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回 朗月照松林 洞壑幽奇 清溪如鏡 晴空翔鶴羽 煙雲變滅 異寶騰輝
關燈
小
中
大
上,仙娘從海外覓來了靈藥千年續斷和靈玉膏。
說我們原是沒長好的雙生異胎,雖說起居動作已成習慣,并無不便之處,終以分開為妙。
當下行法,将兩個身子由腋下相連處分解為二,成了兩人。
因先備有靈藥,并不痛苦。
” “後來寨主年老身死,諸子争立,對仙娘缺了禮貌。
仙娘大怒,帶了我們來到雲貴南疆之中行道,備受山人禮戴。
初意創設一家神教,隻因所事者是左道旁門,難免傷生害命,所志未成,遽遭劫數。
我們傳了她的衣缽,仍欲完成她的遺志。
解體以後,人雖化一為二,但是性靈相通,言語行事無不如一。
我們雖無甚真正法力,但那吞刀吐火、五行禁制、巫蠱搬運之法,俱得仙娘所傳。
加上這雙身子,拿神道設教制服山人,自然盡夠,予取予求,無不如意,盤踞數年,作盡威福。
山人信畏神鬼,這原無妨,偏我們行事任性,喜歡犯他們的忌諱。
當地山人始而畏服,終而怨恨,多半敢怒而不敢言。
” “這附近有兩種怪物。
一個土名沙龍,原是射工之類的毒物。
但它身體特大,生得奇形怪狀,五顔六色。
所行之處,毒煙如霧,口吸沙土,向人亂噴,噴上即死。
雌雄兩個,其毒無比。
一個土名四眼神王,道家稱為盤孽,又名遊壁,乃深山大澤中的大壁虎之類,感蜃氣而生。
頭生四眼,背有雙翼,蟾頭鳄尾,肥爪如掌,能隔遠吸物,腹下另有十八隻短足,噴氣如虹,喜食人腦。
前一個盤踞在你們來路污泥裡。
後一個便是你們來時洞壁上盤着的那個怪物,但此物頗有靈性,自知多傷人必遭天譴,每年隻一兩次出洞,為害不烈。
隻那沙龍厲害,如非天性戀土,不肯遠離,左近數百裡,無論人獸,早無瞧類了。
山人先還想讓我們為他們驅逐,我們也曾用盡方法,但并無成效,于是連我們算做此地三害。
尤其是兩怪各不相容,每遇必定苦鬥,誰也傷不了誰,每年雖僅一兩次,人畜遭殃卻不算小。
” “這年忽遇見百禽道人公冶恩師,經過點化,恩師命我們移居到此,立誓除此二害,以贖前愆,然後傳授道法。
先仗恩師指點,将兩隻沙龍除去。
誰知此怪已然産子土内,為數不下千百,潛伏地底百丈之下,人力難施,須俟今日成長出土,方可下手。
這時我們已和洞中怪物假意交好,并勸它不要再出傷人作孽。
又知它食一生人,可耐半年之饑;如食獸肉,隻管一月。
答應每月一次,由我們擒來猛獸,供它大嚼。
那口大鍋便是煮肉之用。
原打算用熟肉誘它,使其吃慣口味,日後暗中下毒,它偏狡猾異常。
幸未下手,否則必被看破無疑。
我們無奈,隻得忍着,意欲除了小沙龍後,再想除怪之策。
” “昨晚開讀仙示,說我們獨立難成,今日并有陰人作梗,還須有二次再舉。
按理這類毒蟲出土,多在黃昏近黑之時。
今日定是你們一行為數大多,人、獸氣息被它土中聞着,驚動早出。
我們恐到時氣力不濟,也大意了些,不等部署停妥,它已出土。
我們見小姑娘一人在下,恐被毒氣所傷,又恐你們趕回同歸于盡,忙着分頭救人,忘了行法禁制,絕它歸路。
嗣見小姑娘和白猿均有仙家異寶,神妙無窮,毒蟲畏死,已有好些遁入上内。
” “我們知道此物攣生甚繁,今日所見,便是已死一對雌雄二蟲所生。
此蟲頭一對秉天地至淫奇毒之氣而生。
以後非兇辰惡日、喪年敗月、窮陰凝閉、岚霧濃厚之時,又當那月是個晦日,不作首次交合。
交後每逢月晦,必交一次。
每交産卵四十九枚,深埋地底,經過三年零六個月,始全數同時出土。
