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回 狄小霞愛色赦宋俘 周義士設機搬翁仲
關燈
小
中
大
龍等人還是兀兀的呆坐在帳上,知道楊魁、菊猛還未回頭,曉得兇多吉少。
此時大衆将官見大帥已經上帳,也便陸續俱到,聽見楊魁、菊猛一夜不回,沒一個不暗擔驚恐。
直到太陽已出,張欽差便将馬如飛、江标、周仁、周信傳至帳前道:“如今楊魁将軍同菊猛探敵不回來,本帥意煩馬老英雄、江壯士到那小南海去走一趟,查看對岸什麼動靜。
周家兩位義士,相煩到黃泥岡也探一探消息。
”四人領命,外帳連忙備了馬,踞上鞍鞒,馬上加鞭,分路而去。
那裡摸到消息?到了日光當午,都次第回營繳令。
獨周信在黃泥岡不作聲不作氣的,也幹了一件小小的功勞。
他自從上了黃泥岡,望了一望,見一些動靜沒得,氣悶不過,便同周仁計議道:“既訪不着楊将軍消息,豈不白跑一趟,我聽說他的地道就從黃泥岡中路一棵枯楊的大墳旁邊石闆下進裡,我們何不代他把一石闆毀去!他有小兵出外,看見石闆毀掉,必要報明工作總管梁啟文,我們就在遠遠的,或揀一棵大樹,或揀一垛大墳,藏住身子,專探洞口的情形。
他如有小兵出外,我們一點不要驚動,小兵探得外面沒人,跟後必有人出來查點,如能梁啟文出外那是最好,大約至小也有一個頭目,那時你我走出,諒他定再也逃不了。
”弟兄兩個商議已定,便在黃泥岡上走了一轉,果然尋着那大墳旁一面石闆。
但他也不曉得上面的機關怎樣開法,怎樣閉法,他便伸開手掌,在上面磨了一磨,隻見那石闆變了些石灰碎石,“嘩”的一聲直往下滾,露出一個斬方的空洞。
周仁探頭向裡望去,隻見約有一尺多深,又是一塊石闆蓋住,便喊周信來看。
周信道:“咦,也忒會作怪,倒又蓋好着了。
”就此伏身洞口,伸開手掌又磨了一圈,那闆又紛紛墜下,再向下一望,又見一塊石頭翻了一翻,仍然蓋好。
看官,你道他這石闆是個什麼道理呢?原來當先造這石蓋的時候,他防着怕有人來破他,必須按着機竅,将機上一按,那便層層石梯讓人向下;若不按石機,将第一闆破壞,機器向下一墜,那第一層石梯便一翻動,仍代石闆蓋好。
始終破去一層,蓋好一層,直到十六層為止,都是一樣的機關。
此時周信破掉兩層,見三層手毅不着,便掏出軟索錘,想去沖那第三層。
周仁忙止住道:“使不得,再往下破,他來人沒得出洞,你我那個計議不是就不行了嗎?”周信道:“不舛不舛,我倒糊了。
”随即收回軟索錘,弟兄二人便離了一箭多路,又揀着一座大墳,将身躲在墳後,恰好那墳一邊有一棵大松樹,根上空處恰好偷看對面。
二人一直守到巳牌向後,并不見一個人出來,周信守得作急,突然向西就走,周仁以為他忙急急的那種形像,一定不是撒尿便是出恭,也就由他去了。
那知轉眼之間,隻見周信笑嘻嘻的搬了一樣東西到來。
周仁仔細一望,原來是人家大墳上的一個翁仲大石人,有八尺多高。
周仁道:“這樣物事,搬得來做什麼呢?”周信笑道:“他用機關待人,我不妨也用點機關待他。
就将這石人站在他洞裡那石闆上面,裡面有人出來,頂到石闆,他必定要開機關,候他機關一開,這翁老頭子一定橫沖直撞向下墜落,可保一路機關直破到底。
那上米的人,不問梁啟文、狄元紹,就便是兵丁頭目,還有那一個不被這翁老頭子撞死的嗎?”周仁見兄弟說得那一團神氣,不覺哈哈大笑,再仔細想了一想,覺得話也有理。
當下周信又把翁仲抱起,走到石洞門口,卻然不寬不窄,剛剛放了半截在裡,站在石闆上面,端端正正。
周信又向那翁仲說笑道:“翁老頭子,一切都拜托你了。
”說罷,弟兄兩人拍手呵呵的就走。
下了黃泥岡,尋着了馬,跨上鞍轎,直奔大營,見着張欽差,回說不曾探到楊魁、菊猛的消息,又把破壞兩道石門,安放翁仲的話說了一遍。
張欽差曉得周信鬧趣,卻因有益無損,也就罷了。
此時馬如飛,江标也由小南海回來,繳過了令。
各家英雄見尋不着楊魁、菊猛的消息,知道定被敵人擒住,均是放心不下;獨那張欽差、韓夫人、哈夫人、菊文龍、李彩狄、鄧素秋,格外心急,那一種憂愁煩惱的形象,我也不必細表。
就此又過了一日一夜,這日卻是十一月十五日,張欽差才升了大帳,大衆将官紛紛都到,隻見鄭伯龍匆匆上帳,後面捆了一個敵兵,忙說道:“禀大帥,末将昨日在城裡巡夜,抓着一個小西天的步兵,卻盤出一件優事、一件喜事,特來飛報。
