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真與僞(1)

關燈
次日,張儀奉召入宮。

     張儀隻道是自己指點相助庸芮有功,因而不以為意。

    他一進宣室殿,便見秦王驷和樗裡疾坐在上首,神情嚴肅。

    他心中疑惑,莫不是函谷關前軍情有變? 行禮之後,君臣對坐,便聽得秦王驷開口道:“張子可知後宮和氏璧一案?” 張儀點頭:“知道。

    ” 秦王驷問:“張子怎麼看?” 張儀便将自己的分析說出:“臣以為,此事非一人所為。

    王後、魏夫人,甚至還有第三人、第四人,此事夾雜了他們每個人的私心和手段,才會如此複雜多變,而非一人起初所願。

    ” 秦王驷聽了此言,并不說話,隻是看了樗裡疾一眼。

     樗裡疾接話道:“張子說得對。

    張子可知,昨日我們抓到一人,乃是範賈身後支使之人?” 張儀點頭:“吾亦知之矣。

    庸芮公子曾與我說過,當日他見着範賈曾在遊士館舍,與另一人見面。

    怎麼,此人抓到了?” 樗裡疾不由得與秦王驷交換了一個眼色,疑慮更甚,嘴上卻說:“正是,昨日庸芮抓獲此人,送至廷尉府,與那範賈對質,終于得知此人背後的操縱者……張子可要聽聽此人的供詞?” 張儀隐隐感覺不妙,神情卻是不變,笑着拱手道:“臣恭聆。

    ” 樗裡疾向缪監示意道:“宣甘茂大夫。

    ” 過不多時,缪監便引着甘茂手捧竹簡走進來,行禮如儀。

     樗裡疾問道:“甘茂大夫,那犯人的口供,可是有了?” 甘茂本是傲氣之人,但這些年來在秦國的位置始終不上不下,不免将原來的傲氣消磨了些,此時眉宇間的不馴之色已經減了許多,添了幾分沉穩。

    他聽了樗裡疾之言,便應道:“是。

    ”當下呈上竹簡,跪坐在下首陳說案情:“此人姓中行,名期。

    乃先晉中行氏之後,居于魏國,與張子乃是同鄉……” 張儀霍地直起身子,他感覺到一絲陰謀的味道,瞪大了眼睛看着甘茂。

     甘茂又繼續道:“他說,和氏璧乃是一月之前,張相交給他的……” 張儀勃然大怒,長身而立:“胡說,我何來和氏璧?” 甘茂表情嚴肅依舊,闆闆正正地道:“當日張相棄楚入秦,原因天下皆知,乃是因為楚國令尹昭陽丢失和氏璧,而張子是唯一的嫌疑人。

    ” 張儀提起舊事,便有些咬牙切齒:“昭陽老匹夫輕慢士子、草菅人命,他冤枉我,毒打刑求,可是我張儀清清白白,沒有拿就是沒有拿。

    ”他轉向秦王驷,急道:“大王,臣當日與大王一起入秦,兩袖空空。

    臣有沒有和氏璧,大王當一清二楚。

    ” 秦王驷微微點頭,他其實在昨日已經聽過回禀,此時再轉向甘茂問:“你可問清,這和氏璧是如何到了鹹陽的?” 甘茂此人,素來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闆正面孔,昔年迎楚公主入秦,也不曾有過半分好顔色,今日對着張儀陳述案情,更是一張鐵面。

    當下隻向張儀拱了拱手:“張子,在下初審此案,比張子更為驚駭,所以問得很細。

    此人招供,當日張子得到和氏璧以後,因為昭陽追查甚嚴,怕帶不出關卡,所以将和氏璧藏匿起來。

    後來借着楚國公主和秦國聯姻,将和氏璧混在嫁妝裡帶到秦國,此後由張子自己收藏。

    ” 張儀此人,遊說列國面不改色,镬鼎當前毫不畏懼,玩弄諸侯巧舌如簧。

    他隻道世間,再無什麼可以撼動他心神之事了。

    誰想到今日遇上了此事,他竟抑制不住内心怒火如狂,一時間無法平靜下來,隻覺得眼前的人都變得極為可笑。

    他眼睛都紅了,擊案怒喝道:“這是誣陷,誣陷!此人必是五國奸細,施離間分化之計!” 樗裡疾見張儀如此,不敢刺激他,轉頭再問甘茂:“且不管這和氏璧是誰所有,你可問出此案究竟來?” 甘茂垂着眼,語氣平闆冷漠,毫無抑揚頓挫:“此人言,公孫衍聯合五國兵臨函谷關,秦國必敗。

    張子想逃離秦國,這才變賣和氏璧籌錢……” 張儀怒極反笑:“哈哈哈,一派胡言!五國兵臨函谷關,隻消分化離間,便可令其潰散。

    我張儀身居相邦之位,深得大王倚重,重權在握,我為何要逃離鹹陽?我又沒瘋!張儀有三寸不爛之舌,千金聚合,不過瞬息之事,何須變賣和氏璧籌錢?如此胡言亂語,大王怎麼可能相信?”他一路說來,自以為理直氣壯,卻看到秦王驷和樗裡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