雖然這樣繁生厲害,但它終身隻交十二次,天時地利,年月日時,缺一不交。
數百年中,難得有那麼湊巧的事情,往往不到交期,即為識者所誅。
那對已死的老蟲,差不多已有四五百年氣候,挨至死前兩年,才得交配,其難可想。
否則以它那般奇毒耐死,生育又多,人類受它毒害何堪設想。
第一次交合所生幼蟲最大最毒,以次遞減。
同是一年内所産之卵,成形出土時各有大小。
傳至第二代,交配便不似頭對繁難,隻一逢晦,遇到岚霧四起之時,便即交合。
所産之卵,毒雖稍減,其繁息卻非可數計。
隻要放走它一雌一雄,已屬不了,何況當時逃走那麼多。
反正誅不勝誅,更恐毒氣凝浮空中,被風吹散,隻要沉落一點,那一方便受瘟疫之災。
這初出土時所噴之毒,端的非同小可,有心收去,又覺它已凝成一處,惟恐無此大力,恰好被你們的飛刀、飛劍攪成碎片,省卻我們不少氣力。
這才将小姑娘與白猿喚住,仗着師傳吐納之術與所賜葫蘆,将它收盡。
” “因見你們隻有防身之寶,不會道法,本心沒想招惹洞中怪物,不料金猱這一嘯,又将它惹惱。
此怪縱然看我們常年供它肉食情面,今晚不尋上門來,明早你們起身,也必途中相候,或是追去為害。
它己修煉了近千年,腹内有内丹,飛刀、飛劍未必能傷它,它卻可飛空吸人腦子,所噴五色彩虹也蘊奇毒,中人立死。
适聽你們說起猿、虎靈異,并與鐵花塢清波上人相識。
上人乃家師多年好友,隻要他肯派一門人到來,此怪立除。
細看你們面上并無晦色,這位胸前又有寶氣外透,莫非除小姑娘和自猿外,還有人帶着法寶麼?我們雖受仙傳,因積惡大多,尚未人門,賜寶防身更談不到,縱有幾件防身,俱非能制此怪之物。
家師因不許我們再見當地山人,才潛居到此,出入也甚隐秘。
山人多知這裡是怪物巢穴,不敢人林一步,洞側更無論了。
此外雖有一條通路在适見高峰後面,中隔深溝大壑,最窄處相距尚且十丈,常人絕難飛渡。
為今之計,由我穩住怪物,使緩尋仇,命白猿連夜趕往鐵花塢求救,是為上策。
或是再有一件防身之字,須要能護全身不畏毒侵,然後再以白猿仙劍去敵此物那粒内丹,再用飛刀夾攻,方不緻兩敗俱傷呢。
” 虎王喜道:“清波上人是我師叔,隐修多年,已然不問外事。
來時聽塗雷背人和我說,這次已為救我,破例相助。
命塗雷送完人後速回,上人要用白雲封洞一年。
不特是他,連他弟子塗雷,都須一年以後,盡得他的衣缽真傳,方許出外積修外功。
他說話再準不過,去了連人都不會見着。
倒是我胸前佩有一樣法寶,前日曾與妖狐對敵,用作防身,施展出來,有一寶光,足可護得我們這一群人。
你看合用與否?”說罷,将胸懸玉符取出,略一施為,便見光騰滿室,耀眼生缬。
道人忙命藏好,以免怪物萬一出洞,窺見寶光警覺。
又喜道:“有此仙家至寶,諸怪授首無疑了。
” 呂偉、張遠又同聲詢問張鴻如何救法。
道人道:“他中毒已深,如非遇見我們得過家師預先指示,此山又産有解毒靈藥,便是神仙也難救他活命。
就這樣,還得将藥草熬成了水,人浸其内,每日一換,内服我們所制靈藥,經過半年之久,毒盡脫皮,可是心頭還是終日發繞,身熱虛軟,至少再加半年,才能複原呢。
”衆人一聽大驚。
張遠守恃乃父榻前,聞聲趕來,聽說病勢如此兇危,撲地往道人身前跪倒,痛哭起來。
道人掐指算了一算,說道:“這是他命中注定的兇災,無可避免。
幸是在此遇到毒蟲之害,得我二人救治,雖有年餘兇災,過此或能轉禍為福。
如走山南驿路,此時早為仇人所殺,連屍首都保不全了。
你這娃兒至性過人,又生有這般資質,将來必有成就。