”張欽差一聽,也是憂喜交集。
但這鄭伯龍說出什麼憂事、什麼喜事出來,且聽下回分解。
此時大衆将官見大帥已經上帳,也便陸續俱到,聽見楊魁、菊猛一夜不回,沒一個不暗擔驚恐。
直到太陽已出,張欽差便将馬如飛、江标、周仁、周信傳至帳前道:“如今楊魁将軍同菊猛探敵不回來,本帥意煩馬老英雄、江壯士到那小南海去走一趟,查看對岸什麼動靜。
周家兩位義士,相煩到黃泥岡也探一探消息。
”四人領命,外帳連忙備了馬,踞上鞍鞒,馬上加鞭,分路而去。
那裡摸到消息?到了日光當午,都次第回營繳令。
獨周信在黃泥岡不作聲不作氣的,也幹了一件小小的功勞。
他自從上了黃泥岡,望了一望,見一些動靜沒得,氣悶不過,便同周仁計議道:“既訪不着楊将軍消息,豈不白跑一趟,我聽說他的地道就從黃泥岡中路一棵枯楊的大墳旁邊石闆下進裡,我們何不代他把一石闆毀去!他有小兵出外,看見石闆毀掉,必要報明工作總管梁啟文,我們就在遠遠的,或揀一棵大樹,或揀一垛大墳,藏住身子,專探洞口的情形。
他如有小兵出外,我們一點不要驚動,小兵探得外面沒人,跟後必有人出來查點,如能梁啟文出外那是最好,大約至小也有一個頭目,那時你我走出,諒他定再也逃不了。
”弟兄兩個商議已定,便在黃泥岡上走了一轉,果然尋着那大墳旁一面石闆。
但他也不曉得上面的機關怎樣開法,怎樣閉法,他便伸開手掌,在上面磨了一磨,隻見那石闆變了些石灰碎石,“嘩”的一聲直往下滾,露出一個斬方的空洞。
周仁探頭向裡望去,隻見約有一尺多深,又是一塊石闆蓋住,便喊周信來看。
周信道:“咦,也忒會作怪,倒又蓋好着了。
”就此伏身洞口,伸開手掌又磨了一圈,那闆又紛紛墜下,再向下一望,又見一塊石頭翻了一翻,仍然蓋好。
看官,你道他這石闆是個什麼道理呢?原來當先造這石蓋的時候,他防着怕有人來破他,必須按着機竅,将機上一按,那便層層石梯讓人向下;若不按石機,将第一闆破壞,機器向下一墜,那第一層石梯便一翻動,仍代石闆蓋好。
始終破去一層,蓋好一層,直到十六層為止,都是一樣的機關。
此時周信破掉兩層,見三層手毅不着,便掏出軟索錘,想去沖那第三層。
周仁忙止住道:“使不得,再往下破,他來人沒得出洞,你我那個計議不是就不行了嗎?”周信道:“不舛不舛,我倒糊了。
”随即收回軟索錘,弟兄二人便離了一箭多路,又揀着一座大墳,将身躲在墳後,恰好那墳一邊有一棵大松樹,根上空處恰好偷看對面。
二人一直守到巳牌向後,并不見一個人出來,周信守得作急,突然向西就走,周仁以為他忙急急的那種形像,一定不是撒尿便是出恭,也就由他去了。
那知轉眼之間,隻見周信笑嘻嘻的搬了一樣東西到來。
周仁仔細一望,原來是人家大墳上的一個翁仲大石人,有八尺多高。
周仁道:“這樣物事,搬得來做什麼呢?”周信笑道:“他用機關待人,我不妨也用點機關待他。
就将這石人站在他洞裡那石闆上面,裡面有人出來,頂到石闆,他必定要開機關,候他機關一開,這翁老頭子一定橫沖直撞向下墜落,可保一路機關直破到底。
那上米的人,不問梁啟文、狄元紹,就便是兵丁頭目,還有那一個不被這翁老頭子撞死的嗎?”周仁見兄弟說得那一團神氣,不覺哈哈大笑,再仔細想了一想,覺得話也有理。
當下周信又把翁仲抱起,走到石洞門口,卻然不寬不窄,剛剛放了半截在裡,站在石闆上面,端端正正。
周信又向那翁仲說笑道:“翁老頭子,一切都拜托你了。
”說罷,弟兄兩人拍手呵呵的就走。
下了黃泥岡,尋着了馬,跨上鞍轎,直奔大營,見着張欽差,回說不曾探到楊魁、菊猛的消息,又把破壞兩道石門,安放翁仲的話說了一遍。
張欽差曉得周信鬧趣,卻因有益無損,也就罷了。
此時馬如飛,江标也由小南海回來,繳過了令。
各家英雄見尋不着楊魁、菊猛的消息,知道定被敵人擒住,均是放心不下;獨那張欽差、韓夫人、哈夫人、菊文龍、李彩狄、鄧素秋,格外心急,那一種憂愁煩惱的形象,我也不必細表。
就此又過了一日一夜,這日卻是十一月十五日,張欽差才升了大帳,大衆将官紛紛都到,隻見鄭伯龍匆匆上帳,後面捆了一個敵兵,忙說道:“禀大帥,末将昨日在城裡巡夜,抓着一個小西天的步兵,卻盤出一件優事、一件喜事,特來飛報。
”張欽差一聽,也是憂喜交集。
但這鄭伯龍說出什麼憂事、什麼喜事出來,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