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人民反對割土

關燈
(1940年9月3日)

    羅馬尼亞在德意發号施令式的“仲裁”之下,以外錫爾伐尼亞省北部四萬五千方公裡的領土割與匈牙利,實逼處此,無力反抗。然其政府則既因自覺愧對國人,拟圖辭職(三十一日路透社羅京電);割讓區的士兵鄉民,複反對接受該項“判決”,甯願戰死該處(一日合衆社羅京電);羅國各地民衆又一緻反對放棄寸土,而有大示威運動發生(二日路透社羅京電)。此種人心不死的表示,在中國的“投降論者”看來,自然要嗤為愚不可及,然而稍有良知者,聞之孰不為之感動。

    羅國人民此種不屈的精神,雖未必能挽回既成的局勢,但至少表示了羅國民族是不甘聽人宰割,供人奴役的,憑着這一點精神,即可為将來複興的基礎。他們比不上中國這樣擁有廣大的國土無限的人力與豐富的資源,他們更不像中國這樣隻須對付一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侵略國家,可是他們尚且不惜流至最後一滴血以捍衛其寶愛的國土,這自然是每一個英勇抗戰的中國人民所願申其欽佩之忱的。