我這裡向來不留外人,如今破例,容許你在此随侍父病。
我定盡心成全你的孝道,除依我調治可活外,别無良策。
多哭多說無濟幹事,快起去吧。
”張遠知多求無用,隻得含淚拜謝,仍去父榻前守侍。
虎王因張鴻遇險,全由白猿看出他面有晦色,自己趕來勸他改道而起,心甚愧悔,及聽道人說是定數,心始稍安。
便問道:“道長的姓名、法号還沒說呢。
”道人道: “先父在日,曾取了個名字,叫做同兒。
又因本來姓何,正含着内省無疚,間天何故使己生此怪胎的意思。
不久先父見背,到了秦家,僅将兒字去掉。
後來落難遇救,承仙娘收為義子,分體以後,由一為二,仙娘本要另起一名,以便呼喚,我們追思先父,誰也不舍原名。
仙娘見我們都不願領受新名,體雖分解,依舊二是一,一是二,同行同止,同聲同應,如非事前商定,永遠言動如一,改不過來,又好氣又好笑,也就聽之,由此沒再起别的名字。
對人自稱同道人,極少說姓。
以前任性胡為,無心之過,山人個個害怕,提起同道人,沒有不知道的。
”衆人見這一道人說時,另一道人雖未似前同聲說話,但坐在那裡嘴皮仍然随着微微張合,這裡說完,他也停止。
靈姑和虎王都忍不住幾乎要笑。
呂偉、王守常夫婦三人與張鴻,或為良友情深,或為葭莩誼重,因聽道人口氣,當地還不能多留外客,意欲商量借住些日,看張鴻有了轉機再走。
才一張口,道人已經覺察,說道:“這個無須。
你們就在此三月五月,不到痊愈之日,也看不出他好來。
隻要人不死罷了,人多轉倒于我不便。
并且适算一卦,你們有一大仇人約了能手,到處尋你們報複,今晚本該途中相遇,幸是繞道避過。
至遲明午除怪之後,便該各自分途,回的回,走的走。
顔道友無妨,你們如若走晚,阻礙就更多了。
”呂偉無法,隻得忍痛應了。
虎王、靈姑因當地景物清麗,平生罕見,話一談完,便要乘月出遊。
同道人忙攔道: “那怪物從沒受過觸犯,必不甘休,今晚難免尋來。
我們雖說明早除它,大家俱己勞頓,終以歇息一宵,養好精神,再合力下手為是。
屋前隻是池塘、菜畦,無甚可看,好景緻都在峰側一帶,我們又有夜課不能偕往,且等明早除怪物後暢遊吧。
”虎王道:“我本定今晚趕回,為除此怪,才多耽延一晚。
巴不得它能早來,事完早走才好。
它既安心尋仇,我們就不出去,難道它不會尋上門來麼?”同道人道:“家師為防我們入定之際妖鬼侵淩,這屋周圍俱有仙法禁制,如無主人引路,能出不能再入。
怪物每月來此一餐,深知奧妙,決不輕人。
現時雖未聽它叫喚,說不定已在峰前月光之下吐納相候,出去正好遇上。
天已不早,樂得安歇,何必忙此一時呢?”呂偉也從旁勸阻,令大家就地上各設鋪陳,分别就卧。
虎王想起清波上人囑令早日回洞靜坐,不應耽誤過久;靈姑因張鴻中毒慘狀,老父焦愁過甚,此去莽蒼山少了兩個好伴不說,張鴻之事既然應驗,老父将來不知能否避免: 俱都心中有事,越想越煩,不能安枕。
虎王原與王守常同卧一席,過有些時,王守常看罷張鴻,倒下便自睡熟。
虎王瞪着一雙眼睛,見兩道人床已讓給張鴻,就地上蒲團,各據一壁,對面打坐,已然入定。
始見兩條白氣細如遊絲,由二人鼻孔内噴出,約長尺許。
倏地收了回去,又噴出來,便長大了些。
越噴越粗長,漸漸粗如茶杯,長到丈許。
四條白氣忽又糾結不開,恰似含有絕大力量,在後互相牽扯,勢均力敵,兩不相下。
心想:“此定煉氣将成的功夫,自己不知何日能煉到此境地?”忽然-的一聲微響,四條白氣同時分開,似電一般,從二人鼻孔中飛出,各朝對面鼻孔中射去。
