫蘆出來,兌山泉敬客。
在座諸人多半好量。
範氏父子寄居年久,還沾潤過一兩次。
呂、王二人竟是初嘗佳味,當時隻覺此酒佳絕,不由多飲了些,被風一吹,漸漸有了醉意。
人靜以後,忽然想起酒好,适才正想詢問,被山女一鬧忿過,便向範氏父子動問。
範洪一心讨老師的好,範廣又想學樣拜師,一面詳述造酒的經過和那名貴之處,一面想給老師弄些帶走。
大家對月坐談,正在得趣高興頭上,南頭山谷那面忽然人聲騷動,雜以驚叫之聲,遠遠傳來。
呂偉久經大敵,耳目最靈,首先察覺,還以為山人快樂喧嘩。
因正是靈姑、王淵去的那條路上,未免心動。
再留心側耳一聽,漸黨中雜婦女号哭之聲,仿佛生變,因是風向不順,聽不真切。
方欲提醒大家一同靜聽,忽聽範洪跳起驚叫道:“老師快走,峽口子出妖怪了,師妹、師弟都在那裡。
聽這号哭之聲,這藍蛟必已破壁而出。
如今全寨山民,連我們這些漢人的身家性命,全仗老師、師妹來救了。
”邊說邊走。
呂偉聽說出蛟,也甚驚心。
蛟必發水,忙令王守常護住乃妻與範連生,尋覓高地避水,自帶範氏弟兄往南方趕去。
出蛟之處便是靈姑日裡所去的山口裡面。
靈姑初來不識路徑,由坡下街道繞越過去,路要遠卻一倍。
實則徑由坡上穿林而過,再繞越兩個肢陀,便可到達,并不甚遠。
那一帶地勢,東北高于西南。
呂偉師徒三人急忙前往,沿途并未見水,耳聽号哭之聲、呐喊之聲卻是較前更盛。
等到相隔約有半裡,才聞水聲,林麓一帶低窪之處也有濁流,夾着泥沙,四處亂竄。
再往前走,見水之處愈多。
因見水流急而不深,方以為蛟洪不大,愛女如在當場,立時可了。
忽聽衆山民暴噪之聲,震撼山嶽,時發時止。
一會趕到,見那出蚊所在,一邊是廣崖,一邊是山,外觀矗若門戶,裡面地勢展開極寬。
山上下聚集着不少山人,俱都面對崖壁,随着羅銀手舉處不時呐喊,手裡分持刀矛弓矢,作出待發之勢,離崖約有二三十丈。
靈姑手捧玉匣,同了王淵,卻站在崖前不遠的一根平地拔起、高約三丈、粗約五尺的危石之上。
近山崖一帶,水也不過數尺,并不見大,深淺不等,較遠較高之處尚還幹着。
地勢凸凹不平,水多隔斷。
月光下照,四外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