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德皇遊江南傳 第三回 誘村愚假裝刺客 滅口實真是虧心

關燈
再叙劉瑾見諸大臣在于殿上,直斥其好,又見少主怒而不言,心中甚是驚惕。

    随少主回宮之後,乃同其朋黨到靜院之中,對着七人說曰:“自今主上雖是依計而行,無奈百官如此,誠恐不能久居此職;且主上又是命某暫掌,倘一旦龍心有變,此職固難保守,又恐被他人所害。

    必要生出一條妙計,得些功勞,使主上藉以壓諸臣之舌,我們乃能實授此職,得主上深信,可以從中取事;如若不然,則今日之功,猶草上之霜,倘被太陽一照,則銷溶無痕矣。

    ”大用開言說道:“某有一計在此,不知可用得否?”衆人便問如何? 用曰:“若愛如心願,須生斬滅心,待某明日潛出宮帏,忙到荒村僻壤之中,多用些銀子哄購一個村愚魯莽之徒回來,藏在深宮之中,以優禮甜悅其心,然後哄其扮作刺客,行刺主上,我等上前追捕,斬之以滅口實,那時定獲救駕之功,何愁此職不實,大事不成。

    ”衆人一聞此言,各皆鼓掌,稱妙絕妙絕了。

    劉瑾即取出白銀,囑他克日行事,谷大用即日起程,潛出官帏,直望山僻村莊而去。

    不想訪尋數日,尚未見有合眼之人。

    忽一日來到西山莊所,見有一個老妪,立于門前啼哭。

    大用上前細問,那老妪拭目答曰:“老身姓張,夫君程玉田,不幸于上年病故,所生二子,長子程英,現出傭工,次子程保,年已二十,不遵約束,與那些惡少閑遊,專務賭蕩花消,遂至為非作歹,今早聞入傳說,被官差拿獲去了。

    老身年逾七十,不欲見子死于市朝,是故悲哭,今見官人垂憐,隻得據實訴言,伏望救不肖回來一面,老身即赴黃泉,亦當瞑目矣!”大用聞言,正合心中之意,就随機答曰:“我見媽媽甚是可憐,意欲用些銀子,搭救你兒子回來,未知意下若何?”老妪急忙答道:“若得官人救我兒子,我母子二人,自當銜環結草以報。

    ”說罷,跪下地來。

    谷大用扶起道:“媽媽不必如此。

    ”于是辭别老妪,來到城中,把程保救了出來,大用即同他回家。

    張氏大喜,與兒子叩頭謝恩。

    大用曰:“吾觀令郎年富力強,正當有用之際,何不使學些技藝,以讨出頭,安可留之在家,為此不端之事。

    ”老妪聞言歎曰:“官人此言,老身豈有不欲之理,惟是無人推挽,亦屬空言。

    ”大用曰:“我見媽媽這般垂老,且見令郎氣宇不凡,思欲帶他前去,将來或有個出頭日子,但未知尊意若何?”老妪聞言答曰:“難得官人仗義,救他出來,就是我母子再生父母,今又如此美意,安有不從之理。

    惟是急忙之中,忘問了尊姓大名,家居何處?現任何職?”大用随口答曰:“我姓趙名昆、京都人氏,現做主府随從之官,今因奉差過此,見媽媽如此悲啼,遂動了某的慈心,故把令郎救出。

    今見令郎氣宇軒昂,是以欲帶他前去,讨個出頭日子,既是媽媽肯允,某有白銀一百兩,送與媽媽,以為薪水之費,令郎衣冠行李,自有下官料理,倘有出頭之日,是必回來報知!”說罷,即取出銀兩,遞與張氏,另有三十兩,交與程保,使他作防身之用。

    張氏與程保,喜出非常,乃說道:“今得官人如此憐憫,幸出三生,何敢複受金帛。

    ”大用曰:“些須微意,何足為言,望祈笑納。

    ”張氏母子隻得拜領,入内收藏;請大用登堂款待,程保入内,疊些衣衾,轉出堂中,焚香告祭先祖,就與母親拜别,并雲:“兄長回家,可對他說知,但有好意,定必來報,不用挂心”等語。

    張氏看有銀兩安家,心中歡喜,緻矚程保一番,送出門前。

    張氏又向谷大用叩頭謝恩,方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