晃眼又同射出來,四條一碰頭,聯成兩條,此收彼放,此放彼收,循環吞吐,疾如投梭,往複不已。
虎王正注視出神之際,
說我們原是沒長好的雙生異胎,雖說起居動作已成習慣,并無不便之處,終以分開為妙。
當下行法,将兩個身子由腋下相連處分解為二,成了兩人。
因先備有靈藥,并不痛苦。
” “後來寨主年老身死,諸子争立,對仙娘缺了禮貌。
仙娘大怒,帶了我們來到雲貴南疆之中行道,備受山人禮戴。
初意創設一家神教,隻因所事者是左道旁門,難免傷生害命,所志未成,遽遭劫數。
我們傳了她的衣缽,仍欲完成她的遺志。
解體以後,人雖化一為二,但是性靈相通,言語行事無不如一。
我們雖無甚真正法力,但那吞刀吐火、五行禁制、巫蠱搬運之法,俱得仙娘所傳。
加上這雙身子,拿神道設教制服山人,自然盡夠,予取予求,無不如意,盤踞數年,作盡威福。
山人信畏神鬼,這原無妨,偏我們行事任性,喜歡犯他們的忌諱。
當地山人始而畏服,終而怨恨,多半敢怒而不敢言。
” “這附近有兩種怪物。
一個土名沙龍,原是射工之類的毒物。
但它身體特大,生得奇形怪狀,五顔六色。
所行之處,毒煙如霧,口吸沙土,向人亂噴,噴上即死。
雌雄兩個,其毒無比。
一個土名四眼神王,道家稱為盤孽,又名遊壁,乃深山大澤中的大壁虎之類,感蜃氣而生。
頭生四眼,背有雙翼,蟾頭鳄尾,肥爪如掌,能隔遠吸物,腹下另有十八隻短足,噴氣如虹,喜食人腦。
前一個盤踞在你們來路污泥裡。
後一個便是你們來時洞壁上盤着的那個怪物,但此物頗有靈性,自知多傷人必遭天譴,每年隻一兩次出洞,為害不烈。
隻那沙龍厲害,如非天性戀土,不肯遠離,左近數百裡,無論人獸,早無瞧類了。
山人先還想讓我們為他們驅逐,我們也曾用盡方法,但并無成效,于是連我們算做此地三害。
尤其是兩怪各不相容,每遇必定苦鬥,誰也傷不了誰,每年雖僅一兩次,人畜遭殃卻不算小。
” “這年忽遇見百禽道人公冶恩師,經過點化,恩師命我們移居到此,立誓除此二害,以贖前愆,然後傳授道法。
先仗恩師指點,将兩隻沙龍除去。
誰知此怪已然産子土内,為數不下千百,潛伏地底百丈之下,人力難施,須俟今日成長出土,方可下手。
這時我們已和洞中怪物假意交好,并勸它不要再出傷人作孽。
又知它食一生人,可耐半年之饑;如食獸肉,隻管一月。
答應每月一次,由我們擒來猛獸,供它大嚼。
那口大鍋便是煮肉之用。
原打算用熟肉誘它,使其吃慣口味,日後暗中下毒,它偏狡猾異常。
幸未下手,否則必被看破無疑。
我們無奈,隻得忍着,意欲除了小沙龍後,再想除怪之策。
” “昨晚開讀仙示,說我們獨立難成,今日并有陰人作梗,還須有二次再舉。
按理這類毒蟲出土,多在黃昏近黑之時。
今日定是你們一行為數大多,人、獸氣息被它土中聞着,驚動早出。
我們恐到時氣力不濟,也大意了些,不等部署停妥,它已出土。
我們見小姑娘一人在下,恐被毒氣所傷,又恐你們趕回同歸于盡,忙着分頭救人,忘了行法禁制,絕它歸路。
嗣見小姑娘和白猿均有仙家異寶,神妙無窮,毒蟲畏死,已有好些遁入上内。
” “我們知道此物攣生甚繁,今日所見,便是已死一對雌雄二蟲所生。
此蟲頭一對秉天地至淫奇毒之氣而生。
以後非兇辰惡日、喪年敗月、窮陰凝閉、岚霧濃厚之時,又當那月是個晦日,不作首次交合。
交後每逢月晦,必交一次。
每交産卵四十九枚,深埋地底,經過三年零六個月,始全數同時出土。
雖然這樣繁生厲害,但它終身隻交十二次,天時地利,年月日時,缺一不交。
數百年中,難得有那麼湊巧的事情,往往不到交期,即為識者所誅。
那對已死的老蟲,差不多已有四五百年氣候,挨至死前兩年,才得交配,其難可想。
否則以它那般奇毒耐死,生育又多,人類受它毒害何堪設想。
第一次交合所生幼蟲最大最毒,以次遞減。
同是一年内所産之卵,成形出土時各有大小。
傳至第二代,交配便不似頭對繁難,隻一逢晦,遇到岚霧四起之時,便即交合。
所産之卵,毒雖稍減,其繁息卻非可數計。
隻要放走它一雌一雄,已屬不了,何況當時逃走那麼多。
反正誅不勝誅,更恐毒氣凝浮空中,被風吹散,隻要沉落一點,那一方便受瘟疫之災。
這初出土時所噴之毒,端的非同小可,有心收去,又覺它已凝成一處,惟恐無此大力,恰好被你們的飛刀、飛劍攪成碎片,省卻我們不少氣力。
這才将小姑娘與白猿喚住,仗着師傳吐納之術與所賜葫蘆,将它收盡。
” “因見你們隻有防身之寶,不會道法,本心沒想招惹洞中怪物,不料金猱這一嘯,又将它惹惱。
此怪縱然看我們常年供它肉食情面,今晚不尋上門來,明早你們起身,也必途中相候,或是追去為害。
它己修煉了近千年,腹内有内丹,飛刀、飛劍未必能傷它,它卻可飛空吸人腦子,所噴五色彩虹也蘊奇毒,中人立死。
适聽你們說起猿、虎靈異,并與鐵花塢清波上人相識。
上人乃家師多年好友,隻要他肯派一門人到來,此怪立除。
細看你們面上并無晦色,這位胸前又有寶氣外透,莫非除小姑娘和自猿外,還有人帶着法寶麼?我們雖受仙傳,因積惡大多,尚未人門,賜寶防身更談不到,縱有幾件防身,俱非能制此怪之物。
家師因不許我們再見當地山人,才潛居到此,出入也甚隐秘。
山人多知這裡是怪物巢穴,不敢人林一步,洞側更無論了。
此外雖有一條通路在适見高峰後面,中隔深溝大壑,最窄處相距尚且十丈,常人絕難飛渡。
為今之計,由我穩住怪物,使緩尋仇,命白猿連夜趕往鐵花塢求救,是為上策。
或是再有一件防身之字,須要能護全身不畏毒侵,然後再以白猿仙劍去敵此物那粒内丹,再用飛刀夾攻,方不緻兩敗俱傷呢。
” 虎王喜道:“清波上人是我師叔,隐修多年,已然不問外事。
來時聽塗雷背人和我說,這次已為救我,破例相助。
命塗雷送完人後速回,上人要用白雲封洞一年。
不特是他,連他弟子塗雷,都須一年以後,盡得他的衣缽真傳,方許出外積修外功。
他說話再準不過,去了連人都不會見着。
倒是我胸前佩有一樣法寶,前日曾與妖狐對敵,用作防身,施展出來,有一寶光,足可護得我們這一群人。
你看合用與否?”說罷,将胸懸玉符取出,略一施為,便見光騰滿室,耀眼生缬。
道人忙命藏好,以免怪物萬一出洞,窺見寶光警覺。
又喜道:“有此仙家至寶,諸怪授首無疑了。
” 呂偉、張遠又同聲詢問張鴻如何救法。
道人道:“他中毒已深,如非遇見我們得過家師預先指示,此山又産有解毒靈藥,便是神仙也難救他活命。
就這樣,還得将藥草熬成了水,人浸其内,每日一換,内服我們所制靈藥,經過半年之久,毒盡脫皮,可是心頭還是終日發繞,身熱虛軟,至少再加半年,才能複原呢。
”衆人一聽大驚。
張遠守恃乃父榻前,聞聲趕來,聽說病勢如此兇危,撲地往道人身前跪倒,痛哭起來。
道人掐指算了一算,說道:“這是他命中注定的兇災,無可避免。
幸是在此遇到毒蟲之害,得我二人救治,雖有年餘兇災,過此或能轉禍為福。
如走山南驿路,此時早為仇人所殺,連屍首都保不全了。
你這娃兒至性過人,又生有這般資質,将來必有成就。
我這裡向來不留外人,如今破例,容許你在此随侍父病。
我定盡心成全你的孝道,除依我調治可活外,别無良策。
多哭多說無濟幹事,快起去吧。
”張遠知多求無用,隻得含淚拜謝,仍去父榻前守侍。
虎王因張鴻遇險,全由白猿看出他面有晦色,自己趕來勸他改道而起,心甚愧悔,及聽道人說是定數,心始稍安。
便問道:“道長的姓名、法号還沒說呢。
”道人道: “先父在日,曾取了個名字,叫做同兒。
又因本來姓何,正含着内省無疚,間天何故使己生此怪胎的意思。
不久先父見背,到了秦家,僅将兒字去掉。
後來落難遇救,承仙娘收為義子,分體以後,由一為二,仙娘本要另起一名,以便呼喚,我們追思先父,誰也不舍原名。
仙娘見我們都不願領受新名,體雖分解,依舊二是一,一是二,同行同止,同聲同應,如非事前商定,永遠言動如一,改不過來,又好氣又好笑,也就聽之,由此沒再起别的名字。
對人自稱同道人,極少說姓。
以前任性胡為,無心之過,山人個個害怕,提起同道人,沒有不知道的。
”衆人見這一道人說時,另一道人雖未似前同聲說話,但坐在那裡嘴皮仍然随着微微張合,這裡說完,他也停止。
靈姑和虎王都忍不住幾乎要笑。
呂偉、王守常夫婦三人與張鴻,或為良友情深,或為葭莩誼重,因聽道人口氣,當地還不能多留外客,意欲商量借住些日,看張鴻有了轉機再走。
才一張口,道人已經覺察,說道:“這個無須。
你們就在此三月五月,不到痊愈之日,也看不出他好來。
隻要人不死罷了,人多轉倒于我不便。
并且适算一卦,你們有一大仇人約了能手,到處尋你們報複,今晚本該途中相遇,幸是繞道避過。
至遲明午除怪之後,便該各自分途,回的回,走的走。
顔道友無妨,你們如若走晚,阻礙就更多了。
”呂偉無法,隻得忍痛應了。
虎王、靈姑因當地景物清麗,平生罕見,話一談完,便要乘月出遊。
同道人忙攔道: “那怪物從沒受過觸犯,必不甘休,今晚難免尋來。
我們雖說明早除它,大家俱己勞頓,終以歇息一宵,養好精神,再合力下手為是。
屋前隻是池塘、菜畦,無甚可看,好景緻都在峰側一帶,我們又有夜課不能偕往,且等明早除怪物後暢遊吧。
”虎王道:“我本定今晚趕回,為除此怪,才多耽延一晚。
巴不得它能早來,事完早走才好。
它既安心尋仇,我們就不出去,難道它不會尋上門來麼?”同道人道:“家師為防我們入定之際妖鬼侵淩,這屋周圍俱有仙法禁制,如無主人引路,能出不能再入。
怪物每月來此一餐,深知奧妙,決不輕人。
現時雖未聽它叫喚,說不定已在峰前月光之下吐納相候,出去正好遇上。
天已不早,樂得安歇,何必忙此一時呢?”呂偉也從旁勸阻,令大家就地上各設鋪陳,分别就卧。
虎王想起清波上人囑令早日回洞靜坐,不應耽誤過久;靈姑因張鴻中毒慘狀,老父焦愁過甚,此去莽蒼山少了兩個好伴不說,張鴻之事既然應驗,老父将來不知能否避免: 俱都心中有事,越想越煩,不能安枕。
虎王原與王守常同卧一席,過有些時,王守常看罷張鴻,倒下便自睡熟。
虎王瞪着一雙眼睛,見兩道人床已讓給張鴻,就地上蒲團,各據一壁,對面打坐,已然入定。
始見兩條白氣細如遊絲,由二人鼻孔内噴出,約長尺許。
倏地收了回去,又噴出來,便長大了些。
越噴越粗長,漸漸粗如茶杯,長到丈許。
四條白氣忽又糾結不開,恰似含有絕大力量,在後互相牽扯,勢均力敵,兩不相下。
心想:“此定煉氣将成的功夫,自己不知何日能煉到此境地?”忽然-的一聲微響,四條白氣同時分開,似電一般,從二人鼻孔中飛出,各朝對面鼻孔中射去。
晃眼又同射出來,四條一碰頭,聯成兩條,此收彼放,此放彼收,循環吞吐,疾如投梭,往複不已。
虎王正注視出神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